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小池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备课精品--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第11课 民族团结(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岩小池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备课精品--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第11课 民族团结(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31 21:57:47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课前小测1.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
2.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什么主张?
4.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什么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十三大”根据这一路线作出了什么战略部署?
5.中共哪一次会议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哪一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11课 民族团结你能说出多少你熟悉的民族的名称?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汉族回族瑶族藏族壮族黎族观察地图,并结合你学习过的地理知识,你发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吗?2、西部多,东部少1、大杂居,小聚居3、使各民族共同繁荣2、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讨论: 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如何管理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想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你知道我国建立了那些省级民族自治区吗?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你所理解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什么概念?民族自治机关是否具有独立性?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3、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安排管理地方经济;
3)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4)依法组织地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5)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
6)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其自治权是在执行宪法、法律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下的自治权。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2、自治机关: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应的人民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讨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作用?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羊肥马壮的蒙古草原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情况(1949—1998)单位:亿元中央提出什么战略,将对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西部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新 疆西 藏青 海甘肃四 川云 南宁 夏重庆陕西贵州内蒙古广西西部大开发的十二个省市区 西部大开发 西部开发标志项目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开工
(2002、7、4)新疆塔里木油田达赖利用美国之音搞宣传两个企图分裂中国的野心家:达赖与陈水扁。 藏独分子境外集会达赖达赖十四世名丹增嘉措(1934~ )。出身于青海省湟中县的藏族农民家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达赖十四世曾派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签订了《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重新回到了祖国大家庭。1959年,西藏一部分农奴主为了抗拒民主改革,发动了武装叛乱。达赖十四世出走印度。 西藏今昔比较   “为达赖喇嘛念经祝寿,下密院全体人员需念忿怒十五施回遮法,为切实完成此事,需当时抛食,急需湿肠一付、头颅两个,各种血、人皮一整张,望即送来。”      这封50年代初旧西藏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致“热不典头目”的一封令人震惊的信件,至今保存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里。 解放前农奴制下的西藏被农奴主剥下的大人和孩子的皮农奴主用被他们残害的农奴的头盖骨做成的碗。 用农奴的骨头和人皮制作的人皮鼓。 被挖去双眼的农奴格达在民主改革中控诉农奴主的罪行:农奴主将沉重的石帽戴在农奴头上,用石头敲击将眼珠挤压出来,再用利刀把眼珠剜下。 今日西藏今日西藏藏族农民群培次仁成了亿万富翁今日西藏今日西藏同步训练1.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
A.村民选举“海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下列史实与邓小平有关的是( )
①领导南昌起义 ②挺进大别山 ③改革开放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 . “一国两制”的实践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对外开放的实行 BDCA5.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
6.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表1所示内容,表明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C.西部大开发
D.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 表1 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表BA7.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3年3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材料一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2013年3月17日新华网
(2)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现什么政治制度?
民族:56个。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每个中国人的“自己梦想”?
必须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创造性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选择题
1.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
A.村民选举“海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下列史实与邓小平有关的是( )
①领导南昌起义 ②挺进大别山 ③改革开放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 . “一国两制”的实践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对外开放的实行
5.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
6.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表1所示内容,表明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表1 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表
地区
名称
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宁夏回族自区
1958年10月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C.西部大开发 D.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
二、非选择题
7.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3年3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材料一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2013年3月17日新华网
(2)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现什么政治制度?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每个中国人的“自己梦想”?
参考答案
一、BDCABA
二、7.(1)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2)民族:56个。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3)必须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创造性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掌??? 握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知识提炼结论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图想象知识迁移
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结合本校西藏班网页介绍的内容,通过汉藏“民族团结”的感性认识,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继承传统树立责任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学习英模积极进取
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分析法、直观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学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解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课堂组织形式
分组讨论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展示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材中的插图、史料和网上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2 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
历史传统
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经济文化
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政治利益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3组织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5页第1、2题。
各民族共同发展
1学生阅读53页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2指导学生联系历史填图册第6页的两幅地图中,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克拉玛依油田、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
教师归纳指出: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
A.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B.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C.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D.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E.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F.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3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4根据54页“动脑筋”,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根据55页“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完成连线。(可以通过讨论,先把能够确定的答案连起来,然后在教师介绍下,连接剩下部分。)
2完成课本55页“练一练”:应选A(见课本52页。)
3完成《历史填图册》15页剩余题目。
4完成《新学案》29页[自我测评] 题。
提醒学生预习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