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小升初语文试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小升初语文试卷(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9 12: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1.(2分)书写。正确美观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2.(2分)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菜圃(pǔ) 狭隘(yì) 张灯结(jiē)彩
B.演绎(yì) 橱(chú)窗 眼花缭(liáo)乱
C.魁(kuí)梧 糊(hu)弄 各抒(shū)己见
D.领域(yù) 僻(bì)静 惶(huáng)恐不安
3.(2分)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迫在眉捷 B.鱼贯而入 C.实是求事 D.三顾矛庐
4.(2分)下面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是(  )
A.斩钉截铁 B.当机立断 C.优柔寡断 D.直截了当
5.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季是吃水果的好季节,有葡萄,有西瓜,有李子……(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B.“呜一 呜一”小女孩大声哭了起来。(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C.求您了!爸爸。(叹号表示赞叹)
D.他是个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引号表示引用)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徐老师的事件。
C.他几乎完全失去了信心。
D.农忙时节,大人们总是忙碌的。
7.(2分)下面关于“阅读经典名著的读书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不读。
B.读书时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触。
C.读名著可以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
D.读名著时,可以一边读一边做读书笔记。
8.(2分)相比之下下列栏目名称不适合用于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是(  )
A.校园生活 B.毕业赠言 C.活动安排 D.才艺集锦
9.(2分)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類的楷书代表作是(  )
A.《三门记》 B.《多宝塔碑》 C.《兰亭序》 D.《玄秘塔碑》
10.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时光的迅速流逝
B.用排比的手法突出表现时光的迅速流逝
C.用比喻的手法生动表现时光的无处不在
D.用拟人的手法形象表现了时光的重要
11.(2分)下面四组加点字意思不一样的是(  )
A.赴汤蹈火及其日中如探汤
B.自愧弗如弗若之矣
C.走马观花兔走触株
D.一席之地思援弓缴而射之
12.(8分)填空。
(1)“春”一直是诗人爱描绘的对象,但各个不同。杜甫写春雨,“随风潜入夜,   ”;韩愈写春雨和绿草:“天街小雨润如酥,   ”;而王观则通过诗祝感:“若到江南赶上春,   ”。
(2)于谦在《石灰吟》中以石灰作比,通过诗句:“   ,   ”表达了自己为人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
(3)老师们都希望他的学生能够比他优秀。正如《荀子》中所说的:青,   ,   。
(4)我们不要以为自己读书很努力了,要看到还有比自己更努力的人,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莫道君行早,   。
13.(2分)下列古诗和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有关的是(  )
A.《采薇》 B.《长歇行》
C.《十五夜望月》 D.《迢迢牵牛星》
14.从内容上看,《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都属于(  )
A.边塞诗 B.田园诗 C.送别诗 D.咏物诗
1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的意思是(  )
A.过去 B.失去 C.距,距离 D.离去
16.(3分)关注加点字部分,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什么是青春?鲜花说,是我的绽放:海燕说,是我的    ;    ,   。
17.(3分)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两句意思不同的话。
话 书里 说的 对 不完全
①   
②   
18.(8分)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的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的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这个片段选自    同志(填人名)在    同志(填人名)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
(2)在短文的横线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在横线里填上正确的序号。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接受正确批评的目的是    。
A.为人民服务
B.是否对人民有好处
19.文言文阅读。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下面这个句子停顿恰当的是    
A.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B.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对“其人自护其短“翻译正确的是    
A.那个人想要保护自己的错误。
B.那个人想要掩护自己的错误。
(3)这个故事所讲道理与孔子说的    是一样的。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9分)阅读:现代文阅读。
“云时代”当有“云阅读”
打开电子书阅读器,海量图书一键下载:扫一扫二维码,手机自动朗读绘本:戴上增强现实眼镜,书中的古代战场和将士如在眼前……5G时代的数字阅读,能助人实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不久前,一项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数字阅读产品数量大幅提升,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日趋普及。
身处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很少有人认为,只有读纸质书才叫阅读。如果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入精神世界,感受古今作家的笔端雍容,那么毫无疑问,科技发展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幼时读诗。不懂什么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5G时代可以用声音图像为诗句作注;青年读史,不解为何“上党从来天下脊”,通过3D电子地图,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得以立体呈现。这些,都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知书中乾坤的博大之美。
“云时代”的“云阅读”,将世代沧桑、万千人物装在指掌之间,更有利于涵养当代人含弘光大的精神气象。的确,“云时代”是一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捧读一本书几乎成了“古典式”的阅读。但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从读书到“听书”的改变,“云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也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只有阅读,才能像黏合剂一样,完成精神世界的“碎片整理”。面对海量信息、繁忙节奏时,在阅读中沉潜往复、滋养心灵、开阔境界,能让人更有底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更能在纷纭万状中激浊扬清、明辨是非。阅读的丝线,拾掇起日常生活的断章,将我们头脑中的奇思妙想编织成华英的思想画卷。
不论是数字阅读还是传统阅读,其中不变的,乃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中国人来说,典籍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图,我们按图索骥,能触摸到前人的精神足印。同一本书,唐人读过,清人读过,我们也读过。就像一样的月光,笼罩过王昌龄诗中的龙城飞将,也陪伴过马致远笔下的天涯旅人。《新唐书》写李密在访友路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行且读”:北宋诗人苏舜钦以《汉书》佐酒,读至妙处,“满饮一大白”。知晓了这些,今天我们捧读《汉书》时,无论是通过纸墨还是电子屏幕,都能在触动心灵的一刻,思接千载,感受到光照过古人思想天空的同一轮明月。
对青少年来说,我们仍然要倡导多读纸质书。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视力,也不仅是为了养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中国人有“敬惜字纸”的传统,5G时代的到来,或许拓宽了“字纸”的概念,但对于孩子来说,氖氩于纸墨之间的书香、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文气、跳跃在掌心指间的触感,共同营造出一方带着暖光的精神角落。中国古人读书,讲究体会气象、意韵、神态、风骨,这些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往往隐藏在书卷和书香中。民族的文化血脉,正是在这一缕书香中得以传承。
“云时代”的到来,使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令人随时随地都能走进“数字书房”。用好“云书房”,在信息时代拓宽精神世界的入口,我们就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守护好人文之光。
(摘选自人民日报,作者:白龙)
(1)下列关于“云阅读”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云阅读”指的是数字阅读。
B.“云阅读”更方便快捷,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所以不需要传统阅读。
C.“云阅读”将世代沧桑、万千人物装在指掌之间,更有利于涵养当代人含弘红光大的精神气象。
(2)你的同学说:“云阅读这么方便,我们以后就不需要读纸质书了。”结合文本内容,请谈一谈你的观点。    
(3)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4)对于本文主题理解不恰当的是    
A.云阅读作为新的阅读方式,拓宽了我们精神世界的路口。
B.云阅读比纸质阅读更好。
C.不管是云阅读还是传统阅读,我们要让阅读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1.辩论。
辩论赛上,反方观点:电脑时代不需要练字,老师上课也多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有了微信和电子邮件,也不用写书信了:写日记也可以在QQ空间上。写字在生活中用的越来越少。
如果你是正方辩手,根据反方辩词,你会如何说?请写下来。    
22. 习作。
22世纪,科技非常发达,人们开始太空旅游了,月球成了热门旅游地点,开往月球的飞船启动了…… 请以以上内容为开头,发挥想象:会发生怎么样的科幻故事?看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奇特经历?……续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分)书写。正确美观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注意笔画、笔顺,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点评】汉字临摹是写好汉字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从小要注意汉字的书写,写一手好字对我们一生都有好处。
2.(2分)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菜圃(pǔ) 狭隘(yì) 张灯结(jiē)彩
B.演绎(yì) 橱(chú)窗 眼花缭(liáo)乱
C.魁(kuí)梧 糊(hu)弄 各抒(shū)己见
D.领域(yù) 僻(bì)静 惶(huáng)恐不安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狭隘”的“隘”应读“ài”,指狭窄;狭小。“张灯结彩”的“结”应读“jié”,指系。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或节日的繁华景象。
B.正确。
C.有误,“糊弄”的“糊”应读“hù”,指欺骗;用以假充真的手段欺骗。
D.有误,“僻静”的“僻”应读“pì”,指偏僻。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2分)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迫在眉捷 B.鱼贯而入 C.实是求事 D.三顾矛庐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迫在眉睫: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故“迫在眉捷”的“捷”错误。
B.正确。
C.有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故“实是求事”的“事”错误。
D.有误,三顾茅庐: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故“三顾矛庐”的“矛”错误。
故选: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4.(2分)下面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是(  )
A.斩钉截铁 B.当机立断 C.优柔寡断 D.直截了当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分类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在内容、意义、结构、感彩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分类。
【解答】A.斩钉截铁:毫不犹豫。是褒义词。
B.当机立断:面对适当的时机,立即决断。是褒义词。
C.优柔寡断:形容人做事犹豫,不能决断。是贬义词。
D.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不绕弯子。是褒义词。
故选:C。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所给词语的特点确定好分类标准后再进行分类。
5.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季是吃水果的好季节,有葡萄,有西瓜,有李子……(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B.“呜一 呜一”小女孩大声哭了起来。(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C.求您了!爸爸。(叹号表示赞叹)
D.他是个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引号表示引用)
【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这里的叹号表示请求。
故选:C。
【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徐老师的事件。
C.他几乎完全失去了信心。
D.农忙时节,大人们总是忙碌的。
【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添加“而奋斗”。
B.有误,词序错误,应为“徐老师的许多事件”。
C.有误,“几乎”“完全”意思矛盾,去掉一个。
D.正确。
故选:D。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7.(2分)下面关于“阅读经典名著的读书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不读。
B.读书时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触。
C.读名著可以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
D.读名著时,可以一边读一边做读书笔记。
【分析】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根据积累可知,B、C、D正确;
A.有误,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多读。
故选:A。
【点评】文化与文学常识的考查是常见题型,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8.(2分)相比之下下列栏目名称不适合用于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是(  )
A.校园生活 B.毕业赠言 C.活动安排 D.才艺集锦
【分析】考查实践作业。本题是判断制作成长纪念册时不适合作为栏目名称的内容。
【解答】A.适合,“校园生活”指过得有声有色的生活。
B.适合,“毕业赠言”指毕业前期师生朋友之间互赠留言的一种方式。
C.不适合,“活动安排”就是指对某项活动程序与日程等事前准备与安排。故不适合作为栏目名称。
D.适合,“集锦”集中荟萃的意思。“才艺集锦”指把才艺的表现汇集起来。
故选:C。
【点评】“栏目式”成长纪念册,栏目的内容是不同阶段成长的体现。
9.(2分)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類的楷书代表作是(  )
A.《三门记》 B.《多宝塔碑》 C.《兰亭序》 D.《玄秘塔碑》
【分析】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代表作是《三门记》。
故选:A。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10.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时光的迅速流逝
B.用排比的手法突出表现时光的迅速流逝
C.用比喻的手法生动表现时光的无处不在
D.用拟人的手法形象表现了时光的重要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从三个“……的时候,日子从……过去”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时光的迅速流逝。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1.(2分)下面四组加点字意思不一样的是(  )
A.赴汤蹈火及其日中如探汤
B.自愧弗如弗若之矣
C.走马观花兔走触株
D.一席之地思援弓缴而射之
【分析】考查了字词解释和多义字。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字词含义。
【解答】A.加点字意思一样,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汤:热水。及其日中如探汤:等到正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汤:热水。
B.加点字意思一样,自愧弗如:自感惭愧比不上他人。弗:不如,比不上。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弗:不如,比不上。
C.加点字意思一样,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走:跑。兔走触株:一只兔子跑来撞在树桩上。走:跑。
D.加点字意思不一样,一席之地:一张席子那么大的地方。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之:的。思援弓缴而射之: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之:之:代词,这里指鸿鹄。
故选:D。
【点评】平时学习中要多积累四字词语,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2.(8分)填空。
(1)“春”一直是诗人爱描绘的对象,但各个不同。杜甫写春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韩愈写春雨和绿草:“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而王观则通过诗祝感:“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
(2)于谦在《石灰吟》中以石灰作比,通过诗句:“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表达了自己为人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
(3)老师们都希望他的学生能够比他优秀。正如《荀子》中所说的:青, 取之于蓝 , 而青于蓝 。
(4)我们不要以为自己读书很努力了,要看到还有比自己更努力的人,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词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考查古诗文默写。“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考查名言警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4)考查谚语。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故答案为:
(1)润物细无声 草色遥看近却无 千万和春住;
(2)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3)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4)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3.(2分)下列古诗和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有关的是(  )
A.《采薇》 B.《长歇行》
C.《十五夜望月》 D.《迢迢牵牛星》
【分析】这道题考查诗歌内容概括,不光要掌握古诗背诵,还要抓住重点词来理解。
【解答】A、B、C有误;
D.出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只有泪如雨下。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
故选:D。
【点评】平时要多背诵积累并理解诗歌情感。
14.从内容上看,《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都属于(  )
A.边塞诗 B.田园诗 C.送别诗 D.咏物诗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诗词、送别抒情。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题材。
【解答】《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体裁属于七言绝句,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知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知是一首送别诗。
故选:C。
【点评】对于诗歌的理解,要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1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的意思是(  )
A.过去 B.失去 C.距,距离 D.离去
【分析】考查了字词解释。做此题要先理解诗歌词句大意,再根据诗歌词句意思理解做题。
【解答】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去:离;距离。
故选:C。
【点评】诗歌词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歌词句整体进行分析解释。
16.(3分)关注加点字部分,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什么是青春?鲜花说,是我的绽放:海燕说,是我的  高飞 ;  小草说 , 是我的坚强 。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补充,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
【解答】根据句式“……说,是我的……”进行补充。
故答案为:
高飞 小草说 是我的坚强。
【点评】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完整句注意要有一些基本成分。
17.(3分)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两句意思不同的话。
话 书里 说的 对 不完全
① 书里说的话不完全对。 
② 书里说的话完全不对。 
【分析】考查了连词成句。认真阅读所给词语,根据平时的语言习惯作答即可。
【解答】故答案为:
①书里说的话不完全对。
②书里说的话完全不对。
【点评】连词成句,注意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词语的搭配,注意意思明确,语句通顺。
18.(8分)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因为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我们  如果 有缺点, 就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  你说的对,我们  就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的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这个片段选自  毛泽东 同志(填人名)在  张思德 同志(填人名)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为人民服务 》
(2)在短文的横线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在横线里填上正确的序号。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B ,接受正确批评的目的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是否对人民有好处
【分析】语段选自《为人民服务》,文章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这个片段选自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为人民服务》。
(2)考查了对关联词的应用。第一句与后面是因果关系,所以第一二个空可填“因为”“所以”;“有缺点”与“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之间存在假设关系,所以后面两个空填“如果”“就”。“你说的对”和“我们改正”是假设的关系,用“只要……就……”连接。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是否对人民有好处,接受正确批评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故答案为:
(1)毛泽东 张思德 为人民服务;
(2)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只要 就;
(3)B A。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内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9.文言文阅读。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下面这个句子停顿恰当的是  B 
A.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B.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对“其人自护其短“翻译正确的是  B 
A.那个人想要保护自己的错误。
B.那个人想要掩护自己的错误。
(3)这个故事所讲道理与孔子说的  B 是一样的。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分析】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解答】(1)考查文言断句。根据句义“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可知断句为B。
(2)考查句子翻译。先理解重点词,“护”是掩饰、掩护的意思,故选B。
(3)本题考查情感主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文章的主旨,据此来谈即可。根据文章内容,北人明明不知道菱角要去壳后再吃,却假装知道,最后将生长在水里的菱角说成生长在土中。形象而深刻地讽刺了这个“北人”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如果这个北人能自知其短,虚心学习,当能“识菱”“去壳”。谁知他竟护其短,自以为知,自欺欺人的为“并壳入口”辩护,以至闹出“前山后山,何地不有”的笑话。故可用《论语》中的话回答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故答案为:
(1)B;
(2)B;
(3)B。
【点评】文言断句虽然不常考到,但学习掌握此项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有帮助的,便于学习古文,读懂文章内容。
20.(9分)阅读:现代文阅读。
“云时代”当有“云阅读”
打开电子书阅读器,海量图书一键下载:扫一扫二维码,手机自动朗读绘本:戴上增强现实眼镜,书中的古代战场和将士如在眼前……5G时代的数字阅读,能助人实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不久前,一项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数字阅读产品数量大幅提升,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日趋普及。
身处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很少有人认为,只有读纸质书才叫阅读。如果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入精神世界,感受古今作家的笔端雍容,那么毫无疑问,科技发展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幼时读诗。不懂什么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5G时代可以用声音图像为诗句作注;青年读史,不解为何“上党从来天下脊”,通过3D电子地图,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得以立体呈现。这些,都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知书中乾坤的博大之美。
“云时代”的“云阅读”,将世代沧桑、万千人物装在指掌之间,更有利于涵养当代人含弘光大的精神气象。的确,“云时代”是一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捧读一本书几乎成了“古典式”的阅读。但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从读书到“听书”的改变,“云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也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只有阅读,才能像黏合剂一样,完成精神世界的“碎片整理”。面对海量信息、繁忙节奏时,在阅读中沉潜往复、滋养心灵、开阔境界,能让人更有底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更能在纷纭万状中激浊扬清、明辨是非。阅读的丝线,拾掇起日常生活的断章,将我们头脑中的奇思妙想编织成华英的思想画卷。
不论是数字阅读还是传统阅读,其中不变的,乃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中国人来说,典籍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图,我们按图索骥,能触摸到前人的精神足印。同一本书,唐人读过,清人读过,我们也读过。就像一样的月光,笼罩过王昌龄诗中的龙城飞将,也陪伴过马致远笔下的天涯旅人。《新唐书》写李密在访友路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行且读”:北宋诗人苏舜钦以《汉书》佐酒,读至妙处,“满饮一大白”。知晓了这些,今天我们捧读《汉书》时,无论是通过纸墨还是电子屏幕,都能在触动心灵的一刻,思接千载,感受到光照过古人思想天空的同一轮明月。
对青少年来说,我们仍然要倡导多读纸质书。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视力,也不仅是为了养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中国人有“敬惜字纸”的传统,5G时代的到来,或许拓宽了“字纸”的概念,但对于孩子来说,氖氩于纸墨之间的书香、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文气、跳跃在掌心指间的触感,共同营造出一方带着暖光的精神角落。中国古人读书,讲究体会气象、意韵、神态、风骨,这些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往往隐藏在书卷和书香中。民族的文化血脉,正是在这一缕书香中得以传承。
“云时代”的到来,使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令人随时随地都能走进“数字书房”。用好“云书房”,在信息时代拓宽精神世界的入口,我们就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守护好人文之光。
(摘选自人民日报,作者:白龙)
(1)下列关于“云阅读”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云阅读”指的是数字阅读。
B.“云阅读”更方便快捷,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所以不需要传统阅读。
C.“云阅读”将世代沧桑、万千人物装在指掌之间,更有利于涵养当代人含弘红光大的精神气象。
(2)你的同学说:“云阅读这么方便,我们以后就不需要读纸质书了。”结合文本内容,请谈一谈你的观点。  我认为我们以后还是需要读纸质书的。因为阅读纸质书有利于保护视力,也有利于养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还能培养我们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同时,在这一缕书香中还能感受到文化血脉的传统。 
(3)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对于本文主题理解不恰当的是  B 
A.云阅读作为新的阅读方式,拓宽了我们精神世界的路口。
B.云阅读比纸质阅读更好。
C.不管是云阅读还是传统阅读,我们要让阅读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数字阅读在5G时代的发展对阅读方式的改变,如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以及科技发展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包括声音图像、3D电子地图等。同时,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如可以帮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还倡导多读纸质书,培养孩子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传承民族的文化血脉。
【解答】(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根据“对青少年来说,我们仍然要倡导多读纸质书”可知,“所以不需要传统阅读”的说法错误。故选B。
(2)考查了看法建议。细读文中关于阅读纸质书的段落——第⑤段,并从中摘取关键词句来表明阅读纸质书的好处,然后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理由要充分,能自圆其说。答案不唯一。
(3)考查了名言警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思是:如果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驶向成功的彼岸。
(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A、C正确。B.有误,阅读比纸质阅读更好。文本中并没有提到这一观点,而是提到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缺点,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
(1)B;
(2)我认为我们以后还是需要读纸质书的。因为阅读纸质书有利于保护视力,也有利于养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还能培养我们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同时,在这一缕书香中还能感受到文化血脉的传统。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B。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材料内容,了解材料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1.辩论。
辩论赛上,反方观点:电脑时代不需要练字,老师上课也多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有了微信和电子邮件,也不用写书信了:写日记也可以在QQ空间上。写字在生活中用的越来越少。
如果你是正方辩手,根据反方辩词,你会如何说?请写下来。  电脑时代需要练字。
因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要继承我们祖国的历史,首先是汉字,而它却是电脑打出来的字代替不了的。 
【分析】考查了辩论。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说出合适的理由,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解答】根据自己想法说出观点,并说明理由。
故答案为:
电脑时代需要练字。
因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要继承我们祖国的历史,首先是汉字,而它却是电脑打出来的字代替不了的。
【点评】辩论时要注意礼貌,一是情绪的控制,二是不要进 攻击。
22. 习作。
22世纪,科技非常发达,人们开始太空旅游了,月球成了热门旅游地点,开往月球的飞船启动了…… 请以以上内容为开头,发挥想象:会发生怎么样的科幻故事?看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奇特经历?……续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所给内容为开头,发挥想象,续写一篇想象作文。想想自己到达月球后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会遇到谁?看到什么?写想象作文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要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现实生活是孕育美丽的幻想和美好愿望的土壤,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就会变成空想,变成胡思乱想。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即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的组织,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答】范文:
我在月球的一天
22世纪,科技的发达是毋庸置疑。无污染的交通工具早已普遍,天空中建立了空中火车,地底下建立豪华商场、电影院等,而且,这些设施都保证安全。太空现在也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太空上的设施可多了:别墅、宾馆、电影院、高级饭店,据说,月球上的房子是挂在月球上的。高科技时代的月球多么令人神往!
开往月球的列车启动了,1个小时准时到达。在一个银白色的星球上旅客纷纷从列车下来,来接待我们的是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机器人导游。她们身着蓝色短裙,和深蓝色的太空很是相称。机器人导游“婉”领着我走进月球集市的中心,月球上的街道、房屋,都是按照各国古代的建筑所建造。日本的木屋、中国的客家围屋、古埃及建筑等,无不让人感到文化的气息。
“婉”邀请我进入了一间客家围屋,我本以为可以尝一尝家乡菜,可服务员端上了一碟月球上特有的菜:太空沙拉。据“婉”介绍,这道菜的原料都是从地球上带上来的食物种子变异成的有营养的太空食物。填饱了肚子,跟着“婉”去观看太空舞蹈。他们穿着舞衣,像鸟儿般在空中飞舞。然后,我们去看了月球花展。月球上的花儿比地球上的大多了,而且还有特别的气味,还有特别的作用。比如说这朵喇叭花,和市场上的喇叭一样大,它的味道特别怪,但是能让紧张的心理放松。要是我有一朵,肯定带去考试!哇,这味道真香!是一朵百合,“婉”说这香的气味带有毒,闻多了会让你发呆一个小时,很夸张吧!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到了,返回地球的列车马上就要启动,真有点恋恋不舍呢!月球上真的很有趣,我想,迟早有一天,月球的“引力”会比地球强的。
【点评】本文作者以现实为依托,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一篇很有生动有趣的想象作文,语言较为活泼,结构安排很合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