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堂作业2 苏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堂作业2 苏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14:1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堂作业2 苏教版必修2
一、金四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撒气(sā) 姊妹(zǐ) 怒发冲冠(guān) 请君入瓮(wēng)
B.甲胄(zhòu) 谶语(chèn) 开门揖盗(yī) 用舍行藏(cáng)
C.曲笔(qū) 襁褓(qiǎng) 铄石流金(shuò) 居室逼仄(zhè)
D.韬略(tāo) 泥泞(nìng) 厚此薄彼(báo) 朔风砭骨(biā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除了丰富的景观资源,温州也不乏深厚的人文底蕴,“山水诗发详地”、“南戏故乡”美誉在前,细纹刻纸、木活字印刷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玉迭出。
B.中美关系30年,人权和西藏问题成为绊 ( http: / / www.21cnjy.com )脚石。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来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
C.作品的伟大与否,和作品究竟写了些什么并不会有必然的关联。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必定要呼唤自己的主弦律作品。它是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天赋使命。21·cn·jy·com
D.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能先进、造型美观、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卫浴洁具层出不穷,神奇的隐蔽水笼头应运而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2-1-c-n-j-y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纵观当下国内众多谍战题材作品,信仰被抽象成一个特征,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仰都不再重要,浓墨重彩渲染的是由执著信仰而产生的力量。  21*cnjy*com
B.形形色色的“赠品经济”让商家绞尽了脑汁:虽说同是变相让利,可戏法人人会变,
各有巧妙不同,只有棋高一着,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C.民众对司法的一些负面情绪,固然跟司法腐败有莫大关系,但确实也有部分无良媒体,从非专业角度对案件进行了情绪化炒作,导致负面消息甚嚣尘上。21cnjy.com
D.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来源:21cnj*y.co*m】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出处:21教育名师】
B.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观看“印象西湖”。【版权所有:21教育】
C.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或对以往的房地产情况进行总结,或对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进行展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D.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由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健全,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碑碣、遗址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21*cnjy*com
二、能力拓展
(一)定风波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小序中写了此词的背景。 ② 料峭、形容春风寒冷。
5. 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www.21-cn-jy.com
7. “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
2·1·c·n·j·y
(二)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 http: / / www.21cnjy.com )
念奴娇·赤壁怀古(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附:(一)《定风波》【赏析】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21教育网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21·世纪*教育网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www-2-1-cnjy-com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二)《江城子》【赏析】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