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6.1 平均数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2.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难点: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三、教学用具
计算器
四、相关资源
《算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复习》微课视频,《骑自行车》动画,《广播操》等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算数平均数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2.加权平均数
一般而言,一组数据x1,x2,…,xn,每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如果分别赋予它们的权重为f1,f2,…,fn,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称为加权平均数.
【典例精讲】
例2:某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比赛打分包括以下几项: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每项满分10分).
其中三个班级的成绩分别如下:
服装统一 进退场有序 动作规范 动作整齐
一班 9 8 9 8
二班 10 9 7 8
三班 8 9 8 9
(1)若将: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这四项得分依次按10%,20%,30%,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那么哪个班的成绩最高?
(2)你认为上述四项中,哪一项更为重要?请你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评分方案.根据你的评分方案哪一个班的广播比赛成绩最高?与同伴进行交流.
解:
(1)一班的最终得分为9×10%+8×20%+9×30%+8×40%=8.4.
二班的最终得分为10×10%+9×20%+7×30%+8×40%=8.1.
三班的最终得分为8×10%+9×20%+8×30%+9×40%=8.6.
故三班的成绩最高.
答案不唯一.如动作规范更为重要,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这四项得分依次按10%,10%,50%,30%的比例计算.最终得出一班成绩最高.
【议一议】
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 km/h,步行的速度是5 km/h.
(1)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1 h,然后又步行了1 h,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2 h,然后步行了3 h,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你能从权的角度来理解这样的平均速度吗?
(3)举出生活中加权平均数的几个实例,并与同伴交流.
【答案】
(1)平均速度是10 km/h;
(2)平均速度是9 km/h.
设计意图:例题2通过学生对方案的交流和比较,切实感受权对平均数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对方案优劣性的争论)。“议一议”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平均”现象并非算数平均,多数情况下可能各项的重要性不同(即权重不同),应将其视为加权平均,从而感受加权平均的广泛性,增进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同时认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算数平均数实质上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各项权相等),以对平均数有一个更全面的整体认识。计算过程可以使用计算器.
【课堂练习】
1.一组数据的和为87,平均数是3,这组数据的个数为( )
A.87 B.3 C.29 D.90
2.某商店选用每千克28元的甲种糖3千克,每千克22元的乙种糖2千克,每千克12元的丙种糖5千克,混合成杂拌糖出售,则这种杂拌糖的售价应为每千克( )
A.18元 B.18.8元 C.19.6元 D.20元
3.数据29,30,32,37,46的平均数是______.
4.一家庭搬进新居后添置了新的家用电器,为了了解用电量的大小,该家庭在6月初连续几天观察电表显示度数(度)如下:1日115,2日118,3日122,4日127,5日133,6日136,7日140,8日143.这个家庭六月份总用电量为_______.
5.某班共有50名学生,平均身高168cm,其中30名男生平均身高是170cm,则20名女生的平均身高是_______.
6.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运动员成绩如下:
成绩(m) 1.50 1.55 1.60 1.65 1.70
人数 2 8 5 6 3
(1)有多少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跳高比赛?
(2)求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
7.为保护环境,某学校环保小组开展收集废电池活动.环保小组为估算四月份收集废电池的总重量,他们随机抽取了该月5天中每天收集废电池的情况如下:1号废电池(单位:节):29、30、32、28、31;5号废电池:51、53、47、49、50.分别计算这两种废电池这5天的平均数;若1号和5号电池每节分别重90克和20克,由此估算该月环保小组收集废电池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8.小洁在某超市购买了3盒1升装的牛奶,每盒5.80元,另外又买了12盒250毫升装的牛奶,每盒1.50元,那么她平均每盒花费了×(5.80+1.50)=3.65元,对吗?为什么?
9.某人从甲地到乙地的车速为36 km/h,返回时车速为24 km/h,求此人在整个行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0.相同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密度分别为克/厘米3和克/厘米3,求这两种金属的合金的密度.
11.下表是某班20名学生的一次语文测验的成绩分配表:
成绩(分) 50 60 70 80 90
人数(人) 2 3 x y 2
根据上表,若成绩的平均数是72,计算x,y的值.
[答案]
1.C. 2.B. 3.34.8. 4.120度. 5.165 cm.
6.(1)24名. (2)1.60米.
7.这五天收集1号、5号废电池的平均数分别是30节和50节;该月废电池的总重量为111千克.
8.解析:平均数是所有数的和被所有个数除.因为两种牛奶购买的盒数不同,应为=2.36元.
答案:上述计算不正确.
9.解析:平均速度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的商,要避免出现把36和24的平均数作为平均速度的值.
答:设两地路程为s km,则往返的总路程为2s km,总时间为h
∴平均速度=(km/h)
10.解析:这是一个加权平均数的应用问题,要注意两种金属的质量是相同的.
答:设甲、乙两种金属的质量都为m克,根据密度公式:,得金属甲的体积为,金属乙的体积为,∴合金的密度(克/厘米3).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的理解.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的数据重复时,可以使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来计算平均数,其中尤其应注意各“权”之和等于整体的容量.
答:由题意整理得:
解之,得:x=6,y=7.
答:x、y的值分别为6和7.
设计意图:对本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六、课堂小结
内容:引导学生用“我知道了……”,“我发现了……”,“我学会了……”,“我想我以后将……”的语言小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运用.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6.1平均数(2)
1.算术平均数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2.加权平均数:
一般而言,一组数据x1,x2,…,xn,每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如果分别赋予它们的权重为f1,f2,…,fn,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称为加权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