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渔父》(第2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学习重点】
文中的重点实词(如颜色、形容等)和虚词(为、而、之等)
【学习难点】
深入分析屈原的伟大人格,感悟屈原的选择对后世的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
【文本分析】
1.文中从哪些方面描绘屈原的?这些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
2.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的形象
有何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当堂检测】
1. 文学常识填空。
屈原(前339?~前278?) 末期楚国人,杰出的 和 。名 ,字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 ”。“ 、 ”是中国诗歌史上 和 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下列对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枯槁:枯瘦
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湘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 而:表转折
3.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4.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因果)
C.何不 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
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
【学习反思】
答案:1、文中从哪些方面描绘屈原的?这些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
A.肖像——“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刻画出了屈原心里交瘁的状态,体现他当时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
B.动作——“游于江潭,行吟泽畔”表现心事重重、忧国忧民。
C.语言——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激愤郁闷。
在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世界,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苟合表现了他洁
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同时也说明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
包含着一种执着无怨无悔的决绝。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一段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更加表明了屈原坚定的立场,为了坚持理想牺牲生命也再所不惜现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生态度。
2、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的形象
有何作用?
(1)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
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
然姿态。
(2)对比、衬托的作用。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
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文章最后一段说的两个选择,说明渔父其实还是很想为国家做一点事情的,但现实很
残酷,世界很黑暗,不如不当。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所
以,渔父的随遇而安其实更具有悲剧性,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罢了。
【拓展延伸】
1.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这两位先贤的选择给予你怎样的启示?你将确立怎样的人生追求?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屈原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不愿随波逐流,“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选择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1.战国 政治家 爱国诗人。名平,字原。 楚辞,“风、骚”,“风、骚”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3.A 点拨:B项 洗头, C项 变化,D项 江水。
4.C 点拨:凝滞: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5.B 点拨:连词,表转折。
PAGE
1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渔父》(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学习重点】
文中的重点实词(如颜色、形容等)和虚词(为、而、之等)
【学习难点】
深入分析屈原的伟大人格,感悟屈原的选择对后世的重大意义。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屈原及《楚辞》简介
写出你所了解的屈原
《楚辞》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习过程】
一、诵读自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渔父( ) 枯槁( ) 凝滞( ) 莞尔( )
餔 ( ) 其糟而歠( ) 其醨( ) 汶汶 ( )
淈( )泥 鼓枻( ) 濯吾缨( ) 弹冠( )
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容枯槁。
既: 于:
行吟泽畔(句式) 游于江潭(句式)
颜色(古今异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形容(古今异义):
译句:
2.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与 何故:
至于(古今异义):
译句: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独醒,是以见放。”
举世: 是以: 见:
被动句请找出:
译句:
4.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 ( http: / / www.21cnjy.com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于; 淈:
凝滞(古今异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译句:
5.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高举(古今异义): 为:
译句:
6.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 http: / / www.21cnjy.com )衣。
之: 新:
译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
9.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句:
19.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莞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 而: 鼓枻: 去 :
译句: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