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0张PPT。沐浴着点点春雨,任由春风轻轻梳理,土地对镜凝妆:怎样的装扮最美?亿万年的演变,数千年人类的雕琢,土地渴望着最美的容颜,憧憬着美的最高境界——自然、科技、艺术三者最完美的结合!
3.词语辨析
(1)中止·终止
两者都有“停止”“使停止”的意思。
“中止”表示因故中途停止;“终止”表示事情终了,或因结束而停止。
“中止”表示使中途停止。“终止”表示不再实行,或责令其终止,不再继续。
“终止”表示到了头,到了终点;“中止”则没有这个意思。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近日,宜宾珙县智溢蚕丝绸有限公司生产的净重7 275千克、货值13.82万美元的桑蚕茧顺利出口泰国。此举标志着宜宾桑蚕茧________(中止/终止)出口6年后顺利重返国际市场。
②新赛季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第10轮结束角逐。鲁能男队主场3∶1战胜四川长虹,________(中止/终止)三连败。 (2) 湮没·淹没
两者都有“被掩盖”的意思。
“湮没”指(风沙、砾石、荒草等)埋没,(名声、事迹等)被埋没。
“淹没”指(大水)浸没,也比喻声音等被掩盖。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受大雨影响,岭地上的雨水形成“洪流”奔流而下,直接将岭地底部用于施工的铲车、拖拉机、三轮车等施工设备全部________(湮没/淹没)在蓄水塘里。
②如果我们不注重保护一些古建筑,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们或许会倒塌,只留下残垣废墟,渐渐________(湮没/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3) 裸露·袒露
这两个词都有“显露、露出”的意思。
“裸露”指没有遮盖,露在外面。
“袒露”指显露;比喻坦率地表露或流露(多用于思想、情感等)。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在海城市光明路河滨花园小区1号楼楼下,有一处深坑没有填平,坑内管道都________(裸露/袒露)在外,如今天气越来越冷,小区居民都担心这样下去会将管道冻坏,影响居民生活。
②45岁的王秋杨是中国首位完成登七大洲最高峰的女性,最近她出书________(裸露/袒露)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感受。
【答案】 (1)①中止 ②终止 (2)①淹没 ②湮没 (3)①裸露 ②袒露【答案】 (1)× “熟视无睹”一般作谓语、定语,但作谓语时都不能带宾语,可改为“依然对单一耕作的弊端熟视无睹的话”。 (2)× “可歌可泣”一般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这个成语感彩相当浓烈,郭明义的事迹还达不到可歌可泣的程度,可用“可喜可贺”。 (3)× “异曲同工”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文中将“同工”曲解为“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4)√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用在这里符合语境。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成为拥有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
代表作:《理想景观探源》、《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设计时代》、《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等。
设计成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广场、广东中山歧江公园、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等。广东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止于90年代后期,经历了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大炼钢铁到“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的岁月,这段岁月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最艰辛而富有意义的一段历程。粤中造船厂在鼎盛时期,曾是中山人最为骄傲的国有企业。到1992年,随着珠江三角洲公路系统的逐渐发达,船只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日益丧失其原有的重要性,90年代后期,船厂不得不解散。市政府决定把船厂旧址改建成公园,成为市民休闲中心。香港和法国设计师先后做出反应,但因缺乏深厚的文化和情感内涵,设计风格和思想都不能令人满意。后来,市政府请来了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博士和他领导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俞教授曾经为中山市的城市规划做过专题研究,对中山市水系、绿地系统等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圆满完成了对歧江公园的设计。
1.阅读文本前四部分,在每部分中找出能概括标题内容的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2.文中五部分作者都用了小标题,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标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这五个小标题很好地体现了每部分的内容,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法,特别是前四个标题,是环环相扣的,这样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比如“理解场地”这个标题的选择,就体现了第一部分的中心内容,都是围绕歧江公园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的;又如“理解设计”这一小标题则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设计思路。
(2)五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3.分析探究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4.作者在分析“理解文化与传统”这一部分时,提出了怎样的设计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公园设计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也是日常生活的文化。(2)公园的设计体现对普通劳动者的纪念和对中国半个世纪劳动历程的纪念。(3)公园设计中强调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通过设计来体现自然与普通之美。5.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足下获得诗意的栖居
俞孔坚教授在歧江公园的设计中保留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文化,注意到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注意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显示了人的尊贵在于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一个自己种植的精神百花园。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排排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历史建筑被推倒,城市厚重的文化记忆中断了,城市的灵魂丢掉了。穿行在钢筋水泥的楼群,徜徉于霓虹闪烁的柏油街道,现代的人们逐渐迷失了自身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实被忽略的野草,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也是一种美。正如作者所说,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在足下的野草,足下的土地上,才能获取诗意的栖居。【应用角度】 “文化的内涵”、“生活中的文化”、“尊重文化”、“自然之美”、“和谐与自然”、“诗意的栖居”等。连夜奔波回到家的杨显容第一眼看到ICU重症室里的孩子,几乎不敢相认。经抢救,小杰活了下来,但医生坦言,小杰已是植物人状态,可能一辈子也醒不过来。当时在医院,有人劝杨显容放弃这个儿子,趁年轻再生一个。但是看着儿子生命体征还在,她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放弃”两字,“这个儿子我都没有照顾好,这辈子不生了,就守着他。”为捕捉小杰一丁点的反应,杨显容收集儿子六年级同学30多封信件,每天都一封封地念给儿子听。2012年6月1日,杨显容再次拿起信件准备给小杰朗读时,小杰的手突然摸了她一下,惊喜之下的她再度呼唤小杰,孩子终于睁开了眼睛。10月30日,是杨显容的生日,在低矮的出租屋里,只能靠点头和摇头表达的小杰在家人的击掌声中,呜咽着为母亲“唱出”一首特别的生日歌,这一刻,杨显容喜极而泣……
【媒评文摘】 1.厄运当前,她依然坚守对亲情的奉献,因为这份坚守,儿子的笑容得以延续。
——新浪网
2.母爱不言弃,读信8个月,用自己慈母之心唤醒儿子,创造生命奇迹,彰显了一位平凡母亲的伟大的心愿,也彰显了所有母亲的共同心愿:儿女健康成长。
——新华网农场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把它训练成了一只鸡,所以它一直都不想飞,它的一举一动根本就是只鸡,而且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
那位动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还是一只老鹰,应该一教就会的。”
经过一番讨论后,两个人终于同意试试看是否可行。动物学家轻轻地把老鹰放在手臂上,然后说:“你属于蓝天而不是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可是,那只老鹰有些疑惑,因它不知道自己是谁,然后,它看到鸡群在地上啄食,于是又跳下去与它们做伴了。动物学家不死心,又把老鹰放到屋顶上怂恿它飞,他说:“你是一只老鹰,张开翅膀飞翔吧!”可是老鹰对它的不明身份和这个陌生的世界感到恐惧,于是又跳到地上觅食去了。
到了第三天,动物学家起了个大早,把老鹰带到了高山上,把鸟中之王高高举起,超过头顶,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老鹰回头看了看远方的鸡场,再抬头望了望天空,但还是没有飞。动物学家把它举起来向着太阳,接着,奇迹发生了,老鹰的身体开始颤抖了起来,然后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胜利的叫声,冲向了天际。
故事中的老鹰就是我们真实的本性,富有无限的能力和潜力,鸡群则代表了那颗被世俗所恐惧、限制和束缚的
心灵,以及人们加在我们身上,而且被我们也默认的无形枷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像那只老鹰一样,因为模糊的身份而常常蒙受痛苦,我们屈服在心灵健忘症之下,忘记了万物之灵的本性。虽然这种情形不会改变我们原本的面目,但却使我们的行为失去了原有的创造力和力量,像是一个不该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无解谜语。因此,在警醒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并不在改变自己,而是要回归我们的本性特质,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没有了本性,我们将会如那只老鹰一样,失去了原有的身份、特长,甚至一无所有。脚踏实地、矢志不渝,坚持自己的本性以及对未来的想像,你的能力将会因此而丰富起来,你的人生也会开始有所不同,迎接你的将是一个星光璀璨的未来和阳光明媚的天空!你天生注定是在地上啄食,还是在天空翱翔呢?你的答案决定了你的命运。【精要赏析】 俞孔坚教授在《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文中提出了让城市回归自然,公园要表现日常生活和野趣之美的理念,这是要还自然以本性。在此文中,作者揭示了鹰的回归,也揭示了人类本身的回归。
本文前半部分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了教育一只自认为是鸡的老鹰回归本性翱翔蓝天的过程,后半部分用简明的语言揭示了“回归人的本性特质”的哲理,呼唤人性的回归。全篇言简意赅,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 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3、 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俞孔坚: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二、解题
足下文化,就是关注平常人的事,关注他们的感情、他们的需要;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要实践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这种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诚如俞孔坚先生所说:“一个成熟的民族,懂得审美的民族,最能知道珍惜平常的美,尊重普通人,尊重普通的乡土物种,这便是尊重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真实内涵。做到了这一点,离和谐社会要求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就不远了。”
(教师介绍歧江公园的基本情况)歧江公园是广东中山市的一座公园,与其他城市公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一座破旧的造船厂改造而成的。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作为这座公园的主要设计者,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
歧江公园就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次大胆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获得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奖。 三、关于课文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富有个性的公园景观设计,表现的是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的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四、解读课文
(一)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的情况,分组来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分组讨论,班内交流,每一部分至少两个同学回答)
明确:第一部分内容为“理解场地”。这是设计前对自然条件的考察,粤中造船厂作为是一个已经废弃的工厂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因此,作者分别以“挑战”和“解决之道”为题,讲解了在设计时的一些考虑。
(投影有关图片,帮助理解课文)第二部分是“理解文化与传统”。在这个部分作者要强调的是如何理解文化的问题,不要提起文化就把眼光投向千百年前的历史,而应该注意自己的身边,注意自己脚下的文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作者从设计思路的三大诱惑中摆脱出来,既对传统的设计予以借鉴,同时又展示了歧江公园这个富有个性的景观设计。
第三部分的内容为“理解自然”。与第二部分说明设计的文化内涵不同,这一部分说明的是设计中对自然的尊重,自然之美的展现。
(投影有关图片,帮助理解课文)第四部分的内容为“理解设计”。如果说前面三个部分是设计之前的考察和构想,那么这一部分就是具体方案的实施,这里讲述了设计的三条途径,对重点设计的部分还作了较为明晰的说明。
(投影有关图片,帮助理解课文)
第五部分是“几点遗憾”。这是设计完成之后的重新审视,有些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觉察到了,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改变现有设计,表现了设计师的严谨的态度。(二)局部揣摩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班内交流)
1、 本文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
2、 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 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4、 文中五个部分的关系怎样?明确:(1)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这个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与传统”、“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2)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哪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3) 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4) 五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
(可重点讲解第2、3题)五、总结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作为说明文的学习要点:
1、新颖独到的设计理念和超越传统的设计行为。
2、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
3、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和严谨准确的科学阐述。
4、丰富的人文、艺术内涵以及生动的文化气息。本文的副标题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它表明这是一个设计者对自己的作品的回顾和阐释,这里面有对设计的前后思路的清理,也有对具体景观设计的考虑,结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前四个部分都使用了“理解”一词,表现了设计师超前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态度。五个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达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本文语言表达自然流畅,集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于一体,严谨简明、形象生动而又富有文化气息。六、布置作业
学习了《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你最欣赏设计师对公园哪一部分的设计?说说你的理由。【期刊中对文章的解读】
人文的设计理念,条理清晰的说明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鉴赏
歧江公园是广东中山市的一座公园,与其他城市公园的不同之在于,它是由一座破旧的造船厂改造而成的。俞孔坚作为这座公园的主要设计者,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的功能的真正全面的融合;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与自然的设计。其设计形式与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
他的设计注意保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所以这个设计保留了古榕,没有把原先的造船厂完全推倒,而是通过设计对它进行艺术性的保留,使之成为文化记忆的坐标,在公园植被绿化上,注意使用当地的乡土植物。这些设计体现了以下原理:设计应植根所在的地方;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其生活空间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有关天地——人——神;适应场所的自然过程,因为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场所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形式,新的设计要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的阳光、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能,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显露自然。
在行文上,是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与传统”、“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介绍的。全文五个部分,分别以小标题的形式展示。每个部分之间看似毫无关联,实则都围绕“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来写,形散而神聚。五个部分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对人类文化的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