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课前小测1.简述人民海军诞生和成长历程。
2.简述人民空军诞生和成长历程。
3.我国导弹部队主要担任什么任务?请简述其组建和成长历程。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且看今朝回顾历史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同学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949-19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苏联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7.波兰人民共和国8.蒙古人民共和国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2.印度共和国 13.瑞典王国 14.丹麦王国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6.瑞士联盟 17.芬兰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到达莫斯科车站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访问苏联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949-19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它是如何提出和确定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快速阅读77页第一段,提炼要点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中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签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
次
提
出中印边界问题
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从中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 即“麦克马洪线”,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
值得一提的是,此地区并不像西藏大多数地区一样,而是充满了降雨与肥沃土地,价值很大。知识链接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总理会晤
缅甸总理吴努周恩来总理与印度
总理尼赫鲁会谈正式提出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它是如何提出和确定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快速阅读77页第一段,提炼要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日内瓦会议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949-19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周恩来(1954年)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1.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
2.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日内瓦会议(1954)阅读课文导入框的小故事,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949-19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周恩来(1954年) 从参加国看这次会议有什么特点?
会议的中心议题(主题)是什么?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 万隆会议(1955)情景再现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历史再现假设:
1、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2、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该说啥好呢???周恩来发言的精髓:求同存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 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万隆精神求存共同探究 什么叫“求同存异”?请结合万隆会议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万隆精神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 努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一个美国记者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2005年4月24日,参加亚非峰会的各国领导人从雅加达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纪念活动。这是胡锦涛与来自亚洲、非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领导人在万隆会议旧址—独立大厦集体合影。 胡锦涛在这次亚非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从那时起,亚非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更加有力地登上了国际舞台。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激励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实现民族振兴和推动人类进步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今天,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之间是否还存在“同”与“异”?以古鉴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949-1955)苏联把外交变为科学
中国把外交变为艺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周恩来(1954年) “求同存异”同步训练1.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访问时发表了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讲话,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传承了我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互不侵犯原则 D.不结盟原则
2.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
A.巴黎和会 B.万隆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慕尼黑会议
3.1969年尼克松访问法国时,戴高乐总统对他说:“你现在承认中国要比你将来由于中国强大起来而被迫承认它更好一些。”尼克松为此采取的重要举动是( )
A.帮助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1972年正式访问中国
C.1979年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在国际问题上与中国采取一致行动 B B B 4.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
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中美间没有共同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5.“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1954年访问缅甸时
B.出席万隆会议时
C.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D 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摘编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
迫切需要中国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2)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态度?
外交孤立政策(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3)根据材料二,举一例说明中美两国的不同点。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
社会制度不同;求同存异。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其它回答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领域主要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想一想 关于周恩来的外交还有很多趣事与精采之处,请你收集,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周恩来独特的外交魅力课后扩展1.有记者问:“你们中国一向反对美国,为什么还要使用美国制造的商品?” (事实的确如此。诸位请看,这支派克笔就是美国制造的,但大家有所不知,这可是在抗援朝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啊!)2.有记者问:“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3.有记者问:“我们西方人走路总是挺起胸堂,中国人走路总是弯腰驼背,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们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4.有记者问:我们美国人走的是公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走的是马路呢?(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周恩来外交智慧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1.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访问时发表了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讲话,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传承了我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互不侵犯原则 D.不结盟原则
2.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
A.巴黎和会 B.万隆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慕尼黑会议
3.1969年尼克松访问法国时,戴高乐总统对他说:“你现在承认中国要比你将来由于中国强大起来而被迫承认它更好一些。”尼克松为此采取的重要举动是( )
A.帮助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1972年正式访问中国
C.1979年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在国际问题上与中国采取一致行动
4.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 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中美间没有共同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5.“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1954年访问缅甸时 B.出席万隆会议时
C.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摘编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二,举一例说明中美两国的不同点。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BBBDB
二、6.(7分)(1)迫切需要中国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2)外交孤立政策(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3)社会制度不同;求同存异。
(4)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其它回答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掌??? 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图解图概括表达
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对比鉴别
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
讨论探索
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爱党情感升华
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注意修养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教学难点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分析法、直观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学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解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课堂组织形式
分组讨论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展示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材中的插图、史料和网上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
1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
2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晃,然后笑咪咪地走开。)
·教师导入: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
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 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进行“接龙”活动 ,当堂巩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2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4根据74页“动脑筋”: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5指导学生综合71页“导言框”和75页“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作业:填充图册第20页。
2课本第74页“练一练”:填入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3根据新学案38——40页,梳理[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5提醒学生预习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