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六年级上册 单元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教材内容编排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竹节人》一文语言生动传神,整篇文章充满了趣味性,无论是竹节人的制作,还是斗竹节人的场面,以及文中人物对于竹节人的喜爱之情,作者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作者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故宫博物院》一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了故宫各个建筑群及其作用,让我们了解到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学习本单元课文,要读通、读懂每篇课文,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还要学习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课程标准要求 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优美文段。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语文要素进阶 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 要求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语文要素 课题 内容 主旨 写法 课后思考题 要素进阶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竹节人》 本课写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竹节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的事实。重点是明白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心态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对于“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 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和同学交流。 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宇宙生命之谜》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不浪费地球资源,要去敬畏世界,也在提醒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地球,让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表达了作者对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 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通过旁批体现思维过程,进一步体会是“有目的的阅读”
《故宫博物院》 本课为了详细介绍故宫博物院,共提供了四份材料。这四份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重点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 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说明段多用形容词,语汇生动,基本构段方式,是简洁的说明加生动的描述。在介绍建筑、风景之类的说对象时,人们常常用这样的语段来对事物进行说明,一方面尽显事物的特点和美感,一方面渗透作者的情感。 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讲解。 引导学生将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检验阅读策略的运用。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出示一些让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美食、旅行、梦想等,让学生先说说这些活动的作用,再来围绕话题写作文。 先说一说自己觉得给生活带来美好的活动,然后范文引路,学生练习,完成后交流提建议。
人文主题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趣的竹节人,宇宙的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都能帮助我们提升阅读的能力)
语文要素 (阅读)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习作)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 阅读目的明确:学生需要在进行阅读之前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理解故事情节,还是为了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或者是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等。明确阅读目的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解和思考。 2. 阅读方法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例如,对于获取信息的目的,可以运用扫读和略读等快速阅读方法;对于理解故事情节的目的,可以运用细读和深度阅读等深入理解的方法;对于分析作者观点的目的,可以进行细致的解读和推理等。 3. 阅读策略的运用: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联想、比较等。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果。例如,通过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提前猜测故事的结局;通过联想和比较,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内容进行联系和对比,加深理解。 4. 批判性思维: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即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应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观点、论据和论点,以及思考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影响等。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总的来说,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生需要明确阅读目的,灵活运用阅读方法,运用阅读策略,培养批判性思维,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常规目标 字词句: 会写27个生字,能够正确、规范书写38个词语。 阅读: 1.体会相同文章,在不同阅读任务的驱动下,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2.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形式,学习和领会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不同阅读方法的阅读策略。 3.能够运用本单元学会的阅读策略,展开自主阅读活动。 书面表达: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 2.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 3.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重难点 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②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有侧重点地阅读。 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学情分析 阅读能力不够均衡。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阅读水平不够均衡。一部分同学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学习比较认真,能够按要求思考、标画,有自己的感悟。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不会思考,概括水平不高。不会借助课后题深入思考。交流自己的感悟时,总是依赖其他同学。需要引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写作能力需提高。虽说是六年级的学生,但课后积累的语句少,写作方法不会运用,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少数同学做到内容生动,会运用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作文缺少创意,不具体、不生动,公式化较严重,这是部分学生的通病。个别文章空洞无味,甚至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本单元需要引导学生将阅读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作文中,联系实际生活实际来写作,从小细节、大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思路 学习主题: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计划( )课时
大任务: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任务一 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课时
活动1 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初步了解大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活动2 整体教学会写的字和词语。
任务二 有目的阅读课文 (8)课时
活动1 精读课文《竹节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活动2 精读课文《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活动3 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
活动4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活动5 习作《_____让生活更美好》本篇习作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歌颂生活中的美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把生活中感受到的美好体验记录下来,并写清楚为什么这种事物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写完后, 以“共享美好生活”为题,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分享,把习作的立意从为了写而写,提升到乐享生活,共创美好的高度来。
任务三 成果展出课 (2)课时
活动1 评讲习作
活动2 背诵古诗《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