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第2课时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八路军某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任务交给六班的五位战士。五位战士把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们纵身跳下悬崖,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跳崖后幸存的战士有葛振林、宋学义。
写作背景
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行文的?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品读课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读第2自然段,体会五位壮士是如何痛击敌人的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五位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他们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合作探究
探究二 读第3~9自然段,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英雄气概
当完成任务后,前面有两条路,五位壮士选择了哪条路?为什么要选这条路?
班长和战士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舍生取义。
五位战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
你感受到五位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
抓住重点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顶天立地。
果断坚决。
不怕牺牲。
五壮士已经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合作探究
探究三 聚焦重点段落,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哪些是群像描写,哪些是个体描摹?
群像描写。
个体描摹。
点面结合。
能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还有哪些片段是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的?
群像描写。
个体描摹。
群像描写。
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1.关注了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到了人物的英雄气概。
3.学习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感受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他lūn( )圆了胳膊,使出浑身的力气,把一颗 shǒu liú dàn( )扔下了xuán yá( )。
抡
手榴弹
悬崖
一、看拼音写词语。
随堂练习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句话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说明石头往下砸时________________
_____。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__________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______气概。
比喻
石头
雹子
非常密集、迅猛、
英勇杀敌
英雄
有力
课下搜集更多有关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