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备课课件 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备课课件 苏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17:1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5张PPT。3.词语辨析
(1)退化·蜕化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变化”的意思。
“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蜕化”指虫类脱皮,也比喻腐化堕落。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味蕾会变得比较小,甚至萎缩,再加上味觉神经________(退化/蜕化)了,因此会影响对味道的敏锐度。
②对于党员和党的干部中那些屡经教育仍不悔悟和改正的人,要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对那些无可救药的________(退化/蜕化)腐败分子要坚决从党的队伍中清除出去。(2) 传诵·传颂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辗转传播的意思。
“传诵”指辗转传播诵读;辗转传播称道(多指文化)。
“传颂”指辗转传播颂扬(多指人的事迹)。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舍身一推》________(传诵/传颂)的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这首歌的演唱者是从溆浦走出去的歌手金姗姗。连日来,她自费录制歌曲,用歌声传唱“最美女教师”的事迹,受到网友追捧。
②消防安全快板书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以“文化下乡”的形式________(传诵/传颂)到各个乡镇,从思想认识上筑起群众的消防安全“防火墙”。(3) 稀奇·稀罕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稀有、罕见”的意思。
“稀奇”表示少而新奇。
“稀罕”的意思是少有、少见。有时当动词用,意为认为稀奇而喜爱。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在树干上像挠痒痒那样抓一抓,树冠就会轻轻颤抖,这样的树是不是很________(稀奇/稀罕)?牟平区文化街道办事处永安庄村南半山腰上,就有这么一棵已经400多岁的“痒痒树”。
②牛是古代重要的畜力,早在4000多年前便已有牛车,可是当今,随着各种先进交通工具遍及城乡,牛车已成________(稀奇/稀罕)物。
【答案】 (1)①退化 ②蜕化 (2)①传颂 ②传诵 (3)①稀奇 ②稀罕【答案】 (1)×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此处用在“唱歌”上,适用对象错。
(2)√ “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曾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和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等职务。他的科学小品,内容充实,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洗练,文笔清新朴实,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收入中学课本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
代表作:专著《中国植物图鉴》,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鸟类概论》,科普作品《鸟与文学》、《鸟类研究》、《生命的韧性》、《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荔枝是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果木植物,它的生理特性、生活习性及生产情况不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人们普遍了解。为此,久负盛名的科普作家贾祖璋于1979年5月写了这篇以荔枝为说明对象、以荔枝果为说明重点的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该文最初发表于1979年第2期《知识就是力量》,后收入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贾祖璋的生物科普著作《生物学碎锦》一书中。作者上小学时读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曾把古今有关荔枝的资料摘抄了几十条,集中在一个本子里,封面上题了“荔枝谱”三个字。本文的写作,与这些事有密切关系。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是用文学笔法来介绍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成因、功能和作用等。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常运用丰富的想像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有文学的趣味性,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能够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1.第一段引用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的例子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开头写幼时的印象,未显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能引起多大兴趣。这就与上小学后读到的《荔枝图序》里的精彩描写(比喻说明)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比,自然就构成了全文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有无价值。引用白居易一文,有着借以为纲,依次展开说明的作用。2.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写荔枝,是从树形、树叶写到花、壳、实、味等,而课文第一段为什么只引用了其中“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引文是为写作目的和说明内容服务的:(1)所引四句内容,实际上是这篇文章说明的重点;(2)把自己幼时对荔枝干的认识和白居易对荔枝的描写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提出问题,为下面具体说明做铺垫。3.为了翔实、生动地介绍荔枝各方面的知识,作者对本文层次精心安排,将多种说明顺序汇于一体。请结合课文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并体会这样安排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4.文章引用的材料很多,特别是一些古诗文。这些古诗文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陈辉的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目,不但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意味,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荔枝的产地、成熟季节和鲜艳的色彩。(2)郭子章、邓肃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荔枝的颜色艳丽。(3)徐火勃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荔枝膜的形态轻盈。(4)白居易的“一日而色变……”形象地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5)杜牧的诗句,印证了荔枝不耐贮藏与运输不易。(6)宋徽宗和文徵明的诗句及《三山志》引文,说明荔枝移植之不易。(7)苏轼的诗句,形象地说明荔枝味美,为人们所喜爱。
总的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使文字生动活泼,增添文学韵味;增强表达效果,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绘之中,由文学欣赏而获得科学知识。5.除了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外,作者在本文中还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打比方。如把荔枝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片的荔枝林比做“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等。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2)列数字。如介绍荔枝大小的时候说,“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介绍荔枝结实时说,“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等。通过列数字使得荔枝的特点更加鲜明,也更加准确,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3)举例子。为证明荔枝不耐贮藏,就举了“早在1 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为证明广东很早就有荔枝,用了“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等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定义: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
作用:(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2)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写法指点:在运用时必须注意:一要引得恰当,资料的针对性要强,能恰切说明对象;二要引得精要,不能滥,太多了会造成堆砌累赘;三要引得可靠,资料必须认真核实,防止差错,必要时还须注明出处,以便查对。分析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巴金在致冰心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现在我们也对巴金先生说:“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引用和反复中,蕴涵着对巴金、冰心的无限景仰之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八旬老人科普心
贾祖璋先生怀着一颗对祖国、对科学的热爱之心,一生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虽年老仍笔耕不辍。在本文中他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使艺术为科学服务。富有诗意的标题,形象的比喻,故事的穿插,优美诗句和珍贵文献的运用,皆因提示了荔枝世界的奥妙才有价值。从文中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更感受到一位科普作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让我们接过前辈的大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应用角度】 “责任”、“使命”、“榜样”、“文化传承”等。上世纪80年代,余友珍是洪山区东湖村霍家湾菜农。夫妻俩起早贪黑,辛苦攒钱,盖起了三层楼的私房。后来攒了钱,又盖房又加层,几年下来,她共拥有了3栋5层楼的私房。令她没想到的是,2008年开始赶上征地拆迁还建,她居然先后分得21套房子。后来,她陆续卖掉了4套。余友珍注意到,一些一夜暴富的村民开始无所事事,有人赌博,有人吸毒。她担心她的孩子变样,所以自己出去工作做榜样。余友珍说:“我就怕孩子们闲着,靠房子坐吃山空只会害了他们。”她对子女有言在先:“你们要是不做事,我就把房子捐给国家。”现在,她的儿子在东湖风景区当司机,月薪2000多元;女儿也是上班族,月薪3000多元。
【媒评文摘】 1.渐渐地,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慢慢地,我们的精神生活贫瘠了。余友珍给家长们树立了一个楷模,也给社会做了一个榜样,向她致敬。
——水母网
2.余友珍拥有物质财富却不骄纵、不张扬,稳稳当当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实属难得!现实社会中,有人为获取钱财不择手段,违背伦理道德也不在话下。也有人拥有金钱不可一世。她却不卑不亢,保持原来做人本色,堪称社会楷模。
——和讯新闻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还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菊花,“金英翠萼带春寒”的迎春花,都呈黄色。菊科植物除了黄花以外,还多橙色的花。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颜色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染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白色,中午淡红,下午深红,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又如八仙花,初开白色微绿,经过几天,变成淡红,或带微蓝,它不像添色木芙蓉那样朝开暮落。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淡褪。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有的花瓣,表面有较多的细微而排列整齐的玻璃球似的突起,看起来好像丝绒,能够像金刚石那样强烈地反射光线,色彩就更为鲜艳,如某些月季花。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光波长短不同,所含热量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含热量多;蓝、紫光波短,含热量少。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在野生状态,红、橙、黄花都生长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反射了含热量多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蓝花都生长在树林下、草丛间,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含热量多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白花也多阴性植物,有些夜间开放,反射了全部的光波,是另一种适应措施。自然界少有黑色的花,只有少数的花偶然有黑色的斑点,因为黑色吸收全部的光波,热量过多,容易受到伤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态,都带绿色,而花药和花粉则呈黄色。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和红,短波一端是青、蓝和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最后出现红色;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应是最晚出现的花色,在进化过程中居于顶峰,最鲜艳,最耀眼。“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受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受精的作用。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间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精要赏析】 这篇科学普及小品,不仅满足了科学的要求,还具备了科普小品的特点——很有趣味。文章把原来很分散、很无序的现象,一下子变得集中而有序了;把原来很感性、很鲜明的现象,一下子和抽象的原理水乳交融了;特别是把原来很自然、似乎没有道理的现象,一下子变得很有系统、有道理了。这一切激起了我们的兴趣,不是因为其中包含着多少情感,而是因为其中包含的智慧。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能够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体会其语言特色。
3.学习植物说明的逻辑顺序,并培养自己严谨有序的素养。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放映荔枝的照片,了解本文属性,明确学习要求。二、基本理解
1.科学小品
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文学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作者贾祖璋,科普作家,本文曾获得科普征文一等奖。2.标题特点
“南州六月荔枝丹”——点明说明对象,引用古人诗句。有人说此标题引用得非常恰当,你从信息的角度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点明说明对象,点明生长环境——南方,点明成熟时间,点明果实颜色。3、理解引用的原诗及作者
原诗及作者:陈辉,明代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字伯伟,生卒年不详。永乐(明成祖朱棣年号)年间进士,任贵州按察司佥事,后调任广西按察司副使。为官清正、廉洁,才识高远。长于诗,善于鼓琴,著有《琴边清唱》。荔 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注]。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注】 簇更团:形容荔枝果实一簇簇一串串又多又密。【简析】
诗的第一句,以写实手法,简洁点明荔枝生长地域、成熟时节,以及成熟时的颜色。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丹,朱红色。贾祖璋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第二句仍以写实手法,描述荔枝果实之丰硕。万颗累累,极言果实之多。簇更团,将荔枝果实浓浓密密,团团簇簇的情状具体描述出来,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第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以浓重的笔墨,状写荔枝果实和荔枝林雄奇壮美的景观,气氛十分热烈。绛雪,丹丸名,诗中用来比喻荔枝果实。烂,明亮。全句意思是,荔枝像绛雪丹丸似的长满在荔枝树上,浮动着一片艳丽华贵的色彩,荔枝林像一匹匹巨型的红绛,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第四句转写荔枝果肉的形状与色泽。玉壶,用玉制作的壶,诗中用以比喻果肉像玉一样白净光洁。水晶,比喻果肉晶莹透明。此句用的仍是比喻手法,但诗人运笔,与上句已大不一样。它笔法精巧细腻,作喻之物纤小玲珑,一个“寒”字,更与上句热烈场景形成鲜明对照。上下两句对荔枝的描绘,真可谓大小皆美,表里均优,冷热俱佳,达到了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境地。
在尽写荔枝绚丽景色之后,五、六两句变换角度,从汉唐史话中撷取两个掌故,更把荔枝高名芳味推崇到一个新的高度。许,赞许。新曲,诗中指《荔枝香》。相传杨贵妃过生日,命乐队作新曲献上庆贺,适逢驿马送来南国荔枝,因而用《荔枝香》作曲名。荐,献。大官,汉朝官名,也称太官,主管皇帝饮食。此句甚于表明汉代以来,荔枝已由太官升入皇帝食谱。七、八两句,诗人转写眼前景色。乌府,《汉书·朱博传》记载:“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因此称御史府为乌府或乌台。霜署也是御史府的别称。诗人当时在按察司任职,所以诗中乌府、霜署均指按察司衙署。阑干,亦即栏杆。“几株斜覆石阑干”,指的是诗人任职衙署院里几株荔枝树被累累果实压弯了腰,在太阳映照下,树影斜斜地覆盖在石栏杆上。从远处绚丽热烈的荔枝林,到眼前静谧恬淡的官府庭院,各具情趣,相映生辉。诗人呈献给读者的,是一幅多姿多彩、百看不厌的荔熟图。三、浏览课文,归纳出本文提纲
见【自主文本初研】部分
四、讨论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一)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介绍的两个方面,哪个方面是主要内容?就全文看,这是怎样的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主要内容是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特点。全文看,说明顺序为由主到次。2、由介绍荔枝的生理特点到介绍荔枝的花,是怎样的顺序?由介绍外部形态到介绍内部构造,是怎样的顺序?介绍外部形态和介绍内部构造的段落又是怎样的顺序?
明确:由主到次或者由实到虚。由外而内或者由表及里。观察顺序,空间由外而内的顺序。(二)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明确:下定义(诠释);举例子;打比方(比喻);作比较(对比);引言论(引用);画图表;列数字;分类别。2、请你和同学合作,联系课文,举例说明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有怎样的好处?
明确:(1)打比方: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有文学情趣让读者更易理解。 如把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片的荔枝林比作“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把稀奇的荔枝品种比作“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等。(2)列数字,使得事实确凿、准确、客观、具体,更具说服力。如介绍荔枝大小时说,“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如介绍荔枝贮藏时说,“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以贮藏一二星期”;又如介绍荔枝结实时说,“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数以下”,等等。
(3)举例子,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如为证明广东很早就有荔枝,用了“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例子。(4)引用,本文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多达二十多处,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5)作比较,“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
(6)分类别:“广东有双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
(7)下定义:“荔枝壳表面……特称龟裂片”、“两侧……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
五、作业第二课时
一、讨论本文引用的说明方法,填写下面的表格。明确:二、整体理解文章特色
请对照《辞海》对荔枝的解释和同学讨论,说说同是说明某个对象,它们为什么写法不同?
荔枝,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革质,侧脉不明显。……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有芳香,圆锥花序。果实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美而有佳香。
——摘自《辞海》明确:《辞海》简明扼要,满足于读者的一般了解,本文翔实丰富,满足于读者全面了解;《辞海》用专业术语,为了简洁明了,本文不用,避免枯燥无味;《辞海》平实明白,不讲文采,本文作为科学小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三、作业
1、用说明的文字和描写的文字将杜牧的《过华清宫》各写一段话。
过华清宫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答案】 (参考)说明:长安林木葱茏,山顶上的门依次打开,灰尘中一人骑马而来,没有人知道这是皇帝为了博取杨贵妃一笑而派人送来的荔枝。
描写:回头望那长安林木一片葱茏,花草苍翠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尘土。宫内,妃子嫣然笑了。没有人知道是送荔枝来的啊。2、模仿本文,说明家乡的一种水果、蔬菜或物产,要求顺序合理,条理分明。 【期刊中对文章的解读】
浅谈《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手法的运用
朱洁淮
我国著名老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南州六月荔枝丹》近几年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这是一篇介绍有关荔枝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它不仅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地特点,更重要的是作者运用了引用这一有力的表现方法,使文章具有清新诱人的诗情画意,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南州六月荔州丹》全文引用故事、史料、诗文共二十余条,指名的作者近二十余人,年代则从唐而至于今。正是因为作者引用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这篇介绍荔枝形态结构及栽培等内容比较复杂的说明文既清晰准确,又形象生动;既有科学的真,又有艺术的美。一、引用充分体现了形象性。
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的一段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这一段描写,按照由表及里和人们认识事物由外到内的顺序,通过“红缯”、“紫绡”、“冰雪”、“醴酪”四个比喻,准确写出荔枝外壳的红艳,壳膜质地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液甘甜。可谓描形摩状,细致入微。 二、引用充分体现了条理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引用不仅使说明更具形象性,同时作者又借引用体现了文章清晰的条理性。文章开头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四句话,实际上是把它作为全文说明的中心和总纲。文章主次分明、有实有虚地说明了荔枝的生态结构和荔枝生产的一些问题。其中介绍荔枝的生态结构是本文的重点,共用十个自然节,占用大部分篇幅;而介绍生产情况只用了四个自然节。重点部分的介绍,作者采用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而《荔枝图序》中的四句话则成为了文章分项说明的总纲。“壳如红缯”实际统领第2节至5节。第2至3节介绍荔枝的构造和颜色;第4至5节介绍荔枝的形状和大小。接下来第6节写“膜如紫绡”,第7节写“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最后附带介绍了一下荔枝的贮运和花期。四句话真正起到说明总纲的作用。另外文章最后又引用了苏轼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枇杷)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引用又是针对文章第二部分荔枝生产问题的,作用是强调了要大力发展荔枝生产。这样就全文而言,文章首尾引文与引诗相照应,充分体现了结构完整条理性强的特点。三、引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性。
科学小品离不开科学性。作者在说明中引用了一些资料。在说明荔枝原产于我国时用了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事,从而证明了当时广东已有荔枝了,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已有两千年以上了。又引用了成书于1059年蔡襄的《荔枝谱》,此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又如引“三峡”的记载,引用宋徽宗和文徵明的诗句,其作用都在准确证明“成都、福州都是它生长的北限”。这些引用,既扩大了读者的知识面,使有关荔枝栽培的说明有了充分依据,又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性。
四、引用还体现了它极深刻的思想性。
一般说明文,也都十分注意思想性。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死海不死》等,但像《南州六月荔枝丹》这样通过引用诗文来感染读者的笔法不得不令人赞叹不已。
在说明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特点时,作者引用了杜牧的《过华清宫》这一七言绝句,绝句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的后两句既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又指出封建统治者飞骑远送荔枝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痛苦,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无限憎恶。文末作者又引用了苏轼的四句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枇杷)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引用说明了现今应大力发展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这样唐玄宗为杨贵妃飞骑远送荔枝与社会主义发展荔枝生产的目的形成了鲜明的正反对比,这样写不仅使人了解了有关荔枝方面的丰富知识,而且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体现出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最后再说说文章题目。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本身就是引用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它说明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这个标题不仅明白醒目,表明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而且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大量引用古诗文,来说明荔枝的有关知识,也正体现了贾祖璋科普作品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自然界奇妙的生物为描写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南州六月荔枝丹》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简洁而洗练,文笔清新而朴实,读了之后,令人神往,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