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7课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 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7课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 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16:0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2张PPT。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晨读识记板块第7课






径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语基·厚积薄发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领读课文精读课文深读课文[读美文·滋养心灵]悦读主题__人生教养____________应用指数:☆☆☆☆☆ 教养的芬芳
如果说人格是最高的学府,那么教养则是这所学府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林则徐曾经在《观操守》中说过:“观操守在利害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对于教养,也莫不如此,教养的芬芳,来源于坦然的心境。 那一场乒乓球赛,刘国正遭遇波尔,第七局12∶13,刘国正回球落在了地板上,上海体育馆的空气好像立刻凝固了:如果球出界,就意味着刘国正出局。就在这时,一个人伸手示意裁判:“球擦边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波尔!13平,裁判举起右手。随着中国球迷两次排山倒海的欢呼,刘国正终于以15∶13反败为胜,波尔输了比赛,却赢得了风度,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他身上胜于王者的光芒。其实,波尔又何尝不知道输赢的重要性,只是在胜负面前,他懂得坦然对待,荣辱不惊,波尔用他的坦然一笑向我们诠释了教养的定义,向我们展示了教养的芬芳。 曾经听过一个关于北大教授季羡林的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了路边。这时正好一个老人走了过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他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 有人说,智慧往往不是源于高智商,而是源于低姿态。低姿态,季老先生做到了,鲜花、荣誉、掌声、地位、名声,他都能够坦然视之,泰然处之。和蔼待人,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季老先生将教养的芬芳挥发到了极致。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有教养的人,往往都像波尔和季羡林一样,有一种坦然的心境,所以说,教养的芬芳源自坦然的心境。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应深谙教养之道。对于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要坦然,要镇定,那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教养,也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涵养。
望天外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只要我们都能做到坦然,教养的芬芳就会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读人物·知人知情]一、人物档案
 二、人物颂歌
浪漫派骑士——赫尔曼·黑塞
 黑塞的文学创作主要继承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传统,而在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正盛行欧洲文坛,黑塞的古典风格,使他拥有了“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的称号。在伟大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一些属于独语的段落,或多或少。黑塞无疑是属于独语段落多一些的,这大约也就注定了他在大多数时候只能是一位寂寞的不朽者。黑塞一生都摇摆在现实生活和美学世界两个“相对极”之间,他一方面超越自己的文化,变成了一个“东方旅行者”;另一方面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坚守自己典型的德意志文化传统和浪漫主义特征。他的一生所寓含的既不是一种理性主义,也不是一种美学上的清静无为主义,而是致力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让两种古老的伟大思想互相亲近互相综合,让中国和欧洲,思想和行动,进取和默思获得和谐协调。[背语基·厚积薄发]àibìlùbáqiāngzhòunìmáoshùshǔshuòluòlàolàjiàojiāojuéjiáojiàocīchāchàjíjiè悠攸尤彻砌沏励砺厉枥暇遐瑕隘谥溢赃脏桩庄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
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
无可奈何。
2.气象万千:气象,即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
变化。3.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
关紧要。
4.息息相通:息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
的关系非常密切。
5.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
重视或不注意。(二)熟语应用
根据解释及语境填写恰当的熟语。
1.时下高昂的房价,让大部分普通老百姓 。
2.现在有些人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反应冷
漠,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大灾面前,什么似乎都 ,唯有生命,至高无上。望洋兴叹视而不见无足轻重四、词语辨析
1.变换 变幻变换变幻2.教养 修养教养修养3.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本课考点提炼] 一、背景链接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杰作。 二、主旨领悟
作者在这篇随笔中提出了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的观点,盛赞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三、行文脉络1. [对应考点二]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提示: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教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没有功利目的,读书是终身任务。2. [对应考点一] “具体的目的”指什么?这句话的含
意是什么?
提示:“具体的目的”指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这句话的含意是真正的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并不是只为提高某种本领和能力,提高教养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二、阅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3. [对应考点二]作者为什么倡导要重视阅读经典作品?
提示: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人文和语言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要求,让我们明白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4. [对应考点一] 第3自然段中“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
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一观点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有志者用读书得来的思想补充和完善自身素养的欠缺,而不是靠纯知识性的积累。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作者以人为本的思想。三、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5. [对应考点一] “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
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这里的金钥匙的含意是什么?
提示:在学校学到的学写字母、拼读音节以及读懂一句诗、一句格言、一则故事、一篇童话的阅读技巧。6. [对应考点一]本文语言富有哲理,充满诗意,试结合第
6段“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永远放射着异彩”一句作简要分析。
提示:作者用一系列比喻将读书的不同境界描绘了出来: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这就告诉我们: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视野也不断开阔,我们的快乐也不断增加;同时也展示了成长过程中书籍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比喻奇特而华美,值得欣赏。 鉴赏作品的语言
解读:本文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者的感情。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采用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指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主要包括: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指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等)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挫等)。
应用:请同学们尝试用本方法解答后面[落实应用板块]中第9题。[对应考点一] 文章末尾所说“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指的是什么?“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应作何理解?[探究思路][探究结论] 首先,越是经典作品,其内涵越深刻丰富,其境界越敞开,趋向于无限丰富,所以经典需要反复阅读、用心揣摩。其次,真正的经典都是创作者个性生命的独特表达,真正的阅读就是对这种个性的倾听、理解与尊重。再者,真正的经典无不是深切地关注着人类共同的命运,诉说着人类共同的困惑与追求,表达着人性高贵的光辉,所以阅读经典就是对自我生命和整个人类的理解。 个性与共性,自我与他者,理解与体验——这就是经典与经典阅读为我们昭示的通往真正教养的道路。
“千百种矛盾的表情”指的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以及每个人思想个性差异而导致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作家的作品的面貌各不相同,但是凡是真正的经典,都是作家从自我鲜活而深刻的生命体验出发,对生命意义、对人类命运作出的深刻的思索和追问,所以作者说看似矛盾的表情又可以统一成一张“人类的容颜”。 1.构思精巧,条理清晰
文章由教养的目的谈起,呼应题目,进而谈提高教养的途径,怎样提高教养(教养的选择、教养的前提),再谈教养的发展,层层推进,脉络清晰。写法归纳 2.谈话方式,亲切自然
语言亲切自然,使读者容易接受;语言富有哲理,能感染读者,同时还能带给读者理性的思考。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满着对读书的感情。 3.方法灵活,论述有力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孰是孰非,自然分明。例如,第二段中“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中作者连续使用两次“不是要……是要……”来论述读书的必要性,增强了语言的严密性和说服力。第三段在谈到教养与读书的数量无关时,也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全文有好多处运用比喻说理,如“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这些比喻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说理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写法精讲 写作中怎样运用比喻修辞?
比喻是我们在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作者在文中就运用了大量比喻,极大地增加了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我们在使用这一修辞手法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四点应该引起我们注意: 1.感情鲜明
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小英雄雨来》)
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
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作比喻。例(2)是长相特点的比较,不是比喻。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
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
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作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
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
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针对练笔 仿用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书籍”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答:答案示例: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素材发现?运用范例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心灵闪烁爱的光辉,让生命散发出教养的芬芳。黑塞就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他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高中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让我们徜徉书海,撷取知识的浪花,采集智慧的珠贝,洗去少年的懵懂和世俗的尘垢。让我们远离时髦的“流行”与肤浅的感官刺激,走进经典与大师交流、沟通,不断探索收获,一步步走向丰富与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