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科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金华)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这一主题的内在要求。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变废为宝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提高经济效益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2.(2023·金华)某些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会产生强烈的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下列各图中光学现象的原理与玻璃幕墙发生镜面反射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林中光束 B.拱桥倒影
C.水中铅笔 D.人手影子
3.(2023·金华)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C.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
D.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4.(2023·金华)”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习惯 B.不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
C.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 D.远离毒品,不要吸烟、酗酒
5.(2023·金华)实验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6.(2023·金华)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7.(2023·金华)如图为我国首列永磁磁浮列车”兴国号”运行的照片。”兴国号”列车利用永磁体和永磁轨道之间的排斥力,能”悬挂”在空中行驶,大大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转弯时,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是静止的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减少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8.(2023·金华)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调焦成功,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
B.粗准焦螺旋①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变暗
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马上转动物镜转换器
9.(2023·金华)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选择错误的是( )
选项 需鉴别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铁粉、木炭粉 磁铁吸引
B 盐酸、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
D 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 水
A.A B.B C.C D.D
10.(2023·金华)西瓜清甜多汁、口感爽脆、解暑生津,深受大家喜爱。如图为西瓜生长发育过程简图。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到②的虚线表示自花传粉过程
B.③是由②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C.⑤是由④中的胚乳发育而来
D.⑥中的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11.(2023·金华)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踏上”太空出差”之旅,叩问苍穹。如图为一种火箭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乙是氧化物
B.生成物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g
C.反应前后N、H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12.(2023·金华)中国是茶文化之乡,中国茶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煮茶”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茶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现象
D.茶香扑鼻,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2023·金华)某停车场有自动和人工两种抬杆放行方式。车辆自动识别装置识别车牌成功,S1自动闭合,付费成功S2自动闭合,电动机工作,抬杆放行;若识别车牌失败,S1无法闭合,则付费后利用人工闭合S3,电动机工作,抬杆放行。下列电路设计符合此功能的是( )
A. B.
C. D.
14.(2023·金华)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物质循环的开放系统,其体内物质在不断地进行交换与转化。下列选项中物质甲经过某项生理活动产生物质乙的对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甲 生理活动 物质乙
A 蛋白质 小肠的彻底消化 氨基酸
B 葡萄糖 细胞的呼吸作用 氧气
C 氧气 叶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D 原尿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尿液
A.A B.B C.C D.D
15.(2023·金华)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 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6.(2023·金华)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金华也将承办部分比赛项目。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位置;
(2)从9月23日到10月8日,金华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17.(2023·金华)我国科研人员在鹿角中发现、鉴定并分离了一群具有强大骨再生潜能的干细胞。将此干细胞引入小鼠的头部,-段时间后 在小鼠头盖上形成类似鹿角样的”骨骼”。该研究可能在人体骨骼修复方面具有应用价值,甚至未来肢体再生也不是梦。回答下列问题:
(1)干细胞会在小鼠头盖上逐渐形成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细胞群,这一细胞群属于 (填结构层次);
(2)干细胞最终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类似鹿角样的”骨骼”,此过程细胞经历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还有 。
18.(2023·金华)”深海勇士号”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2023年5月20日,国家文物局利用该潜水器在沉船附近完成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布放,并进行了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回答下列问题:
(1)下潜过程中,”深海勇士号”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深海勇士号”潜水器悬停在水下4000米处考察,此时潜水器总质量为a千克,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牛。
19.(2023·金华)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于5月22-26日在中国举行,大会聚焦双碳战略下全球氢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有科学家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实现”制氢”;在”储氢”领域,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实现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和”储氢”。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制氢”过程中用激光使水分解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上述”储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023·金华)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格局。某校丰富了劳动实践课程,开设的面点原制作实践课深受学生喜欢,每次面点制作课,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都会马上排队去食堂学做包子、玉米馒头等。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馒头中所含的营养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 ;
(2)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马上去排队,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中的 反射。
21.(2023·金华)20℃时,取一定量CuSO4固体溶解在水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2)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 。
22.(2023·金华)小金用20N的水平推力把图甲中纸箱匀速推往桌面中央,桌子始终保持静止;小金再用120N的水平推力将桌子沿水平方向匀速推动,纸箱在桌面上没有发生滑动,如图乙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方向是 ;
(2)图乙中纸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牛。
23.(2023·金华)”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低相策,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下图所示。
这一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工厂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 (选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蒸腾作用”);
(2)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植树造林 B.少用一次性筷子 C.提倡绿色出行
24.(2023·金华)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容易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偏高,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R2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CO2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室内CO2气体含量升高到一定浓度时,工作电路中的排风扇开始工作,把室内气体排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电路时要实现自动换气功能,排风扇应连接在工作电路中的 位置;
(2)要使排风扇在二氧化碳浓度更低时就能开始工作,以下几种改进方法正确的是 。
A.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
B.控制电路中再串联一个电阻
C.把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上移
25.(2023·金华)某混合气体由CO、CO2、H2、水蒸气中的两种组成。小金利用下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所用药品均足量,反应均完全)。
(1)检查装置气密性:在甲、丙装置中倒入适量的水,关闭丙丁之间止水夹,往甲装置中鼓入一定量空气后,停止鼓气。如果气密性良好,甲装置中广口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过程中,先点燃丁处酒精灯,再通人混合气体,过一会点燃乙处酒精灯,先观察到两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一会 观察到乙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甲装置电子天平读数恒定不变,则原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26题5分,29题6分,27、28、30题各8分,共35分)
26.(2023·金华)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是常见加入洗衣粉的四种酶,这些酶的本质与生物体内的酶无明显差异。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渍效果越好) ,实验结果见下表。
加酶洗衣粉A 加酶洗衣粉B 加酶洗衣粉C 无酶洗衣粉
血渍 +++ + +++ +
油渍 + +++ +++ +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设置无酶洗衣粉组的作用是 ;
(2)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至少有 种;
(3)该实验中影响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的因素还有 (答出两点即可)。
27.(2023·金华)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思维模型如下:
封闭空间——消耗氧气——气压减小——观察现象
项目化学习小组按图甲完成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时,发现进人集气瓶的水量低于”1”刻度线。为提高氧气含量测定的精准度,展开了如下研究。
[误差分析]几位同学对测量值偏小原因的分析如下:
甲:红磷的量不足,未能把瓶内氧气耗尽;
乙: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瞬间,部分空气逸出;
丙:实验前导管中有空气,实验后一部分本应进入容器的水滞留在导管中;
丁:由于广口瓶的形状造成很难均分五等份,影响测量结果;
(1)以上原因分析中,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被大家一致否定,你认为是哪位同学的观点? (选填”甲”“乙”“丙”或”丁”);
(2)[方案改进]根据以上讨论,为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准度,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图乙改进装置。(已知: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无毒;白磷的着火点是40℃,有剧毒)
比较图甲、图乙的实验方案,下列关于图乙实验方案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着火点更低的白磷并采用加热后的玻璃棒”内引燃”,建立封闭空间使实验结果更精准
B.可以解决图甲方案中一部分水滞留在导管中带来的误差问题
C.改用量筒内水的体积变化来确定消耗氧气的体积,使测量结果更精准
D.彻底地解决了实验的安全性问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3)小金同学认为,图乙实验装置还需在橡皮管处补充一个止水夹,请表达你的观点及理由 ;
(4)[问题反思]小组同学多次实验,测量值总是小于。经过老师指导,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可以从模型中”消耗氧气”的方法入手给实验做进一步改进。
[资料]暖宝宝是利用铁粉在空气中氧化的原理制成。
[方案迭代]讨论后,项目组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用暖宝宝粉代替红磷,利用铁粉在空气中氧化的原理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将滤纸用水浸润后黏附在针筒内壁;②把暖宝宝粉倒入针筒,轻轻转动,使涂抹均匀;③涂上凡士林,将活塞插入针筒,盖上橡皮帽,观察并记录活塞移动情况。
经多次实验后,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均约占。
从消耗氧气的方法角度分析,图丙方案比图甲方案测定结果更精准的原因是 。
[心得交流]科学探究需要不断根据结果反思探究过程,优化方案,实现方案的迭代更新。
28.(2023·金华)研究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压强计、橡皮胰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杯、圆柱形容器等。
[实验过程]小金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述问题后,小金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
②将金属盒放入酒精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
③比较两次实验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
④换用密度不同的液体,重复上述实验。
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是 ;
[实验结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迁移应用]小金将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进行改装,用橡皮膜将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将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内,如图2所示(固定仪器省略),再沿着玻璃杯内壁缓慢注水。
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的形变情况为 (选填”向下凸起”“向上凸起”或”相平”);
(4)[拓展提升]图3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M、N两点。
若PM=PN,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 P乙(选填”>““=“或”<“)。
29.(2023·金华)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同学们进行如下研究。
[实验器材]干电池3节,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5Ω),滑动变阻器(40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所有器材均完好)
[实验方案]将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并联到小灯泡两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1)实验时若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接下来最合理的操作是 ;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C.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2)当电压表读数为3.8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 [实验反思]小金认为,电压表选用0~15V量程进行实验,因该量程下每一小格为0.5V,3.8V读数不够精确,导致计算得到的额定功率误差较大。若电压表换用0~3V的量程,将其并联到滑动变阻器两端,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0.7V,即可减小误差。
[实验改进]
于是小金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图,电压表V1选用0~15V量程,电压表V2选用0~3V量程。进行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小灯泡两端电压(V) 变阻器两端电压(V) 电流(A)
1 3.0 1.1 0.24
2 3.4 0.7 0.26
3 3.8 0.3 0.28
小金按反思后的思路,利用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0.7V时所测的数据,计算得到的小灯泡”额定功率”比真实的小灯泡额定功率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反思交流]小金发现测得的小灯泡两端电压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小于电源电压。
带着这一疑问,继续探究……
30.(2023·金华)研究小组同学在完成”酸的性质”实验①②后,将①②实验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各自废液缸③中(如图甲),结果出现了不同现象,部分小组同学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组别 废液缸中现象 现象解释
第1小组 无沉淀、有气泡产生
第2小组 无沉淀、无气泡产生
第3小组 ……
…… ……
[原理分析]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后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就会不同,这是最终导致各组废液缸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交流讨论]
(1)为分析第1小组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得pH=3,则该小组废液中的溶质组成成分为 (写化学式);
(2)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从反应物用量的角度分析实验①②,可以得出该小组的实验②中反应物盐酸的用量应该是 ;
(3)如果其他小组实验所用反应物的用量都不一样,除了上面第1、2小组出现的现象外,还会出现的现象是 。
(4) [实验拓展]取第1小组废液缸中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溶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振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图乙表示”溶液质量”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解释图中AB段和BC段溶液质量呈现不同增重趋势的原因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2023·金华)2022年12月,”中国山水工程”人洗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该工程成行了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研究小组调查了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生态系统,画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关系图及某些生物相对数量大致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A是生态系统中的 ;
(3)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A、蜘蛛蟾蜍和蝗虫这四种生物之间的相对数量,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2.(2023·金华)我国设计生产的无人机世界领先,具有高效、轻巧、功率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等领域。如图为某型号农用无人机,主要用于播种、施肥,打药等,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整机型号 N420
最大起飞质量 56kg
药箱额定容量 30L
作业速度 1~12m/s
完成下列问题:
(1)这款无人机以5m/s的作业速度共水平飞行3.6km,需要多少小时?
(2)这款无人机以最大起飞质量停放在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强约7000Pa,无人机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
(3)若这款无人机以最大起飞质量、1.2m/s速度竖直向上匀速飞行,不计空气阻力,则按此要求计算无人机的功率至少是多少瓦?
33.(2023·金华)一般泡制咖啡包含磨咖啡豆、加热泡咖啡、保温三个阶段。图甲为多档位咖啡机,图乙是其电路结构简化图,电动机用于磨咖啡豆,R1、R2为发热电阻。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额定电压. 220V
磨豆功率 110W
加热功率 1210W
保温功率 88W
产品规格 295*280*410mm
(1)若仅闭合S2,咖啡机的工作状态处于 阶段。
(2)R1的阻值是多少欧?
(3)小金某次泡制咖啡,只进行了磨豆和加热,其中磨豆用时0.5分钟,加热用时3分钟,则本次泡制咖啡共消耗多少焦电能?
34.(2023·金华)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含有少量NaCI),研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取12克食用破样品放人锥形瓶进行实验。按定量测定实验的正确步骤,进行规范操作,并用电子天平对某一装置进行连续称重,直至该装置质量不再改变时停止实验,此时该装置质量增加了4.4克。(假设每步吸收都完全,ACDE装置中试剂均过量)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 ;
(2)根据某装置质量不再改变时,作为停止实验的依据,则该装置应该是 ;
(3)计算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5.(2023·金华)某款市售制氧杯具有供氧快、便携带、易操作、成本低的特点。图1为制氧杯实物图,图2为制氧杯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制氧剂的相关信息。利用该制氧杯制氧,产生的氧气可以在剧烈运动后即时补氧,也可以供老人、孕妇等在家中和户外急救补氧。
[制氧剂]相关信息
制氧剂A的成分为:2Na2CO3·3H2O2
制氧剂A放入水中后发生的反应:
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制氧剂B的成分为:MnO2
[使用步骤]
Ⅰ.取下杯盖,在甲杯中加入A、B两种制氧剂,再加入清水至相应水位;
Ⅱ.取下与杯盖相连的乙杯,在乙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将乙杯装回杯盖的中央正下方;
Ⅲ.将带有乙杯的杯盖和甲杯旋紧,形成一个如图1所示的整体;
Ⅳ.待出气孔②处有氧气逸出时,通过医用导气管供人呼吸补氧。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杯中加入清水的作用是 ;
(2)在甲杯中加入清水至相应水位,清水除了溶解制氧剂A并使制氧反应发生以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
(3)请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信息,解释该制氧杯能快速产生氧气并能从出气孔②快速逸出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各行为是否符合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解答】A、 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变废为宝 ,可节约资源且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符合题意;
C、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不符合题意;
D、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且能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特性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林中光束,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合题意;
B.拱桥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故B符合题意;
C.水中铅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D.人手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解答】A.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A错误;
B.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B错误;
C.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C错误;
D. 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
【解析】【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故A、C、D正确不合题意;
我们要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与异性交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不与异性交往,就无法保持身心健康,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分析;
B、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
C、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分析;
D、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A、天平称量粗盐时,粗盐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符合题意;
B、不能在量筒中溶解物质,不符合题意;
C、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
D、加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移取,不能用手直接拿,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
【解答】A. 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A正确;
B. 水会不断地循环,但是淡水资源有限,所以需提倡节约用水,B错误;
C.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C错误;
D. 水循环中,水在固、液、汽两态之间相互转化,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④注入润滑油;⑤变滑动为滚动;
(4)惯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解答】A.列车转弯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水平方向不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通过改变接触面减少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故C正确;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它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显微镜调焦成功后,一旦移动位置后对焦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不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故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粗准焦螺旋①不能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故B错误;
C.将物镜③低倍物镜转换成②高倍物镜观察细胞,进入镜筒的光线会减少,所以发现视野变暗,故C正确;
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该先向下移动玻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解答】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被磁铁吸引,磁铁吸引可以鉴别铁粉和木炭粉,不符合题意;
B、盐酸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利用硝酸银不能鉴别盐酸和氯化钠溶液,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利用燃着木条通过木条燃烧情况可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氯化钠溶解温度无明显变化,利用水可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钠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种子中的胚包含了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
【解答】 A. ①到②的虚线表示传粉过程,可以是自花传粉,也可以是借助风力或昆虫的异花传粉,A错误;
B.③是果实由②中的子房发育而来,B错误;
C. 种子中的胚包含了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⑤是由④中的胚发育而来,故C错误;
D.⑥中的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分析】(1)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3)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判断;
(4)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
【解答】根据反应的分子模型图可知,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该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物质是N2H4,不含氧元素,肯定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丙的化学式N2,它的相对分子质量:14×2=28,它的单位不是“g”而是“1”,故B错误;
C.反应前,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和-2价,反应后它的化合价变成0价,而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故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沸腾及沸腾条件;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A. 茶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A错误;
B. 茶水升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B错误;
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现象,C错误;
D. 茶香扑鼻,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据此判断三个开关的串并联关系即可。
【解答】①根据题意可知,只有S1和S2都闭合时,电动机才能启动,则二者相互影响,应该为串联;
②除了上面的开启方式,还有S3单独闭合时,电动机也能启动,则它与上面两个开关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最后再与电动机串联即可,如下图所示:
故选C。
14.【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变成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变成尿液;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由叶绿体参与生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做植物的光合作用;葡萄糖在细胞的呼吸作用下消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叫做生物的呼吸作用;
【解答】A.蛋白质在小肠中彻底消化变成氨基酸,A正确;
B.葡萄糖在细胞的呼吸作用下消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由叶绿体参与生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C错误;
D.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变成尿液,D错误;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反应的现象分析,有明显现象发生的化学反应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反应发生无明显现象且酸碱性发生变化,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
【解答】A、氢氧化钙与硫酸铁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铜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1)丙
(2)昼变短、夜变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乙图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所以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甲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2日;
【解答】乙图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所以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甲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2日; 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丙位置;
(2)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从9月23日到10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所以金华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
故答案为:(1)丙(2) 昼变短、夜变长
17.【答案】(1)组织
(2)细胞生长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
【解析】【分析】组织是指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解答】(1) 组织是指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干细胞会在小鼠头盖上逐渐形成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细胞群,这一细胞群属于组织;
(2)干细胞最终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类似鹿角样的”骨骼”,此过程细胞经历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还有细胞生长;
故答案为:(1)组织(2)细胞生长
18.【答案】(1)变大
(2)ag或10a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潜水器受到海水压强的变化;
(2)根据浮沉条件计算潜水器受到的浮力。
【解答】(1)下潜过程中,”深海勇士号”潜水器所在水的深度逐渐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它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
(2)潜水器悬浮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mg=ag(或10a)。
19.【答案】(1)分解反应
(2)CO2 +4H2 CH4+2H2O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2)根据题意中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分析。
【解答】(1) 用激光使水分解的反应, 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2)”储氢”过程发生的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4H2 CH4+2H2O ;
故答案为:(1)分解反应;(2) CO2 +4H2 CH4+2H2O 。
20.【答案】(1)糖类
(2)条件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人类所需要的七大类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动物行为中的两种学习方式。条件反射是指动物根据外界刺激和后果来建立起的某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而非条件反射则是一种与外界刺激无关的自发性行为。
【解答】(1) 玉米馒头中所含的营养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糖类;
(2) 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马上去排队,这一反射经过了后天的学习,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糖类(2)条件
21.【答案】(1)甲
(2)丙>乙>甲(或丙乙甲)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无晶体析出,说明蒸发前是不饱和溶液,无固体剩余的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1)甲中固体未完全溶解,一定是饱和溶液,加热到 50℃时固体全部溶解,且蒸发2克水无晶体析出,则乙为不饱和溶液,丙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
(2) 甲中溶质最少,乙和丙中溶质质量相等,但丙中溶剂最少,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丙>乙>甲。
故答案为:(1)甲;(2) 丙>乙>甲(或丙乙甲) 。
22.【答案】(1)水平向左
(2)0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存在压力;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当纸箱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时,它在桌面上水平向右运动,那么它受到桌子的摩擦力水平向左。而纸箱对桌子的摩擦力与桌子对纸箱的摩擦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纸箱对桌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纸箱对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则桌子有向右运动的趋势,而地面对它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即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2)在图乙中,桌子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而纸箱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即二者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因此二者之间摩擦力为0N。
23.【答案】(1)光合作用
(2)A;B;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解析】【分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是植物利用在线粒体中将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供植物生长需要,过程和光合作用相反。
【解答】(1)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低相策,ABC的做法都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ABC
24.【答案】(1)AB或AD
(2)A;C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CO2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衔铁的位置和排风扇的工作状态,进而确定排风扇的位置。
(2)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磁力是不变的,可从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度的角度分析改进方法。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CO2的浓度大到一定程度时,控制电路的电路达到一定程度时,电磁铁将衔铁吸下来,接通AB所在的电路,此时排风扇开始工作,因此排风扇应该接在AB或AD位置。
(2)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磁力是不变的。当CO2的浓度降低时,气敏电阻的阻值增大,那么总电阻增大,而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减小,导致电磁力减小。为了增大电磁力,此时可以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故A正确;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此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减小,要恢复原来的电流就要减小电阻,而串联肯定不行,故B错误;
要恢复电磁铁的磁力,此时可以增大电流,即减小总电阻。根据R总=R1+R2可知,此时变阻器的阻值应该减小,即滑片向上移动,故C正确。
故选AC。
25.【答案】(1)长导管中液柱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并保持稳定
(2)①CO2 H2;②CO2 CO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解答】(1) 在甲、丙装置中倒入适量的水,关闭丙丁之间止水夹,往甲装置中鼓入一定量空气后,停止鼓气。如果气密性良好,气体不能排出,则甲装置中广口瓶内长导管中液柱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并保持稳定;
(2) 实验过程中,先点燃丁处酒精灯,再通人混合气体,过一会点燃乙处酒精灯,先观察到两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有二氧化碳,过一会观察到乙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说明有氢气或CO还原了氧化铜,甲装置电子天平读数恒定不变,说明不含水蒸气,则原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是 ①CO2 H2;②CO2 CO ;
故答案为:(1)长导管中液柱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并保持稳定 ;(2) ①CO2 H2;②CO2 CO 。
26.【答案】(1)对照
(2)2
(3)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要求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 酶(enzyme)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活力可受多种因素的调节控制,从而使生物体能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没有酶的参与,新陈代谢几乎不可能维持。酶的活性指标采用酶活力单位由米式方程可知:酶促反应速度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也受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
【解答】 (1)本实验中设置无酶洗衣粉组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2)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至少有去血渍和去油渍两种酶;
(3)该实验中影响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的因素还有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
故答案为:(1)对照(2)2(3)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要求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27.【答案】(1)乙
(2)A;B;C
(3)不需要,因为两边导管均已伸到液面以下,已起到液封作用(
(4)用暧宝宝能更充分消耗氧气(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引起水倒流或活塞移动,倒流的水的体积或活塞移动体积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结合实验的注意事项及误差原因解答。
【解答】(1) 乙同学提出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瞬间,部分空气逸出的原因会造成结果偏大;
(2)图乙中利用着火点更低的白磷并采用加热后的玻璃棒”内引燃”,建立封闭空间使实验结果更精准,A正确; 图乙装置可以解决图甲方案中一部分水滞留在导管中带来的误差问题 ,B正确; 改用量筒内水的体积变化来确定消耗氧气的体积,比图甲中瓶内五等份的刻度能使测量结果更精准 ,C正确;该实验中并未吸收产生的物质,且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不能缓冲压强,没有彻底解决实验的安全性问题,D错误;
(3) 因为两边导管均已伸到液面以下,已起到液封作用 ,所以 图乙实验装置不需要在橡皮管处补充一个止水夹 ;
(4)图丙方案中用暧宝宝能更充分消耗氧气 , 比图甲方案测定结果更精准 。
故答案为:(1)乙;(2)ABC;(3) 不需要,因为两边导管均已伸到液面以下,已起到液封作用 ;(4) 用暧宝宝能更充分消耗氧气(合理即可) 。
28.【答案】(1)装置漏气
(2)转换法
(3)向上凸起
(4)>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压强计的密封性不好,那么橡皮膜上受到压强后,里面的气体会向外溢出,导致U形管内气压几乎不变,因此两侧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橡皮膜受到水和酒精的压强大小,而橡皮膜总是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
(4)首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两种液体密度大小,再根据这个公式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
【解答】(1)小金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这说明橡皮管内气压几乎不变,那么可能原因为:这个装置漏气。
(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3)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则酒精对橡皮膜向下的压强小于外面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则橡皮膜向上凸起。
(4)根据图片可知,深度hM
ρ乙。
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ρ甲gh甲=ρ甲g(hM+h)=ρ甲ghM+ρ甲gh=pM+ρ甲gh;
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乙=ρ乙gh乙=ρ乙g(hN+h)=ρ乙 ghN+ρ乙gh=pN+ρ乙gh;
比较可知,p甲>p乙。
29.【答案】(1)C
(2)1.064
(3)偏小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根据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分析;
(2)根据图乙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3)根据表格数据分别计算变阻器电压为0.7V时灯泡的电功率和灯泡电压为3.8V时的电功率,二者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在闭合开关前,为了防止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要求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那么闭合开关后,通过灯泡的电流很小,则灯泡亮度很弱,几乎不亮,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都会有示数,因此通过它们有无示数,可以判断灯泡不亮的原因,故选C。
(2)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8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3.8V×0.28A=1.064W。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变阻器电压为0.7V时,灯泡的实际电压为3.4V,那么灯泡的的实际功率:P=UI=3.4V×0.26A=0.884W;
当灯泡电压为3.8V时,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3.8V×0.3A=1.14W;
比较可知,计算得到的小灯泡”额定功率”比真实的小灯泡额定功率偏小。
30.【答案】(1)NaCl CaCl2 HCI
(2)稀盐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3)①有沉淀、无气泡;②有沉淀、有气泡
(4)等质量的碳酸钠依次与盐酸和氯化钙反应过程中,AB段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BC段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pH=3,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来分析;
(2)根据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说明实验②中碳酸钠完全反应来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氯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来分析;
(4)根据AB段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C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钙小,等质量的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比沉淀的质量小,所以AB段溶液质量增大得快,BC段溶液质量增大得慢来分析。
【解答】(1)①中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②中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得pH=3,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当稀盐酸过量时,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会完全反应,肯定没有剩余,则则该小组废液中的溶质组成成分为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化学式为:CaCl2、NaCl、HCl。
(2)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则实验②中的碳酸钠肯定完全反应没有剩余,那么可以得出该小组的实验②中反应物盐酸的用量应该是恰好完全反应或者过量。
(3)若①中盐酸完全反应,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钙和可能过量的氢氧化钙,②中碳酸钠有剩余,那么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氯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即此时有沉淀,无气泡;
若①中稀盐酸有剩余,而②中碳酸钠有剩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此时碳酸钠还有剩余,会和氯化钙反应生产沉淀,即此时有沉淀,有气泡。
(4)第1小组废液缸中的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将碳酸钠滴入该溶液,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盐酸反应完后,氯化钙再和碳酸钠反应,则图中AB段和BC段溶液质量呈现不同增重趋势的原因是:AB段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C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钙小,等质量的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比沉淀的质量小,所以AB段溶液质量增大得快,BC段溶液质量增大得慢。
31.【答案】(1)4
(2)生产者
(3)丙
(4)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
【解答】(1)食物链始于 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食物链中的能量是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2)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A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根据食物链中的能量是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随着食物链,数量会越来越少,所以食物链是A→蝗虫→蜘蛛→蟾蜍,对应的顺序是丁→丙→乙→甲;所以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丙;
(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
故答案为:(1)4(2) 生产者 (3)丙(4) 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
32.【答案】(1)v= 5m/s=18km/h
t= =0.2h
(2)F =G =mg =56kg×10N/kg= 560N
S= =0.08m2
(3)∵匀速
∴F=G= 560N
P= = Fv= 560N×1.2m/s= 672W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无人机需要的时间;
(2)首先根据F=G=mg计算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计算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强;
(3)当无人机匀速上升时,首先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F=G计算无人机的升力,再根据P=Fv计算无人机的功率。
33.【答案】(1)保温
(2)R1= =40Ω
(3)W总=P磨t磨+P热t热=110W×0.5×60s+ 1210W×3×60s=2.211×105J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比较开关在不同闭合情况下总功率的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
(2)根据图片可知,当同时闭合开关S2和S3时,只有R1自己工作,此时为加热档,根据公式 计算R1的阻值。
(3)根据W=Pt分别计算出磨豆和加热消耗的电能,然后相加得到消耗的总电能。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只闭合开关S1时,只有电动机工作,此时为磨豆状态;
当只闭合开关S2时,此时R1与R2串联,总电阻为R串;
当同时闭合开关S2和S3时,只有R1自己工作,总电阻为R1;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R串>R1;
根据可知,总功率P串则二者对应的状态分别为保温和加热。
34.【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干扰
(2)D
(3)解:设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 2HCl= 2NaCl+H2O+ CO2↑
106 44
x 4.4g
x=10.6克
Na2CO3%= ×100% =88.3%
答: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8.3%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会产生干扰分析;
(2)根据该实验是利用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来计算碳酸钠的含量,由装置图示可知,D实验是吸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装置分析;
(3)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会产生干扰,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干扰 ;
(2)该实验是利用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来计算碳酸钠的含量,D装置可吸收反应后的二氧化碳,则实验中需测定D装置前后质量;
故答案为:(1) 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干扰 ;(2)D;(3)88.3%。
35.【答案】(1)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知道供氧的快慢,湿润氧气
(2)控制氧气产生的速率
(3)知识要点:
①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会产生氧气
②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③气体增多使甲杯内上方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气体从水中导出可观察速率及湿润气体分析;
(2)根据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且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可加快分解分析。
【解答】(1) 在乙杯中加入清水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知道供氧的快慢,且能湿润氧气 ;
(2) 甲杯中加入清水除了溶解制氧剂A并使制氧反应发生以外,还具有改变反应的浓度,以 控制氧气产生的速率 ;
故答案为:(1) 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知道供氧的快慢,湿润氧气 ;(2) 控制氧气产生的速率 ;(3)从产生氧气、催化剂加快分解、产生气体后装置内压强增大等方面解答合理即可。
1 / 1浙江省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科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金华)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这一主题的内在要求。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变废为宝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提高经济效益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B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各行为是否符合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解答】A、 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变废为宝 ,可节约资源且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符合题意;
C、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不符合题意;
D、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且能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金华)某些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会产生强烈的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下列各图中光学现象的原理与玻璃幕墙发生镜面反射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林中光束 B.拱桥倒影
C.水中铅笔 D.人手影子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特性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林中光束,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合题意;
B.拱桥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故B符合题意;
C.水中铅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D.人手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2023·金华)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C.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
D.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解答】A.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A错误;
B.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B错误;
C.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C错误;
D. 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3·金华)”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习惯 B.不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
C.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 D.远离毒品,不要吸烟、酗酒
【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
【解析】【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故A、C、D正确不合题意;
我们要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与异性交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不与异性交往,就无法保持身心健康,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3·金华)实验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分析;
B、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
C、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分析;
D、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A、天平称量粗盐时,粗盐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符合题意;
B、不能在量筒中溶解物质,不符合题意;
C、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
D、加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移取,不能用手直接拿,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3·金华)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
【解答】A. 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A正确;
B. 水会不断地循环,但是淡水资源有限,所以需提倡节约用水,B错误;
C.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C错误;
D. 水循环中,水在固、液、汽两态之间相互转化,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3·金华)如图为我国首列永磁磁浮列车”兴国号”运行的照片。”兴国号”列车利用永磁体和永磁轨道之间的排斥力,能”悬挂”在空中行驶,大大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转弯时,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是静止的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减少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④注入润滑油;⑤变滑动为滚动;
(4)惯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解答】A.列车转弯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水平方向不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通过改变接触面减少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故C正确;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它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C。
8.(2023·金华)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调焦成功,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
B.粗准焦螺旋①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变暗
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马上转动物镜转换器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显微镜调焦成功后,一旦移动位置后对焦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不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故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粗准焦螺旋①不能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故B错误;
C.将物镜③低倍物镜转换成②高倍物镜观察细胞,进入镜筒的光线会减少,所以发现视野变暗,故C正确;
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该先向下移动玻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故D错误。 故选C。
9.(2023·金华)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选择错误的是( )
选项 需鉴别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铁粉、木炭粉 磁铁吸引
B 盐酸、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
D 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 水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解答】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被磁铁吸引,磁铁吸引可以鉴别铁粉和木炭粉,不符合题意;
B、盐酸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利用硝酸银不能鉴别盐酸和氯化钠溶液,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利用燃着木条通过木条燃烧情况可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氯化钠溶解温度无明显变化,利用水可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钠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3·金华)西瓜清甜多汁、口感爽脆、解暑生津,深受大家喜爱。如图为西瓜生长发育过程简图。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到②的虚线表示自花传粉过程
B.③是由②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C.⑤是由④中的胚乳发育而来
D.⑥中的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种子中的胚包含了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
【解答】 A. ①到②的虚线表示传粉过程,可以是自花传粉,也可以是借助风力或昆虫的异花传粉,A错误;
B.③是果实由②中的子房发育而来,B错误;
C. 种子中的胚包含了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⑤是由④中的胚发育而来,故C错误;
D.⑥中的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3·金华)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踏上”太空出差”之旅,叩问苍穹。如图为一种火箭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乙是氧化物
B.生成物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g
C.反应前后N、H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分析】(1)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3)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判断;
(4)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
【解答】根据反应的分子模型图可知,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该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物质是N2H4,不含氧元素,肯定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丙的化学式N2,它的相对分子质量:14×2=28,它的单位不是“g”而是“1”,故B错误;
C.反应前,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和-2价,反应后它的化合价变成0价,而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故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D正确。
故选D。
12.(2023·金华)中国是茶文化之乡,中国茶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煮茶”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茶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现象
D.茶香扑鼻,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沸腾及沸腾条件;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A. 茶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A错误;
B. 茶水升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B错误;
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现象,C错误;
D. 茶香扑鼻,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正确;
故答案为:D.
13.(2023·金华)某停车场有自动和人工两种抬杆放行方式。车辆自动识别装置识别车牌成功,S1自动闭合,付费成功S2自动闭合,电动机工作,抬杆放行;若识别车牌失败,S1无法闭合,则付费后利用人工闭合S3,电动机工作,抬杆放行。下列电路设计符合此功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据此判断三个开关的串并联关系即可。
【解答】①根据题意可知,只有S1和S2都闭合时,电动机才能启动,则二者相互影响,应该为串联;
②除了上面的开启方式,还有S3单独闭合时,电动机也能启动,则它与上面两个开关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最后再与电动机串联即可,如下图所示:
故选C。
14.(2023·金华)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物质循环的开放系统,其体内物质在不断地进行交换与转化。下列选项中物质甲经过某项生理活动产生物质乙的对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甲 生理活动 物质乙
A 蛋白质 小肠的彻底消化 氨基酸
B 葡萄糖 细胞的呼吸作用 氧气
C 氧气 叶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D 原尿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尿液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变成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变成尿液;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由叶绿体参与生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做植物的光合作用;葡萄糖在细胞的呼吸作用下消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叫做生物的呼吸作用;
【解答】A.蛋白质在小肠中彻底消化变成氨基酸,A正确;
B.葡萄糖在细胞的呼吸作用下消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由叶绿体参与生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C错误;
D.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变成尿液,D错误;
故答案为:A.
15.(2023·金华)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反应的现象分析,有明显现象发生的化学反应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反应发生无明显现象且酸碱性发生变化,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
【解答】A、氢氧化钙与硫酸铁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铜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 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6.(2023·金华)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金华也将承办部分比赛项目。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位置;
(2)从9月23日到10月8日,金华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答案】(1)丙
(2)昼变短、夜变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乙图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所以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甲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2日;
【解答】乙图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所以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甲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2日; 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丙位置;
(2)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从9月23日到10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所以金华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
故答案为:(1)丙(2) 昼变短、夜变长
17.(2023·金华)我国科研人员在鹿角中发现、鉴定并分离了一群具有强大骨再生潜能的干细胞。将此干细胞引入小鼠的头部,-段时间后 在小鼠头盖上形成类似鹿角样的”骨骼”。该研究可能在人体骨骼修复方面具有应用价值,甚至未来肢体再生也不是梦。回答下列问题:
(1)干细胞会在小鼠头盖上逐渐形成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细胞群,这一细胞群属于 (填结构层次);
(2)干细胞最终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类似鹿角样的”骨骼”,此过程细胞经历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还有 。
【答案】(1)组织
(2)细胞生长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
【解析】【分析】组织是指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解答】(1) 组织是指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干细胞会在小鼠头盖上逐渐形成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细胞群,这一细胞群属于组织;
(2)干细胞最终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类似鹿角样的”骨骼”,此过程细胞经历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还有细胞生长;
故答案为:(1)组织(2)细胞生长
18.(2023·金华)”深海勇士号”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2023年5月20日,国家文物局利用该潜水器在沉船附近完成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布放,并进行了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回答下列问题:
(1)下潜过程中,”深海勇士号”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深海勇士号”潜水器悬停在水下4000米处考察,此时潜水器总质量为a千克,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牛。
【答案】(1)变大
(2)ag或10a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潜水器受到海水压强的变化;
(2)根据浮沉条件计算潜水器受到的浮力。
【解答】(1)下潜过程中,”深海勇士号”潜水器所在水的深度逐渐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它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
(2)潜水器悬浮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mg=ag(或10a)。
19.(2023·金华)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于5月22-26日在中国举行,大会聚焦双碳战略下全球氢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有科学家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实现”制氢”;在”储氢”领域,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实现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和”储氢”。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制氢”过程中用激光使水分解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上述”储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分解反应
(2)CO2 +4H2 CH4+2H2O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2)根据题意中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分析。
【解答】(1) 用激光使水分解的反应, 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2)”储氢”过程发生的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4H2 CH4+2H2O ;
故答案为:(1)分解反应;(2) CO2 +4H2 CH4+2H2O 。
20.(2023·金华)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格局。某校丰富了劳动实践课程,开设的面点原制作实践课深受学生喜欢,每次面点制作课,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都会马上排队去食堂学做包子、玉米馒头等。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馒头中所含的营养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 ;
(2)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马上去排队,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中的 反射。
【答案】(1)糖类
(2)条件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人类所需要的七大类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动物行为中的两种学习方式。条件反射是指动物根据外界刺激和后果来建立起的某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而非条件反射则是一种与外界刺激无关的自发性行为。
【解答】(1) 玉米馒头中所含的营养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糖类;
(2) 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马上去排队,这一反射经过了后天的学习,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糖类(2)条件
21.(2023·金华)20℃时,取一定量CuSO4固体溶解在水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2)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 。
【答案】(1)甲
(2)丙>乙>甲(或丙乙甲)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无晶体析出,说明蒸发前是不饱和溶液,无固体剩余的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1)甲中固体未完全溶解,一定是饱和溶液,加热到 50℃时固体全部溶解,且蒸发2克水无晶体析出,则乙为不饱和溶液,丙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
(2) 甲中溶质最少,乙和丙中溶质质量相等,但丙中溶剂最少,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丙>乙>甲。
故答案为:(1)甲;(2) 丙>乙>甲(或丙乙甲) 。
22.(2023·金华)小金用20N的水平推力把图甲中纸箱匀速推往桌面中央,桌子始终保持静止;小金再用120N的水平推力将桌子沿水平方向匀速推动,纸箱在桌面上没有发生滑动,如图乙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方向是 ;
(2)图乙中纸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牛。
【答案】(1)水平向左
(2)0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存在压力;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当纸箱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时,它在桌面上水平向右运动,那么它受到桌子的摩擦力水平向左。而纸箱对桌子的摩擦力与桌子对纸箱的摩擦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纸箱对桌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纸箱对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则桌子有向右运动的趋势,而地面对它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即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2)在图乙中,桌子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而纸箱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即二者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因此二者之间摩擦力为0N。
23.(2023·金华)”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低相策,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下图所示。
这一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工厂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 (选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蒸腾作用”);
(2)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植树造林 B.少用一次性筷子 C.提倡绿色出行
【答案】(1)光合作用
(2)A;B;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解析】【分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是植物利用在线粒体中将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供植物生长需要,过程和光合作用相反。
【解答】(1)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低相策,ABC的做法都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ABC
24.(2023·金华)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容易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偏高,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R2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CO2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室内CO2气体含量升高到一定浓度时,工作电路中的排风扇开始工作,把室内气体排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电路时要实现自动换气功能,排风扇应连接在工作电路中的 位置;
(2)要使排风扇在二氧化碳浓度更低时就能开始工作,以下几种改进方法正确的是 。
A.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
B.控制电路中再串联一个电阻
C.把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上移
【答案】(1)AB或AD
(2)A;C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CO2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衔铁的位置和排风扇的工作状态,进而确定排风扇的位置。
(2)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磁力是不变的,可从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度的角度分析改进方法。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CO2的浓度大到一定程度时,控制电路的电路达到一定程度时,电磁铁将衔铁吸下来,接通AB所在的电路,此时排风扇开始工作,因此排风扇应该接在AB或AD位置。
(2)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磁力是不变的。当CO2的浓度降低时,气敏电阻的阻值增大,那么总电阻增大,而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减小,导致电磁力减小。为了增大电磁力,此时可以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故A正确;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此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减小,要恢复原来的电流就要减小电阻,而串联肯定不行,故B错误;
要恢复电磁铁的磁力,此时可以增大电流,即减小总电阻。根据R总=R1+R2可知,此时变阻器的阻值应该减小,即滑片向上移动,故C正确。
故选AC。
25.(2023·金华)某混合气体由CO、CO2、H2、水蒸气中的两种组成。小金利用下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所用药品均足量,反应均完全)。
(1)检查装置气密性:在甲、丙装置中倒入适量的水,关闭丙丁之间止水夹,往甲装置中鼓入一定量空气后,停止鼓气。如果气密性良好,甲装置中广口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过程中,先点燃丁处酒精灯,再通人混合气体,过一会点燃乙处酒精灯,先观察到两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一会 观察到乙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甲装置电子天平读数恒定不变,则原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是 。
【答案】(1)长导管中液柱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并保持稳定
(2)①CO2 H2;②CO2 CO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解答】(1) 在甲、丙装置中倒入适量的水,关闭丙丁之间止水夹,往甲装置中鼓入一定量空气后,停止鼓气。如果气密性良好,气体不能排出,则甲装置中广口瓶内长导管中液柱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并保持稳定;
(2) 实验过程中,先点燃丁处酒精灯,再通人混合气体,过一会点燃乙处酒精灯,先观察到两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有二氧化碳,过一会观察到乙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说明有氢气或CO还原了氧化铜,甲装置电子天平读数恒定不变,说明不含水蒸气,则原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是 ①CO2 H2;②CO2 CO ;
故答案为:(1)长导管中液柱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并保持稳定 ;(2) ①CO2 H2;②CO2 CO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26题5分,29题6分,27、28、30题各8分,共35分)
26.(2023·金华)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是常见加入洗衣粉的四种酶,这些酶的本质与生物体内的酶无明显差异。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渍效果越好) ,实验结果见下表。
加酶洗衣粉A 加酶洗衣粉B 加酶洗衣粉C 无酶洗衣粉
血渍 +++ + +++ +
油渍 + +++ +++ +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设置无酶洗衣粉组的作用是 ;
(2)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至少有 种;
(3)该实验中影响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的因素还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对照
(2)2
(3)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要求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 酶(enzyme)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活力可受多种因素的调节控制,从而使生物体能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没有酶的参与,新陈代谢几乎不可能维持。酶的活性指标采用酶活力单位由米式方程可知:酶促反应速度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也受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
【解答】 (1)本实验中设置无酶洗衣粉组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2)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至少有去血渍和去油渍两种酶;
(3)该实验中影响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的因素还有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
故答案为:(1)对照(2)2(3)水的pH、水的温度、水量、加入洗衣粉的量等(要求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27.(2023·金华)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思维模型如下:
封闭空间——消耗氧气——气压减小——观察现象
项目化学习小组按图甲完成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时,发现进人集气瓶的水量低于”1”刻度线。为提高氧气含量测定的精准度,展开了如下研究。
[误差分析]几位同学对测量值偏小原因的分析如下:
甲:红磷的量不足,未能把瓶内氧气耗尽;
乙: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瞬间,部分空气逸出;
丙:实验前导管中有空气,实验后一部分本应进入容器的水滞留在导管中;
丁:由于广口瓶的形状造成很难均分五等份,影响测量结果;
(1)以上原因分析中,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被大家一致否定,你认为是哪位同学的观点? (选填”甲”“乙”“丙”或”丁”);
(2)[方案改进]根据以上讨论,为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准度,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图乙改进装置。(已知: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无毒;白磷的着火点是40℃,有剧毒)
比较图甲、图乙的实验方案,下列关于图乙实验方案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着火点更低的白磷并采用加热后的玻璃棒”内引燃”,建立封闭空间使实验结果更精准
B.可以解决图甲方案中一部分水滞留在导管中带来的误差问题
C.改用量筒内水的体积变化来确定消耗氧气的体积,使测量结果更精准
D.彻底地解决了实验的安全性问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3)小金同学认为,图乙实验装置还需在橡皮管处补充一个止水夹,请表达你的观点及理由 ;
(4)[问题反思]小组同学多次实验,测量值总是小于。经过老师指导,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可以从模型中”消耗氧气”的方法入手给实验做进一步改进。
[资料]暖宝宝是利用铁粉在空气中氧化的原理制成。
[方案迭代]讨论后,项目组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用暖宝宝粉代替红磷,利用铁粉在空气中氧化的原理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将滤纸用水浸润后黏附在针筒内壁;②把暖宝宝粉倒入针筒,轻轻转动,使涂抹均匀;③涂上凡士林,将活塞插入针筒,盖上橡皮帽,观察并记录活塞移动情况。
经多次实验后,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均约占。
从消耗氧气的方法角度分析,图丙方案比图甲方案测定结果更精准的原因是 。
[心得交流]科学探究需要不断根据结果反思探究过程,优化方案,实现方案的迭代更新。
【答案】(1)乙
(2)A;B;C
(3)不需要,因为两边导管均已伸到液面以下,已起到液封作用(
(4)用暧宝宝能更充分消耗氧气(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引起水倒流或活塞移动,倒流的水的体积或活塞移动体积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结合实验的注意事项及误差原因解答。
【解答】(1) 乙同学提出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瞬间,部分空气逸出的原因会造成结果偏大;
(2)图乙中利用着火点更低的白磷并采用加热后的玻璃棒”内引燃”,建立封闭空间使实验结果更精准,A正确; 图乙装置可以解决图甲方案中一部分水滞留在导管中带来的误差问题 ,B正确; 改用量筒内水的体积变化来确定消耗氧气的体积,比图甲中瓶内五等份的刻度能使测量结果更精准 ,C正确;该实验中并未吸收产生的物质,且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不能缓冲压强,没有彻底解决实验的安全性问题,D错误;
(3) 因为两边导管均已伸到液面以下,已起到液封作用 ,所以 图乙实验装置不需要在橡皮管处补充一个止水夹 ;
(4)图丙方案中用暧宝宝能更充分消耗氧气 , 比图甲方案测定结果更精准 。
故答案为:(1)乙;(2)ABC;(3) 不需要,因为两边导管均已伸到液面以下,已起到液封作用 ;(4) 用暧宝宝能更充分消耗氧气(合理即可) 。
28.(2023·金华)研究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压强计、橡皮胰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杯、圆柱形容器等。
[实验过程]小金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述问题后,小金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
②将金属盒放入酒精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
③比较两次实验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
④换用密度不同的液体,重复上述实验。
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是 ;
[实验结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迁移应用]小金将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进行改装,用橡皮膜将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将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内,如图2所示(固定仪器省略),再沿着玻璃杯内壁缓慢注水。
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的形变情况为 (选填”向下凸起”“向上凸起”或”相平”);
(4)[拓展提升]图3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M、N两点。
若PM=PN,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 P乙(选填”>““=“或”<“)。
【答案】(1)装置漏气
(2)转换法
(3)向上凸起
(4)>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压强计的密封性不好,那么橡皮膜上受到压强后,里面的气体会向外溢出,导致U形管内气压几乎不变,因此两侧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橡皮膜受到水和酒精的压强大小,而橡皮膜总是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
(4)首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两种液体密度大小,再根据这个公式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
【解答】(1)小金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这说明橡皮管内气压几乎不变,那么可能原因为:这个装置漏气。
(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3)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则酒精对橡皮膜向下的压强小于外面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则橡皮膜向上凸起。
(4)根据图片可知,深度hMρ乙。
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ρ甲gh甲=ρ甲g(hM+h)=ρ甲ghM+ρ甲gh=pM+ρ甲gh;
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乙=ρ乙gh乙=ρ乙g(hN+h)=ρ乙 ghN+ρ乙gh=pN+ρ乙gh;
比较可知,p甲>p乙。
29.(2023·金华)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同学们进行如下研究。
[实验器材]干电池3节,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5Ω),滑动变阻器(40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所有器材均完好)
[实验方案]将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并联到小灯泡两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1)实验时若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接下来最合理的操作是 ;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C.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2)当电压表读数为3.8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 [实验反思]小金认为,电压表选用0~15V量程进行实验,因该量程下每一小格为0.5V,3.8V读数不够精确,导致计算得到的额定功率误差较大。若电压表换用0~3V的量程,将其并联到滑动变阻器两端,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0.7V,即可减小误差。
[实验改进]
于是小金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图,电压表V1选用0~15V量程,电压表V2选用0~3V量程。进行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小灯泡两端电压(V) 变阻器两端电压(V) 电流(A)
1 3.0 1.1 0.24
2 3.4 0.7 0.26
3 3.8 0.3 0.28
小金按反思后的思路,利用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0.7V时所测的数据,计算得到的小灯泡”额定功率”比真实的小灯泡额定功率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反思交流]小金发现测得的小灯泡两端电压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小于电源电压。
带着这一疑问,继续探究……
【答案】(1)C
(2)1.064
(3)偏小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根据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分析;
(2)根据图乙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3)根据表格数据分别计算变阻器电压为0.7V时灯泡的电功率和灯泡电压为3.8V时的电功率,二者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在闭合开关前,为了防止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要求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那么闭合开关后,通过灯泡的电流很小,则灯泡亮度很弱,几乎不亮,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都会有示数,因此通过它们有无示数,可以判断灯泡不亮的原因,故选C。
(2)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8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3.8V×0.28A=1.064W。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变阻器电压为0.7V时,灯泡的实际电压为3.4V,那么灯泡的的实际功率:P=UI=3.4V×0.26A=0.884W;
当灯泡电压为3.8V时,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3.8V×0.3A=1.14W;
比较可知,计算得到的小灯泡”额定功率”比真实的小灯泡额定功率偏小。
30.(2023·金华)研究小组同学在完成”酸的性质”实验①②后,将①②实验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各自废液缸③中(如图甲),结果出现了不同现象,部分小组同学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组别 废液缸中现象 现象解释
第1小组 无沉淀、有气泡产生
第2小组 无沉淀、无气泡产生
第3小组 ……
…… ……
[原理分析]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后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就会不同,这是最终导致各组废液缸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交流讨论]
(1)为分析第1小组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得pH=3,则该小组废液中的溶质组成成分为 (写化学式);
(2)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从反应物用量的角度分析实验①②,可以得出该小组的实验②中反应物盐酸的用量应该是 ;
(3)如果其他小组实验所用反应物的用量都不一样,除了上面第1、2小组出现的现象外,还会出现的现象是 。
(4) [实验拓展]取第1小组废液缸中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溶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振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图乙表示”溶液质量”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解释图中AB段和BC段溶液质量呈现不同增重趋势的原因 。
【答案】(1)NaCl CaCl2 HCI
(2)稀盐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3)①有沉淀、无气泡;②有沉淀、有气泡
(4)等质量的碳酸钠依次与盐酸和氯化钙反应过程中,AB段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BC段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pH=3,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来分析;
(2)根据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说明实验②中碳酸钠完全反应来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氯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来分析;
(4)根据AB段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C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钙小,等质量的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比沉淀的质量小,所以AB段溶液质量增大得快,BC段溶液质量增大得慢来分析。
【解答】(1)①中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②中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得pH=3,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当稀盐酸过量时,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会完全反应,肯定没有剩余,则则该小组废液中的溶质组成成分为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化学式为:CaCl2、NaCl、HCl。
(2)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则实验②中的碳酸钠肯定完全反应没有剩余,那么可以得出该小组的实验②中反应物盐酸的用量应该是恰好完全反应或者过量。
(3)若①中盐酸完全反应,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钙和可能过量的氢氧化钙,②中碳酸钠有剩余,那么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氯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即此时有沉淀,无气泡;
若①中稀盐酸有剩余,而②中碳酸钠有剩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此时碳酸钠还有剩余,会和氯化钙反应生产沉淀,即此时有沉淀,有气泡。
(4)第1小组废液缸中的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将碳酸钠滴入该溶液,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盐酸反应完后,氯化钙再和碳酸钠反应,则图中AB段和BC段溶液质量呈现不同增重趋势的原因是:AB段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C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钙小,等质量的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比沉淀的质量小,所以AB段溶液质量增大得快,BC段溶液质量增大得慢。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2023·金华)2022年12月,”中国山水工程”人洗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该工程成行了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研究小组调查了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生态系统,画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关系图及某些生物相对数量大致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A是生态系统中的 ;
(3)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A、蜘蛛蟾蜍和蝗虫这四种生物之间的相对数量,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答案】(1)4
(2)生产者
(3)丙
(4)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
【解答】(1)食物链始于 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食物链中的能量是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2)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A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根据食物链中的能量是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随着食物链,数量会越来越少,所以食物链是A→蝗虫→蜘蛛→蟾蜍,对应的顺序是丁→丙→乙→甲;所以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丙;
(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
故答案为:(1)4(2) 生产者 (3)丙(4) 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
32.(2023·金华)我国设计生产的无人机世界领先,具有高效、轻巧、功率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等领域。如图为某型号农用无人机,主要用于播种、施肥,打药等,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整机型号 N420
最大起飞质量 56kg
药箱额定容量 30L
作业速度 1~12m/s
完成下列问题:
(1)这款无人机以5m/s的作业速度共水平飞行3.6km,需要多少小时?
(2)这款无人机以最大起飞质量停放在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强约7000Pa,无人机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
(3)若这款无人机以最大起飞质量、1.2m/s速度竖直向上匀速飞行,不计空气阻力,则按此要求计算无人机的功率至少是多少瓦?
【答案】(1)v= 5m/s=18km/h
t= =0.2h
(2)F =G =mg =56kg×10N/kg= 560N
S= =0.08m2
(3)∵匀速
∴F=G= 560N
P= = Fv= 560N×1.2m/s= 672W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无人机需要的时间;
(2)首先根据F=G=mg计算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计算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强;
(3)当无人机匀速上升时,首先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F=G计算无人机的升力,再根据P=Fv计算无人机的功率。
33.(2023·金华)一般泡制咖啡包含磨咖啡豆、加热泡咖啡、保温三个阶段。图甲为多档位咖啡机,图乙是其电路结构简化图,电动机用于磨咖啡豆,R1、R2为发热电阻。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额定电压. 220V
磨豆功率 110W
加热功率 1210W
保温功率 88W
产品规格 295*280*410mm
(1)若仅闭合S2,咖啡机的工作状态处于 阶段。
(2)R1的阻值是多少欧?
(3)小金某次泡制咖啡,只进行了磨豆和加热,其中磨豆用时0.5分钟,加热用时3分钟,则本次泡制咖啡共消耗多少焦电能?
【答案】(1)保温
(2)R1= =40Ω
(3)W总=P磨t磨+P热t热=110W×0.5×60s+ 1210W×3×60s=2.211×105J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比较开关在不同闭合情况下总功率的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
(2)根据图片可知,当同时闭合开关S2和S3时,只有R1自己工作,此时为加热档,根据公式 计算R1的阻值。
(3)根据W=Pt分别计算出磨豆和加热消耗的电能,然后相加得到消耗的总电能。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只闭合开关S1时,只有电动机工作,此时为磨豆状态;
当只闭合开关S2时,此时R1与R2串联,总电阻为R串;
当同时闭合开关S2和S3时,只有R1自己工作,总电阻为R1;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R串>R1;
根据可知,总功率P串则二者对应的状态分别为保温和加热。
34.(2023·金华)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含有少量NaCI),研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取12克食用破样品放人锥形瓶进行实验。按定量测定实验的正确步骤,进行规范操作,并用电子天平对某一装置进行连续称重,直至该装置质量不再改变时停止实验,此时该装置质量增加了4.4克。(假设每步吸收都完全,ACDE装置中试剂均过量)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 ;
(2)根据某装置质量不再改变时,作为停止实验的依据,则该装置应该是 ;
(3)计算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干扰
(2)D
(3)解:设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 2HCl= 2NaCl+H2O+ CO2↑
106 44
x 4.4g
x=10.6克
Na2CO3%= ×100% =88.3%
答: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8.3%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会产生干扰分析;
(2)根据该实验是利用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来计算碳酸钠的含量,由装置图示可知,D实验是吸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装置分析;
(3)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会产生干扰,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干扰 ;
(2)该实验是利用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来计算碳酸钠的含量,D装置可吸收反应后的二氧化碳,则实验中需测定D装置前后质量;
故答案为:(1) 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干扰 ;(2)D;(3)88.3%。
35.(2023·金华)某款市售制氧杯具有供氧快、便携带、易操作、成本低的特点。图1为制氧杯实物图,图2为制氧杯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制氧剂的相关信息。利用该制氧杯制氧,产生的氧气可以在剧烈运动后即时补氧,也可以供老人、孕妇等在家中和户外急救补氧。
[制氧剂]相关信息
制氧剂A的成分为:2Na2CO3·3H2O2
制氧剂A放入水中后发生的反应:
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制氧剂B的成分为:MnO2
[使用步骤]
Ⅰ.取下杯盖,在甲杯中加入A、B两种制氧剂,再加入清水至相应水位;
Ⅱ.取下与杯盖相连的乙杯,在乙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将乙杯装回杯盖的中央正下方;
Ⅲ.将带有乙杯的杯盖和甲杯旋紧,形成一个如图1所示的整体;
Ⅳ.待出气孔②处有氧气逸出时,通过医用导气管供人呼吸补氧。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杯中加入清水的作用是 ;
(2)在甲杯中加入清水至相应水位,清水除了溶解制氧剂A并使制氧反应发生以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
(3)请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信息,解释该制氧杯能快速产生氧气并能从出气孔②快速逸出的原因。
【答案】(1)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知道供氧的快慢,湿润氧气
(2)控制氧气产生的速率
(3)知识要点:
①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会产生氧气
②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③气体增多使甲杯内上方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气体从水中导出可观察速率及湿润气体分析;
(2)根据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且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可加快分解分析。
【解答】(1) 在乙杯中加入清水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知道供氧的快慢,且能湿润氧气 ;
(2) 甲杯中加入清水除了溶解制氧剂A并使制氧反应发生以外,还具有改变反应的浓度,以 控制氧气产生的速率 ;
故答案为:(1) 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知道供氧的快慢,湿润氧气 ;(2) 控制氧气产生的速率 ;(3)从产生氧气、催化剂加快分解、产生气体后装置内压强增大等方面解答合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