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第2课时 植物激素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学案与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第2课时 植物激素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学案与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9 09:12:45

文档简介

(共87张PPT)
第四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其他植物激素
第2课时 植物激素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01
人工合成
调节
容易合成
价格便宜
效果稳定
生根
发育
分化
延长
膨大
增大
叶菜类
增大
成熟
形状、大小
浸泡
沾蘸
条数
长度
最多
最长

稳定
升高

温度
重力

关键能力·重难探究达成
02
核心点一
核心点二
应用创新·问题情境探究
0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04
点击右图进入…






谢谢观看 THANK YOU!
W
浅仰芹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
植物激素在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生产上被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
广泛应用
条生根的作用
其他因素参与

植物生命活动
温度
的调节
重力第2课时 植物激素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概述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重力和温度等。 1.社会责任——基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其利与弊,探讨科学、社会、技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科学思维——基于光、重力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1.含义:由人工合成的,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各种植物激素相似,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特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价格便宜、效果稳定等优点。
3.应用事例
(1)NAA或2,4 D,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控制性别分化等作用。
(2)6 苄基腺嘌呤(6 BA),具有延长蔬菜存放期、刺激块根和块茎膨大、促进果实增大等作用。
(3)油菜素甾醇类生长调节剂,能提高叶菜类产量,还可保花、保果、增大果实和改善品质等。
(4)乙烯利在植物体内分解,释放出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二、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2,4 D或NAA可以使杨树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2)实验步骤
①分组:把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插条平均分成10组,每组3枝。
②处理枝条:把一定浓度的2,4 D或NAA按不同比例稀释成10份具有浓度梯度(实验前通过预实验确定的梯度范围)的溶液,用浸泡法或者沾蘸法处理插条。
③培养:将处理过的插条放入营养花钵中,在适宜温度(25~30℃)下培养。
④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各组插条的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根的长度等。
(3)实验结果
生根数目最多且不定根的长度最长的一组对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接近促进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2.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
(1)乙烯利工业品为液体,当溶液的pH<4.1时,它比较稳定,但随pH升高,它会分解释放出乙烯。
(2)乙烯利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操作时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乙烯利遇到明火可燃烧。
三、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环境中的很多其他因素如光、温度和重力,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产生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光。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α 萘乙酸(NAA)、2,4 D等都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生长素。
(  )
2.光照、温度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需控制的无关变量。 (  )
3.植物生长调节剂必然会导致增产、增收。 (  )
4.对于植物而言,光不仅能提供能量,还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  )
5.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的长短来控制花期。 (  )
6.温度只影响细胞代谢,不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  )
提示:1.× 2.√ 3.× 4.√ 5.√ 6.×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赤霉素类(GA):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芹菜等的营养生长,增加产量;生产α 淀粉酶。
(2)生长素类调节剂
①促进黄杨、葡萄的生根;
②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
③处理未授粉的花蕾,以获得无子果实:可以补救因花粉发育不良或暴风雨袭击影响授粉而导致的瓜果类作物产量下降。(注明:此措施不可用于挽救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各种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减产问题。)
(3)乙烯类调节剂
①用乙烯利促进黄瓜的雌花分化;
②促进香蕉、柿、番茄的果实成熟。
(4)脱落酸类调节剂: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2.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比较
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来源 植物一定部位产生 人工化学合成
生理作用 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
作用后去向 被相应的酶分解失活 残留在植物体内继续发挥作用
作用效果 短暂,只发挥一次作用 持久稳定
实例 乙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脱落酸 乙烯利、生长素类调节剂、青鲜素、赤霉素
1.农业生产上,用萘乙酸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用天然的生长素效果明显,尝试说明理由。
 
 
 
提示:植物体内没有分解萘乙酸的酶,萘乙酸可以长时间发挥作用,而植物体内有分解吲哚乙酸(生长素)的酶,所以吲哚乙酸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2.瓜果蔬菜在种植时因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接连曝出“激素黄瓜”“空心草莓”“爆炸西瓜”等。试探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不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提示: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得当,不仅不会影响产品品质,还可以改善品质。例如,适当使用赤霉素类物质可以提高葡萄品质。如果使用不当,或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则有可能影响产品品质。
1.(多选)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不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获得无子果实
D.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
ABC [脱落酸是促进植物脱落的;乙烯利是促进果实成熟的,而不是发育;辣椒开花后,就可能进行传粉,这样再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获得的是有子果实,正确做法是:花蕾期去雄、在雌蕊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植物调节剂,套袋隔离;赤霉素可以促进植株增高。]
2.下列生产实践活动中,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的是(  )
A.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
B.2,4 D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乙烯用于果实催熟
D.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
A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不能打破种子休眠,打破种子休眠的是赤霉素。]
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两点注意
(1)尽管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园艺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是否施用,如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需要理性评估。
(2)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关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环境因素
一、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1.光对植物颜色的影响
(1)机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种子在黑暗中萌发,长成的幼苗叶片中缺乏叶绿素,表现为“黄化苗”。
(2)应用:韭黄、蒜黄的培育。
2.光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1)植物的向光性
①机理:单侧光照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导致背光侧生长较快,从而使植物向光生长。
②意义:使植物得到尽可能多的光照。
(2)豆芽的形态变化:黑暗中的幼苗下胚轴较长,使幼苗尽快出土;一旦见光,子叶展开,上胚轴快速生长,长成豆苗,以接受光照。
3.光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1)长日照植物
①概念: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14~17小时),或者说暗期必须短于某一时数时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否则不能形成花芽,只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
②实例:冬小麦、大麦、油菜、萝卜等,纬度超过60°的地区,多数植物是长日照植物。
(2)短日照植物
①概念: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如果在长日照下则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能开花。
②实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春秋季开花的植物大多属于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紫花地丁等。
1.“待到秋末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五一”节时需要摆放菊花花坛,欲使菊花在“五一”节时开花,应对其进行怎样的处理?
 
 
 
提示:提前对其进行短日照处理。
2.植物的向光性是否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提示:不能,植物的向光性只能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
二、重力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1.作用机理:当重力方向改变时,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从而造成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等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甲        乙
(1)受重力影响:在幼根中重力作用使生长素从A运到B。在幼茎中生长素从C运到D(如图甲)。
(2)在圆周运动中,生长素有离心运动的趋势,从F运到E(如图乙)。
3.作用效果
(1)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B处浓度过高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而A处的浓度有利于根的生长。
(2)茎:对生长素相对不敏感,D处生长素浓度大于C处生长素浓度,所以D侧生长快于C侧。
三、春化作用
1.概念: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2.效果
(1)春化过程中,感受低温的部位分生组织中的RNA和蛋白质含量增加,代谢也发生顺序性变化。春化效应还可经细胞分裂传递给子细胞。
(2)在赤霉素处理能使许多冬性一年生植物和两年生植物(如天仙子、胡萝卜、甘蓝、萝卜等)不经低温而抽薹成花。菊、延龄草等多种植物春化后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增加。而且用赤霉素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处理植株,可以抑制春化作用。
3.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只有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跟光敏色素有关,与植物激素无关
B.该现象说明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外界环境
C.日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本质上是对基因程序性表达的调控
D.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时间达到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
A [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跟光敏色素有关,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含量影响植物开花,A错误;题目中的现象说明信息的来源(光)可以是外界环境,B正确;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环境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通过影响植物的代谢来影响植物的开花,而植物代谢的调节本质上是由基因来调控的,C正确;根据题意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时间来控制植物开花的时间,达到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D正确。]
 长日照植物与短日照植物的区分
(1)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的开花与否与日照时长并无直接关系,连续的黑暗时长会直接决定植物开花与否。即促进长日照植物的开花并不需要延长日照时长,只要在连续的黑暗中给予短时间的光照,将连续的黑暗时长缩短至某一临界值以下就可以了;而对于短日照植物只需延长连续黑暗的时间即可。所以长日照植物也叫短夜植物,短日照植物也叫长夜植物。
(2)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的临界日长(夜长)根据物种的不同而不同,并不是严格的12小时。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茎与根对重力刺激的反应不同是因为它们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B.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与单侧光照无关
C.导致从巴基斯坦北移到我国湖北的黄麻开花延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D.植物根向地性的感受部位是根尖分生区
A [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是茎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的,A项正确;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项错误;黄麻为短日植物,从巴基斯坦北移到我国的湖北,日照时间相对较短,又因为植物必须积累一定的日照才能开花,所以开花推迟,生长期延长,可以增加植株高度,提高纤维产量,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C项错误;植物根向地性的感受部位是根冠,D项错误。]
以下是某同学所做“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
实验材料:每种插条若干(种类如图)、蒸馏水、培养皿、烧杯、量筒、玻璃棒、2,4 D、营养花钵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不同浓度的2,4 D溶液,并分别向7个培养皿中各注入50 mL。
第二步:将C枝条均分成7组,每组10根,再分别放入7个培养皿中处理适宜时间。
第三步:将处理后的C枝条分别放入营养花钵中,适宜条件下培养10 天,观察并记录新生根的数量。
花钵 1 2 3 4 5 6 7
2,4 D浓度mol·L-1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平均生根数量 10 13 10 5 4 1 1
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与完善,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等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1.指出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完善的地方。(科学探究)
 
 
 
提示:①选材有误,应选择留3~4个芽的枝条,即选B枝条合适;②缺少预实验;③浓度梯度设置不合理,应有更低的浓度。
2.1号和3号实验结果相同的原因是什么?(科学探究)
 
 
 
提示:1号与3号位于最适浓度两侧,作用效果相同。
[课堂小结]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要 点 强 化 识 记
1.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2.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乙烯利可催熟果实。3.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同时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4.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5.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温度决定的。6.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
B.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不稳定的特点
C.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相似
D.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替代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使用时不用考虑药物浓度
A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A正确;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B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C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替代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但使用时需要考虑药物浓度和药物毒性,D错误。]
2.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适当时期(  )
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
B.适当提高温度
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
D.适当多浇水
C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则应缩短光照。]
3.为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预实验要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
B.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作为实验材料
C.NAA对插条生根的影响表现出两重性
D.正式实验应在2~4 μL·L-1范围内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
D [根据图中生根数量可知,正式实验应在2~6 μL·L-1范围内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D错误。]
4.某同学在“探究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或评价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
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
D.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C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A正确;芽能够产生生长素,因此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本实验没有设置NAA浓度大于c的实验组,NAA浓度大于c时银杏插条的平均生根数目不能确定,所以不能确定c就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错误;NAA处理插条的时间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D正确。]
5.2,4 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 D浓度的反应如图曲线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2,4 D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2,4 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3)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农民使用的2,4 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两重性。(2)根据甲、乙两曲线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可知,甲曲线是杂草,乙曲线是农作物,因此在两曲线的交点处,对杂草起促进作用。除草剂的最佳浓度为促进农作物的效果最高,且抑制杂草,故F或D点对应的除草剂浓度最佳。(3)由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当喷洒的除草剂浓度过高时,会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导致作物绝产。
[答案] (1)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促进 F或D (3)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课时分层作业(16) 植物激素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题组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C [脱落酸可促进果实脱落,A项错误;赤霉素具有解除休眠的作用,B项错误;乙烯利在水中分解为乙烯,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C项正确;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诱导染色体加倍,得到多倍体番茄,D项错误。]
2.用下列方法处理番茄一定能获得无子番茄的是(  )
A.开花后,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开花前套袋,开花后在雌蕊柱头上涂雄蕊产生的花粉
C.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并套袋
D.开花后,去掉雄蕊,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并套袋
C [开花后,雌蕊可能已经完成了授粉,能够产生种子,A错误;番茄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植物,虽然套袋,但是雌蕊和雄蕊可以在袋内完成授粉,从而产生种子,B错误;要获得无子番茄,需要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并套袋,C正确;开花后,雌蕊可能已经完成了授粉,能够产生种子,所以此时去雄蕊不能保证获得无子番茄,D错误。]
题组二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3.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C.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D.实验中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D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
4.(2022·安徽江南十校模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使用浸泡法探究NAA促进杨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进行了预实验后又进行了正式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效果要比IAA稳定
B.一年生杨树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两年生枝条
C.需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浸泡在药液中,然后观察其生根状况
D.预实验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正式实验可不再设置
C [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其效果要比IAA稳定,A正确;一年生杨树枝条分化程度更低,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两年生枝条,B正确;浸泡法是将枝条放在NAA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至一天后移出,然后将枝条放在清水中或扦插生根,C错误;预实验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正式实验是在已经初步确定较为适宜的浓度范围后进一步探究其最适浓度,故可不再设置对照组,D正确。]
5.(2022·江西临川二中月考)如图是探究不同浓度的2,4 D溶液对洋葱生根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的培养天数是因变量
B.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蒸馏水和2,4 D溶液
C.用10-8 mol/L的2,4 D溶液培养的洋葱根的生长速度在6天内是相同的
D.实验结果可充分说明2,4 D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 [本实验中根的总长度是因变量,A错误。为了保持培养条件稳定,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蒸馏水和2,4 D溶液,B正确。由图可知用10-8 mol/L的2,4 D溶液培养的6天,洋葱根的生长速度在6天内是不同的,C错误。由图可知实验结果只能说明2,4 D具有促进生根作用,不能说明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错误。]
6.为探究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促使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生物小组得到如表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A B C D
浓度/(mol·L-1) 10-12 10-9 10-6 0
生根数量 5 9 4 2
(1)生长素类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植物激素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功能,植物激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精确测定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又进行了“探究经40 ℃处理后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活性”的实验。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长势、长度相同的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若干,培养瓶(内含培养液)等。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取3只培养瓶编号为甲、乙、丙,甲瓶中插入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乙瓶中插入用适宜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浸泡过的扦插枝条;丙瓶中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除培养条件相同外,还应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③________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则说明经40 ℃处理过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失活。
[解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根据实验结果,最适浓度在10-12 mol/L和10-6 mol/L之间,要进一步精确测定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12 mol/L和10-6 mol/L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相同的实验。(3)甲瓶是空白对照组,应插入不做处理的扦插枝条;乙瓶中插入用适宜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浸泡过的扦插枝条;丙瓶中插入经40 ℃处理过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浸泡过的枝条。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对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除培养条件相同外,还应控制处理插条的时间等相同。如果甲、丙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则说明经40 ℃处理过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失活。
[答案] (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在10-12 mol/L和10-6 mol/L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相同的实验
(3)①不做处理的扦插枝条 经40 ℃处理过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浸泡过的枝条 ②处理插条的时间(合理即可) ③甲、丙
题组三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铺上潮湿的滤纸,并分别放入同一品种的莴苣种子100粒,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统计萌发的种子数,结果如表所示,分析该实验及其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项目 甲 乙 丙 丁
光照条件 用黑纸遮光 照橘红光 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 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最后再照橘红光
萌发种子数 10 99 40 98
A.光照对莴苣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适量的水分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B.橘红光能促进莴苣种子萌发,但本实验不能证明适量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C.光照、适量水分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D.莴苣种子只用远红光照射不能萌发
B [分析表格可知,甲用黑纸遮光,数天后萌发的种子数为10,乙照橘红光,数天后萌发的种子数为99,表明光照对莴苣种子萌发有影响,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萌发,但本实验不能证明适量水分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A、C错误,B正确;丙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数天后萌发的种子数为40,表明远红光可部分抵消橘红光的作用,但不能证明莴苣种子只用远红光照射不能萌发,D错误。]
8.(2022·四川成都期末改编)“玉兰花欲开,春寒料峭来。”初春时,天气寒冷,玉兰树的花已经开放但叶子却没有长出。对于这时的玉兰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玉兰细胞中的光敏色素能感受光的变化
B.诱导玉兰花芽萌发的温度要高于叶芽
C.生长素在叶芽萌发过程中能促进细胞伸长
D.玉兰花开放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B [玉兰细胞中的光敏色素是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能感受光的变化,A正确;由题干“初春时,天气寒冷,玉兰树的花已经开放但叶子却没有长出”可推知,诱导玉兰花芽萌发的温度较叶芽低,B错误;生长素在叶芽萌发过程中能促进细胞伸长,C正确;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D正确。]
9.(2021·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糖槭种子通过低温层积解除休眠。该过程涉及相关激素的消长变化、种子胚的细胞数目增多和随后的伸长生长。在该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三类激素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曲线b代表(  )
A.脱落酸(ABA)    B.生长素(IAA)
C.赤霉素(GA3) D.细胞分裂素(CTK)
D [种子休眠与种子中存在脱落酸有关,只有通过层积处理将脱落酸水平降低后,种子才能正常发芽,故脱落酸含量减少,曲线a表示脱落酸。种子胚的细胞数目增多主要通过细胞分裂实现,而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曲线b表示细胞分裂素(CTK)。细胞的伸长生长主要受赤霉素的调节,故曲线c表示赤霉素。]
10.(多选)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低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时常用浸泡法处理插条
B.喷洒赤霉素能使芦苇明显增高,由此可证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C.利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可抑制玉米地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
D.番茄开花后,将一定浓度的NAA涂抹在雌蕊柱头上并套袋,一定可获得无子番茄
AC [用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有沾蘸法和浸泡法,浸泡法通常要求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较低,A正确;喷洒赤霉素能使芦苇明显增高,但是不能明确赤霉素是促进细胞伸长还是促进细胞分裂,要制作装片来观察细胞的大小和数目才能作出判断,B错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较为敏感,高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能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C正确;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在花蕾期去雄,在没有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番茄开花后,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在雌蕊柱头上,不一定能获得无子番茄,D错误。]
11.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两种生长素类调节剂(甲和乙)对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质量浓度为300 mg·L-1时,甲、乙对该插条生根率的影响均表现为抑制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种类和质量浓度
C.在质量浓度为200 mg·L-1时,生产上宜选择甲对该插条进行处理
D.不同质量浓度的乙对该插条生根率的影响可能相同
A [根据题图可知,在质量浓度为300 mg·L-1时,甲对该插条生根率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而乙仍为促进作用,A错误;根据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种类和质量浓度,B正确;在质量浓度为200 mg·L-1时,甲对该插条的生根的促进作用高于乙,所以生产上宜选择甲对该插条进行处理,C正确;在质量浓度为200 mg·L-1的两侧,存在不同质量浓度的乙对该插条生根率的影响相同,D正确。]
12.为研究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如表所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步骤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配制溶液 蒸馏水 30 mg/L2,4 D溶液 50 mg/L2,4 D溶液 80 mg/L2,4 D溶液 110 mg/L2,4 D溶液 140 mg/L2,4 D溶液
选择插条 选取该植物生长状况、带芽数等相同的适宜插条若干,随机分成六组,并编号
浸泡插条 分别用等量蒸馏水、相应质量浓度2,4 D溶液浸泡插条12 h
扦插及培养 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1)处理插条时,如果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较高,适合采用________法处理。
(2)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3)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________性。
(4)根据实验结果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的质量浓度为________mg/L。
(5)有人提出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为此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将用适宜浓度的2,4 D溶液处理过的插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扦插在潮湿沙土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________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的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黑暗有利于插条生根;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光照、黑暗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相同。
[解析] (1)处理插条时,如果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较高,适合采用沾蘸法,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较低,可以采用浸泡法。(2)A组为蒸馏水组,是本实验的对照组。(3)该实验结果说明:2,4 D溶液质量浓度在0~80 mg/L范围内,随着2,4 D溶液质量浓度的升高,生根数逐渐增多;2,4 D溶液质量浓度超过80 mg/L后,随着2,4 D溶液质量浓度的升高,生根数逐渐减少。140 mg/L的2,4 D溶液抑制插条生根,由此可说明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4)根据实验结果,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质量浓度在50~80 mg/L。(5)②为研究光照是否有利于插条生根,应设置有无光照作为自变量进行实验。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则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同时控制好无关变量,保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生根数目。如果甲组的插条生根数目高于乙组,则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如果甲组的插条生根数目低于乙组,则黑暗有利于插条生根;如果甲、乙两组的插条生根数目相当,则光照、黑暗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相同。
[答案] (1)沾蘸 (2)A (3)两重 (4)50~80 (5)②黑暗 ③生根数目 如果甲组的插条生根数目低于乙组 如果甲组的插条生根数目高于乙组 如果甲、乙两组的插条生根数目相当
1课时分层作业(16) 植物激素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题组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2.用下列方法处理番茄一定能获得无子番茄的是(  )
A.开花后,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开花前套袋,开花后在雌蕊柱头上涂雄蕊产生的花粉
C.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并套袋
D.开花后,去掉雄蕊,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并套袋
 
题组二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3.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C.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D.实验中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4.(2022·安徽江南十校模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使用浸泡法探究NAA促进杨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进行了预实验后又进行了正式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效果要比IAA稳定
B.一年生杨树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两年生枝条
C.需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浸泡在药液中,然后观察其生根状况
D.预实验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正式实验可不再设置
 
5.(2022·江西临川二中月考)如图是探究不同浓度的2,4 D溶液对洋葱生根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的培养天数是因变量
B.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蒸馏水和2,4 D溶液
C.用10-8 mol/L的2,4 D溶液培养的洋葱根的生长速度在6天内是相同的
D.实验结果可充分说明2,4 D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6.为探究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促使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生物小组得到如表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A B C D
浓度/(mol·L-1) 10-12 10-9 10-6 0
生根数量 5 9 4 2
(1)生长素类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植物激素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功能,植物激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精确测定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又进行了“探究经40 ℃处理后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活性”的实验。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长势、长度相同的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若干,培养瓶(内含培养液)等。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取3只培养瓶编号为甲、乙、丙,甲瓶中插入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乙瓶中插入用适宜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浸泡过的扦插枝条;丙瓶中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除培养条件相同外,还应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③________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则说明经40 ℃处理过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失活。
 
题组三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铺上潮湿的滤纸,并分别放入同一品种的莴苣种子100粒,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统计萌发的种子数,结果如表所示,分析该实验及其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项目 甲 乙 丙 丁
光照条件 用黑纸遮光 照橘红光 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 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最后再照橘红光
萌发种子数 10 99 40 98
A.光照对莴苣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适量的水分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B.橘红光能促进莴苣种子萌发,但本实验不能证明适量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C.光照、适量水分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D.莴苣种子只用远红光照射不能萌发
 
8.(2022·四川成都期末改编)“玉兰花欲开,春寒料峭来。”初春时,天气寒冷,玉兰树的花已经开放但叶子却没有长出。对于这时的玉兰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玉兰细胞中的光敏色素能感受光的变化
B.诱导玉兰花芽萌发的温度要高于叶芽
C.生长素在叶芽萌发过程中能促进细胞伸长
D.玉兰花开放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9.(2021·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糖槭种子通过低温层积解除休眠。该过程涉及相关激素的消长变化、种子胚的细胞数目增多和随后的伸长生长。在该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三类激素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曲线b代表(  )
A.脱落酸(ABA)    B.生长素(IAA)
C.赤霉素(GA3) D.细胞分裂素(CTK)
 
10.(多选)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低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时常用浸泡法处理插条
B.喷洒赤霉素能使芦苇明显增高,由此可证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C.利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可抑制玉米地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
D.番茄开花后,将一定浓度的NAA涂抹在雌蕊柱头上并套袋,一定可获得无子番茄
 
11.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两种生长素类调节剂(甲和乙)对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质量浓度为300 mg·L-1时,甲、乙对该插条生根率的影响均表现为抑制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种类和质量浓度
C.在质量浓度为200 mg·L-1时,生产上宜选择甲对该插条进行处理
D.不同质量浓度的乙对该插条生根率的影响可能相同
 
12.为研究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如表所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步骤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配制溶液 蒸馏水 30 mg/L2,4 D溶液 50 mg/L2,4 D溶液 80 mg/L2,4 D溶液 110 mg/L2,4 D溶液 140 mg/L2,4 D溶液
选择插条 选取该植物生长状况、带芽数等相同的适宜插条若干,随机分成六组,并编号
浸泡插条 分别用等量蒸馏水、相应质量浓度2,4 D溶液浸泡插条12 h
扦插及培养 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1)处理插条时,如果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较高,适合采用________法处理。
(2)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3)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________性。
(4)根据实验结果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的质量浓度为________mg/L。
(5)有人提出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为此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将用适宜浓度的2,4 D溶液处理过的插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扦插在潮湿沙土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________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的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黑暗有利于插条生根;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光照、黑暗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相同。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