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9 12:4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本试卷共8页,分为选择题(45分)和非选择题(55分)两个部分。
3.试卷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在答
题卡上涂黑。(每小题3分,共45分)
1.阅读表格内容,概括世界文明发展的特点是
A.罗马帝国政治独特B.政治制度出现相似性
C.文明之间交流频繁D.文化丰富多样且并存
2.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吉尔伽美什》穿插大量神话故事,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史诗
②《荷马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③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④《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对后世国家有借鉴意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4,1922 甲,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创办了上海大学,其中社会学系最为著名。其教学内容有:社
会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史外国语法学通论、中外政治史等。以下对该高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背景:国民革命运动取得了胜利B.课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地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D.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能得出
的结论是赫梯人
①扩大了铁的用途②改进了冶炼技术③提高军队战斗力④作战时轻松获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1855年 10月12日,美国苦力船威弗利号满载着450人的契约华工,从广东汕头驶向秘
鲁卡亚俄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①奴隶贸易受到限制②美洲劳动力的缺失
③海上贸易完全中断④英荷等国殖民扩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其产生的背景有
①国际人才的流动②宗教或部族矛盾③自然灾害的发生④战争和地区冲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2022 年2月,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中轴线申遗正在按照《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界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对北京中轴线应
A.全力开发 摊向市场 B.严格保护 封闭保存
c.大力维修 适度保护 D.充分保护 适度利用
9.下图为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考古工作者发现冢群内部设有中心大墓、中小型墓、
附属墓等,其中大墓的随葬玉器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积石家以祭坛为中心,规模宏大,当为部族共同祭祀天地神和祖先的地方。该遗址能反映当时
①社会等级分化②国家已经形成③部落联盟加强④神权统治出现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10.《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是
①承认土地私有②打击旧的贵族③增强军队战斗力④强化社会控制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11.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贾思勰《齐民要术》②《九章算术》③孙思邈《千金方》④《黄帝内经》
A.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12.敦煌莫高窟中有一幅隋代壁画《天宫伎乐飞天》,其中的飞天伎乐在形象上一改前期粗犷的西域式风格,具有“秀骨清像”的文化特征,其造型衣饰具有多样化,有的束双髻,有的披袈裟,,有的着中原大袍。伎乐飞天形象反映了
A.中华文化领先世界B.外来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文化彼此交融D.中原传统文化日渐式微
13.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①确立儒学正统地位②选拔了大量人才③促进商业飞速发展④有利于国家治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4、归纳概括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选项中主题与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15.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盛世局面。下列有关隋唐盛世局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吏治相对清明,选贤任能②儒学和乐府诗成为文化主流
③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交融④科技成果突出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55分)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请将所有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上。)
16. (10分)拿破仑
材料一 恩格斯说:“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 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材料二 (拿破仑)“这是一位同 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谈谈对“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这句话的理解。(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用史实说明拿破仑“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4分)
17. (10分)信息技术
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从第二次至第五次中任选一次信息革命,以“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为主题,拟定研究提纲。(10 分)
要求:研究提纲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18.(12分)郊祀
材料一 郊祀,是中国古代由统治者祭祀天地日月、名山大川、四时百神、鬼魂祖先等各种神灵的国家祭祀。君王祭祀天地神灵的礼仪,在黄帝时代以前就已经形成了传统,而且历代沿袭不辍。周代郊祀诗《周颂·我将》记载:“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礼记·月令》记载“(孟舂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材料二 针对原王国地区礼俗各异、 神祗众多的情况,汉武帝通过修郊祀、建封禅等一系列的礼制改革来统一管理民众的风俗信仰。建元元年(前140) 五月,武帝下诏修整因战乱而被废弃的山川祭祀,改由各地祠官统一管理。元鼎初年(116 年),以太一神为中心,在全国修建泰畤。泰畤坛不仅祭祀太一,还祭祀黄帝、阴阳使者等东方神灵。
材料三 在孝文帝之前, 北朝的郊祀活动多与北方民族所固有的民族宗教有密切关系,对天及自然神的崇拜具有突出的地位。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新在洛阳近郊举行郊祀,废除了在西郊进行北族式的祭天礼仪。王夫之评价为:“弘(孝文帝)始亲政,作明堂,正祀典,....修舜禹周礼之礼....。”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西周和西汉郊祀制度的不同。结合所学分析西汉郊祀制度形成的原因。(8 分)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对孝文帝修改郊祀制度进行简要说明。(4 分)
19. (10分)中国古代人口
材料一
西汉末年至西晋中期人口对比图
材料二 从东汉桓帝年间的人口减少现象一直延续到赤壁之战前后,在这一时期,大小战争可以说是此起彼伏,战乱对生产力的破坏相当严重,大片良田变成荒野。而这一时期疾疫的蔓延并未停止,前一时期疾疫猖獗的地区仅限于中原地区,而到了这一时期,疾疫已流行到长江流域,甚至进入了成都平原。
材料三 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末年到西晋中期人口的变化。(4 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对人口的变化进行简要解释。(6分)
20.(13分)大一统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
追求的理想与目标。
先秦是大一统思想的酝酿时期。战国时期,结束纷乱,走向统一,已经成为历史潮流。思想家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秦汉王朝建立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从思想观念转变为现实。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国家统一;二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三是因俗而治。
(1)依据材料和所学,举例说明大一统国家治理的三个特点。 (8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进步作用。(5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