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
《白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文章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方法。
2.通过欣赏课文语言、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课文语言、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欣赏“白鹭”相关视频。
此刻,在南国风光秀丽的田野中、明净清浅的小河边,一种常见的水禽正孤独觅食。
2.学生由视频推测出,这样水禽就是“白鹭”。
3.复习旧知,一起回忆学过的有关“白鹭”的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4.由诗句初步品味“白鹭”之美,引出课文《白鹭》。
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而白鹭之美,不仅可入诗,更像一首诗。你瞧,白鹭虽是生活中一种寻常的动物,但是它悠闲、自在、独立、优美的形象却将平凡的乡居生活点缀得特别富有情趣。一静一动之处,皆是案上佳作。
为此,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也特别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白鹭,以表达自己在抗战时期波诡云谲的政治局面下的爱国追求。
5.简介作者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1921年发表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历史剧本《屈原》《王昭君》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白鹭》,与那水边的性灵者交个朋友。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学生读生字、新词。
3.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重点指导:
(1)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
(2)读准易错音:蓑(suō)毛 长喙(huì) 镜匣(xiá) 嗜(shì)好
(3)指导“鹤、嫌”的书写。
4.全班齐读生字新词。
5.全班齐读课文。
板块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适当做批注: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学生交流: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采用了总分总结构。
第一部分(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 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结尾一段话与开头一段首尾呼应,此外还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板块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回顾本堂课学习内容。
2.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
3.思考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
(2)作者通过什么方法具体描写“白鹭之美”,并传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