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备课】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秋备课】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11-01 13:37:34

文档简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二板块你应尽力完成,第三板块则由你决定取舍)
第一板块 本课题你学到多少基础知识?不妨检测一下。(约5min)
1. (005;0.5min)物质的变化一般可分为 变化和 变化。若某物质变化后本身消失,而变成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就是 变化,若变化后仍然还是自己本身,只是发生状态、形状、冷热程度等的改变,那么这种变化就是 变化。可见判断物质发生何种变化,唯一的标准是 。
2. (005;20s)化学变化也叫 ,常伴随许多现象的产生,如颜色的改变、 、 等,还伴随能量变化,如 、 、 等。我们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记录,通过分析现象,才能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变化,从而认识物质的实质。
3. (006;0.5min)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不需 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氧化性、可燃性、腐蚀性都属于化学性质,而状态、 、 、 、 、
、 、是否溶于水,是否具有挥发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4. (037;10s)水在标准状况下(0℃、1标准大气压)的密度为 g/cm3,即 g/mL。
5. (005;5s)在该课题中,我们探究完成了四个演示实验,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加热沸腾生成白雾 B.向胆矾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 胆矾研碎后,蓝色有所变浅 D.向大理石表面滴加稀盐酸,其表面产生许多气泡。
6. (006;5s)“木材能燃烧”,这是描述木材的( )
A.物理性质 B. 物理变化 C.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
第二板块 你能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祝你成功!(约8min)
7. (006;15s) 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又称 ,其物理性质有 。
8. (005;1min)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这里的变化主要指 变化。
9.* (007;20s)早上,你找来袜子穿,你如何判断袜子已经穿过?假如你选择闻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那么请问你是如何闻的(假如你穿过的袜子都很臭)?答:

10. *(025;6min)压强是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气体能产生压强,它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请你联想自行车的轮胎,当里面没有气体时就变瘪,有气时便鼓起,这说明什么?当轮胎充气太多,把车放在烈日下有可能发生什么后果?这又说明什么?于是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一个密闭的容器里面若不存在气体,即是真空的,那么里面的压强为 Pa(压强的单位);若里面存在气体,气体量越多,里面的压强将 ;气体量不变,但气体温度越高,里面的压强也将 。
第三板块 下面题目很棘手,你有勇气迎接挑战吗?把你的能耐发挥出来吧。(约3min)
11. (005;3min)“化学变化伴随物理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举例说明。那么你又如何看待“物理变化伴随化学变化”这个结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到底有何关系?

(这里是每一板块的参考答案,你不好意思提前偷看吧!)
第一板块
1.化学、物理;化学,物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反应;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
3.化学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颜色、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帮你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银白色”和“能燃烧”都是铁是性质。但“银白色”这种性质可以直接用我们的眼睛进行感知,铁不必进行化学反应就已经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能燃烧”这种性质,我们事先是不知道,但通过实验,我们才知道它原来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美丽火星,同时生成新物质四氧化三铁,这时我们才知道它具有“能燃烧”的特点,这种性质是在铁燃烧(即铁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来。
4. 1; 1 5.BD 6.C
第二板块
7.蓝矾,蓝色固体,易溶于水 8. 化学
9. 把袜子拿起来搓一下并放在脸部前(离鼻子远点),用手扇动,让袜子上可能存在的气味漂到鼻孔,若闻到臭气,说明袜子已穿过,若没闻到臭味,说明袜子没穿过。
10. 0; 越大;越大
第三板块
11. “化学变化伴随物理变化”是一个正确的结论。如蜡烛燃烧。蜡烛燃烧本身是一种化学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接近火焰的石蜡慢慢被加热熔化,液态蜡又变成气态蜡,这些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在蜡烛燃烧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同时进行。“物理变化伴随化学变化”是错误的结论。如把纸撕碎,只有发生物理变化,根本就没有化学变化。当然,也有发生物理变化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的例子,上面提到的蜡烛的燃烧就可以做为例子来说明。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这说:化学变化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的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则没有。
(下面文字不列入考试内容,能让你在放松片刻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开阔视野)
玻璃从哪里来
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玻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西。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处处都可以看见用玻璃制造而成的物品。门窗上安装的玻璃,喝水用的各种式样的玻璃杯,装汽水或酒的各种玻璃瓶,墙上挂着奖状的玻璃镜框,桌上插着鲜花的玻璃花瓶,还有小朋友们玩的五颜六色的玻璃球,真是不胜枚举。
玻璃和我们人类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但是,你知道玻璃是从哪里来的吗?
三千多年以前,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口旁,有一块美丽的沙洲。有一天,一艘大商船满载着大块的天然苏打(碳酸钠)经过这里,由于海水落潮,大上船在河口沙滩上搁浅了。没办法,商船只好等着海水涨潮以后再启程。
中午,有个船员提议在河滩上做饭,举行一次野餐。于是大家从船上搬来做饭的大锅,又扛了几块天然苏打,用苏打支着锅做起饭来。吃过饭,他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回船了,一个船员突然惊讶地喊:“你们快看,这是什么东西?闪闪发光,多好看!”
大家围上来仔细看,只见那东西玲珑剔透,晶莹明亮,真是谁都没见过。原来,这沙滩上都是石英砂,在船员们烧火做饭的时候,支着锅的天然苏打在高温下和石英砂发生了化学反应,就变成了玻璃了。
聪明的腓尼基人在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当秘密被发现以后,就开始了玻璃的生产。腓尼基人用特制的炉子,把石英砂和苏打一起熔化,炼出玻璃液。最初,他们把玻璃液制成大大小小的玻璃球、玻璃珠子,运往各地。由于人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圆溜溜光闪闪的透亮珠子,都把这些玻璃珠看成宝贝,就用黄金或珠宝来换,腓尼基人因此发了大财。
不久,腓尼基人制造玻璃的秘密被人泄露出去了。埃及人首先用同样的方法制出了玻璃,许多地方也相继制造成功。从此,玻璃生产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玻璃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现在,玻璃制品已经成了价廉物美的常见东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化学研究________的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二)自学?? 一、物质的变化 下面请大家做几个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实验】:[实验1-1] 水的沸腾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_______ 【实验】:[实验1—2] 胆矾的研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_______ 【思考】: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讨论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1.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呢? 举例:
【实验】:[实验1—3] 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_______ 【实验】:[实验1—4]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_______ 【思考】: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讨论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呢? 举例:
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哪些现象? 讨论交流: 强调: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讨论交流: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达标训练: 1.下列描述涉及一些物质的变化,其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 D.滴水成冰 3.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 ????  ???????????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 D.煤燃烧发电 课堂小结: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 特征?? 伴随现象?? 举例?? 联系? 区别? 当堂检测: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家庭自制冰块?????? B.馒头变馊????? C.糯米酿成酒? D .火柴燃烧
2.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潮起潮落????? B. 海市蜃楼????? C. 风起云涌????? D .光合作用
3.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生成新物质 B. 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
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 D .铁生锈;铁被腐蚀
布置作业:
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2.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冰雪融化、冰糕变软??? C剩饭变嗖、高粱酿酒?? D灯泡发光、铁锅生锈
3.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则这种变化(? ) A一定是升华???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与拓展
知识点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P8~9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
【思考】:
1、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2、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
【对比】: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实例
区别
【演示】实验1-2, 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练习:独立完成习题(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木柴燃烧 ,木柴能燃烧 ;
(2)铁生锈 ,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
(3)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_ ___ _,把块状的硫研碎_________ __。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以实验为依托,引出相关概念,对学生来说,是由实践推导出结论的第一次尝试,用以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重点放在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区别、应用上。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这四个概念,比较抽象,不大容易理解,学生接受起来普遍感觉有点吃力。在教学中,我应该注意多从生活实例入手,尽可能使举的例子浅显易懂,让学生学的轻松,不至于被几个概念绕晕了。
另外,也要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对于教材的处理,目前应以基础为主,落实教材内容,不要赶进度,也暂时不要加大难度。
课件5张PPT。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光和放热、吸热。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 是否有其他(新)物质生成。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互关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的过程。
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硫酸铜溶液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气体等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1.?下列描述:
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 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 ?E.木棒受力折断??????????????????????
F.矿石粉碎?例2.?关于氧气有以下描述
?????①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③点燃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④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 ⑤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
⑥氧气可用于医疗、炼钢
?????请选择适当序号填空:上述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
??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 ??是结论;???? ???是用途。思考:
现有两瓶无色液体,一瓶为酒精,另一瓶为白醋,
可以用哪些方法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