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9 16:24:44

文档简介

按秘密级事项管理
丹东市2022~2023学年度(下)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我们的世界中有的是凶灾险恶,但是说这种凶灾
险恶是悲剧,只是在修辞用比譬。悲剧所描写的固然也不外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突险
恶是在艺术锅炉中蒸馏过的。悲剧要有几分近情理,否则它和人生没有接触点,读来兴味
索然:它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否则你会把舞台真正看作世界,悲剧和人生之中自有一种
不可跨越的距离,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腊悲剧流传于人间的几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写当
时史实,其余都是写人和神还没有分家时的老故事老传说。莎士比亚也很明白这个道理。
他回到本乡本土搜材料时,心焉向往的是李尔王、麦克白这样一些传说上的人物。这是以
时间的远救空间的近。你如果不相信这个道理,让孔明脱去他的八卦衣,丢开他的羽扇,
穿西装吸雪茄烟登场!
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在实际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谓“主角”同
时都有几分“英雄气”。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乃至于无恶不作的埃及皇后克莉奥佩特拉
都不是我们凡人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却也没有他们那副傻劲
儿。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致引起轩然
大波。这些悲剧的产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易避免的灾祸里闯。悲
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这种另一世界的感觉往往因神秋色彩而更加浓厚。悲剧压
根儿就是一个不可解的谜语,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释它的来因去果,便失其为悲剧了。
悲剧和人生之中本来要有一种距离,所以免不了几分形式化,免不了几分不自然。人
事里哪里有恰好分成五幕的?谁说情话像张君瑞出口成章?谁打仗只用几十个人马?谁
像奥尼尔在《奇妙的插曲》里所写的角色当着大众说心中隐事?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
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苦闷的呼号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痛苦赋形于
庄严优美,霎时间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这就是尼采所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摘编自朱光潜《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材料二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其一就在人生见地之冲突。《红接梦》第二
回提到三种人性: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第三种怪诞不经之人却是
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红楼梦》之所以为悲刷,
也就是这第三种人的怪僻性格之不被人了解与同情使然。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答案
1.D(A“人们需要抛开现实世界,才能真正理解悲剧”错,过于绝对,原文为“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C偷换概念。“形式主义不可避免”错。B强加因果,原文为“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
2.B(因果关系不成立。)
3.C(材料二阐述《红楼梦》悲剧形成的原因是人生见地之冲突。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悲剧之演成,不是善恶之攻伐而是由于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4.(1)运用比喻,语言生动有趣。如“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锅炉中蒸馏过的”,形象的论述了悲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2)展开假想,想象“让孔明脱去他的八卦衣,丢开他的羽扇,穿西装吸雪茄烟登场!”通过滑稽的形象,让读者理解悲剧和人生的距离(理解悲剧具有古色古香的特点),表达生动有趣,增加亲和力。
(3)适当运用口语,如“傻劲儿”“压根儿”等词语的运用,生动有趣,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
5.(1)悲剧主角往灾祸里闯(不平常人向平常人所易避免的灾祸里闯),宝玉黛玉不像平常人一样向封建礼教和家世利益妥协,而是具有一种凡人没有的追求个性自由和爱情自由的伟大魄力,这必然造成悲剧结局。
(2)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贾政、王夫人、元春等人的人生见地和林黛玉、贾宝玉不同,直接导致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的悲剧。比起爱情,仕途经济才是那个时候更重要的事情。
(3)人生无常的变化。贾宝玉和林黛玉美好的爱情、美丽的生命终将随着贾府的没落而消亡。(每点2分)
6.A(“显示了他在家中一直被娇生惯养”错误,应为“显示他在家中受到的重视”。)
7.C(A“补叙”错误,应为“插叙”。B“孩子的视角”表述不准;没有嗅觉。D“突出了两代人思想认识上的代沟和差异”过度解读,应为“突出茂儿的单纯可爱、具有好奇心的特点”。)
8.①诗意的表达:运用比喻进行色彩的渲染,形象地描写了天空晚霞的变化,给人一种清新明丽之感。(手法1分,效果1分)②精巧的构思:照应前文晚餐中人们丰收喜悦的心境,为后文情节设置了一个美妙的场景。(每个作用各1分)
9.①本文以茂儿想去碾坊为线索,叙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②故事发生的场景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茂儿家的小院儿和前往碾坊的路上,使情节紧凑。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情节更加集中。(每点2分)
10. DEH,正确断句为“使吏殷浩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
11.C. “慈父见背”的“见”译为“我”。
12.D. 钟雅实际上是在谴责庾亮不采取正确意见,导致苏峻起兵,朝廷兵败。
13.(1)现在征召他回朝,即使不接受命令,祸害还小;倘若再过几年,就不可以再制服他。(纵,即使;经年,若干年;复制,再制服;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中原尚未安定,我怎敢安居朝廷,请求调到青州一个荒凉的边郡去任职。
(靖,安定;安,安居;补,任职;各1分。句意1分)
14.① 庾亮不听取卞壸应审慎征召苏峻的意见,执意征召苏峻。
② 庾亮不听取陶回抓紧切断阜陵交通、守住当利等渡口的意见。
③ 庾亮不听取陶回在南道埋伏军队截击苏峻军队的意见。
(答对一点,得1分)
材料一:
太尉庾亮在武昌时,秋夜天气凉爽、景致清幽,他的属官殷浩等一群人登上南楼吟诗唱诵。吟诵得正在兴头上,听见楼梯上传来重重的木鞋声,肯定是庾亮来了。不久庾亮带着十几个随从走过来,诸位贤士就想站起来回避。庾亮慢悠悠地说:“诸位稍微待一会儿吧,老夫对这方面也很感兴趣。”于是就坐在胡床上,和大家一起吟诗、谈笑,座中人都能够尽情欢乐。后来王羲之跟丞相王导说起这件事。王导说:“庾亮那时候也不得不稍微收敛一下气势。”王逸少回答说:“唯独那种幽深的情致还保留着。”
材料二:
中书令庾亮当权时,认为苏峻在历阳终究是祸害,他在朝廷上说:“现在征召苏峻入
朝,即使他不接受命令,祸害还小。倘若再过几年,就无法再制服他了。”朝廷大臣没有人敢于反对,只有光禄大夫卞壸同他争辩说:“苏峻驻防地区接近京城,军队一个早上的时间就能到达。一旦发生变故,京城非常容易出现闪失,应当深思而后行。”庾亮没有听从。苏峻听说此事后派遣司马何仍拜见庾亮说:“调我去北边讨伐贼寇,不论远近,唯命是从。如果调到朝廷任职,实在无法胜任。”庾亮不许。朝廷于是下诏征召苏峻担任大司农。苏峻上书说:“现在中原尚未安定,臣怎敢安居朝廷,请求调到青州的一个荒凉边郡去任职。”庾亮仍然没有准许。参军任让对苏峻说:“将军请求调到青州一个荒郡都没有得到准许,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恐怕没有活路,不如集结军队自守。”阜陵县令也劝苏峻起兵。苏峻于是决定不服从征召。司徒司马陶回说:“在苏峻没有到来之前,应当切断阜陵的交通,坚守长江西岸当利等各个渡口。”庾亮没有听从。苏峻派遣韩晃等将领突袭攻陷了姑孰,庾亮才后悔没有这样做。晋成帝咸和三年正月,苏峻率领祖焕等将领率二万军队,自横江渡河,多次击败朝廷守军。二月,苏峻到达覆舟山。陶回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把守,不敢沿江而下,一定从南道步行前来,应当埋伏军队截击。”庾亮没有听从。苏峻果然从南道而来,庾亮听说后,才感到后悔。朝廷下诏任命卞壸为都督大桁东诸军事,与侍中钟雅等率军与苏峻在西陵交战,卞壸等人大败。庾亮率领将领列阵,但还没有排成队列,兵士们都丢弃铠甲逃走了。庾亮在走之前回头对钟雅说:“后事就全部托付给你了。”钟雅说:“今天的形势,好像栋梁折断、房屋倒塌一样,这究竟是谁的过错?”庾亮说:“今天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
15.C“文采风流今尚存”是说贾谊的作品能被后世大家推崇(司马迁、班固等都不惜以大量篇幅将贾谊的作品全文移录入史传),就应该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憾。
16.①表达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泪满襟”是“凄恻”的具体渲染,借“英雄”表达惺惺相惜的伤悼之情。
②抨击统治者不用贤才。贾谊功业未就含恨而死的原因就在于“天意高难问”,名为怨天,意实尤人。
③以此自况,抒发对被罢官的愤慨。“天意高难问”揭露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政治失意者的悲剧,就悲在统治者不能真正信用忧国忧民的贤能之士。
(每点2分)
17.(1)岂有谷城公付授 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2)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8.①乐此不疲 ②小心翼翼(蹑手蹑脚) ③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19.(1)运用反复手法,回环往复,具有和谐的韵律美和较强的感染力;(1分)
能突出强调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理——好奇天真,焦急渴望,欢快惬意等。(1分)
(2)具有口语色彩,符合儿童的口吻,活泼生动,使人如入其境。(1分)
20.①中国人自古便重视家风建设
②孕育了后代(儿女)的正直品格
③优秀家风只有不断传承/只有不断传承优秀家风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伊可酌情给分)
21.D (原文和D选项的“特别”均为特殊、不一般的意思。A项的意思是尤其,B项的意思是十分、非常、很,表示程度 C项的意思是特地、特意。)
22.两处错误分别为句式杂糅和搭配不当。可修改为:我们应以当代优秀家风为榜样(或改成“借鉴当代优秀家风”),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让更多人在好家风的滋养中收获(获得、得到)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每处2分)
23.写作提示:
作文为关系型的话题,重点应围绕二者关系进行论述,两方面都应写到,不能只谈一
个方面。
立意示例:
①欣赏是相互的,要想被别人欣赏,就得先去欣赏别人;只有欣赏别人,才能会被人欣赏。②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认可。③欣赏别人需要热心、爱心;想要被人欣赏需要能力、魅力。
(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悲剧主角往灾祸里闯。无材补天的顽石主动要求一僧一道将其带入红尘,绛珠仙子听说神瑛侍者下世为人,也是主动要求跟随,补偿灌溉之恩,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源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