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九科)(历史)试卷分析表
单位 全体考生
概况 考生数 零分答卷数 总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22340 120 100 87 1 51.4 10.75 0.51 0.26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得分率 区分度 答案 选项分布(人数)
@ A B C D 多填 漏填
一.1 2 1.81 0.91 0.14 A 20119 479 371 1232 3 16
一.2 2 0.86 0.43 0.39 A 9575 2105 2106 8404 2 28
一.3 2 1.8 0.9 0.18 A 20050 173 324 1658 3 12
一.4 2 1.5 0.75 0.32 D 390 4346 734 16716 3 31
一.5 2 0.77 0.38 0.32 C 462 1900 8534 11291 2 31
一.6 2 1.87 0.93 0.18 D 285 455 691 20773 6 10
一.7 2 0.31 0.15 0.26 A 3425 7270 9855 1633 4 33
一.8 2 1.32 0.66 0.45 C 3394 1054 14698 3035 7 32
一.9 2 1.39 0.7 0.27 C 4182 1791 15479 736 7 25
一.10 2 0.68 0.34 0.02 A 7535 10340 2412 1889 3 41
一.11 2 1.67 0.84 0.23 D 295 2623 721 18567 2 12
一.12 2 1.11 0.55 0.32 D 2463 1836 5598 12291 2 30
一.13 2 1.29 0.65 0.42 C 4248 2305 14377 1259 2 29
一.14 2 1.16 0.58 0.25 B 1041 12834 1201 7110 5 29
一.15 2 1.01 0.5 0.09 A 11211 1213 4420 5279 9 88
一.16 2 0.85 0.42 0.4 C 8623 2239 9389 1943 0 26
一.17 2 1.09 0.55 0.35 C 4266 3113 12148 2631 2 60
一.18 2 1.88 0.94 0.13 B 426 20906 704 167 3 14
一.19 2 1.47 0.73 0.29 A 16314 1508 1668 2694 2 34
一.20 2 1.07 0.53 0.5 A 11861 6406 1674 2256 4 19
一.21 2 1.26 0.63 0.32 C 2247 513 13952 5483 4 21
一.22 2 0.39 0.2 0.12 B 8946 4382 4560 4303 3 26
一.23 2 1.47 0.73 0.36 B 1859 16317 665 3351 5 23
一.24 2 0.88 0.44 0.12 B 987 9739 9164 2293 4 33
一.25.1 12 4.98 0.42 0.27
一.25.2 8 3.34 0.42 0.36
一.26.1 9 5.05 0.56 0.27
一.26.2 9 2.91 0.32 0.19
一.27.1 6 3.63 0.61 0.17
一.27.2 8 2.58 0.32 0.287.下图为古代某一帝国形势示意图。该帝国是
2023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卷
A.马其顿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历
史
8.罗马法中的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广泛借鉴与发展。罗
马法中体现出的一些理性原则,在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
+东征路线
济的发展中非常实用,罗马法提出的财产无限制私有原则等,在后世立法中被广泛使用。这说明罗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马法
考生注意: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成为反对封建制度的武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C.影响了资产阶级立法
D.是迄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
9.欧洲历史上某次运动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于法国大革命,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将这一时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期评价为“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该运动是
卷上无效。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法国大革命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0.下图是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对图文信息
解读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A.新航路的开辟建立了全球性的联系
1.西周统治者在其王国的北、东、南三个方向的边域皆建有“侯”,以戍守及开拓疆土。这表明西周实
B.原产于欧洲的粮食作物在美洲传播
行的制度是
C.物种交流改变了美国人的饮食结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王位世袭制
D.内外服制
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流派以失势退隐的在野派自居,否定“礼治”,反对“法治”,轻视权势,主张“全
11.1502年,西班牙加速使印第安人“基督教化”。总督向每
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这一流派是
个村子派遣一位教土担任管理者和保护者。教土们在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消灭异教”的口号下,烧死反抗的印第安人,烧毁印第安
3.安史之乱期间,吐谷浑、于阗、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或“请助讨贼”或“请助国供灵州军粮”,积
人的文字书籍。这些做法
极助唐平乱。唐玄宗感叹道:“西戎北狄,吾常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唐朝能得到少数民族
女尔斯机
A.使美洲经济畸形发展
B.加速了美国的殖民地化
政权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C.致使劳动力严重缺乏
D.导致土著文明遭到毁坏
A.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受到唐玄宗人格魅力的感染
12.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中,不仅政变的策划者加官封爵,荣耀风光,而且不少前朝的达
C.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资充足
D.安史之乱动摇少数民族统治
官显贵,如保王分子的子弟哈里法克斯侯爵、桑德兰伯爵等,依然在政府、议会里占据首要地位,而
4.时人指出:“天下强邻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激愤久矣。”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后,“所至之处
人多赢粮景从,父兄莫可拴束,妻子不能阻挽”。这说明
在政变中扮演配角的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内阁职位和议会席位。这表明英国光荣革命
A.朝廷对反侵略的默许
B.扶清灭洋的积极影响
A.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利于英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C.列强侵华手段的变化
D.国人民族意识的进发
C.是多种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
D.没有彻底清除旧的封建势力
5,近年来,中国在伊朗、叙利亚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中国推动气候变化
13.“这样一个七拼八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能持久的宪法;法国有了一个
《巴黎协定》生效,推动和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要会
稳定的政治制度,这还是第一次。”“它使得1789年以来支离破碎的两个法国得以和平共处:一个
议。这表明我国
是革命的法国,另一个是旧制度的法国。”据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A.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建设者
A.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B.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积极推动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C.与当时法国的国情相适应
D.消除了各派的矛盾
6.汉漠拉比说过:“天神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
14.提拉克把印度历史上一个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西瓦杰作为“司瓦拉吉”(自主、自治)的象征,就使
他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光耀大地。”他还自比为“众神之王”。这说明汉漠
这个口号含有争取民族独立之意。他还主张未来印度实行代议制,采取联邦共和政体。提拉克的
拉比的统治
主张
A.彻底消除了城邦的社会矛盾
B.建立起了庞大的官僚机构
A.要求在独立后恢复原有的封建统治
B.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色彩
C.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权
D.具有王权和神权统一特色
C.说明了联合欧洲无产阶级的重要性
D.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趋向成熟
高一历史·第1页(共4页)
高一历史·第2页(共4页》2023 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 【解析】依据材料“北、东、南三个方向的边域皆建有‘侯’”可知,西周实行的是
分封制,A项正确。
2.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道家主张
保全真性,不被外物所累;(执政者)不要去做无效的工作,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去管理国家),民众自然会教化自己,(为政者)自身端正不烦扰民众,民众自然明白事
理,这些思想体现出道家“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A项正确。
3.A 【解析】依据材料“西戎北狄,吾常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可知,在国家动
乱的时候得到少数民族政权的帮助,主要得益于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认
可,A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唐玄宗个人人格魅力,排除 B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少数民
族地区物资充足,排除 C项;安史之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少数民族,但并未达到动摇
其统治的地步,排除 D项。
4.D 【解析】根据材料“人心激愤久矣”“所至之处,人多赢粮景从”可知,面对列强侵
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当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民众多随义和团参加反帝斗争,这体现出
国人民族意识的迸发,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朝廷对反侵略的默许,A 项错误。材料中
无法体现义和团运动对民心的鼓动是受“扶清灭洋”思想的影响,B项错误;材料未显示列
强侵华手段的变化,C项错误。
5.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在伊朗、叙利亚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积极探索解决办
法。中国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和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主办二十国集
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可知,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为全球治理和
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体现,C 项正确。中国参加的是
全球外交活动,并不只是关注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排除 A项;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
建设者,与题干中的探索解决国际与地区等政治问题不相符,排除 B项;积极推进与世界
各国互利共赢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D项。
6.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谟拉比既是专制君主,又提出王权神授,说明汉谟拉比的
统治具有王权和神权统一色彩,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汉谟拉比
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排除 C项。
7.A 【解析】由地图中的东征路线可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从地中海出发,最远到
达印度河流域,而且还到达了东北非的埃及,最终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一
过程中,希腊文化得以东传,与他注重推广希腊文化密切相关,A项正确。
8.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的私法体系、理性原则、财产无限制私有原则等都被
后世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中使用,这说明罗马法对后世资产阶级立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高一历史答案 第 1 页(共 4 页)
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罗马法对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反对封
建制度无关,B项错误;D项“迄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说法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没有反映,
排除。
9.C 【解析】根据材料“始于 17 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于法国大革命”“思维着的知性成
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可知,该运动是启蒙运动,C项正确。
10.A 【解析】图中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原产于亚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通过物种交流
才在美洲种植的,A项正确。水稻和小麦是原产于亚洲的物种,不是欧洲本土作物,排除
B项;1763年美国还没有诞生,排除 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
命,排除 D项。
11.D 【解析】西班牙的文化侵略与殖民扩张相伴而生,西方国家迫使被殖民的当地人改
信基督教,将被殖民地区强行纳入基督教文明圈中,同时破坏印第安人的文字书籍,这使
印第安人的土著文化遭到破坏,D项正确。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在拉丁美洲,A项错误;
材料主旨为文化侵略,与经济发展无直接、必然的逻辑关联,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
西拔牙的殖民侵略对印第安文明的破坏,C项错误。
12.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不少旧贵族在政府与议会中仍然占据重
要地位,这说明光荣革命没有彻底清除旧势力,D项正确。材料与资本主义发展没有必然
联系,A项错误;社会秩序是否稳定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材料只提及政变的策划者与
前朝官员在新建立的政权中获得的地位,不涉及多种势力妥协,C项错误。
13.C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各派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
有利于法国社会的发展,与当时法国的国情相适应,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确立了共和
政体,A项错误;材料信息肯定了这部宪法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其局限性,B项错误;这
部宪法体现了各派的妥协,并没有消除各派的矛盾,D项错误。
14.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提拉克主张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和实行代议制,采用共
和政体,具有明显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色彩,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提拉克主张独
立后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而非恢复封建统治,排除 A项;材料没有涉及联合欧洲无产
者,排除 C项;只有理想和目标,没有具体的措施,资产阶级不能发动广大民众进行革命
斗争,表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成熟,排除 D项。
15.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大大放宽了对民众选举的限制,体现出巴黎公社是
一个为民众服务的民主政权, 这说明巴黎公社呈现出人民掌权的趋势,A项正确。巴黎公社
对选举资格的放宽不仅仅是针对旧势力的,B项错误;材料只显示出选举范围的扩大,无
法得出巴黎公社把实现普选当作其主要目标,C项错误;仅从放宽对选举的限制不能说明
巴黎公社勾勒了理想社会的蓝图,D项错误。
16.C 【解析】根据材料中“三年的战争把我们向前推进了三十年,战争异乎寻常地加快了
事态的发展”可知,一战加速了俄国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也加重了资本主义的危机,这
说明当时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出现了有利形势,C项正确。俄国参加一战促使社会矛盾激化,
但这并不能说明它增强了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A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无
高一历史答案 第 2 页(共 4 页)
产阶级政党已走向成熟,B项错误;1917年 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建
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项错误。
17.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道威斯计划由美国政府参与制定政策,美国的民间
商业资本提供贷款,说明美国注重官方和民间商业资本的结合,C项正确。美国取代英法
成为欧洲秩序的维护者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 A项;美国突破孤立主义传统外交也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 B项;一战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道威斯计划没有明显的遏制苏俄的因素,排除 D项。
18.B 【解析】依据材料“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成立”华约成立”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冷战的表现,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
成,B项正确。
19.A 【解析】根据材料“1968年”“预备军官训练团”等信息可知,当时越南战争爆发
后,美国大学师生中的反战情绪使发展中的后备军官训练团陷入困境。在不少学校,后备
军官训练团计划被终止,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及高等教育体制,排除 B项;题干没有
涉及高校制度改革,排除 C项;题干没有涉及苏联外交,排除 D项。
20.A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记忆主要集中在美国的失败……却很少考
虑……对其他国家及人民的伤害”可知,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记忆具有单向性、自我性等
特征,A项正确。B项“无参考价值”、 C项“客观反映”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未
提及美国官方对舆论的操控,排除 D项。
21.C 【解析】根据材料“缓和东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 “尊
重所有欧洲国家……领土完整”可知,“新东方政策”有利于缓和欧洲及世界局势,C项
正确。“新东方政策”的提出旨在维护联邦德国自身的利益,排除 A项;当时美欧军事同
盟并未破裂,排除 B项;欧洲共同体成立于 1967年,排除 D项。
2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
进一步注重发展重工业,使苏联国民经济更加失衡和畸形发展,从而加重了苏联内部的矛
盾,B项正确。
23.B 【解析】根据材料“重塑国家权威……摆脱战后以来……的落后小国心态”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积极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
治大国的目标,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日本的军事主张和对待“冷战”的态度,排除 A、
C两项;材料的主旨是重塑国家权威,摆脱落后小国心态,排除 D项。
24.B 【解析】从材料看到,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已经奄奄一息,此言论主要基于 2008年
及之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沉重打击,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说法错
误,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5.(1)秦人文化深受三晋功利主义影响,对齐鲁等东方文教不重视;秦始皇想要学术、
文化尊于一统,禁绝民间私学;秦始皇专制独断、过于自信,将尊君与愚民相结合;
秦始皇焚书重在禁止以古非今,防范民间妄议朝政。(任答 3点即可,12分)
(2)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促进文化传播与认同、对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重要作用;秦始
高一历史答案 第 3 页(共 4 页)
皇焚书坑儒,给文化传承造成重大损失,文化专制消极影响深远。(8分)
26.(1)基层组织的法律地位得到认可;通过选举产生各种公职人员;村社的职能范围明
确、细化;村社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村社大会参会者范围日益扩大。(任答 3点即可,
9分)
(2)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促进了村社民主自治的发展;增强了村社成员的责
任意识;在改善农民处境方面作用有限。(任答 3点即可,9分)
27.(1)土耳其与俄国矛盾由来已久;土耳其统治集团内部亲德势力占上风;德奥制定了
利用土耳其切断英法与俄国的联系、加强对俄国攻势的战略;德国西线作战失利。(任答
3点即可,6分)
(2)壮大了同盟国集团的力量;牵制了俄国对南线战场的作战;增加了协约国集团
的作战难度;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8分)
高一历史答案 第 4 页(共 4 页)题型 题号 分值 模块 核心考点 试题来源 难度 系数 出题意图
选择题 1 2 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封制 原创 0.85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2 2 中外历史纲要上 道家思想 原创 0.80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3 2 中外历史纲要上 安史之乱 原创 0.75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4 2 中外历史纲要上 义和团运动 原创 0.75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浸润史学德育功能的意图
5 2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原创 0.85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6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汉谟拉比 原创 0.75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7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亚历山大东征 原创 0.80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8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罗马法 原创 0.70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9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启蒙运动 原创 0.80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10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 原创 0.85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11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早期殖民扩张 原创 0.80 1.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2.凸显文明史观的意图
12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光荣革命 原创 0.70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13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原创 0.65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14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提拉克 原创 0.70 1.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2.凸显文明史观的意图
15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巴黎公社 原创 0.65 1.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2.凸显文明史观的意图
16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原创 0.70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17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战后国际秩序 原创 0.70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18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冷战和两极格局 原创 0.85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19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美国学生反越战运动 原创 0.80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20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越南战争 原创 0.80 1.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2.凸显文明史观的意图
21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德国“新东方”政策 原创 0.75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22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勃列日涅夫改革 原创 0.75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23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创 0.80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24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经济发展 原创 0.70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非选择题 25 20 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始皇焚书 原创 0.70 1.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2.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3.浸润史学德育功能的意图
26 18 中外历史纲要下 俄国1861年村社改革 原创 0.55 1.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2.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27 14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创 0.60 1.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2.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3.凸显文明史观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