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带砺 声声不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山带砺 声声不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9 16:44: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河山带砺 声声不息 ——部编版七下《黄河颂》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以“祖国”为主题,学习本单元,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黄河颂》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情绪慷慨激昂。同时,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这首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出了宏大壮阔的画面之美。
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诗,要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相结合,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联系两年多来“新冠”疫情下中国人民一次次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事实,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黄河的自然特点及中华民族的精神意义了解有限,对于《黄河颂》产生的时代背景更是缺乏了解,因此,对黄河地理特征及创作背景的介绍必不可少。同时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把握不够熟练,对诗歌的内容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习诗歌的方法还在探索阶段。但孩子们情感单纯真挚,对祖国的情感朴素真诚,课堂上也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只要加以恰当的激发和引导,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PART 0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诗歌朗读能力。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把握诗歌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PART 02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合作交流,把握诗歌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PART 0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扫清文章字词障碍,感悟文章主旨,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流程
一、
引入诗歌情境美
师: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生举手回答,师补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生齐读诗句)
师: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和诗人们对黄河的赞美之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总会引起无数炎黄子孙由衷的赞美。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相持阶段,诗人光未然随抗战表演剧团行至黄河岸边,看到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和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挥笔写下了豪迈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这部组诗共有八个乐章,今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第二个乐章——《黄河颂》,体会诗人澎湃的激情。(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借助学生熟悉的诗句,激活学生对黄河的感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然后介绍光未然创作诗歌的背景,引入课文,为后面深入学习诗歌内容做铺垫。

追溯黄河历史美
师: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课件出示关于黄河的资料)
九曲十八弯
黄河在上游是一条清澈见底、水明如镜的河流。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是由羌族等古老民族演变而成的藏族人民。他们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赐)支、河曲、九曲、逢留大河等。藏语称 “河”为“曲”。析(赐)支、河曲、九曲是汉、唐时代对黄河上游(今青海贵德以上河段)的称呼。俗语说“黄河九曲十八湾”,这“九曲”就是唐时对贵德以上黄河段的称呼,后用来形容河套平原上黄河的曲折性。
黄河号子
黄河号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歌。远古时代,人们在与大自然搏斗时发出的呼喊声;收获时,愉快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和歌唱声,形成了最早的中国民歌——劳动号子的雏形。号子既是劳动的工具,又是劳动的颂歌。有的号子抒发了劳动者复杂的情感,有的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的则描述了民俗风貌。号子的形成与当地民俗关系密切,既是劳动者能力的表现,也是本地区或行业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宋史·河渠志》记载:“凡用丁夫数百或千人,杂唱齐挽,积置于卑薄之处,谓之埽岸。”这种“杂唱”就是号子。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诗中将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为自强不息、居安思危、厚德载物、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特征。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种精神就像是泰山、长城一般壮丽地雄峙于世界的东方!
播放视频:汹涌奔腾的黄河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画面直观、醒目,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借助声音和画面介绍黄河的历史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厚实的基础。

吟诵诗歌声韵美
师: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感受诗歌语言的声韵美。让我们一起来反复诵读诗歌。
1.读准字音,解释词语(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劈(pī) 哺(bǔ)育 澎湃(péng pài)
九曲(qū)连环 榜(bǎng)样 流 (泻)xiè
发(源) yuán (浊)zhuó流 (宛) wǎn 转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2.读出节奏
师:在现代诗中,一般来说,单个的或意思相对独立的词、词组就
是一个节奏。这首诗的节奏非常鲜明,而且句式长短参差,错落有致。
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朗诵词的节奏示例,来划分歌词的节奏。(课件出示)
3.读出韵律(生齐读诗歌,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读准节奏,充满感情)
师:诗歌都讲究押韵,请同学们找出韵尾,重读韵字,感受韵律美。
韵尾:押 “ɑn”韵。
韵字:巅、南、澜、转、环、边、面、篮、源、演。
韵尾:押 “ɑnɡ”韵。
韵字:强、上、障、丈、荡、膀、长、样、强。
4.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内容
师小结:本文是一首黄河的颂歌,节奏铿锵有力,音节明快雄健,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设计意图】朗读是阅读的起点,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环节引导学生从字音、节奏、韵律三个层面展开诵读,以感受诗韵之美,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理解诗歌意蕴美
师:这首诗歌是赞美黄河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诗歌,概括、分析诗歌的内容。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内容是赞扬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明确: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课件出示黄河流向地图)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明确: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素材补充:
(1)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大约在80万年前,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就生活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一带。此外,陕西的大荔人、山西的丁村人、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都证明了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活动了。而先秦时期中央政权诞生在黄河流域,中国文字也产生在黄河流域,诸此史实充分说明了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表现特征:古国发源地、历史故事上演。
(2)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表现特征: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3)黄河属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条,组成黄河水系。支流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条,流域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77%;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1条,流域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50%。较大支流是构成黄河流域面积的主体。
表现特征: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结合理解再次诵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在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可结合大屏幕上的朗读建议进行朗读,注意读出诗歌内容的层次感。
课件出示朗读建议
(1)朗读形式:朗诵词是诗歌的总起部分,采用领读形式。歌词部分中“望黄河”部分,采用齐读形式;“颂黄河”中的三个层次采用男女混搭分组读的形式,最后的结尾部分齐读。
(2)朗读技巧: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之间应停顿,以示区别。“望”重读,以示引领后面的内容。“啊!黄河!”三次朗读语气逐步增强。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要重读,读出力量感。
(小组设计朗读形式,然后组内朗读,全班展示并互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把握诗歌内容情感。从分析诗歌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在此基础上,用诵读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内容,理清层次,同时训练了诵读和阅读诗歌的能力。

把握诗歌形象美
师: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还可以用批注的阅读方法来深入学习诗歌。
1.了解批注(课件出示)
批注就是阅读文章时对关键的词、句、段、篇,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批注示例)
2.学做批注(生仿照课本示例,进行批注)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明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课件出示: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指作者不直接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通过其他方式来抒发感情,如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咏史抒怀)等。
回忆学过的诗歌,有哪些运用了直接抒情?哪些运用了间接抒情?试着各举出两例。
直接抒情: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间接抒情:曹操的《观沧海》、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伟大坚强精神的发祥地;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拟人句,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斗志。
(4)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亲切、自然、直抒胸臆。
(5)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明确:否。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增强了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3.请你根据上述探究,总体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与风格。
明确:本文是一篇直接抒情的文章,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表达了对黄河的赞颂与热爱。之所以如此,正是综合用运了感叹词、呼告、反复等手法,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表达效果。此外,本文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读来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文本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
4.再次朗诵诗歌,感受黄河的“伟大坚强”。
诵读提示:“望”引领的四个分句中的重点词语“惊涛澎湃”“万丈狂澜”“九曲连环”“南北两面”和“掀”“结”“奔”“劈”重读,且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的气势。三个“啊!黄河!”中的“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摇篮”“巨人”“屏障”“铁的臂膀”“伟大精神”“发扬滋长”等词语重读,越读越雄壮,表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和伟大精神,表达作者对黄河的热烈赞颂之情。
师小结:《黄河颂》是对黄河的颂歌,因此我们在朗诵这首诗时,应该带有这样的感情:激昂、雄健、热情、悲壮、自豪、深沉、赞颂,以突出豪迈之情、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理解黄河的伟大形象和精神,以批注为抓手,引导学生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训练精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再通过诵读,更好地把握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感受诗歌主题美
师: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历史时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诗人为什么要去尽情地赞颂黄河?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血流成河,哀鸿遍野……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
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和意志,从而激发中华儿女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来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师小结:诗人歌颂黄河,实则是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励中华儿女把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变成我们的民族之魂,齐心协力,保家卫国。
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不屈、开拓进取的精神的颂歌!
请同学们一边感受交响曲《黄河颂》,一边运用所掌握的朗读技巧齐诵诗歌,体味作者豪迈、激昂、悲壮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理解作品的主题。结合背景资料,理解作者通过歌颂黄河传达的爱国情怀及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以配乐诵读的形式把爱国情绪推向高潮。

拓展诗歌外延美
播放视频:1.全球顶级艺术院团用音乐接力,声援中国抗疫
2.近两年抗击新冠疫情的相关视频
课件出示:一首在悉尼歌剧院奏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拉开了全球顶尖乐团和歌剧院为中国声援的接力序幕。这场由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发起的接力倡议,自2月12日启动以来,已经收到了9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院团的响应。他们在音乐中传递着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祝福与信心。
乐团大提琴首席埃里克·皮卡对中国观众说:“你们与疾病勇敢地斗争,现在也是我们的战斗。这证明了我们之间纽带的力量,加油中国!
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用不同的语言为中国加油,用激昂的音乐奏响祈愿之音,在全球艺术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中国乐迷感受到了“天涯若比邻”的情谊。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诗歌与抗击新冠疫情的新闻紧密联系,牵动学生的心,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顽强奋斗精神与不屈意志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真正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
分层作业
★基础型作业
1. 填空。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 作品,由 作词, 谱曲。作品由 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 、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九曲连环(  ) 滋长(  ) 高山之巅(  ) fēng(  )火
气pò(  ) péng pài(   ) 狂lán(  )
wǎn(  )转 píng zhàng(   ) bǔ(  )育
3.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提高型作业
1.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
A.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部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2.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3.搜集关于《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小组合作制作一张手抄报。
★★★拓展型作业
1.班上开展以“追寻母亲河”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诗歌朗诵:请你写出两句吟咏黄河的诗句。
(3)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的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山清水秀。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近年来,黄河沿岸向黄河里排放的工业废水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2005年黄河水量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叫“一碗水,半碗污”。
2.阅读下文,回答(1) (4)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1)结合《长江之歌》《黄河颂》,揣摩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两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4)请你默写出两句有关长江的诗句。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着眼于“歌颂”。根据单元要求和文本特点,教学设计以“颂”为线索串联教学内容,以朗读、学做批注等方式展开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爱国情怀。
学习诗歌要注重朗读。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功训练。教学中从不同角度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诵读。在“吟诵诗歌声韵美”环节,从字音、节奏、韵律三个方面诵读,以感受这首颂歌的形式之美,初步感受作者情感;在“理解诗歌诗意美”环节,以小组诵读的方式,来理清诗歌的内容层次;在“把握诗歌形象美”环节,通过诵读来感受黄河伟大坚强的形象;最后在“理解诗歌主题美”环节,用配乐诵读的方式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体会了诗歌之美,又受到了爱国情感的熏陶。
学做批注,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设计注重方法引导,由扶到放:先了解批注阅读法;然后学习课本范例,明确批注角度;接着进行批注,全班交流;最后阅读课外类文并批注,巩固所学。用批注阅读法将阅读落到了实处、细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