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习题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习题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9 12:0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啜泣(chuò) 一堵墙(dǔ)
  峭璧(qiào) 耸立(sǒng)
B.迂回(yū) 蓬乱(péng)
  颤抖(zhàn) 嶙峋(xún)
C.陡峭(dǒu) 头晕(yūn)
  灼热(zhuó) 纳罕(hǎn)
D.凝视(níng) 嘲笑(cháo)
  参差(cān) 训诫(jiè)
·
·
·
·
·
·
·
·
·
·
·
·
·
·
·
·
解析:A项,“璧”应为“壁”;B项,“颤”应读“chàn”;D项,“参”应读“cēn”。
C
解析:
B项,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不合语境。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强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然后深深舒了一口气。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班级课本情景剧表演时,他那滑稽的动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D.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市内不同的小学,大家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
· · ·
· · · ·
· · · ·
· · · ·
· · · ·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因为你过去生病,
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
B.“但是我不能……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
C.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D.“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
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
解析:
“爸爸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D
4.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段话,画线的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一次悬崖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读毕全文,我感慨万分:是呀,当身处困境时,②我们只有具有“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1)第①句修改意见:   。
(2)第②句修改意见:   。
(示例)删掉“的作者”(或删掉“写的”)
(示例)将“就”改为“才”
解析:
第①句句式杂糅,去掉“的作者”或“写的”。第②句关联词使用错误,“只有……才……”是一组关联词,把“就”改为“才”。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A.“岁月”“时间”都是名词。
B.“犹豫”“渴望”“牢记”三个词都是动词。
C.“病弱”是形容词。
D.“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析:
这句话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像”在这里不是比喻词,仅是把“我”与“其他孩子”在强壮方面进行了比较。
D
点拨:
判断比喻修辞两个条件——一是甲、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二是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 ·
6.下列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瘦弱胆怯的“我”,在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成功战胜了恐惧,走下了悬崖。
B.文章按照逻辑顺序,讲述了“我”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
C.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岩脊上下不来,却并不上去救孩子,是因为父亲深知,孩
子只有依靠自己一步步走下悬崖,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D.文章叙述详略得当,开头简单交代“我”的身体状况,为下文埋下伏笔;中间
则详细描写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过程;末尾点题,升华文章主题。
解析:
“逻辑顺序”错,应为“时间顺序”。
B
· ·
7.(2021·济南市中区模拟)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③⑤④②① B.④②①③⑤ C.③⑤①④② D.④②③⑤①
解析:
读全语段感知大意,③开启了话题,是第一句;⑤说的是“不可能停一辈子”的原因,与上句衔接紧密;④承接了上句的话题进行描述,是第三句;结合上句中的“退缩”继续叙述,②为第四句;①结合上句的分析,从另一个方面描述,有小结作用,是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⑤④②①。
A
8.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写出漫画的寓意。
答案示例: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过度关爱下,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缺乏磨砺和锻炼。
解析:
从漫画可以看出,当孩子摔倒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来安慰孩子,问他“摔疼了吧!”,而不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说明社会、学校和家庭过度关爱孩子,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没有自己成长的空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 ·
· ·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在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的,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有删改)
9.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10.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11.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团团”和“簇簇”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橘子花的喜爱之情。
12.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
13.本文与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都写了父亲对自己的影响,请分别写出两文各自包含的生活哲理。
· ·
· ·
9.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解析:
根据原文语句“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知,“开在心里”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对父亲的感念之情;由文章内容可知,围绕“橘子花”作者写了难忘的童年时光,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对父亲的感激,可见,“橘子花”是全文的线索,“开在心里的橘子花”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示例:
  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解析:
从记叙角度看,①②段从发现橘林写起,第③段开始写小时候的事情,所以①②段运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然后再分析倒叙的表达效果,一般是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示例:
  ①②段运用倒叙的记叙顺序,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品味词语,首先要研究词语的特点,再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团团”和“簇簇”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橘子花的喜爱之情。
11.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 ·
· ·
12.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
解析:
把握句子的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再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开在我的心里”,强调橘子花对“我”的影响之深,即父亲对“我”的影响之深;“芬芳”一词写出“我”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是因为父亲对“我”的教导始终影响着“我”的每一天,“我”对父亲自然也充满了感激和怀念之情。
答案示例:
  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13.本文与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都写了父亲对自己的影响,请分别写出两文各自包含的生活哲理。
解析:
本文可从第⑦段父亲说的话中总结;《走一步,再走一步》由记叙的“遇险”到“脱险”的经历中感悟到了“遇到困难,可化大为小,分解目标,这样才可以赢得胜利”的哲理。
答案示例:
  本文: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走一步,再走一步》: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脚踏实地,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成功。
14.班级开展“亲子阅读”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进而更愿意自发地去进行阅读。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材料二:
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苏霍姆林斯基
任务1:请结合这三则材料,写出你得到的结论。(30字以内)
任务2:小乐爸爸平时特别爱玩手机,很少读书。班级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后,小乐很想让爸爸和他一起读书,如果你是小乐,该怎样劝劝爸爸呢?
任务3:请为材料三中的图2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材料三:
任务1:请结合这三则材料,写出你得到的结论。(30字以内)
解析:
结合材料一句子“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进而更愿意自发地去进行阅读”可知,亲子阅读能让孩子感到快乐,能主动去阅读;结合材料一句子“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可知,亲子阅读能提供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结合材料二句子“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可知,书籍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结合材料三内容“95%的家长认为阅读对孩子实现梦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78%的家长平时会陪伴孩子阅读”可知,多数家庭非常重视亲子阅读。结合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答案示例:
亲子阅读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多数家庭非常重视亲子阅读。
任务2:小乐爸爸平时特别爱玩手机,很少读书。班级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后,小乐很想让爸爸和他一起读书,如果你是小乐,该怎样劝劝爸爸呢?
解析:
这里注意要有称呼“爸爸”,要说出亲子阅读的好处(如可以让孩子爱上阅读、可以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可以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质、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长等),然后提出自己的要求(要求爸爸放下手机和自己一起读书)。
答案示例:
爸爸,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我想您和我一样,都想成为有教养、品行端正、有信用的人,那就请您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读书好吗?
任务3:请为材料三中的图2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解析:
结合图片内容来思考。画面上,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女孩手上捧着一本书,爸爸和妈妈在一边看着,妈妈的手还搭在女孩的身上,爸爸搂着小弟弟,小弟弟脸上也是笑眯眯的。爸爸和妈妈陪同女儿看书。这是幸福、美满、爱读书的一家人。因此可拟题目为:温馨家庭。
答案示例:
幸福一家人(符合画面内容即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