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9 10:1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
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史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人口迁移的原因:
(1)新航路的开辟各地联系加强(主动迁移)
(2)黑奴贸易(被迫迁移)
(3)为逃避政治迫害、宗教迫害(被动迁移)
一、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特点:
(1)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如英国向美洲、印度等地迁移人口;
(2)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如欧洲向拉美各国移居;
(3)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 如亚非欧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
一、人口迁移
①改变人口地理分布(人种和民族结构),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③促进世界动植物的交流,推进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
②加快了殖民地的开拓进程,促进落后地区(美洲)经济开发;
④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了新的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导致民族国家的诞生。
如美国
3、人口迁移的影响
积极:
一、人口迁移
①欧洲人对殖民地掠夺,导致被殖民地区的贫穷与落后;
③非洲丧失了大批的精壮劳动力,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非洲社会混乱。
②各种疾病传播蔓延,造成印第安人锐减,最后退居山区;
消极:
一、人口迁移
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新航路开辟后所引发的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有人称之为“全球物种大交换”也有人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二、物种交换
1、丰富食物结构;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粮食生产结构;
2、增加粮食产量,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经济的开发;
3、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物种交换的影响:
二、物种交换
1699年某位日耳曼传教士的记载可谓不无夸大:“印第安人,这么轻易就会死去,只消见到、嗅到一名西班牙人,就足以令他们失魂丧命。”。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北美洲印第安人口在一两个世纪之内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
天花和其他疾病引发了凶猛的瘟疫,严重摧毁了本地人口并动摇了他们的社会。在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欧洲人颠覆了土著的帝国,建立了采矿业和农业,输入了非洲奴隶劳动力,并在西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殖民地。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
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而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三、疾病传播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一)原因: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多海域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
(二)表现:
1、传统印度洋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在印度洋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
一、传统印度洋贸易
印度洋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二)表现——三大贸易区
1、传统印度洋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在印度洋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
2、新兴大西洋贸易:(1)欧洲与美洲的贸易;
(2)开通欧、非、美三洲间的“三角贸易”
二、新兴大西洋贸易
罪恶的黑奴贸易(三角贸易)
奴隶贩子捕捉黑人的手法不断变化。最初他们亲自去非洲大陆掠捕,在掠捕过程中,有不少贩子被打死打伤,他们就改变策略,让非洲本地的黑人头目去捕捉。捉到奴隶后,他们用铁链把奴隶—个个锁起来,甚至用铁丝从黑奴的肩胛处穿起来,然后囚禁于笼中,等待运到美洲。
奴隶上船后,每个奴隶的身上都要烙上所属奴隶主的姓名,之后,戴上脚镣手铐后串上铁丝,塞进拥挤不堪、污浊的船舱中,根本不考虑奴隶的生命安全。
只要奴隶患病,他们就立即把他们扔进大海。贩运途中奴隶的死亡率极高。贩奴船上常发生奴隶起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废除奴隶制的运动。
到19世纪末,贩奴运动才基本结束。
Y W D
欧洲
非洲
出程:
从欧洲港口载上廉价货物
到非洲“换取”奴隶
美洲
中程:
运奴隶到美洲贩卖
归程:
从美洲运金银到欧洲
三角贸易
奴隶贸易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长达四百年的奴隶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可耻的—页。把非洲的黑奴贩卖到美洲,可得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益。
1730年拿四码白布就可以在非洲换取—个黑奴,把这个黑奴运到牙买加,可以卖60到100英镑。18世纪末,一艘贩奴船往返一趟,运300多名黑奴, 就可获利19000多英镑。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法国都在贩运奴隶中大发横财。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利100%—300%
最早的奴隶贩子是葡萄牙人,西班牙、荷兰人、英国人都参与了奴隶贸易,16世纪中期,英国参与奴隶贸易很快成为最大的奴隶贩子。
戈雷岛,大西洋塞内加尔海域的一个岛屿。15—19世纪,这个岛屿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占领。殖民者把它作为贩运、关押黑人奴隶的场所,使它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据统计,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途中。1978年,戈雷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
岛上的奴隶堡是一座坚固的木石结构建筑物,楼上是奴隶贩子们的住所;楼下是奴隶囚室,每间只有五、六平方米,同时关押15至20名奴隶。
(二)表现:
1、传统印度洋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在印度洋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
2、新兴大西洋贸易:(1)欧洲与美洲的贸易;
(2)开通欧、非、美三洲间的“三角贸易”
3、新兴太平洋贸易:(1)葡萄牙的澳门中转贸易
(2)西班牙的横跨太平洋贸易
(3)大量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三、新兴太平洋贸易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材料:葡萄牙人租占澳门港口的目的是“渴望得到中国的财富和物产”,以便发展东西方的国际贸易。所以,嘉靖末年以来,葡萄牙人以澳门为基地,大力开展东西方的国际贸易活动。当时澳门对外贸易的重要航线有三条。分别是: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澳门—长崎航线;澳门—马尼拉—墨西哥航线。
—邓开颂、黄启臣《澳门港史资料汇编》
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概况: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在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葡萄牙人还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西班牙经营的跨越太平洋的贸易
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大量白银也随之流入中国。
名词解释: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250年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
马尼拉大帆船◎
西班牙在16世纪初期,1521-1544年间,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到16世纪中叶,美洲的金银产量剧增。1545-1560年间,平均每年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万多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上近83%的贵金属产量为西班牙所控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的逐渐形成
材料:西班牙帆船到中国来进行贸易,中国史料记载很多。明末时人记载,"其夷佛郎机也,其国有银山,有夷人铸作;银钱独盛。……若贩吕宋,则单得其银钱。"关于明代流人中国白银的估计,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得到 87750000两,从日本得到 200000000两,从葡萄牙得到 42762750两,总计为330512750两。
——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太平洋贸易
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西欧
诸国
欧美贸易
三角贸易
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欧洲) 黑人(非洲)→奴隶(美洲)
葡萄牙
西班牙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白银(墨西哥)→马尼拉→中国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中转 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
早期殖民扩张

(一)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
(二)国家
16世纪
17世纪
葡、西
荷、英、法
(三)地域
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
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西班牙: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荷英法: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一、早期殖民扩张概况
冰岛
挪威
法国
西班牙
英国
葡萄牙
荷兰
葡、西、荷、英
四国地理位置

西

二、葡、西、荷、英四国地理位置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
①开始时间:15世纪末;
②范围:以美洲为主、菲律宾(亚洲)
③结果:到16世纪中叶,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大帝国。
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①开始时间:15世纪初;
②特点:建立殖民据点、垄断贸易、设立商站。
③范围:非洲、亚洲(印度、中国澳门)和巴西
三、葡、西殖民扩张(15-16世纪)
16世纪葡萄牙占领地区
16世纪西班牙占领地区
葡萄牙的殖民重点:非洲、亚洲和巴西
西班牙殖民重点: 以美洲为主
菲律宾(亚洲)
▲ 拉丁美洲殖民地示意图
三、葡、西殖民扩张(15-16世纪)
材料:据统计,从1493年到1600年,葡萄牙人仅在非洲就掠走了27万多公斤黄金;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万多公斤,白银为1800万公斤。
衰落原因:葡、西均是封建君主制国家,两国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富,但他们没有把掠夺的财富转化为国内资本,而是用于上层贵族的享乐、挥霍浪费,结果慢慢走向了衰落。
·西、葡衰落原因
三、葡、西殖民扩张(15-16世纪)
西班牙尼德兰属地
荷兰
四、“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
(1)地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有利条件:发达的造船业
(1)特点:商业资本发达
(2)存在问题:忽视国内工业发展和海军建设。
1、崛起条件
2、特点与存在问题
四、“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
美洲 亚洲 非洲
印度
马六甲和锡兰
印度尼西亚
一度占领中国台湾
建立新阿姆斯特丹等殖民地
好望角
从葡萄牙手中夺取
3、殖民扩张
(1)扩张特点:殖民掠夺与对外贸易结合
(2)范围:
垄断世界航运业(海上马车夫)
(3)结果:
四、“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
新阿姆斯特丹
台湾
马六甲海峡
好望角
五、·“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
1、崛起过程
(1)积极参与殖民掠夺与扩张
①开始时间:16世纪末。
②扩张地区:北美和印度。
③主要方向:地中海和东印度的商业贸易开发;纽芬兰湾的渔业开发和北美殖民地的农业拓殖;北爱尔兰拓殖。
五、“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
建立东印度公司(1600)和伦敦公司(1606),在印度、北美发展海外贸易和拓展殖民地。
(2)发动战争,积极争夺殖民霸权
战争 背景 结果
英西战争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英荷战争 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英法崛起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海上霸权和北美殖民地。
英法战争 法国插足印度、北美;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 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1756-1763)的 胜利,夺得法属北美殖民地,取得在印度的优势,最终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
五、“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
重商主义(1500--1750)
含义:重商主义是早期西方殖民国家普遍奉行的一种经济政策。
他们认为对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让进口商获利甚少或无利可图。
特点:奖出限入
作用:重商主义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其主观目的在于通过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以强化专制统治。
客观上它的推行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西欧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的力量;随着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又得以加强,而这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
英国经济学家曾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日不落帝国
五、“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
到1763年,英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达1130万平方公里,超过本国领土的46倍以上。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
17世纪初期:荷兰
18世纪后期:英国
大国崛起的历程
早期殖民扩张特点:殖民活动以直接掠夺金银财富为主,公开野蛮。
荷兰忽视国内的工业发展和海军建设(局限),力量很快衰落下去。
三次英荷战争,强大的英国打败了荷兰,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仅仅昙花一现,为什么?
英荷战争中,荷兰战败,说明了什么?
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影响殖民霸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上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
其他问题解释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一)对世界影响——
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各地区日益联为一个整体,各民族、地区间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2.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具雏形);
3.促进了全球性的文化交流——西学东渐、中学西渐。
(二)对欧洲的影响
1.欧洲社会重大变革: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开始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增加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3.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
证实“地圆说”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文艺复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美洲等地发现的大批新物种,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贸易范围扩大(三大贸易区)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商业革命
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作用: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方式: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
东印度公司(1600年)
东印度公司是指16至19世纪葡萄牙、英国、荷兰、丹麦、法国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对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地掠夺而特许设立的公司。这些国家的东印度公司不仅享有贸易独立权,还有权代表政府订立条约和约,有权组建军队,发动战争。
特点:政府保护、商业垄断、拥有特权、暴力掠夺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社会分化
作用:
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格革命
经济关系变化
阶级关系变化
新兴资产阶级高价出售商品
牟取暴利,经济实力增强
(资本)
金银价格下降
封建地主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
财力地位下降
农民、手工业者获得贬值的货币
日益贫困(劳动力)
金银大量
流入欧洲
打击封建势力,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也成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贬值
物价上升
(三)对亚非拉影响——
1.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给亚非拉国家带来殖民奴役,灾难深重;
2.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社会转型
材料一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美洲的白银大约有一半直接流入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于亚洲的商品交换。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15世纪就开始把西非沿岸的黑人卖给欧洲贵族。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送到美洲,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
材料三 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腮腺炎等。
(四)对中国影响——
经济——
1.美洲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花生等作物传入中国,促进粮食产量提高,使人口增长有了粮食保障,推动农产品商品化、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变化,推动了明清经济发展;
2.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亚洲经济尤其中国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交——
3.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葡萄牙骗取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中国被迫开始反殖民侵略斗争,捍卫国家主权;成为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使清朝丧失了同欧洲充分交流的机会。
思想文化——
4.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基督教重新在中国传播;“西学东渐”开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海权与国运兴衰休戚与共
(美)马汉(1840-1914)
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习近平
全球
联系
的初
步建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人口迁移
动植物交流
疾病传播
传统印度洋贸易
新兴大西洋贸易
新兴太平洋贸易
改变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改变世界贸易格局
早期殖民扩张
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荷、英、法的殖民扩张
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世界逐步连为一个整体
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逐步形成
本课小结
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对外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亚非拉地区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扩展。
●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现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种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