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 拿来主义》课件 苏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 拿来主义》课件 苏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15: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拿来主义鲁迅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背景介绍 二十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维甚嚣尘上,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 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许多人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思考: 为了旗帜鲜明地亮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作者先从反面-----“送去主义”做文章,把“送去主义”批得体无完肤.所以,文章可分为明显的两部分.请划分.(提示:注意过渡段)
明确: (1)-(4)段批判“送去主义”,
(5)-(10)段提出 “拿来主义”.
其中(5)段为过渡段,承上启下.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思考1:作者要论说“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__________,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_________.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最后又形象的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一是导致__________,二是导致____________.闭关主义送古董送梅兰芳崇洋媚外经济衰败主权丧失送古画新画1、第3段用了什么论述方法?
2、“抛来”与“抛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为什么又可称为“送来”呢?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子孙沦为乞丐 亡国灭种3、几个概念的区别。
抛来 = 抛给 = 送来 = “奖赏” = 侵略
(冠冕些)(本质)
类比论证思考: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论述“拿来主义”的主张的?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 “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明怎样 “拿”?
(2).第8段阐述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三种错误态度?这是哪三类人? “大宅子”比喻什么?,文章是怎样说理的?

(3).“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章是怎样说理的? (4).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明怎样 “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思考
--有鉴别--有选择譬如——比喻论证孱头——懦弱无能 害怕继承
拒绝鉴赏 (逃避主义)
比喻论证昏蛋——不分好坏 盲目排斥 全盘否定(虚无主义)
比喻论证废物——崇洋媚外 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譬如——比喻论证大宅子:文化遗产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
混蛋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拒绝继承
废物 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

不加挑选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十足的懦夫)
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左得出奇)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
如何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不同内容:先占有,后挑选。话虽然极确切、简练,但毕竟抽象,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完成表格。 问题(2)★“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文 化 遗 产不敢进门放火烧光“拿来”!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鱼 翅 鸦 片 姨 太 太烟枪烟灯喻文化精华喻益害并存喻文化糟粕喻封建文化“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比喻说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五个问题:1、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2、拿来之后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4、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 鲁迅
送去 —— 主动送去, 媚外求荣,
自欺欺人
送来 —— 被动接受, 没有选择,
大受其害
拿来 —— 主动挑选,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因为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破立(因果论证)
破昏蛋拿来主义完全否定闭关主义(排外)反对三种态度拿来主义送去主义(媚外)立破立:新人孱头消极逃避废物全盘接受存放(鸦片)使用(鱼翅)毁灭(姨太太)占有挑选提出三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