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封建王朝或盛或衰,与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有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
-——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拔擢公孙弘反映的治国思想。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开皇三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诏……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开皇”所指的统治者,并简要说明其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变化。
材料三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诏设科取士……规定以入股文取士,以“四书”、“五经”为题,行文必须根据古人的思想来阐释,不许有自己的见解。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指出朱元璋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统治者变革选官制度的共同目的。
2.(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寻找中国民主革命道路
史料1:1926年11月底,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湖南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192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陈独秀在会上指责湖南工农运动“过火”“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
史料2: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动。他召集农民和农运工作者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报告中,他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尖锐地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他强调: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这些认识为毛泽东后来的抉择提供了帮助。
史料3:
——以上材料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迅速增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与陈独秀相比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7年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帮助其找到的革命道路。
3.(2021·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有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丝绸之路”为沿途地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通道。盛唐时期的长安,中西文化交融。如图是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骑驼乐舞三彩俑》,骆驼昂首挺立,中间一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围坐演奏胡乐。
——摘编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盛唐时期长安社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四 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4)根据材料四,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4.(2021·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道路自信源自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请写出李鸿章、康有为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革命之路】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2)材料二所述事件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3)材料三中“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起止时间和相关事件分别是什么?
【建设之路】
材料四
(4)材料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创新之路】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六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5)材料五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材料六中的“伟大创举”是指什么?
5.(2021·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元朝疆域图(见下图)
(1)图中山东、山西、河北等地被称为“腹里”,请问元朝时期管辖“腹里”的行政机构是什么?宣政院辖地的设立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历史解释】
材料二 战争策源地是指战争策动、起源的地方。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欧洲和亚洲,对德国和日本的打击尤为严重,两国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的极端势力上台,逐渐掌握国家大权,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对世界的和平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下卷
(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列举德国为发动战争而进行的扩军备战的一项史实。
【史料实证】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民族团结的基础已经定下了,我们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前提也已创设了,中共中央特为我们民族的光明灿烂的前途庆贺。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3)材料三中“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指的是哪一事件的发生?“宣言”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
材料四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1787年美国宪法·序言》
(4)1787年美国宪法运用怎样的政治原则来确保“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2020年5月底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因警察滥用暴力致死事件引发民众强烈抗议,该事件的发生反映出美国宪法有何局限性?
【家国情怀】
材料五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5)材料五中“三百年来梦寐不忘”是从哪一年算起的?材料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6.(2022·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西汉与清朝农业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
材料二:
左图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纺织工厂。与传统的手工工场相比,它在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形式上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英国生产领域出现的革命性变化,简要说明这些变化对英国发展造成的影响。
材料三: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这一过程,终近代百年尚未完结。虽然如此,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
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
材料四: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12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目的。
7.(2022·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影响世界的古代工匠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工匠毕异发明的。他的这一发明,使宋代的印刷业有了迅猛的进步。活字印刷不仅泽及中国,还逐渐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辐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北宋繁荣的雕版印刷业,而促使宋代雕版印刷业空前繁荣的因素中,“右文”(重文)政策功不可没。
——据曹辉《从毕异的活字印刷术看宋代的‘右文’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有利因素,简要说明其积极影响。
材料二:学习西方的近代先驱
序号 人物 言论
A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A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筹办夷务始末》)
B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B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
C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罪案之答辩书》)
(2)结合所学知识,从ABC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写出其姓名:简要说明其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材料三:引领时代的现代英模
新中国成立后,注重以英模典型形象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初期,一批与以往不同的劳动模范形象出现在群众视野中。
类型 代表人物
知识分子 周尧和(物理冶金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蒋筑英(辆牡在工作岗位上的长春光机所研究员)
企业家 步鑫生(打破“大锅饭”的衬衫厂厂长)、年广久(“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
——据万芳《新中国建国后英模人物的形象变迁》(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改革开放初期英模形象反映出的社会变化。
8.(2022·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中学历史课程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唯物史观】
武帝与董仲舒的尊儒,一般均以文化专制主义论之近来学者多有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学术空气之消沉窒息归罪于此的。……他们的“独尊儒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的文化主流地位,避免因“师异道,人异论”而妨碍了汉家王朝的一统。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
【时空观念】
左图为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在这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重申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历史解释】
(3)结合所学知识,对1932年苏联主要工业品产量相比1928年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参考答案:
1.(1)思想:尊崇儒术。
(2)统治者:隋文帝;变化:由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到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3)弊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文化发展。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详解】(1)思想:据材料一“ 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可知,汉武帝拔擢公孙弘意在树立儒家学术的权威。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治国思想。
(2)统治者:依据材料二中信息“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结合所学可知,隋文 帝杨坚在位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拨人才。故“开皇”所指的统治者是隋文帝。
变化:据材料二“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可知,由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到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3)弊端:据材料三“规定以入股文取士,以“四书”、“五经”为题,行文必须根据古人的思想来阐释,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可知,明朝的八股取士,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作答必须根据古人的思想来阐释,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文化发展。
目的:材料一反映的汉武帝尊崇儒术,材料二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朱元璋通过八股取士选拔人才,不管那种取士方式,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2.(1)时代背景:1926年底北伐进入高潮,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空前高涨。
(2)不同:陈独秀指责农民运动“过火”“妨碍统一战线”,而毛泽东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强调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武装,积极开展农民运动。
道路: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详解】(1)时代背景:依据史料1信息“1926年11月底,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湖南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可知,从1926年11月底到1927年1月的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湖南农民协会的会员人数迅速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底北伐战争进入高潮,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也空前高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军的胜利进军。所以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迅速增加的时代背景是:1926年北伐进入高潮,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空前高涨。
(2)不同:依据史料1信息“陈独秀在会上指责湖南工农运动‘过火’‘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可知,陈独秀指责农民运动;依据史料2信息“毛泽东”“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可知,毛泽东赞扬支持农民运动。
道路: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国民党右派害怕农民运动蓬勃开展会危及他们的统治而公开背叛革命,这使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3.(1)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多;丝绸之路的开通。
(2)中外文化交融。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或玄奘西行求取佛经)。
(3)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
(4)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详解】(1)根据材料“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可知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多;根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
(2)根据材料可知通过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交融,交融的事件还有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3)根据材料“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可知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
(4)根据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2)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3)1921-1949;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中国的成立。
(4)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发动了洋务运动;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开始了戊戌变法,也叫做百日维新。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事件是中共一大的召开,在中共一大上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3)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28年指的是从1921年到1949年;起止的事件分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
(4)从图片中“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公私合营”可以看出展示的是三大改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5)根据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看出取得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据材料六中“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5.(1)中书省;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日本法西斯专政;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制,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任选其一)
(3)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分权制衡原则;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5)1553年;希望澳门回归,完成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详解】(1)元朝建立以后,把山东、山西、河北等地被称为“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宣政院辖地的设立,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
(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日本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制,建立庞大的军队,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1937年7月7日晚,日军用一个士兵失踪为借口,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军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爆发。《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1787年,美国宪法运用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来”确保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2020年5月底,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因警察滥用暴力致死事件引发民众强烈抗议,该事件的发生反应了美国宪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相同的政治权利。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中”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是从1553年算起的;表达了作者希望澳门回归,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6.(1)铁型牛耕;牛耕;个体劳动(家庭生产)等。
(2)变化:采用机器生产,出现了现代工厂(工厂制度)等。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实现工业化(成为第一个工业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等。
(3)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如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新生产方式产生)等。
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如西方殖民侵略(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
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
(4)实现农业集体化;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变个体经济为集体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配合工业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等。
【详解】(1)相同之处:根据图片,左图为西汉时期的耕作场景,可以看出当时已经使用铁犁牛耕,而且是农夫个人耕种;右图为清代农业耕种场景,依然是铁犁牛耕,还是农民个人耕种,所以,西汉与清朝农业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是铁型牛耕、个体劳动。
(2)变革:根据材料“左图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纺织工厂”可以得出此时英国已经开始采用机器生产:出现了现代工厂。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机器大工厂的出现,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实现工业化(成为第一个工业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等。
(3)解释:根据材料“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可以得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有西方殖民侵略(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根据材料“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可以得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
(4)目的:根据材料“就是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合作化的方式,所以,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目的是现农业集体化;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变个体经济为集体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配合工业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等。
7.(1)因素:宋朝雕版印刷业繁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等。影响:促进宋朝印刷业发展;促进宋朝文化发展;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欧社会变革等。
(2)若选择人物A:李鸿章。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体西用”进行“器物”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若选择人物B:梁启超。从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进行制度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若选择人物C:陈独秀。从宣扬民主、科学: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
(3)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北宋繁荣的雕版印刷业,而促使宋代雕版印刷业空前繁荣的因素中,“右文”(重文)政策功不可没。”可知,推动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有利因素:宋朝雕版印刷业繁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等。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宋朝印刷业发展;促进宋朝文化发展;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欧社会变革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二ABC历史人物分别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戊戌变法代表人物梁启超、中国共产党的先驱陈独秀。选择人物A:李鸿章。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体西用”进行“器物”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选择人物B:梁启超。从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进行制度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选择人物C:陈独秀。从宣扬民主、科学: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初期英模形象反映出的社会变化: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等。
8.(1)积极方面:维护了汉朝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思想统一;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了儒学的发展等。消极方面:造成文化专制:造成封建社会文化消沉等。
(2)1922年。上海。
(3)苏联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业集体化等任一角度说明苏联工业品产值增加的原因均可。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的文化主流地位”和所学知识,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客观地评价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积极方面:维护了汉朝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思想统一;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了儒学的发展等。消极方面:造成文化专制:造成封建社会文化消沉等。
(2)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的旧址,所以召开的时间1922年,地点是上海。
(3)根据所学知识,1932年苏联主要工业品产量相比1928年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是苏联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业集体化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