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 3.5体温的控制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 3.5体温的控制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6 13: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 3.5体温的控制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体温/℃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3
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C.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2.某人因感染流感而发烧,住院隔离治疗。医务人员为其测量体温,发现该病人在24小时内的体温均在38.9℃左右波动。则该病人在这24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  ) 21教育网
A.产热等于散热 B.产热小于散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与散热没有关系
3.冬季泡脚既暖身又保健。在泡脚过程中,人体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 B.皮肤中立毛肌收缩
C.体内温度比平时要高得多 D.皮肤属于上皮组织
4.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www.21-cn-jy.com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5.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 (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生理 效应是(  )
A.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B.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
C.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
D.皮肤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
6.一支已用过的体温计,水银柱液面示数为37.9℃,消毒后,用此温度计直接测两个病人体温,第一个为37.9℃,第二个为38.6℃,由此可以确定(  ) 2·1·c·n·j·y
A.两个病人都在发烧
B.第一个病人发烧,第二个病人不发烧
C.第一个病人不发烧,第二个病人发烧
D.第一个病人可能发烧,第二个病人一定发烧
二、填空题
7. 2022年12月18日在我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举办马拉松赛事。中国运动员李子成以2小时17分45秒的成绩夺得冠军。他奔跑时,主要通过位于   的躯体运动中枢来控制,写出此时散热的一种方式: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的情况发生时,说明外界气温    (选填“高”或“低”),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    (选填“收缩”或“舒张”),血流量增多,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多。 www-2-1-cnjy-com
9.图是主要的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的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3)骨骼肌战栗(俗称“打冷战”)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此反射属于   调节。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属于   。 2-1-c-n-j-y
(4)实际上,图中虚线未列出的肾上腺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   调节。 21*cnjy*com
10.“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做好疫情防控,发现有体温异常者须立刻上报。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来源:21cnj*y.co*m】
(1)图中的“?” 是反射弧结构中的   ;
(2)若某患者体温24小时内一直处于39℃,则这段时间内他的产热量   散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出处:21教育名师】
三、综合说理题
11.据报道2021年5月某地举办山地马拉松赛,比赛中部分缺少保暖衣物的运动员因冰雹、大风、降温等出现身体不适、甚至出现''失温”危及生命。所谓“失温”,指人体重要器官温度降低,人产生寒颤、迷茫,甚至因心肺功能衰竭。专业人士建议:长时间户外运动需要随身携带保温毯、高热量食物等物品。
【版权所有:21教育】
材料一:山地马拉松运动中,运动员需消耗大量能量,不易及时补充能量。
材料二:温度过低时,运动员肌肉僵硬、体表血液流动变慢,无法正常运动。
从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分析比赛中运动员出现“失温”现象的原因。
12.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B
安静时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时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的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的平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 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正确;
B.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说明体内的产热小于散热,错误;
C. 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正确;
D. 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正确;
故答案为:B.21*cnjy*com
2.A
产热大于散热,温度会升高;产热小于散热,温度会下降;
该病人在24小时内的体温均在38.9℃左右波动 ,说明产热等于散热;
故答案为:A.
3.A
人体是恒温动物,其产热和散热是动态平衡的过程,当温度高时,皮肤的血流在增加,散热增加。立毛肌舒张,减少产热。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
A .由于泡脚时温度较高,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皮肤散热增加,所以A正确;
B.泡脚时温度较高,皮肤中立毛肌舒张,所以B错误;
C.人是恒温动物,因此泡脚时体内温度与平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C错误;
D.皮肤中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多种组织,所以皮肤是器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21·cn·jy·com
4.D
当产热大于散热时,温度升高;当产热小于散热时,温度下降;当产热等于散热时,温度不变;
A. 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正确;
B. 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正确;
C. 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正确;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错误;
故答案为:D.
5.A
寒冷时,一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甲状腺激素释放更多,是机体代谢增加,抗寒能力增强;二是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 (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是骨骼肌,生理效应是增加产热;
故答案为:A.
6.D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9℃,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7.9℃,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
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9℃,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9℃。所以第一个病人可能发烧,第二个病人一定发烧。
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7.大脑皮层;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接受到的刺激(温度变化),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做出相应的行为使散热和产热处于动态平衡,以维持人体的体温恒定。
奔跑时,主要是大脑发出的指令;散热方式一般为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
故答案为:大脑皮层; 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21cnjy.com
8.高;舒张
气温升高,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气温降低,血管紧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
人体通过皮肤直接散热是主要的散热方式之一,A图中,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说明此时外界气温高,多数毛细血管成舒张的状态;
故答案为:高,舒张
9.(1)产热和散热
(2)下丘脑
(3)神经;效应器
(4)激素(或体液)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同时,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环境高,将血液温度提高到 37℃以上,受体刺激脑干中的热受体,并开始增加汗的分泌,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散热,血温降低;环境温度低,将血液温度降至 37℃以下,受体刺激脑干中的热受体,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增加热量和减少失热,血温升高;低温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高温时,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2)受体刺激脑干中的热受体,脑干中的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3)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体温,当外界的温度低时,外界的刺激人体会作出反应,而体温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是属于神经调节,皮肤感受到冷的刺激,通过神经传到脑,再通过神经传出到骨骼肌,骨骼肌就会颤抖,骨骼肌属于效应器;
(4)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的舒张,肾上腺激素能参与调节属于激素调节。
故答案为:(1)产热和散热;(2)下丘脑;(3)神经,效应器;(4)激素或者体液。
10.(1)神经中枢
(2)等于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1)图中的“?” 是反射弧结构中的神经中枢。
(2)患者体温24小时内都处于39℃,说明其散热和产热量是相等的;
11.运动员长时间运动消耗了大量能量,没有足够的能量产热;同时低温造成肌肉僵硬,难以通过颤抖产热。大风、降温、缺少保暖衣物等明显加快身体散热。由于人体散热远大于产热,超过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导致体温持续下降出现“失温”现象。
失温,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 失温初期会觉得很冷,手脚不自主抖动,中期会出现意识不清,后期可能造成昏迷、心脏骤停。一般在低温下,正常成年人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出现失温症状。
12.解:骨骼肌的颤抖能使人产热成倍增加,这对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当寒冷时,人与外界的温差比较大,会散发比较多的热量,此时内脏产生的热量不足以维持人的正常体温。当骨骼肌颤抖时,使人产热成倍增加,以维持人在寒冷时的正常体温。这对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骨骼肌的颤抖能使人产热成倍增加;这对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