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9 06:5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学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史实。
2.知道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3.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分析该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3.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
2.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先来回顾所学的内容:1894年中日间爆发了(甲午战争),结局是(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至此,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侵略者并没有停止宰割中国的步伐,随着侵略势力的一步步深入,中国大地上又会发生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呢?中国是否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命运呢?那么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
板书——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
一、八国联军侵华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导入框和第一目下面的内容,从中找出有关八国联军侵华背景的信息。板书——1.背景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哪里(山东),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1898年起),同学们能否找出义和团的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可以看出义和团速度是非常快的。
[教师引导]同学们能否找出引发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学生回答]从“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一句可看出引发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是外国教会的压迫。
[教师总结]正确。义和团运动就是在反洋教斗争的基础上兴起的。
[板书]2.原因
[教师过渡]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于什么时候(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目的是(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板书]3.组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然后回答八国联军是由哪些国家的军队组成的?
[学生回答]由英、俄、德、法、美、日、奥、意八国军队组成(学法指导:可采用谐音记忆“因我学习得法,不必每日熬夜”)。当时是由谁率领的?(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板书]4.路线
指导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略路线:
登陆大沽——廊坊大捷——攻占天津──侵占北京
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包围。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结合书本讲路线:大沽——天津——廊坊
[教师过渡]廊坊阻击战义和团虽然取得了大捷。但仍然没有阻止侵略军攻占天津和北京。在廊坊阻击战的同时,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舰队夺取了大沽炮台,天津门户洞开。八国联军源源登陆,随后攻占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沿运河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路线:天津——北京
[教师引导]同学们想一下,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咸丰帝)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北京条约》)。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
(在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城。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另一方面又表明清朝的腐败。这说明了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两次攻破京城都与清政府的腐败、妥协有绝大关系。)
[教师引申]清政府的这种腐败、妥协,只能给中国带来灾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火烧圆明园,使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更是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彩色字内容。从中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笔血债。
[学生阅读]……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完小字内容后,再来看课本下面的一组照片,可以看出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真的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如何才能洗刷掉这段耻辱的历史。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是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崛起而出一份力。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讲了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但应注意,杀人放火固然危害很大,但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
[板书]二、《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内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辛丑条约》一目的内容。然后结合:[板书]“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讲出哪个涉及政治,哪个涉及经济、军事以及外交。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注意不是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南京条约》赔多少:(2100万元),《马关条约》呢?(2亿两白银)},以海关税收作担保(经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政治);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军事);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外交)。同学们看书的23页 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教师引导]签订《辛丑条约》之后,中国哗然,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那么上面哪个条款最能看出来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我们知道,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是爱国的行为,那么当时的清政府作为一国的最高政府,不仅不支持群众的爱国运动,反而严禁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考虑外国人的利益。这不仅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便于列强宰割欺凌中国,而且说明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帮凶,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板书]3.《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集体来读一下本课最后一段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的叙述。《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归纳]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总结: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和外交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小结】
同学们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是否已经在积极的搜寻救国之路。下个单元我们即将学化的探索之路。
板书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2.时间
3.组成国家
4.路线
登陆大沽——廊坊大捷——攻占天津──侵占北京
二、《辛丑条约》
1.时间
2.内容
2.影响
随堂练习题
1.《辛丑条约》签定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冯某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开商埠
B.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建教堂
C.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办工厂
D.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设使馆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下列体现这一传统的史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邓世昌壮烈殉国
D. 义和团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
3.“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 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 元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填空
1900年春,______运动,是一场_______运动。
1900年8月,_______(军队)攻占北京。
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_________》。
主要内容是: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辛丑条约》使中国______沦为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