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一、选择题
1.关于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导体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导体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C.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其两端的电压越大
D.导体中的电流越小,其两端的电压越小
2.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为了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设计了三种方案。甲:多节干电池串联接入MN;乙:电池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MN;丙:电池先后与不同定值电阻R′串联接入MN。可行的方案是( )
A.仅有甲 B.仅有乙
C.仅有甲、乙两种 D.甲、乙、丙都可行
3.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要求“保持电阻不变”,在进行“保持电阻不变”这一步骤时,实验要求是( )
A.保持R′的滑片位置不动
B.保持R的电压不变
C.保持R不变,调节R′的滑片到不同位置
D.保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4.根据下列一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导体两端的电压 导体的电阻 通过导体的电流
2 V 10 Ω 0.2 A
4 V 10 Ω 0.4 A
6 V 10 Ω 0.6 A
A.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B.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当加在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4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2 A。若加在该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小6 V时,则通过它的电流是( )
A.0.9 A B.1.2 A C.0.6 A D.2.4 A
6.李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通过乙导体的电流为0.1 A
B.将甲、乙两导体并联接到电压为2 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6 A
C.相同电压下,通过甲导体的电流比通过乙导体的电流大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7.某学习小组在一次实验中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出了多组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分析并判断,他们实验时所使用的电路图可能是( )
8.如图所示,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采用滑动变阻器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 B.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C.改变导体中的电流大小 D.多次测量减少误差
9.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IR图象,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 )
A.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B.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C.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D.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10.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应通过观察下列哪个元件来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
A.变阻器滑片 B.电压表示数
C.电流表示数 D.电阻
11.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下表中一组实验数据,根据这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导体两端的电压 导体的电阻 通过导体的电流
4 V 5 Ω 0.8 A
4 V 10 Ω 0.4 A
4 V 20 Ω 0.2 A
A.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B.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若连入电路的电阻是20 Ω时,电流是0.2 A。那么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4 A时,连入阻值为( )
A.4 Ω B.10 Ω C.40 Ω D.16 Ω
1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室有:干电池若干(含电池盒),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要控制电阻相同,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保护电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是某组同学尚未完成连接的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两根导线完成连接(连线不交叉)。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其阻值减小。
(3)某组同学测得多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数据,在图乙方格纸中建立有关坐标轴、制定标度,并把表中数据在坐标中描点后绘制出电流、电压关系图线。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表示数/V 1.0 1.5 2.0 2.5 3.0
电流表示数/A 0.12 0.18 0.24 0.30 0.36
(4)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甲 乙
(1)如图甲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请勿更改原有导线,导线不得交叉)。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_______。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将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_______A。将5 Ω的电阻更换为10 Ω的电阻,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
15.小红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 Ω、10 Ω、15 Ω、20 Ω、25 Ω。
甲 乙
(1)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小红在读取电流表示数后,直接拆下阻值为5 Ω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10 Ω的电阻,请你指出她在操作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6 V,两电表完好,则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想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认为她的实验方案可行吗?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流由电压决定,不是电流决定电压,所以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故A正确。
D
【解析】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的阻值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则甲:多节干电池串联接入MN时,改变干电池串联的节数时电源的电压发生变化,R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方法可行;乙:电池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MN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R两端的电压,方法可行;丙:电池先后与不同定值电阻R′串联接入MN,定值电阻R′的阻值不同,分得的电压不同,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同,方法可行;综上可知,甲、乙、丙三种方案均可行。
C
【解析】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导体两端电压,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故选C。
B
【解析】观察表格中数据,导体的电阻保持10 Ω不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则可得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ACD错误,B 正确。故选B。
A
【解析】根据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得,即=,得I2=0.9 A。故选A。
D
【解析】由乙的图象可知,当U=1 V时,I=0.1 A,故A表述正确;当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2 V的电源上时,U甲=U乙=2 V,由图知I甲=0.4 A,I乙=0.2 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I=I甲+I乙=0.6 A,故B表述正确;加同样电压时,I甲>I乙,故C表述正确;电阻的大小与两端的电压无关,所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的阻值不变,故D表述错误。故选D。
D
【解析】A、B选项中,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示数不变,故A、B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当电压表示数变小时,电流表示数也变小,且比值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电压表示数变大时,说明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则电流表示数减小,故D符合题意。
A
【解析】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A正确,BCD错误。
C
【解析】图象的横坐标表示电阻,纵坐标表示电流,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因此说明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C项正确。
B
【解析】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要保证电压一定,所以在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后,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与原来相同,故应观察电压表的示数来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故选B。
D
【解析】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不会随电流发生变化,A选项错误;实验过程中电阻是变化的,B选项错误;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C选项错误;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D选项正确。
B
【解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选B。
13.(1)改变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多次实验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4)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解析】(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要控制电阻相同,改变电阻的电压,记下电流的大小,为得出普遍性的规律,要多次测量,故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除保护电路外,还有改变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多次实验的作用;(2)要求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其阻值减小,故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与电阻串联,电压表与电阻并联;
(3)横坐标表示电压,每小格表示0.5 V,纵坐标表示电流,每小格表示0.06 A,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连线;(4)由表中数据,电压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也为原来的几倍,即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4.(1)如图所示 断开 (2)电阻Rx断路 (3)0.3 右 1.5
【解析】(1)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阻变小,故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是电阻Rx断路.(3)实验过程中,将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0.3 A;电压表示数:U=IR=0.3 A×5 Ω=1.5 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 Ω改接成10 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
15.(1)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没有断开开关 (3)电阻R断路 (4)不可行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1)分析图乙,曲线上每点对应的电流和电阻的乘积都为定值,由此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2)小红没有断开开关就更换电阻,其操作是错误的;在用10 Ω的电阻替换5 Ω的电阻时,应先断开开关,拆下5 Ω的电阻,换上10 Ω的电阻,再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3)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电压表示数为6 V,等于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和电源连接的部分没有断路,所以故障是电阻R发生断路;(4)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保持电阻不变,由于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不能用小灯泡做此实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