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巧手小工匠——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并会做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
谈话:师出示三角形框架问:这是什么形状的?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电脑出示)图片中都有哪个图形?(三角形)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或者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大家说了这么多,看来三角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那关于三角形(师板:三角形)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感悟受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三角形有何种特性。】
活动二·:解决疑问,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谈话:大家真会提问题!(课件定格在篮球架和自行车图片上)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呢?谁来猜一猜?
学情预设: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的点点头)1
谈话:这只是你的猜想,三角形真的牢固吗?咱选两个同学动手试一试。学生操作实验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四边形形状变了。
师:猜想一下,如果是五边形呢?现在同学们想想办法,怎么能把这个四边形固定?学情预设:把两个顶点相连(请学生操作)
师:为什么它现在具有稳定性了?(因为现在是有两个三角形)其实不把它的两个顶点相连,演示两邻边相连的情况,也能让这个四边形固定,谁来说说为什么?
总结:同学说的很对,三角形是牢固的,也就是说它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性(板书:稳定性)大家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把这里设计成四边形会怎样呢?
谈话:大家再看这幅图中,哪种方法更牢固,为什么?(出示扎篱笆的图片)
活动三:动手画一画,引导归纳特征。
谈话:刚才一下子有这么多三角形涌入脑海,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师备条形纸)教师巡视并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谈话:谁愿意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展示两个学生画的三角形)
讨论:尽管这些三角形大小、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你发现了吗?谁能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生答: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师在黑板上标出边、角、顶点。
师小结: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活动四:动脑思考,抽象出三角形概念。大家对三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请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为什么?图一重点点出有一条边不是线段;图二重点点出不是三条线段,它是四边形;图三主要提问怎么样才能让它成为三角形?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教师引导并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师:由三角形的定义可知,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学情预设:三条线段;围成(老师在黑板上再画一个三角形)那老师画的这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师: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用字母A、B、C来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为△ABC,读作:“三角形ABC”。如果在刚才那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标上E、F、G,那么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为△EFG。会表示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辨析,明白围成的含义,并能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学会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活动五:结合已有认知,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
谈话:生活中还有三角形,想不想再欣赏一下?(出示)找到三角形了吗?你能想办法测出这个房顶的高度吗?(同桌商量)反馈:打算怎样测量?(找生汇报,汇报完课件出示)
师:原来房顶的高度就是三角形内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这条线段其实就是三角形的高。教师边操作边说明: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这实际上是咱们学过的从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咱们齐读一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师巡视然后找两学生汇报。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看他画的对吗?为什么?你能不能画出一个正确的高,找同学指一指,然后演示正确的高。看来同学们对三角形的高有了正确的理解,还帮小明纠正了错误,真不简单,那你能不能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中作一条高并标出底呢?展示两个同学作品,找其中一个同学说说画高的过程。
谈话:刚才同学们画出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还能画出其它的底和高吗?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为什么?(生汇报)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放松一下,游戏的名字叫对号令。(师说顶点,生说对边,反之亦然)分别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入手,让学生想办法测出房顶的高度,自然引入三角形的高。对号令、画高巩固练习的设计,既让学生避免了画高时易出现的错误,又及时反馈了学生画高的情况,有效地突破了本节的难点,使学生自然轻松地掌握,记忆深刻。】
活动六: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谈话: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又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明确了三角形的特征、定义以及底和高的画法,真是收获颇丰。课后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来画一幅画,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三角形,看谁画得最有特点,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