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第四专题晨读识记板块
第17课
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语基?厚积薄发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读美文·滋养心灵]又是人间四月天
花落菩提
偶尔再翻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感觉唐人赏诗的理论,也可鉴人。比如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典雅,可人如玉、步履寻幽的清奇,高人惠中、令色氤氲的飘逸,自属上品。书法理论中又有妙品、极品、绝品之说,再看颜之金戈交鸣、旷达厚重,看柳之高古飘逸、毫端蕴秀,简直是神形俱备了。这些标准拿了来,除去斧凿的迹痕,近代以来才女美女集于一身的,窃以为当首推林徽因。 知道林徽因,最早还是迷恋徐志摩的诗的时候。让风流倜傥的徐志摩爱得如痴如狂的女子,想必也是旷世佳人。后来才知,不仅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都为林徽因的才情所迷。结果,为了赶去北京听林徽因的一次讲座,徐志摩坠机早陨。 林徽因嫁作梁家妇后,金岳霖更是一生不娶。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当时在知识界交游很广,家里经常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座上常客。由于他们交情很深,长期比邻而居。金岳霖始终对林徽因人品、才华极为赞赏爱慕。后来读林洙的文章,更知道金岳霖并非一厢情愿,林徽因对他的感情也非同一般。 以前对这段故事,是当做佳话来读的。只是最近又读到关于金岳霖的一篇文章,讲八零年代的某一天,金大师通知一帮老友,约请大家一起到北京饭店赴宴,席间道起请老友们来吃饭的缘由,金老轻轻说出: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感觉这句话说完,窗外应该有雨…… 想来,金岳霖对爱情的刻骨理解,虽然与徐志摩同样炽热,但表现的方式却各自不同。徐志摩因为追求林徽因不到,转而追求陆小曼,后来的徐志摩大致是旧情难忘、余情未了。而金岳霖则无论结果,心仪的爱恋成了一个平和质朴的过程,虽然没有徐志摩那样波澜起伏,但其间的无私和宽厚,其间的深邃绵长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有,这应该属于另一类爱情的经典。 金岳霖送给林徽因的最后评价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又是四月了,不知多少人还能忆起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也不知还有多少人能沉下心来欣赏这样的传奇,被这样的故事打动。[读人物·知人知情]一、作者档案二、人物颂歌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汪曾祺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背语基·厚积薄发]jǐɡuānsìyùnzhāndíhúnhùnɡěnɡjǐnɡshèshě籍藉摩麾辑缉楫揖幅辐副蝠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自得其乐:自己可以从中得到乐趣。
2.深居简出: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
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3.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4.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
拉拢、利用。
5.东张西望: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二)熟语应用
根据上面释义及语境填写恰当的熟语。
1.五一期间,许多市民来到公园、广场,投入到各自喜爱
的文体活动中,放松身心, 。
2.全运会上轻松地实现了“三连冠”,一年多来
的刘翔,最近的社会活动陡然增多,“回暖”迹象非常
明显。
3.笑着 跑过终点,已经成了飞人博尔特的招牌
冲线方式。深居简出自得其乐东张西望四、词语辨析
1.演绎 演变演绎演变2.退化 蜕化退化蜕化[本课考点提炼]一、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写于1987年2月,是汪曾祺为怀念他的老师、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金岳霖是著名哲学家之一,学术界不少人都写文章称赞他的学术思想,肯定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文章通过一系列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了金先生“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形象。文章还涉及西南联大的一些人和事,有史料价值。二、主旨领悟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金岳霖先生的外貌、授课、育人、交友等一系列事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平易近人、童心未泯、率真活泼、睿智重感情、富有个性的学者形象,表达了对金岳霖先生由衷的钦佩、赞美与怀念之情。三、行文脉络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段总领全文。本段中全文的核心句是哪句?其中文眼
是哪个词?
提示:“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一位”,这是全文的核心句,其中“有趣”二字是“文眼”,全文就是围绕这两个字生发、展开的。“有趣”的字面义可以理解为“怪”“好玩”“风趣”“幽默”等,其实质却是表现了人物独具魅力的真性情。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 写金先生穿戴之古怪,为何又要插入闻
一多与朱自清的穿着?这是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
提示:之所以要插入这个内容,是为了烘托金先生,突出其古怪的打扮,因为金先生的黄马甲是联大教授中独一无二的,表现他的特立独行;另外,穿插这两位教授也是为了交代当时联大的某些背景,比如闻一多对蒋介石的痛骂,暗示当时应是抗战时期。这个交代确实是闲笔,却并非可有可无,写二位教授的穿戴增添了散文的意蕴,使文章摇曳生姿,体现了散文的散之美。[对应考点二]阅读课文第7、8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 8段写王浩的笔墨很多,对表现主人公
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详写王浩,表面上看游离于文章主题之外,因为文章是写金岳霖先生的,其实,作者正是想通过王浩的“怪”来写他受金先生影响之深,通过王浩的突出成就,来写金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对应考点一]阅读课文第9~1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4. 写金先生回答小说与哲学的关系时,为
什么要写到他捉跳蚤?
提示:这篇文章不是为我们介绍金岳霖先生在学术方面的造诣,而是要从生活的几个方面,写出他的“有趣”来,这个趣味就是要表现他质朴的、生活化的、可笑可爱的某些特性来。这一细节和前文讨论的严肃问题一对照,不由让人哑然失笑,感慨金先生的质朴单纯而率直天真的个性。[对应考点一]5. 第10自然段中作者写金先生养斗鸡和孩
子比赛的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提示:作者用素净的语言和漫画式的笔法,描写这两个细节,表现金先生的童趣和赤子之心以及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对应考点二]6. 如何理解第11自然段中林徽因死后,
金先生还为她的生日请客这件事?
提示:这说明金先生对林徽因很熟悉,很敬佩,很眷恋。这种特别的行为足以见其情之真切。[对应考点一] 为了使文章生动活泼,作者在写人时用了什么笔法?
[探究思路][探究结论] 作者对金岳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漫画笔法,可以是讽刺的,也可以是亲切热情的。本文表现为后一种,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幅夸张了的人物漫画,其实并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为地夸张,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张性的特点,作者只要照真写来就自然生动活泼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只写直观印象,并不像平时见到的写名人的文章那样郑重其事,非写出人物的深刻性、崇高性不可;作者写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印象、感情、趣味的特点非常突出。?写法归纳 1.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体会精美传神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写人物,最简洁生动的莫过于细节,最形象的也莫过于细节。汪曾祺要表现金岳霖先生的天真,不拘生活小节,不像一般成年人、学者教授那样精于世故,就选择了如下几个细节:带呢帽穿夹克,戴一只镜片白一只镜片黑的眼镜,当众捉跳蚤,养斗鸡,和小孩子比赛水果,给林徽因过生日等等。 2.以小见大突显形象
本文在选材上自由自在,十分洒脱,只要是进入回忆视野的,引起心灵感应的,都写入文章之中,但这些材料都是一些生活细节。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生活琐事,描绘出了一位有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形象。?写法精讲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以小见大”是一种以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写作手法,那么我们在平时如何运用“以小见大”手法呢? 要养成留心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留心观察这些生活素材,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挖掘,就能够挖掘出蕴涵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从平凡中显不平凡,于无奇中见有奇,使文章主题得到深化。的确,留心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让你常常获得“物外之趣”。 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善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看见路旁的树,想到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者;看见蚂蚁搬家,想到团结就是力量;看见美工刀、剪刀,想到做人要严谨……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平淡到有奇。 针对练笔 请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段关于生命的片段。(要求字数在150字以内) 参考示例: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素材发现?运用范例 金岳霖,可以在大学的讲坛上边讲红楼边从后脖颈中捉跳蚤,捏在手指里甚为得意;可以边研究深奥的逻辑哲学边与斗鸡同食,与孩童同乐而享受哲学之乐也享受生活之趣;可以是满腹学问却又天真如孩童,不谙人情世故却可以将爱情转化为生死不渝的友情;可以在学成归国之后,在清华成立只有一个学生的哲学系,自己既当系主任又当老师,与学生对话,与哲学对话,将逻辑学引进中国,从而在学术界确立了难以撼动的地位。 汪曾祺说金岳霖先生是个天真的大哲学家,沈从文先生也说他有时候天真得像个孩子,说他具有一种嵇康式的“魏晋风度”,这就是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是孟子所谓的人性之善,是老子所论的赤子之心。金岳霖先生虽然于世俗的琐碎一无所知,只埋头于学术钻研,但他同样活得很开心,虽然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他在学术上的建树却很少有人能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