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提技能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提技能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01 22:35:54

文档简介

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我国文字起源很早,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原始文字的是 (  )
A.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一些学者认为,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故本题选A项。
2.(2014·连云港中考)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商朝的书面语”指的是商朝的文字记录,因为商朝普遍使用甲骨文,故题中的“书面语”具体指的是甲骨文。
【知识拓展】甲骨文出现的意义:(1)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对我国文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和阶级关系的状况,反映了商朝奴隶社会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是我国文明史的开端。
3.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
A.商代的文字
B.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C.我国最早的文字
D.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解析】选B。抓住题干中“一片甲骨惊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所以甲骨文惊天下,不是因为它是商代的文字或者刻在龟甲兽骨上,而是因为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因此选B。
4.甲骨文一直深埋在地下长期不为人知,直到1899年被发现。从此,盛极一时的   文明在一片片龟甲、牛骨上被再现。横线上应填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甲骨文出土于殷墟,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5.“隶书者,篆之捷也。”这句话表明隶书与小篆相比,能够逐渐流行,主要因为 (  )
A.隶书比小篆美观
B.隶书比小篆有观赏价值
C.隶书比小篆书写简便
D.国家统一命令使用隶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隶书者,篆之捷也”的意思是小篆在书写过程中,逐渐简化而形成隶书的书写形式。故本题选C项。
6.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 (  )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已发现的汉代竹简、帛书和石刻上的文字,基本上都是隶书。
【拓展延伸】随着文字的演变,书写工具也在演变着。其先后顺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7.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
D.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和排序能力。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商朝 商周 秦朝 秦朝小篆之后流行 汉朝后期
8.对以下汉字字体表述错误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隶书因书写简便逐渐流行
B.汉朝后期,形成草书和楷书,接着出现行书,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C.草书流畅便捷,楷书端庄,行书潇洒
D.上面对“龙”字不同形式的书写,说明汉字书写形式丰富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分辨能力。依据所学可知,A、B、D三项的表述符合史实,C项与史实相悖,因为书写时,草书潇洒,行书流畅便捷。
二、非选择题
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请分别写出四幅图片代表的文字的名称。
A:          B:       
C:          D:       
(2)分别说出这些文字主要广泛使用于哪些朝代。
(3)在这些图片中,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可靠文字资料的是        ;秦统一全国后,作为通用的标准字体的是   。
(4)请指出A、B、D三幅图片各自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记和比较能力。第(1)题,图A和图B的书写材料分别是龟甲和青铜器,由此可确定它们代表的文字分别是甲骨文和金文;观察图C和图D的字体,可知它们分别是小篆和隶书。第(2)题在仔细审题的前提下,注意其关键词“广泛”。第(3)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卜辞真实地记录了商王的活动,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资料;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一局面,把小篆作为通用的标准字体。第(4)题,A、B、D三幅图片分别代表的文字是甲骨文、金文和隶书,依据所学可知,三种文字使用的书写材料分别是龟甲兽骨、青铜器和竹木简、帛书或石刻。
答案:(1)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2)甲骨文主要是在商朝时期使用,金文主要是在西周时期使用,小篆主要是在秦朝使用,隶书主要是在汉朝使用。
(3)A C
(4)A的书写材料是龟甲或兽骨;B的书写材料是青铜器;D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帛书或石刻。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写出了《离骚》这传诵至今的优秀诗篇,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是 (  )
A.屈原 B.司马迁 C.孔子 D.曹操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诗人”“《离骚》”等有效信息,可判定“他”是我国大诗人屈原。
2.“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与该诗密切相关的传统节日是 (  )
A.苗年节 B.盘王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的能力。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用划龙舟、吃粽子等方式表达对大诗人屈原的怀念,因为相传屈原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眷恋,投汨罗江而死是在农历五月五日,后来民间称为“端午”。这些史实与题中诗所表达的正好吻合。故选C项。
3.司马迁跟陈胜一样具有首创精神。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 (  )
A.首创编年体
B.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
C.首创纪传体
D.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记述客观公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题题意强调的是司马迁的首创精神,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写史的先河,正确选项应为C项。
【辨析错误】纪传体,主要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如《史记》;编年体,按年、月、日的时间顺序编排史实,如《资治通鉴》;通史,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的史实,如《史记》;断代史,记述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的史实,如《宋史》《明史》。
4.《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你在《史记》中查不到的史实是 (  )
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赤壁之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后期,不属于《史记》记述的范围。
【方法探究】司马迁和《史记》可归纳为:武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西迁记。“武”指汉武帝,“皇(黄)”指黄帝,“西”指西汉,“迁”指司马迁,“记”指《史记》。
5.在弥勒佛祖像的两边时常能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右图),反映了佛祖宽宏大量,慈悲为怀。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秦朝时期
B.西汉末年东汉初年
C.魏晋时期
D.北魏时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
6.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这种教义有利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有利于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统治人民。因此,佛教传入后,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
7.小明和小军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了历史考察活动,他俩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于佛教建筑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A为纪念司马迁的建筑,B为佛教建筑,C、D为道教建筑。故选B。
8.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青城山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道教创立于 (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时期。
9.下列对佛教和道教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都曾被统治阶级所利用
C.都拥有大量的信奉者
D.都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佛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源于古代印度,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属于外来宗教。而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立于东汉时期。故本题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武帝初期的太史令,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渊博。父亲死后,司马迁当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国家收藏的图书、文献。他决心写一部《春秋》那样的历史书。谁知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关押在监牢中。司马迁不知多少次想到死,但一想起刚开头的著作,他又鼓起生活下去的勇气。出狱后,司马迁更加发奋写作,终于写成了一部历史巨著。
材料二 “这部书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
请回答:
(1)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他写的“历史巨著”是什么?在我国历史上,这部“历史巨著”有着怎样的地位?
(2)对于司马迁的这部历史巨著,请你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进行评价。
(3)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著有史学巨著《史记》,这部史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第(2)题,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3)题,从司马迁著书的艰辛过程及他对史实的尊崇等方面,可以体现出司马迁具有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博览群书、不怕困难、求真务实、不畏权势、敢于直言等优秀品质。
答案:(1)西汉。《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具有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博览群书、不怕困难、求真务实、不畏权势、敢于直言等优秀品质。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右图为杏坛,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相传,孔子在此曾聚众讲学。孔子生活于 (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2.有位学者称:孔子之道不是他个人的道,而是上承两千多年,下启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精神。“孔子之道”应是 (  )
A.“仁”“礼”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拓展延伸】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创立了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和“民贵君轻”,发展了儒家思想;汉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3.“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欢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孔夫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中的“孔夫子”即孔子,他是春秋晚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礼治国,为政以德。故选A。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仁政”主张
C.创办私学 D.主张“因材施教”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分析能力。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故C项体现了“均衡教育”思想。
5.孔子曾谈论他的弟子们:子张狡黠,曾子迟钝,高柴愚直,而仲由、季路则改不掉粗鄙的毛病。为此,他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填鸭式教学 D.循循善诱的说教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孔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
6.(2013·泰安学业考)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史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仁在其中”判断与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有关,而孔子的言论记录在《论语》一书中,故选B。
7.“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
A.孔子创立私学,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变化,对于这个变化,不同的人和学派纷纷阐发自己的观点,而且他们之间互相批评,激烈争论,彼此影响,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本题应选D项。
8.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题干中“学术思想”等关键信息,便可推断出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9.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
A.孔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故选B。
10.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治不如不治,顺其自然,孩子会进步的”,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爷爷“治不如不治,顺其自然……”的言论,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主张相吻合。故本题选C项。
11.假设下面四幅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典籍的封面,如果你要查阅有关儒家的主张,你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儒家的代表作是《荀子》。
二、非选择题
12.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历史讲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请回答: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3)春秋战国是一段诸侯割据争霸、战争频仍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浅谈墨家的看法。
(4)有人认为,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分析、归纳能力。第(1)(2)(3)题只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需要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地分析问题,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认为统治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做到体贴人民,人们要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会太平;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进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韩非认为应加强国君的权力,用法律统治人民。
(2)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
(3)墨子反对大国侵略小国的战争。
(4)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中很多方面,比如他“仁”的学说及教育思想等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言之有理即可)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最早发明于 (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西汉时候,我国人民开始用麻造纸,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
【拓展延伸】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要标志之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发明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2.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需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哪一成就的出现改变这种携带不方便的现象 (  )
A.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B.《伤寒杂病论》的编写
C.《九章算术》的成书
D.“麻沸散”的发明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叙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述了使用竹简带来的携带不方便的现象,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改变了这一现象,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传播。
3.一位美国作家写了一本《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其中蔡伦被排在第六位。这其中的原因是 (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蔡伦品质高尚 D.蔡伦编著了《齐民要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蔡伦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对于人类文化的交流和保存做出巨大贡献。
4.大约成书于东汉初期,介绍了200多个数学问题及其解法。书中的一些成就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它是 (  )
A.《伤寒杂病论》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可知,这应是数学方面的成就。A项是医学方面的成就,B项是数学方面的成就,C项是农学方面的成就,D项是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故选B。
5.德国数学史家康托说:“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得的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我国的一位科学家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这一科学成就领先欧洲近 (  )
A.1 100年 B.2 000年 C.1 000年 D.1 500年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识记能力。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圆周率”“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可知是南朝的祖冲之,他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 100年。
6.中医是世界医学的一朵奇葩,在古代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人是 (  )
A.贾思勰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张仲景编著的《伤寒杂病论》介绍了中医理论和中医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7.华佗是东汉时期的一位神医,他擅长外科手术,每次给病人动手术前,他都会给病人 (  )
A.打麻醉针 B.把脉诊断
C.服用“麻沸散” D.打晕病人
【解析】选C。华佗精通各种医术,最擅长进行外科手术,每次大手术前,华佗要病人用酒冲服他配制的“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8.国外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1600年。”秦汉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是
 (  )
①蔡侯纸 ②都江堰
③麻沸散 ④《九章算术》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秦汉时期”,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东汉华佗创制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故②不符合题意。
9.小明同学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农业专家。下列人物中能给他最大启发的是 (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张仲景 D.王羲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小明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农业专家,就必须具有较高的农业技术专业水平,那么能够给他最大启发的应该是农学家贾思勰。
10.三峡游已成为时下的一条旅游热线。以下古代著作中,对三峡两岸的景物作了生动描写的是 (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水经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A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项属于医学著作,B项是农学著作,C项是数学著作,D项是地理学著作。显然,只有D项符合题意,《水经注》对我国的河流、大川等地理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二、非选择题
11.观察下列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回答:
(1)两幅图片能够让你想到哪一领域取得的成就?图一中这部专著成书于何时?请你说出此书的内容及历史地位。
(2)图二中人物是何人?生活在什么年代?他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此成就的世界地位如何?如何评价他?
(3)在识读两幅图片的基础上,你有什么感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图一中《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初期的数学名著,图二中人物是我国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再结合相关知识,便可完成第(1)、(2)题的解答。第(3)题《九章算术》中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介绍,在世界上是最早;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了约1 100年。据此分析,可知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是领先世界,依此为切入点,谈一下自己感想:一方面为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科学家们可贵的精神,振兴科技,振兴中华。
答案:(1)数学领域。成书于东汉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期。共分九章,介绍200多个数学问题及其解法。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2)祖冲之。南朝。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 100年。他是我国和世界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3)感想:我国古代的科技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期领先于世界,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学习古代科学家的品质,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等。(言之有理即可)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禹穴之时,以铜为兵”,这里的铜指的是 (  )
A.青铜器 B.铁器 C.纯金器 D.纯银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禹是夏朝的建立者,夏朝处于我国的青铜时代,故本题中的“铜”指的是青铜器。
2.《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中的“金”指的是青铜,《周礼》记载的是青铜器制造的配方比例。故选B。
3.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 ( http: / / www.21cnjy.com )“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西汉
【解析】选B。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这一时期的司母戊鼎是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所以司母戊鼎反映了我国商朝的青铜铸造水平。
4.下面的四幅图片,反映了我国手工业或工具的发展历史,按照出现的年代排列正确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排序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仔细观察图片,①为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②为半坡人制作的陶器,③为铁制农具,④为青铜器物。故按出现的年代排列正确的是C项。
【拓展延伸】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 打制石器 石器时代
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 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时期 青铜器 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 铁器时代
5.“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  )
A.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青铜人头像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再认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力。A项和D项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B项出土于河南安阳,安阳就是历史上商朝的古都殷;C项出土于湖南。故本题选B项。
6.有这样一段图片的解说词:“它四面各有一条龙,四角各铸一只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此图片中的青铜器出土于 (  )
A.河南 B.湖南 C.四川 D.山东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由题中的图片解说词,可以推知图片中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它出土于湖南。
7.天津市博物馆《消失与复活——三星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精品展》,其展出的文物是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
 (  )
A.旧石器时代 B.青铜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铁器时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力。“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如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青铜树等,它们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属于典型的青铜文化。故本题选B项。
【概念链接】青铜时代:是人类使用青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就这个时代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称作青铜文明。
8.青铜器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也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青铜器的艺术价值表现在
 (  )
①整体结构 ②造型 ③纹饰 ④用途广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注意“艺术价值”这一条件。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不仅表现在整体结构和造型上,还表现在纹饰上。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红铜又称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 08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3℃,铸造的器物硬度差,铸造过程中的流动性也不好,冷却时收缩性也较大。但加入锡、铅以后,其性能可以改善。另外,加入铜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得到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商代除了铅青铜(铜铅合金)和锡青铜(铜锡合金)外,还出现了铜铅锡三元合金。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几个世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阐释青铜器的含义,并说出青铜器的主要原料有哪些。
(2)我国早在什么时候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的铸造技术?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哪一时期?
(3)你认为下列哪些是这种合金相对于纯铜的优点?
A.硬度高
B.熔点低
C.流动性好、便于铸造
D.重量轻
E.节约成本工时
F.外观美丽
优点:
(4)青铜器在当时有什么用途?试举一例。
(5)古代工匠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造推动了青铜冶铸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这对于今天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材料并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第(1)、(3)题通过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来完成;第(2)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早在4 000多年前就已掌握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夏、商、西周的长足发展,使我国进入灿烂的青铜时代;第(4)题,考查意图与第(2)题一样,结合相关知识作答即可;第(5)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从青铜冶铸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对社会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切入,分析归纳。
答案:(1)青铜是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原料为铜、锡、铅的混合物。
(2)早在4 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夏、商、西周。
(3)ABCF
(4)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青铜犁铧、青铜饮具、青铜盘等(举一例即可)。
(5)青铜技术的高超,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科技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今天的社会,应该重视科技,重视实践,通过实践不断进步。(符合题意即可)
【备选习题】
1.世界上的青铜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古代青铜器相比拟。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其主要元素是 (  )
A.锡 B.铜 C.金 D.铅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
2.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而神秘的“三星堆”文化。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识图、识记能力。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著称,上述作品符合这一特点的只有图片C项青铜立人。练真题·素能提升
1.(2013·东营学业考)文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
A.半坡彩陶 B.大汶口黑陶
C.后母戊鼎 D.毛公鼎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由题干“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等信息,可判断该器物是著名的后母戊大方鼎。
2.(2013·鞍山中考)某著名作家曾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在其作品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负责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诸葛亮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题干关键信息是四川成都平原、清流,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是对都江堰的考查,故本题选B。
3.(2014·福州中考)下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解析】选A。本题以都江堰为考查点,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综合材料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由题干信息“两千多年”“水利技术”排除C、D,大运河和赵州桥都在隋朝兴建,距今一千多年。由图片信息“岷江”“内江”“外江”可知本题选择A,都江堰坐落在岷江上,它将岷江分割成内江和外江。
4.(2013·邵阳学业考)在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东汉时期的湖南耒阳人蔡伦改进了 (  )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题干信息“蔡伦”,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即可明确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正确答案为B。
5.(2013·临沂学业考)现在,大型手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2013·无锡中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是文字。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产生于商朝,故选B。
7.(2014·福州中考)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创立了 (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了解和辨析能力。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是韩非。故本题选择B。
8.(2013·滨州学业考)党的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当仁不让于师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用能力。分析所给选项:“因材施教”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温故知新”指出了学习要经常复习,属于学习方法;“有教无类”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当仁不让于师”指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由题干“教育公平”等信息,可判断C正确。
9.(2013·杭州中考)蔡元培称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
A.“有教无类” B.“以礼治国”
C.“因材施教” D.“民贵君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体现了“民权”思想,故选D。
10.(2013·济宁中考)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史记》记述的主要内容:“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通过分析可知①发生在秦朝;②④都发生在西汉,③⑤发生在东汉。故选B。
11.(2013·泰州学业考)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苏轼 C.关汉卿 D.曹雪芹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2014年“中国·都江堰清明放水节”于4月5-7日在天府之源举行。这一闻名于世的水利工程修建于 (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后期,秦国注重兴修水利,李冰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该工程是由我国古代哪一诸侯国修建的 (  )
A.秦国 B.赵国 C.楚国 D.越国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捕捉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成都平原”“工程”,可以判断出是都江堰,都江堰修建于秦国境内。
3.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写道:“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它坐落在下列哪条大河之上 (  )
A.岷江 B.大渡河 C.嘉陵江 D.乌江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能力。都江堰修建于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4.都江堰的建成,使这里成为千里沃野,人称“天府之国”。“这里”指的是
 (  )
A.秦国 B.成都平原 C.关中平原 D.黄河流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都江堰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5.《史记·河渠书》说它长“三百余里”,灌溉之地“四万余顷”,“于是关中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率并诸侯”。“它”指的是 (  )
A.都江堰 B.灵渠 C.郑国渠 D.长城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灌溉”“关中沃野”等信息可知“它”指的是郑国渠。
6.“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这首诗中“防胡万里城”的“胡”是指(  )
A.匈奴 B.越族 C.羌 D.鲜卑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识记能力。由材料中“秦皇”可知“万里城”是指秦长城,当时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强大的匈奴。
7.秦朝修建的长城已浓缩为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咸阳 B.临洮—辽东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
8.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故事中长城指的是秦长城,全长为 (  )
A.万余里 B.千余里 C.二万余里 D.二千多里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朝初年,为防御强大的匈奴,巩固北方边防,秦始皇让蒙恬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
9.秦朝末年,若有人要从水路由长江流域到达珠江流域,需要经过的人工河流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白渠 D.灵渠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知识迁移能力。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湘江和漓江分别属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故答案选D。
10.秦始皇修筑的大型工程中,值得肯定的是 (  )
①长城 ②都江堰 ③骊山陵墓 ④灵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②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修建的,而不是秦朝;③劳民伤财,是秦始皇暴政的表现。故选①④。
二、非选择题
11.观察下列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回答:
(1)请分别说出这两幅图片的名称。并分别说出这两大工程修筑的时间及主持修筑的人物。
(2)这两大工程在目的及作用上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图二中的工程在修建上有何值得称颂的优点?
(4)在这两个重大工程中,你更赞成哪一工程的兴建?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记、分析及比较等能力。第(1)题,图一为秦长城,秦朝初年,秦始皇让蒙恬主持修筑而成;图二为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组织发动人民群众修建的。第(2)题,关于秦长城和都江堰的目的及作用的不同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对于二者的共同点,可以从其修建过程、影响等方面入手归纳。第(3)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具有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等优点。第(4)题,对长城和都江堰两伟大工程,支持哪一工程都可以,但必须说明理由,理由可以依据两工程的影响来归纳。
答案:(1)长城和都江堰。长城修筑于秦始皇时期,由蒙恬主持修筑;都江堰修筑于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筑。
(2)长城修筑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作用是在当时抵御了匈奴的进攻。都江堰修筑的目的是为了防洪和灌溉。其作用是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共同点是这两大工程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雄辩地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有创造人间奇迹的智慧和力量。
(3)图二中的都江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
(4)观点一:我最支持都江堰的兴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由: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城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了。而都江堰却在两千多年里一直造福于人类。
观点二:我最支持长城的兴建。理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虽然长城最初的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它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它会永远激励代代中国人奋发图强,创造更为灿烂的文明。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当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听到编钟奏出的美妙乐曲时,参观者激动地说:“奇迹,世界奇迹。”编钟制作于 (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战国墓中。故本题选B。
【概念链接】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中使用的乐器。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最初的编钟往往是三件一组,以后发展到十几件、几十件一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大型编钟往往悬挂在钟架上,有的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是低音区,用来演奏和声;上层是高音区,用来演奏旋律。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2.音乐大师梅纽因说过:“……只有中国的这一套编钟,还能把2 000多年以前的乐音,再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一套编钟出土于 (  )
A.河南安阳 B.四川广汉 C.湖北随州 D.陕西临潼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湖北随州战国墓中出土的一套编钟,便是题中音乐大师梅纽因提到的中国编钟。
3.对下图中文物表述正确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我国古代的乐器
②音色优美,音域宽广
③表明我国的雕塑在很早时就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④得到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中文物为我国的战国编钟,可以演奏各种乐曲,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它的发现和成功演奏得到了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说明我国的音乐在当时已发展到很高水平。依此判断,表述正确的选项为C项。
4.1974年,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井时发现一些陶俑,经过几年的发掘,是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该遗址是 (  )
A.半坡遗址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阿房宫遗址 D.敦煌莫高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5.临沂具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如“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书圣”的一段段佳话与传奇。被称为“书圣”的人是 (  )
A.张仲景 B.祖冲之
C.顾恺之 D.王羲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拓展延伸】东汉末年,书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趋向成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起来。东晋的王羲之,更是集书法之大成,他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6.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天下第一行书”,可知享有该美誉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故选C。
7.下列作品中,是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珍品的是 (  )
①秦始皇陵兵马俑 ②《兰亭序》
③《女史箴图》 ④《洛神赋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为我国古代杰出的雕塑作品,②为我国古代的书法作品,故二者均不符合题意。而③④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通过后代高手临摹流传下来,是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故本题选C项。
二、非选择题
8.观察下列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回答:
(1)请说出两幅作品的名称及作者。
(2)图一中作品具有怎样的艺术地位?
(3)图二中作品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反映了该作者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4)两幅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艺术怎样的史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图一为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该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图二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画作《洛神赋图》,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他所画人物形象优美逼真,并充分表现了其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其画作可谓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依此,便可完成第(1)、(2)、(3)题的解答。第(4)题,图一是书法艺术作品,图二为绘画艺术作品,二者艺术水平和价值均达到了我国古代的高峰,而且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艺术具有多姿多彩的特点。
答案:(1)图一:《兰亭序》 王羲之;图二:《洛神赋图》 顾恺之。
(2)天下第一行书。
(3)东晋。擅长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不仅形象优美逼真,而且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都得到充分表现。
(4)艺术水平高超,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