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游域 暑假预习课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两河游域 暑假预习课课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9 23: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古代两河游域暑假预习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研究两河流域的古代历史,最应参考的资料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
②楔形文字
③《俄底浦斯王》
④《荷马史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颁布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是
A.汉谟拉比
B.法老胡夫
C.伯里克利
D.凯撒
3.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中,属于下图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 )

A.甲骨文 B.《汉谟拉比法典》 C.凯旋门 D.狮身人面像
4.古巴比伦王国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上,这部法典所用的文字应该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腓尼基文字
5.两河流域形成的苏美尔文明,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文明,距今6000年前就开始建立,但是,后来建立的巴比伦成了两河文明的代表。下列属于“两河文明”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金字塔
C.《十二铜表法》 D.佛教
6.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法学汇纂》 D.《查士丁尼法典》
7.早期的人类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下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
A.金字塔 B.象形文字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8.《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是用下列哪种文字书写的
A.拉丁字母
B.甲骨文字
C.象形文字
D.楔形文字
9.《人类简史》中写道:远古两河流域的知识分子与官僚精英将这部法典奉为经典,就算 等到汉谟拉比骨已成灰,巴比伦帝国也烟消云散,这部法典还是由文士不断抄写流传。该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权利法案》
10.《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源于
A.古巴比伦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希腊
二、填空题
11.含义:“两河”,是指________的幼发拉底河和____________;两河流域,又称“__________”,又称“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____________的狭长地带。
12.文字是古代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古代建造图一建筑的国家使用的文字是 。
(2)图二法典的石柱上最有可能使用的文字是 。
(3)图三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 。
13.古巴比伦文明的诞生地——两河流域,又称“_________”。
14.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_____________,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三、判断题
16.“两河”是指非洲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
17.《汉谟拉比法典》是亚历山大帝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
18.《汉谟拉比法典》 第一九五条∶“如果儿子殴打父亲, 将受到砍手之罚”,这表明法典实现了人人平等。( )
19.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奴隶制国家( )
20.《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四、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史料一般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上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史料同属于哪一类型?任选其中一件史料分析其价值。
材料二 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华北告急,由于担心故宫珍贵文物被日本人破坏,故宫理事会决定将故宫珍贵文物1.3万多箱分批运往上海。1933年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出发,绕道天津南下,到达上海,最后在南京兴建朝天宫保存……。1937年,这批珍贵文物又踏上历时八年之久的漫漫西迁之路,1944年转运到重庆,最终存放在南岸南滨路的安德森银行。
——摘编自《世界文物保护历史上的奇迹——故宫文物南迁》
(2)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填“错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没有涉及”。
A.故宫文物南迁是抗战时期故宫博物院组织保护文物的行动。( )
B.故宫文物从北京南迁至上海再西迁到重庆,历时八年。( )
C.全面侵华期间日本使用非法手段强占中国大量珍贵文物。( )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我国已经建立起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确保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9年7月,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名画记”“玩转故宫”等7款数字产品,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和利用。
——摘编自宁古喆《辉煌70年》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材料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它是谁命人编写的?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明古国 所处的大河流域 文明代表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①
古巴比伦 ②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 ③ 种姓制度
材料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摘自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中的表格填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6—9世纪日本积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进行了什么改革?什么人把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3)结合所学,15—16世纪促使世界不同地区文明“相遇”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8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开始兴起,请写出它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影响。
(4)依据材料二,写出我们今天在传承文明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理念。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A
6.A
7.D
8.D
9.A
10.A
11. 西亚 底格里斯河 美索不达米亚 巴格达
12.(1)象形文字;(2)楔形文字;(3)甲骨文
13.美索不达米亚
14.《汉谟拉比法典》
15.24世纪
16.×
17.错误
18.错误
19.正确
20.正确
21.(1)实物史料;图二: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2) 正确; 错误; 未涉及;
(3)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法律保护文化遗产;根据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和利用。
22.《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3.(1)填空:金字塔;两河(或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印度河(或印度河、恒河)流域。
(2)改革:大化改新;
人:阿拉伯人。
(3)标志: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理念: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对外来文明要学习、消化、融合、创新;对中华文明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