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语教学设计-一 泰山古树——《认识计算器》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语教学设计-一 泰山古树——《认识计算器》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19 08:0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 泰山古树——《认识计算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试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3 .情感与态度方面: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准确,感受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智慧。
【教学重点】
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设置障碍——引出计算器
读题说出得数: 180+100= 860-20= 300×3= 560÷8= 24×76=
最后一题能直接口算吗?用什么办法能很快的知道得数?(生引出计算器)
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人们使用计算器?
4、揭示课题:师谈话引入本节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目是制造让生难以计算的障碍,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内在需求,学生自身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需动力,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正确使用计算器计算
、认识计算器
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计算器,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器表面的符号、名称、功能学习后,请同学汇报,看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
小组展开学习:(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汇报成果:老师发现同学学习得都很认真,讨论也很激烈,那现在老师就同学来汇报你的收获了。 其它小组可作补充。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功能键的名称。
师生集体交流:主要功能键(开机键、关机键(清除键)、数字键、符号键、等号键、存储键 ......)(二)、利用计算器计算
1、出示:24×76= 40000-19036=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
2、学生尝试后交流结果。
3、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下怎么使用你的计算器计算这些题目?
4、师生交流在输入时万一输错了怎么能改正?那些键可以帮助你呢?学生汇报并输入验证。
5、练习:算一算7825-2138= 8312÷8=226×39= 5681+7623=
6、试一试:下面两组题,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比较合适?第一组: 17+83=125×8=1000÷5=第二组: 7865+3497=835×23=1305÷45=生汇报结果并交流体会:要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三)利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
1、出示:380+192-43=816÷68×27=我们用笔算怎样算?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试一试。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
2、你会用计算器计算 3000-128×6 吗?
先让生算一算。再汇报计算方法,根据生的回答,教师课件展示普通计算器和科学计算器计算过程。师小结:有的普通计算器没有先乘除后加减的自动识别功能,我们在用计算器运算时,要和笔算一样,先算的要先在计算器上输入。 
第三环节:走进生活、解决问题——计算器实际运用。
出示研究材料数据统计:1、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1)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2)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3)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
2.下面是三个小区8月份的用电情况A小区B小区C小区每户用电268197309户 数168322426电费总额(元)
第四环节:追根溯源、拓宽视野——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师:我让学生观看课件资料介绍。
启发学生:在计算器还没发明之前,我们的先辈们都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呢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发展史,形象生动,既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