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本章复习
【知识梳理】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常用单位:________,符号是___。
(3)摄氏温标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______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0 ℃ 和 100 ℃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1 ℃ 。
(4)测量工具:________。
2.温度计
(1)原理: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
①看: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放:温度计的________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后再读数。
③读: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
④记: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______。
二、熔化和凝固
3.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质从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凝固。
(2)吸放热:熔化要______,凝固要______。
(3)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______和________两类,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即______和________,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4)条件
①晶体熔化条件:达到______,继续______。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________,继续______。
(5)举例
①常见的晶体有____、食盐、______、萘、__________等。
②常见的非晶体有______、______、塑料、橡胶、______等。
4.图象对比
三、汽化和液化
5.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和______,这两种方式都要____热。
(2)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______和压缩______。液化过程要____热。
四、升华和凝华
6.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升华,升华______热量;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凝华,凝华______热量。
7.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考点】
1 、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 ℃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______,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如图所示)。因此,在使用前应将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2 、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尽塑料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80 ℃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是因为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了______;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变瘪了,这是因为塑料袋里
的酒精发生了______。
3 、如图所示,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人身上的水___________造成的;如果有风吹来,感觉更冷,这是因为液体表面的___________越快,蒸发越快;人蜷缩着,这是通过减小____________来减慢蒸发的。
4、如图所示,用光滑、质地密实的厚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纸锅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梳理】
实验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设计实验:将海波和石蜡砸碎分别放入两个大试管中,把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两试管中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情况,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海波和石蜡开始熔化时及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并绘制出海波和石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象。
(3)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
(4)进行实验
①试管内的海波和石蜡及烧杯内的水尽量多一些。
②本实验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操作效果较好。大约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物质的状态。
③根据具体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5)实验结论
①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______。
②石蜡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它在熔化时的状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评估交流
①本实验用水浴法对试管进行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晶体达到熔点后所处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硬变软,最后变为液体
可使物质受热均匀且物质温度变化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③总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a .温度方面
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状态变化方面
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设计实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烧杯中水沸腾的情况,用温度计测出水开始沸腾时及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并绘制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3)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
(4)进行实验
①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声音的变化、水中气泡的变化,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还继续沸腾。
②根据具体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5)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③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但水的温度__________。
(6)评估交流
①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灯焰的______(选填“内焰”或“外焰”)加热。
②李军同学在实验中,实验步骤正确,温度计读数无误,但测得水的沸点为 98 ℃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张磊同学在实验中,装配器材正确合理,但加热了很长时间水还不沸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为缩短从加热水直到水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
④撤去酒精灯时烧杯中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真题训练】
1.[2022牡丹江节选]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温度计中,____是寒暑表,____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_____ ℃ 和_____ ℃ 。
2.[2022遵义] 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
A. 10 ℃ B. 20 ℃ C. 28 ℃ D. 40 ℃
3.[2022北京]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 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 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4.[2022广州] 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 34 ℃ 的手中不熔化,放在 60 ℃ 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
A. 16 ℃ B. 30 ℃ C. 47 ℃ D. 70 ℃
5.[2022娄底] 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 ├ 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 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 90 ℃
D.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6.[2022攀枝花] 小张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待温度升至 40 ℃ 左右,每隔 0.5 min 记录一次温度。
(1)图甲中加热方式叫水浴法,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小张同学关于温度计读数的方法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
(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海波的温度是____ ℃ 。
(4)小张同学绘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此海波的熔点是____ ℃ ,此温度与课本中列出的海波的熔点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2022辽宁] 用酒精消毒时,酒精沾在手上会迅速汽化。如图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 壶口“白气” B. 浓雾消散 C. 露珠形成 D. 冰雕变小
8.[2022鄂州] 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
B. 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C.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D. 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9.[2022张家界] 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10.[2022山西] 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霜前冷,雪后寒 B. 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1.[2021福建] 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所示,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 )
A. 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
B. 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 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 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12.[2021枣庄] 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的________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a)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名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样品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样品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研究。这名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____________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b)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13.[2022丹东] 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调_______(选填“铁杆 a ”或“铁圈 b ”)更合理。
(2)器材调整好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接近 90 ℃ 时每隔 0.5 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 min 0 0.5 1 1.5 2 2.5 3 3.5 …
温度/ ℃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3)观察到从第 2.5 min 开始,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到水面破裂开来。
(4)结合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小辉用图乙装置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 A 、 B 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示数均为 98 ℃ ,
并保持不变。接着,小辉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开始沸腾,温度计 B 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 ℃ ,此时温度计 A 的示数为____ ℃ 。由此可知水
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22龙东]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发生凝华现象的是( )
初香, 冰雪消融 B. 盛夏骄阳散雾
C. 深秋铁网挂霜 D. 寒冬冻衣变干
15.[2022江西] 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糖汁成型“糖画”—— 熔化放热
B. 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
C. 湿手被 “吹干"——液化放热
D. 冰棒冒“白气” —— 汽化吸热
16.[2022淄博] 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
A. 乙是冰
B. 丙是水蒸气
C. 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
D. 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答案
【知识梳理】
1.
冷热程度、摄氏度、冰水混合物、沸水、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量程、分度值、玻璃泡、稳定、相平、单位
3.
固态、液态
液态、固态
吸热、放热
晶体、非晶体
熔点、凝固点
熔点、吸热
凝固点、放热
冰、海波、各种金属
石蜡、玻璃、松香
5.
液态、气态
蒸发、沸腾、吸
气态、液态、温度、体积、放
6.气态、吸收、固态、放出
【考点】
1 、
35 42、很细
2 、
汽化、液化
3 、
蒸发吸热、空气流动、液体表面积
4、不会、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水在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梳理】
实验一
吸热、不变
吸热、升高
由硬变软,最后变为液体
可使物质受热均匀且物质温度变化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固态(硬—软) 液态
实验二
表面、内部
由大变小、由小变大
大、小
吸热、保持不变
外焰、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水量太多(或水的初温太低)
适当减少水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或给烧杯加盖)
烧杯底部还有余热
【真题训练】
1.乙、甲、38.5、 5
2.C
3.A
4.C
5.B
6.
物质受热均匀,温度变化平稳、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46
47、海波中可能存在杂质,熔点降低
7.B
8.A
9.D
10.B
11.B
12.
表面积 乙、丙
液体的温度、正确
13.
铁杆a 、变大、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01、98、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
14.C
15.B
1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