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9 14: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比较唐玄宗统治前期、后期的社会变化,理解统治者的作为导致的不同后果;通过学习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对唐朝的影响,知道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2.时空观念:知道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的时间;识读地图,知道五代十国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史料实证:通过杜甫的诗句,了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4.历史解释:通过材料对比、问题探究,分析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并让学生从朝代更迭、衰亡中吸取教训,理解在分裂动荡中孕育着统一这一历史趋势,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安史之乱;唐朝的灭亡。
2.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回答,唐玄宗后期的统治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材料二 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当地官员虐待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
材料三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的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外重内轻。
4.教师提问:安史之乱爆发于何时?其领导人是谁?它的结局如何?
学生回答:①爆发:755年。②领导人: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③结局:763年叛乱被平定。
4.教师提问:安史之乱对唐朝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②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5.教师强调:安史之乱的性质是叛军企图夺取唐王朝中央政权。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展示黄巢的诗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提问:这首诗表达了黄巢怀有怎样的抱负?
学生回答:这首诗表达了黄巢想要改朝换代的愿望。
2.教师提问: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它的结果、影响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①原因:唐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赋役繁重,灾荒不断,民不聊生。②结果:起义军曾攻入长安,建立政权。但最终起义被朱温和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下去。③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教师讲述:黄巢起义以后,朱温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并在907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教师讲述: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政权分立的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教师提问: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3.教师提问: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的分别处于怎样一种局面?
学生回答: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4.教师强调: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出现盛世局面。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矛盾愈发尖锐,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陷入混乱,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识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使其领悟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