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3 南州六月荔枝丹 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3 南州六月荔枝丹 苏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14: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3 苏教版必修5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niè)
B.红缯(cénɡ) 祠堂(cí) 莹白(yínɡ) 宠幸(chǒnɡ)
C.龟裂(ɡ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
D.果壳(ké) 记载(zǎi) 绛囊(xiánɡ) 混合(hùn)
【解析】 B项,“缯”应读“zēnɡ”;C项,“龟”应读“jūn”;D项,“绛”应读“jiànɡ”。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旧籍 紫绡 吹墟 蒂部
B.姗瑚 楠木 罐头 瓤肉
C.粗糙 裂片 薄膜 贡献
D.细胞 焦核 幅圆 雌雄
【解析】 A项,“墟”应为“嘘”;B项,“姗”应为“珊”;D项,“圆”应为“员”。
【答案】 C
3.《南州六月荔枝丹》标题出自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请选出对这首律诗的颔联、颈联排列正确的一项(  )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A.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B.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C.绛雪艳浮红锦烂,芳味曾经荐大官。高名已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
D.高名已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绛雪艳浮红锦烂,芳味曾经荐大官。
【解析】 从“万颗累累簇更团”可知下文应继续描写荔枝的特性,故“绛雪……,玉壶……”一句应放在前面。如果依据对仗、平仄、押韵和诗句内部由实到虚的写作顺序也可得出结论。
【答案】 A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质疑,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B.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约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C.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D.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原产的明证。
【解析】 A项,“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此处应用“疑问”。B项,“三四厘米”本身表示约数,不需要加“约”字。C项,“加快”与“规模”不搭配,“建设”与“学科”不搭配。
【答案】 D
5.(2012·广东高考)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解析】 本题从语段的总领句和句子照应关系的角度考查语意的连贯。④句首先提出错误观点,①⑥对应第④句的“艺术和科学”列举了对艺术家和科学家的错误认识,②对错误观点及错误认识进行否定,⑤③对应上文的“艺术和科学”表明了对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正确认识。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则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明林叔学《荔枝花》诗说“苞蕊还分雄与雌”,应是从果农那里得来的知识。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受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所以俗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6.这一段介绍了荔枝的花,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做好这类题目,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给这一文段分出层次,然后再概括出每层的层意即可。
【答案】 花期,开花次数,花的形状、花色,花的类型,花序。
7.这一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做好此题必须熟练掌握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然后逐一验证。
【答案】 列数字、引用。
8.文中运用的数字哪些是确数?哪些是约数?它们对说明事物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列数字在说明文中的作用主要是便于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可以科学地、精确地说明事物。
【答案】 确数有:一年开花两次、一年开花四次之多。约数有:生花可有一二千朵、结实总在百数以下等。运用这些数字,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具有更强的科学性。
9.文中引用了“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引用的作用:能增强文章说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文章显得更富文采。同时引用的内容有时可以准确地表达出说明事物的特点。
【答案】 介绍了荔枝花多子少的特点,也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一树独先天下春
     ——漫话梅花
贾祖璋
王象晋《群芳谱》曾以“荔枝无好花,牡丹无美实”为遗憾,的确这是植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除了每种植物的花和果实都有特定的形态构造以外,一株植物,营养物质有限。用来滋养美丽巨大的花朵,就难以再结出鲜美肥硕的果实;反之,丰于果实,就只能啬于花朵。不过,普遍之中,也会有特殊,如梅、杏、桃、李等便是既有好花,又有美实,两者兼具。而且都是我国原产的名花和名果,尤其值得重视。这里单说冰清玉洁,香幽粉艳,“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
《左传》:“和如羹焉,水火醯(xī)醢(hǎi)盐梅,以烹鱼肉。”“醯醢”是醋和酱,把梅与醋酱盐并列,可见当时梅是做调味品用的。
尽人皆知的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是关于梅子生食的较早记载。《齐民要术》引《诗义疏》:“梅,杏类也,树及叶皆如杏而黑耳。实赤于杏而酢,亦可生啖也。煮而曝干为酥,置羹臛(huò,肉羹)齑(jī,细末)中,又可含以香口;亦蜜藏而食。”除了做调味品外,生食和制作蜜饯,与现代相同。又制成乌梅和白梅用做下气、除热、安心药,也早有记载。
《说苑》记载越国使者赠送梁王一枝梅花,大概当时中原一带梅花还是稀有之物,所以会千里迢迢,带去作为礼品。晋代陆机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人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并附诗一首:折梅达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是较早的重视梅花的两个故事。
梁何逊在扬州,官舍有梅一株,他常在树下欣赏吟咏。后来在洛阳,又想起梅花,便再去扬州,正逢梅花盛开,竟终日看花不止。何逊是一位喜爱梅花的诗人,所以杜甫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但是,从晋代到六朝,诗人歌咏梅花,大部分还只是慨叹梅花的易于飘落。
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回。(鲍泉《咏梅花》)
从飘荡消落转变为“不信笛中吹”,进而推崇它素艳清香,突出耐寒的习性,对梅花的看法逐步向宋代人的思想靠近。
与陶渊明爱菊一样,宋代出了一位隐居孤山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的林逋,物以人贵,孤山梅花,就为人所称道。林逋的梅花诗,又多名句传诵于世: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山园小梅》)
小国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梅花》)
宋代其他诗人,对梅花也极为推崇,如:
冷香疑到骨,琼艳几堪餐……赠春无限意,和雪不知寒。(王硅)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苏轼)
到了南宋,诗人范成大著《范村梅谱》,称梅花为“天下尤物”,说经营园林,首先要种梅树,愈多愈好,其他花木,无关轻重,把梅提高到一个特殊的地位。
同时,梅花就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各种诗文除了散见于各家的诗文集以外,更有人把咏梅诗选成总集,如前述杨万里《和梅诗序》说,那位和梅诗作者陈唏颜搜集到的原作有八百篇之多。而且早在北宋已有总集《梅苑》,后来又有《梅花鼓吹》等多种。另有几种《梅花百咏》则是个人咏梅诗的专集。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名臣于谦,也有一本《梅花百咏》,他是借高洁清远的梅花精神来抒发自己忠贞刚毅的性格吧!史可法殉国后,扬州梅花岭上给他筑了一座衣冠冢,增添后人凭吊景仰的情怀。
从魏晋六朝到唐代,似乎没有什么关于梅的品种的记载,北宋梅尧臣有《读吴正仲重台梅花诗》,“重台梅”就是说的台阁梅。石曼卿、苏轼有《红梅》诗。宋徽宗赵佶《御制艮岳记》“植梅以万数,绿萼承跌,芬芳馥郁……号绿萼华堂”。堂以“绿萼华”名,一就因为万数梅树都是绿萼梅。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大隐庄梅……盖早梅,香甚烈而大。”这是北宋时代四个梅花品种的记载。
范成大的《范村梅谱》是关于梅花最早也是唯一的记录。范成大搜集当时苏州地区所有的各种梅树,陆续栽种在家园里,每得一种,记录一种,汇成一帙,再加前后序文,便成这本《梅谱》。过去都说这书记“所居范村之梅,凡十二种”。实际上第五种“古梅”,并不是梅的一个品种。第十二种“蜡梅”,他自己就说“本非梅类”。所以记载的梅一共是十种: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湘梅、红梅、鸳鸯梅和杏梅。其中,从重叶梅至鸳鸯梅五种是花梅,其他五种则是果梅。
依据目前的调查和研究,全国梅树品种已在二百种以上。随着果树园艺和花卉园艺的日益发展,花实齐美的梅树将对我们有用。我们将对它更加重视和珍爱。
(有删改)
10.“荔枝无好花,牡丹无美实”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中画线句后的几句话里就有对此的解释,适当提取、概括即可。
【答案】 能结出甘美果实的,花朵却不好看;而花朵美丽的,果实却不鲜美。原因:植物营养物质有限,不能同时滋养花与实。
11.梅在古代的实用价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调味品、生食、制作蜜饯、药用。
12.作者举越国使者的故事与陆机的诗,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者在举越国使者献梅一事时,在后面有一句话“大概当时中原一带梅花还是稀有之物”,足以说明举此例的原因;同时作者又用陆机的诗进行了印证,增强了说服力。
【答案】 说明当时梅花在中原一带还是稀有之物。
13.宋代及宋代以后的文人推崇梅,寄寓着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宋时以林逋为代表,明时以于谦为代表,抓取作者对他们品格评价的关键语句。
【答案】 以梅的素艳清香、耐寒的品质自况;以梅的高洁清远来抒发自己的刚毅性格。
四、语言表达
14.将下面的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使其准确而简明地表述出原意,不超过30字。
荔枝壳上的裂片,有的品种小些,有的品种密些,有的品种大些,有的品种疏些;荔枝壳裂片上的峰,有的品种平些,有的品种尖些,情况并不是一样的,这是由于品种不同所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段话的介绍对象有两个:荔枝壳上的裂片、荔枝壳裂片上的峰,它们的情况不同皆因品种不同。在提取出关键信息之后,注意用单句表述。
【答案】 荔枝壳裂片的大小疏密、片峰的尖平,都因品种而异。
15.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在后面的空格内填写三个结构相近的短语。
某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家庭作业情况
睡眠状况
吃早餐情况
体育锻炼情况
百分比
2小时以上
2小时以下
8小时以上
8小时以下
吃早餐
不吃早餐
1小时以上
1小时以下
84%
16%
27.5%
72.5%
70%
30%
21%
79%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的情况。
 【解析】 该表格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提供了四种情况,却只能填三个短语,解题时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普遍存在着”这一信息,排除并非普遍存在的“吃早餐情况”,就可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 ①课业负担过重 ②睡眠时间不足 ③体育锻炼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