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中世纪时期的西欧: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政治:王权的加强;
统一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经济:工商业的复兴,自治城市的兴起
思想:大学的兴起,思想自由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权衰落;政治分裂;
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极一时;
思想:基督教会统治一切,强调禁欲苦行
神高于一切,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
原罪说: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其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
赎罪和禁欲说: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来世说: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中世纪神学观念
文艺复兴——反神权
(14-17世纪初)
壹
1.含义: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名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英、法、德意志等地。
思考?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①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和学说的传播。
②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之名,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2.实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文化为号召,实质上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③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一、文艺复兴概况
Renaissance
材料一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这首先是由于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商人、企业主、银行家为了增加财富,就需要扩大业务,改进经营,提高效率,因而也就需要……各种人才。他们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这客观上需要促使一种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新文化产生并且发展起来。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二、文艺复兴背景——为什么最早发生在意大利?
1、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出现 (根本原因)
2、思想:人们追求现世生活的乐趣
材料二
定居于这些富裕城市中的,有不少博学多识的者,对古代罗马文化深感兴趣。这些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竟相延纳,加以庇护。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3、中坚力量: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二、文艺复兴背景——为什么发生在意大利?
材料三
意大利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足以引人抒发思古之幽情……14世纪初期开始的土耳其人的入侵,迫使拜占廷联合罗马教会,以争取西方的支援。因之,君士坦丁堡与意大利之间,使者、学者接触频繁,希腊语在意大利传播日广。
意大利学者乔伐尼 奥里斯巴在1423年把238部希腊文手稿带回意大利。另一意大利人费列尔佛在君士坦丁堡从事七年的研究,收集了不少希腊文手抄稿,回意大利后又从事亚里士多德、普鲁塔克等著作的翻译。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廷学者西行讲学者络绎而至。对希腊古典著作及艺术的研究与鉴赏,在意大利更蔚然成风。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4、文化:意大利较多保留古希腊罗马文化;得到东方文化的营养
材料四
中世纪中期,推行禁欲主义和独身主义的做法已经制度化,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一种政策。教会的婚姻立法即是根据这种信念而设立;在僧侣中推行独身主义;在妇女中推行女修道院制度;在俗人中提倡不结婚,即使结婚也只是为了避免肉欲泛滥危及社会而进行的不得已的做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册
二、文艺复兴背景——为什么发生在意大利?
5、政治:基督教神权统治,神学束缚人们思想(直接原因)
6、其他:造纸术、印刷术的推动
三、文艺复兴的内容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天主教神权和专制主义;
3、提倡现世生活和享受,反对来世主义和禁欲主义;
4、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提倡知识和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教育,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核心: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起源于哪里?
文艺复兴反对神权,但不反对信仰上帝
提倡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神权)
1、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主义)?
2、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高度重视。英语为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其主要内涵是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肯定人。
比如重视人的生命、欲望、情感、理性、人的作用等。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关心、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的起源
材料1:公元前8、9世纪的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材料2:泰勒斯:“万物始于水,又复归于水”;
赫拉克利特:“万物本源是火”。(公元前6世纪)
材料3: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公元前5世纪中叶)
3、人是怎样发现自己的?(关注的对象有什么变化?)
关注神
关注人
关注自然、探究生命起源
人文主义的起源
4、智者运动(约前5世纪中叶)
指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兴起的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的相关问题的运动
人文主义的起源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局限:重视追求功利,重视知识和技能,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个人、利己主义),忽视伦理道德
①
②
③
④
人是万物的尺度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智者:感性意识觉醒
苏格拉底:理性意识觉醒
(对智者的继承与发展)
人文主义的起源
5、苏格拉底
(2)重视道德—“美德即知识”
涵义: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它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美德和善可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
《熊与隐士》
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于是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幸运地飞跑了,可怜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熊品德是好的,但由于无知,酿成了恶果,这说明知识的重要性。
美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没有知识就无法做到道德,美德即知识。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
人文主义的起源
人文主义的起源
5、苏格拉底
(1)重视道德—“美德即知识”
评价:反对忽视道德,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尊崇理性—“认识你自己”
评价: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3)尊崇理性,否定绝对权威,追求思想自由--提出“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评价: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与来世
蒙昧和迷信
主张安于现状
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
崇尚理性,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崇尚冒险与进取精神
宗教神学VS人文主义
三、文艺复兴的内容
时间阶段 代表 人物 作品 特点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意大利“文学三杰”
15世纪发展 意大利“美术三杰”
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 英国文学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但丁
薄伽丘
彼特拉克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蒙娜丽莎》
《大卫》
《西斯廷圣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李尔王》
四、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四、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但丁
(1265-1321)
彼特拉克(1304-1374)
薄伽丘(1313-1375)
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
——恩格斯
《神曲》:作者通过与地狱、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地狱篇
第一层: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
第八层:教皇尼古拉三世、
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第九层:犹大
《歌集》:
“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十日谈》:
一个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虔诚信教的父亲答:“她们是祸水,叫绿鹅”。儿子却说:“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四、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达芬奇(1452-1519)
米开朗琪罗(1475-1564)
拉斐尔(1483-1520)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中世纪《圣母子》
僵硬刻板——展现内心
基督教会
以世俗的普通人作为绘画对象
以宗教题材或者是教会人士作为绘画对象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四、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莎士比亚
(1564-1616年)
1、积极:
(1)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封建秩序,把西欧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推动宗教改革的开展;
(2)思想:解放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推动文学艺术发展和近代科学兴起;
(3)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五、文艺复兴的影响
2、局限:
(1)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个人私欲膨胀, 不利于社会稳定。
(2)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群众基础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
宗教改革——反教权
贰
天主教教皇
我和天主教会才能决定人死后能否升上天堂;
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时,你的灵魂得救了;
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
资产阶级
能否升入天堂,凭什么教皇说了算?
赎罪券是在敲榨,钱应用来创造更多财富;
各国国王
王权应高于教权;
建立民族国家,本民族事务教皇无权干涉;
1、经济: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根本);
2、思想: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
3、政治: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4、导火线: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一、宗教改革背景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德国:16世纪初的德国有七个选侯、十几个大诸侯、200多个小诸侯以及上千个骑士
教会: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有30万古尔登,等于1497年皇帝所的征税额的21倍
为什么从德国开始?
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钱币落入箱底响叮当,灵魂脱离炼狱升天堂”。 ——教士 约翰·特策尔
1、过程: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瑞士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2、主张:
①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简化仪式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民族教会、廉俭教会,运用民族语言进行
教皇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二、宗教改革内容
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性质
基督教
1054
东正教(拜占庭帝国、沙皇俄国)
天主教
16世纪
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二、宗教改革内容
马丁·路德
(1483-1546)
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宗教改革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强化王权,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和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有着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发展了人文主义
科学革命
叁
随着文艺复兴跟宗教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文主义倡导科学实验、注重实践,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伽利略
(1564-1642)
哥白尼
(1473-1543)
牛顿
(1643-1727)
科学革命(16-17世纪)
1、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2、含义: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研究领域 国别 人物 主要著作 成就与贡献 影响
天文学 波兰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意大利 伽利略 / 证明日心说 “近代科学之父”
物理学 英国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万有引力定律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 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进步巨大 3、代表人物及成就:
4、特点:
5、意义: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2)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3)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学革命(16-17世纪)
伽利略——实验;
牛顿——数学(用数学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
(1)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2)广泛应用数学方法;
(3)有系统理论和体系。
启蒙运动
肆
启蒙(The Enlightenment):
Siècle des Lumières,法文原意为明亮、照耀之意,指人通过启发、开导而摆脱无知、偏见和迷信。即人的思想解放、觉醒和成熟。
启蒙运动的含义是用理性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概念解读】启蒙运动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
霍布斯
洛克
材料一:英国和法国物质生产总量增长指数
1715年 1791年 1800年 1804年
英国 100 — 182 —
法国 100 210 — 247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活动,增加了欧洲的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为其发展开辟道路。
1、经济: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根本原因)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材料三:君主的身份是人世间最高的东西,因为国王不仅是上帝在人间的副手,坐在神的宝座上……《圣经》把国王叫做神,因此其权力经某种联系便可与神权相比拟……
——英国詹姆士一世1610年对议会训词
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成员分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第一、二等级,拥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2、政治:英法等民族国家形成,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天主教会的束缚。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材料四:在人文主义伟大思想光辉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人文主义者的启发,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欧洲宗教改革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1、时间:17~18世纪
2、范围:
法国(中心)
德、荷(扩展)
全世界
英国(起源)
3、性质:
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
理性主义(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①理性与感性相对,即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运用自己的理智以自己的思维去认识、判断和解决问题,而不依赖天意和神的旨意。
②其目的是为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③其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主义。
④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理性。
二、启蒙运动的概况
5、主要内容:
反对
专制主义
教权主义
等级制度
提倡
政治民主
权利平等
个人自由
①运用人的理智独立思考判断,最终摆脱权威的束缚。
②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反对神权和人治, 、
否定专制王权、封建神权和贵族特权。
③主张人权和法治,宣扬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
描绘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
④实现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
二、启蒙运动的概况
法治、科学
一用、二批、四消灭、五主张
(1)用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主义
(2)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3)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教会权威
(4)主张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法治、科学
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为资产阶级政权设计了蓝图(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法兰西“自由三剑客”
伏尔泰
“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启蒙运动的领袖
孟德斯鸠
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
卢梭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三、代表人物和主张
思想家 观点 共性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人非工具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
康德
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
①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②相信进步,相信科学和教育
③对未来社会提出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④都反对君主专制
三、代表人物和主张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17~18世纪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地域范围 意大利 欧洲各国 德意志 欧洲各国 英国 法国 欧美 世界
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斗争矛头 神学世界观 教会特权 封建专制制度、教权主义
侧重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宗教领域 政治领域
斗争形式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形式;披着宗教的外衣 披着宗教的外衣 直接公开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未来构想 追求现世幸福 廉俭教会、民族国家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不同点 14-17世纪文艺复兴 17-18世纪启蒙运动 相同点
根本 原因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实力弱小。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实力增强。 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波及 范围 中心:意大利→西欧诸国 英国→中心:法国→德国荷兰→北美拉美→亚洲的日本和中国。 一国兴起迅速波及其他国家
指导 思想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都注重人的价值,宣扬了人文精神。
斗争 对象 天主教会宣扬的基督教神学 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未来的设想 追求现世享受,要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构建理性王国--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 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
利益和要求。
历史 影响 初步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范围的宗教改革运动。 冲击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革作了舆论准备,启导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影响更大。 都促进了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的准备。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思想障碍和精神枷锁。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宣布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 “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断头台前恍然大悟:“原来是伏尔泰、卢梭亡了法国!”
甲午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维新运动: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
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1、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政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4、民族独立: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3、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中世纪
17世纪
复兴
16世纪
压制
进一步发展
18世纪
追求现实幸福
(文艺复兴)
追求政治自由
(启蒙运动)
14世纪
追求信仰自由
(宗教改革)
发展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宗教改革 ——信仰自由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科学革命 ——科学探究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思想解放运动具有继承性与持续性
本课小结
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宗教改革
(16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近代科学兴起
(16-17世纪)
1517
时间轴
在人文主义者们的带领下,西欧民众逐渐走出了中世纪。
新时代创造者的使命,等待着他们!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美国
英国殖民统治
(根本原因)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