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20 00:4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
1. 假设一水渠的横截面曲线是抛物线形,如图所示,它的渠口宽为,渠深为,水面距为,则截面图中水面宽的长度约.( )
A.
B.
C.
D.
2. 如果、分别是、的对立事件,下列选项中能判断事件与事件相互独立的是( )
A. B.
C. D.
3. 已知函数的导函数为,且满足,则( )
A. B. C. D.
4. 已知数列,设为正整数若满足性质:存在常数,使得对于任意两两不等的正整数、、,都有,则称数列为“梦想数列”有以下三个命题:
若数列是“梦想数列”,则常数;
存在公比不为的等比数列是“梦想数列”;
“梦想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
以上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个(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54.0分)
5. 过点、的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 用反三角表示
6.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7. 的二项式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_ .
8. 已知函数,则曲线在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
9. 若数列中的前项和为正整数,则数列的通项公式 ______ .
10. 掷一颗骰子并观察出现的点数已知出现的点数不超过,则出现的点数是奇数的概率是______ .
11. 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且,则 ______ .
12. 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正整数,的前项和是,则 ______ .
13. 设双曲线:,以的实轴为虚轴,以的虚轴为实轴的双曲线叫做的共轭双曲线,通过研究可以得到双曲线和它的共轭双曲线有很多相同的性质,请写出其中的一个性质:______ .
14. 某校在高二开展了选课走班的活动,已知该校提供了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现有名同学参加选课走班的活动,要求这名同学每人选修一门课程且每门课程都有人选,则名同学选课的种数为______ .
15.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点在上,直线交轴于点,若,则到准线的距离为______ .
16. 已知点是函数图像上任意一点,点是曲线上一点,则、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分
已知在直三棱柱中,是直角.
求证:平面平面;
设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比较和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8. 本小题分
已知数列是严格增的等比数列,,.
求的通项公式;
若,求.
19. 本小题分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校高二学生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在高二的全体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名学生的体检表,并得到如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年级名次
是否近视
近视
不近视
若直方图中后四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试估计全年级视力在以下的人数;
学习小组成员发现,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近视的比较多,为了研究学生的视力与学习成绩是否有关系,对年级名次在名和名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到如表中数据,根据分布概率表中的数据,能否有的把握认为视力与学习成绩有关系?请说明理由;
在中调查的名学生中,按照分层抽样在不近视的学生中抽取了人,进一步调查他们良好的护眼习惯,并且在这人中任取人,记名次在的学生人数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附:
其中.
20. 本小题分
已知椭圆,该椭圆与轴的交点分别是和在的左侧,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是和在的左侧,椭圆与轴的一个交点是.
若为椭圆的上顶点,求经过点,,三点的圆的方程;
已知点到过点的直线的距离是,求直线的方程;
已知椭圆上有不同的两点、,且直线不与坐标轴垂直,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求证:“”是“直线经过定点”的充要条件.
21. 本小题分
对于函数的导函数,若在其定义域内存在实数,,使得成立,则称是“跃点”函数,并称是函数的“跃点”.
若为实数,函数,是“跃点”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若为非零实数,函数,是“跃点”函数,且在定义域内存在两个不同的“跃点”,求的值;
若为实数,函数,是“跃点”函数,且在定义域内恰存在一个“跃点”,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以为轴,以过与垂直的直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抛物线的方程为,,由题意及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
将的坐标代入可得,可得,即抛物线的方程为,
由题意可得,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可得,可得,
所以水面宽度.
故选:.
由题意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的方程,由题意可得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方程,求出参数的值,再由题意可得的纵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可得的横坐标,可得水面宽度的值.
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求法及抛物线的性质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答案】
【解析】解:对于,由,且,可得,
所以,所以事件与事件相互独立,故A正确;
对于,若事件与事件相互独立,则需满足,
由于,所以于,
故无法确定事件与事件相互独立,B错误;
对于,,,
若事件与事件相互独立,则,则或,
故事件为必然事件或事件为不可能事件,
显然无法确定事件与事件相互独立,故C错误;
对于,由,可得,即,无法确定事件与事件相互独立,故D错误.
故选:.
根据相互独立事件满足的关系即可判断,根据假设即可判断.
本题考查概率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3.【答案】
【解析】解:函数的导函数为,且满足,
,把代入可得,
解得.
故选:.
已知函数的导函数为,利用求导公式对进行求导,再把代入,即可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4.【答案】
【解析】解:根据题意,依次分析个命题:
对于,若数列是“梦想数列”,则,同时有,必有,正确;
对于,令,,,
有,
变形可得,即、、成三项成等差数列,
令,,,
则有,
变形可得:,
则有,
两式相减可得:,
则有,
所以有成立,
又由当、、时也成立,故“梦想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则错误,正确.
故选:.
根据题意,结合“梦想数列”的定义,依次分析个命题是否正确,综合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数列的应用,涉及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和性质,属于中档题.
5.【答案】
【解析】解:过点、的直线的斜率,
故.
故答案为:.
直接利用两点求出直线的斜率,进一步求出直线的倾斜角.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坐标平面对称的问题,是基础题.
根据点关于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写出即可.
【解答】
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故答案为:.

7.【答案】
【解析】解:的二项式展开式通项公式为,
令,解得,
所以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故答案为:.
根据二项式展开式通项公式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了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8.【答案】
【解析】
【分析】
求出原函数的导函数,得到函数在处的导数,则答案可求.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过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是基础题.
【解答】
解:,,

则曲线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故答案为:.
9.【答案】
【解析】解:数列的前项和为正整数,
当时,,
又适合上式,

故答案为:.
直接根据前项和与通项之间的关系求解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0.【答案】
【解析】解:掷一颗骰子并观察出现的点数.已知出现的点数不超过,
则出现的点数可能为,,
则出现的点数是奇数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出现的点数可能为,,由此能求出出现的点数是奇数的概率.
本题考查古典概型、列举法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11.【答案】
【解析】解: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且,
则,

故答案为:.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即可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属于基础题.
12.【答案】
【解析】解:由题意,,
故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故答案为:.
先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判断出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再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推导出前项和的表达式,最后根据数列极限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本题主要考查数列求和与极限的综合问题.考查了转化与化归思想,等比数列的判定及求和公式的运用,数列极限的性质运用,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属中档题.
13.【答案】有相同渐近线
【解析】解:根据定义可得:,:,
故他们的渐近线方程均为
故答案为:有相同渐近线.
根据共轭双曲线定义得到两双曲线方程,进而可表示出对应渐近线方程.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属基础题.
14.【答案】
【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步进行分析:
将人分为组,有种分组方法,
将分好的组安排选择门课程,有种情况,
则有种选课方法.
故答案为:.
根据题意,分步进行分析:将人分为组,将分好的组安排选择门课程,由分步计数原理计算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排列组合的应用,涉及分步计数原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5.【答案】
【解析】解:由抛物线:,可知,即为坐标原点,
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
由三角形相似可知,所以,
所以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
求出焦点的坐标,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由三角形相似可知,求出,结合抛物线的定义,求解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本题考查抛物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属中档题.
16.【答案】
【解析】解:如图所示,
对于指数函数,,设,则点切线斜率为,
又圆心为,
所以直线斜率为,
令,得,
即,到圆心距离为,
所以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两个曲线一个是指数函数,一个是圆,根据三角形原理,当圆心与指数函数图像上某点连线与该点切线垂直时,可以得到两曲线上距离最近的点.
本题主要考查两曲线上点间的最近距离,属中档题.
17.【答案】解:证明:在直三棱柱中,平面,
平面,,
是直角.,又,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理由如下:
,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即,
平面,平面,
,,,
平面,,
平面,在平面内的射影为,
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又,
,,,

【解析】通过线线垂直可得线面垂直,进而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平面;
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可得,可得结论.
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角的大小的比较,考查空间角的求法,属中档题.
18.【答案】解:由题意,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则,

即,故,
将代入,
可得,
化简整理,得,
解得,或,
数列是严格增的等比数列且,
公比,
不符合题意,舍去,
公比,,
,.
依题意,由,
可得


【解析】先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再根据题干已知条件列出关于首项与公比的方程,先计算分析出公比的值,进一步计算出首项的值,即可计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先根据第题的结果及指对数的运算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运用分组求和法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计算出的结果.
本题主要考查数列求通项公式,以及数列求和问题.考查了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指对数的运算,分组求和法,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运用,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属中档题.
19.【答案】解:Ⅰ由直方图可知,第一组有人,第二组有人,第三组有人,
因为后四组频数成等差数列,所以后四组的频数依次为,,,,
所以视力在以下的频率为,
故全年级视力在以下的人数约为名.
Ⅱ由列联表数据,可得:

因此有的把握认为视力与学习成绩有关系;
Ⅲ依题意,人中年级名次在名和名的学生分别有名和名,
在这人中任取人,名次在的学生人数可能取,,,,
则有,,
,,
故的分布列为:


的数学期望.
【解析】Ⅰ利用,可求得前组的人数,由后四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可求后三组的人数,由此得到视力在以下的频率,由此可估计总体;
Ⅱ将数据代入独立性检验的公式进行计算,并将结果与数据进行比较可得结论;
Ⅲ利用分层抽样知识可知名次在名和名的学生分别有名和名,利用超几何分布的概率模型可求分布列和期望.
本题考查样本估计总体、独立性检验、分层抽样、超几何分布的分布列和期望,属中档题.
20.【答案】解:由已知得,,,.
由题意知,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因为所求的圆经过,,三点,
所以解得:,,.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
当为上顶点时,
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的方程为,符合题意;
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的方程为,即.
点直线的距离为,
解得,此时的方程为.
当为下顶点时,
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的方程为,符合题意;
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的方程为,即.
点直线的距离为,
解得,此时的方程为.
综上所述,当为上顶点时,直线的方程为或.
当为下顶点时,直线的方程为或.
证明:充分性
因直线不与坐标轴垂直,设的方程为,,
联立消得.
所以,


,,
,,

将,代入上式,
整理得.
因为恒成立,
所以,即直线过定点,充分性成立.
必要性
因直线不与坐标轴垂直且过点,设的方程为,,
联立消得.
所以.

必要性成立.
所以.
【解析】求经过已知三点的圆的方程可以用待定系数法,先所求圆的方程为,然后代入已知点,解方程组可求解;
求直线的方程,需要讨论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设直线的方程,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进行求解.注意点的位置不确定,解题过程中需要讨论;
证明充要条件,需要分充分性和必要性进行证明.定点定值问题常用设而不求、韦达定理、消元法解决.
本题考查椭圆的性质,圆的方程,直线与椭圆的相交问题,解题中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1.【答案】解:函数的导函数,
若函数是“跃点“函数,则方程有解,
即有解,
又,
所以,
所以
函数的导函数.
若该函数是“跃点“函数,
则方程有解,
即有解,
所以有解,
当时,方程成立,
所以是方程的一个实数根,
当时,,
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此时方程的根为,,,
所以函数有两个不同的“跃点“,
当时,方程无解,
此时方程的根为,则函数有一个“跃点”,
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若函数有两个不同的“跃点”,则其中一个实数根为,
则,解得,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函数的导函数为,
若该函数是“跃点”函数,且在定义域内存在两个不同的“跃点”,
则方程,即有一个不同的实数根,
设,

令得,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
又时,;时,,
所以当时,取得极小值,
所以,
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函数的导函数,若函数是“跃点“函数,则方程有解,即有解,进而可得答案.
函数的导函数若该函数是“跃点“函数,则方程有解,进而可得答案.
函数的导函数为,若该函数是“跃点”函数,且在定义域内存在两个不同的“跃点”,即有一个不同的实数根,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解题中需要理清思路,属于中档题.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