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过程。
2.了解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壹
【殖民与殖民地】殖民是一个古老的历史现象。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在海外占领和掠夺、同时把本国大批居民移往该地居住和开发的地区。本课指的是近代殖民地。(时间:15世纪到20世纪初)
殖民体系:指的是在争夺和瓜分殖民地的过程中,现代殖民帝国为了自身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而结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它是新一轮殖民扩张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国际法逐步完备和发展的结果。
世界殖民体系如何形成?
世界殖民体系如何形成?
时期 时间 手段 主要侵略地区 结果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15世纪末——18世纪晚期 暴力掠夺 美洲为主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雏形初现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侵略战争、商品输出 亚洲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基本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瓜分殖民地、资本输出 亚非拉各洲、瓜分非洲为主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材料一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者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热情。以自决和民主的名义、通常以殖民地国家为盟友进行的战争,要想不在被统治人民中激起自由的思想,是很难的。
材料三 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材料四 从联合国成立开始,非殖民化就一直是其关切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非殖民化直接渊源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和民族自决原则。
1.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一、背景
(1)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殖民国家无力维持殖民统治。(2)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3)殖民地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出现。
(4)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鼓舞并支持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5)联合国非殖民化活动的推动。
亚洲 印度
其它
非洲 埃及
阿尔及利亚
黑非洲
拉丁美洲 古巴
巴拿马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称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巴都成为共和国
印尼、菲律宾、缅甸、马来亚、新加坡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1952年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
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1959年,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二、表现
蒙巴顿方案与印巴战争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亦称印度独立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协议还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门的资产、包括印度公务员、印度陆军、皇家印度海军、印度铁路和中央财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务。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分治条款既未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
结果: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但也遗患无穷。
印巴分治大仇杀
克什米尔争端
肢解巴基斯坦
时间 原因 结果
1947年至1949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
1965年至1966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1971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1926年8月13日—2016年11月25日), 又称老卡斯特罗,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
卡斯特罗与格瓦拉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
不过,在1979年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机构),并于1999年12月31日正式将全部控制权交给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交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而管理局只向巴拿马政府负责。
1.实现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和
国家独立,经济得到发展;
2.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3.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
治经济新秩序;
4.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5.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曼德拉
三、亚非拉殖民地独立的世界历史意义: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贰
1、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
2、指亚、非、拉美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3、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
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的谈话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地区 概 况
亚洲 ①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非洲 ①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人困境。
③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拉美 ①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②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人国家。
二、成就
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① 地理位置优越;
②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 有利的外部环境;
④ 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和配套措施;
⑤ 儒家思想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黑色的黄金
OPEC组织
1、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3、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并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
三、取得成就的原因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叁
地区 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策与成效
亚洲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拉美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非洲 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一、不同的挑战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夏,“金融强盗” 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利用亚洲国家金融市场的漏洞,做空泰铢,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也随之一路狂泻,终结了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
关注股市走向的香港股民
东非共同体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因这种差额的动态趋势呈张开的剪刀状,故称为“剪刀差”。
到1989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高达13000亿美元,相当于被统计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由于发达国家实行紧缩政策,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减少了对某些初级产品的需求,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的价格随之大幅度低落……80年代末33种初级产品的实际价格比70年代下降了30%,石油价格在1984-1988年间跌幅大65%。这对于主要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打击十分沉重。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二、共同的挑战
根据外贸统计资料,2000年前后,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用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美国一架波音飞机,按照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就是,中国仅仅得到了一点面包屑而已。
2、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
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
也门内战中的
胡塞武装分子
二、共同的挑战
3、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南亚的火车卖挂票
菲律宾前总统夫人拥有珠宝100公斤,5000条裙子,3500双鞋子,2000副手套,1700个提包
二、共同的挑战
1、加快改革与发展, 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2、加强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3、谨慎、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七十七国集团
中非合作论坛
三、应对挑战
知识扩展:新殖民主义
二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赤裸裸的暴力和强权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唾弃,西方发达国家被迫改变了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旧方式,而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
它们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最大限度地榨取财富。
其特征是:
(1)通过各种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援助”,从接受援助国获取各种特权;
(2)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3)低价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
(4)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垄断,在转让技术时进行敲诈。
新、旧殖民主义虽然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但其本质都是以金融资本统治为基础,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剥削、掠夺、控制和压迫。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拉丁美洲捍卫主权的斗争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亚洲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拉丁美洲国家的发展与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挑战
共同挑战
课堂小结
非洲国家的独立
非洲国家的发展与问题
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