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度海南州中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2023.7
1.D
2.B
3.B
4.①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熟悉传统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传承中国古典建筑的精
髓,树立文化自信,在借鉴外来建筑文化的时候保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②传承中国
古典建筑中的理性精神,注重传统建筑中体现出来的生活情趣;③继续发扬中国建筑以人为
本的传统,在建筑设计中注入人文关怀,增强社会责任感。(6分,一点 2 分)
5.①中国古典建筑讲求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阿房宫内建筑众多,各有特色,
却都“钩心斗角”,与中心区域相呼应。②中国的古典建筑重视亲近自然山水。阿房宫没有避
开河流,而是让两条大河从阿房宫里穿过,“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让山水与建筑物融为一
体。(共 4 分,一点 2 分,其中特点 1 分,分析 1 分)
6. D
【解析】D.“理解了儿子的革命行为,并且为儿子感到骄傲”错误,阿进的母亲最终同意阿
进离开家主要是因为阿进在家危险。
故选 D。
7. C
【解析】C.“欲扬先抑的手法”错误,阿进母亲无论是坚决反对儿子离开家,还是最后镇定
支持儿子赶快逃走都是出于对儿子安全的考虑,并非思想上有改变,所以不是“欲扬先抑”
的手法。
故选 C。
8. ①阿进提出离家时,母亲凄楚担忧;(1分)②阿进想外出做短工时,母亲安慰他、企图
挽留他;(1 分)③阿进指出在家更危险时,母亲先是悲伤不舍,(1 分)随后镇定沉着,催
促他逃走。(1 分)
【解析】依据“听了他的这些说话,他的母亲凄楚地向着他说:‘到外面去?又是去干那一
回事吗?……而且不回来啊!’”可知,想想死去家人的经历,当阿进提出离家时,母亲内心
凄楚担忧。
依据“看着她的儿子这样伤心,阿进的母亲愈加凄楚起来了……可是这继续着没有多久,她
忽而恢复了她的平常的镇定了。她开始用着哄小孩子的声调在抚慰着她的儿子……”可知,
当阿进想外出做短工时,母亲先是更加凄楚,然后是安慰他、企图挽留他。
{#{QQABZLQKCEAgogiAIAgAAgABABAgBChCEQEQFyECAkCGEQGkQAkABAGAAIgAOKhgAOAxIBsAAEAsACAANCABFAAB=A}#A}=}#}
依据“听了这些说话以后,阿进的母亲始而啼喊着,继而镇定起来了。‘那么,你还是赶快
逃走好!我的苦命的儿子呀!’她开始抚慰着她的儿子,用着她的多筋的手掌在抚摩着他的
头顶”可知,当阿进指出在家更危险时,母亲先是悲伤不舍,随后镇定沉着,催促他逃走。
9. ①指自然界的洪水②喻指当时地主、官兵等反动势力像洪水③象征势不可挡的革命浪潮。
【解析】依据“村中满了洪水,官兵不容易到来。阿进家中的楼上已经有了尺来高的水”可
知,“洪流”指自然界的洪水。
“洪流”具有危险性和伤害性,再结合文中“一代又是一代,做父亲的只好让他们随便拿去
砍头,做儿子的也只好让他们随便拿去枪毙了”“日子一长了,小二老爹一定会知道他回家
的这个消息,那时候一切都完了”可知,“洪流”喻指当时迫害百姓的地主、官兵等反动势
力像洪水。
“洪流”具有势不可挡的气势,再结合“穷人们唯一的生路只是向前。那回事是穷人们唯一
的希望。没有那,他们永远是没有翻身日子的。没有那,一代又是一代,做父亲的只好让他
们随便拿去砍头,做儿子的也只好让他们随便拿去枪毙了”可知,“洪流”象征势不可挡的
革命浪潮。
10.C
【解析】“欲止不内”的主语是“交戟之卫士”,而下一句的主语是“樊哙”,两句主语不一
致,应在下一句主语前断开,排除 BD。“侧其盾以撞”的主语是“樊哙”,“卫士”是“仆地”
的主语,两句主语不一致,应在下一句主语前断开,排除 A。
句子大意为: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
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
故选 C
11.A
【解析】A.“以恭祝其寿辰”错误,“为寿”是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
健康长寿,并非“恭祝寿辰”。故选 A
12.C
【解析】C.“违背自己”错误,由“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可知,“先
破秦入咸阳者”封王的约定是楚怀王定的,并非项羽自己所定。故选 C
13.(1)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得
分点:“故”,特意,专门;“……者,……也”,判断句;“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
古今异义,意外的变故。)
{#{QQABZLQKCEAgogiAIAgAAgABABAgBChCEQEQFyECAkCGEQGkQAkABAGAAIgAOKhgAOAxIBsAAEAsACAANCABFAAB=A}#A}=}#}
(2)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前行。
(得分点:“置”,放弃,留下;“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14.①刘邦卑辞谢罪;②项羽为人不忍;③项伯挺身相护;④樊哙闯帐斥责;⑤刘邦相机脱
身。(一点 1 分,答对 3 点给全分。)
【解析】刘邦能够成功脱身与刘邦自己的表现、项羽的为人、项伯以及樊哙的做法有关。
从刘邦的表现来看,刘邦一见到项羽就“谢曰”,向项羽道歉,摆出姿态;最后当项王因樊
哙指责而无言以对的时候,刘邦抓住机会以“如厕”为名脱身。
从项羽的为人来看,用范增的话来说是“为人不忍”;从项伯的表现来看,当范增安排项庄
舞剑想要趁机刺杀刘邦的时候,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从樊哙
的表现来看,当张良告诉樊哙帐内的情势很紧急的时候,樊哙闯进大帐斥责项羽,缓解了场
上形势。
这些都是刘邦能够成功脱身的原因。
15. D(没有拟人手法)
16.(1)年老多病,孤独无依;(2)战乱未平,国家艰危;(3)壮志未酬,早期抱负终未实
现。(6分,一点 2 分)
17.(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6 分,一空 1分,错字、漏字、多字该句不得分)
18.B(3 分)
19.排比(1 分)一气呵成地从五个角度列举出淄博文旅资源;凸显其文化资源丰富、历史
悠久的特点;语言灵动,富有文采。(3分)
20.①从文化发祥入手,介绍名人、故事、典籍、遗址等文化载体,历史文化韵味浓厚,既
是远方,又富诗意;②介绍境内的自然美景和文化灵魂“三件套”等特产,富有诗意;③介
绍五区三县的美景美食,胸怀宽、情怀大,是对远方的憧憬。(4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三
点得 4分)
【解析】这段文字,将淄博的悠久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和风景结合,突出了淄博的诗情画意,
也体现执笔者的情怀,来淄博不只是吃烧烤,更可以感受淄博的历史、文化、人情、风俗,
撸串是表象,感受人文精神、感受文明才是内核,富有深远意义,因此是“诗与远方”。
21.精彩纷呈(波澜起伏) 扣人心弦 落花流水(狼狈不堪)
22.①叙述者可能置身其外;②还要注意情节的情感(思想);③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
23.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QQABZLQKCEAgogiAIAgAAgABABAgBChCEQEQFyECAkCGEQGkQAkABAGAAIgAOKhgAOAxIBsAAEAsACAANCABFAAB=A}#A}=}#}2022-2023 学年海南州中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 文
满分: 150 考试时间:150min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 成了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 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中国古典建筑从很早便开始确立理性精神的建筑艺术总体特征。西方古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中国则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俗中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具体到建筑内部,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而是平易的,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选材上不以阴冷的石头为主,而多用暖和的木质。另外,中国古典建筑工于整体布局,讲究严格对称,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色。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在局部组成中,则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
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如万里长城,虽然它的每段体制是类同的,像一条巨龙横亘于大地,但每一段又仿佛一条独立的龙在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整个长城如同无数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再者,中国古典建筑历来重视以亲近自然山水为目标的园林建筑。皇室不必说,民间诸如“吸江亭”“面花轩”的名目比比皆是,但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实际上,它们只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罢了。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典建筑的理性精神》,有删改)
材料三:
近 30 年,中国建筑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 10 年,大体量、超高层的新特建筑在各个城市拔地而起。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全是清一色的大高楼、霓虹灯、宽马路,并配有所谓的中央商务区。与此同时,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古建筑群却在毁灭性消失。“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传统建筑越来越少,倒是山寨型的标志性建筑比比皆是,欧陆风情大行其道,导致城市个性丢失、品位低下。”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直言,“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却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难觅心灵的归宿。”
面对城市“千城一面”的尴尬,作为城市面貌与灵魂塑造者的中国建筑师们,似乎难辞其咎。“建筑设计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建筑师不仅仅需要接受技术层面的教育。建筑创作是否有丰富的建筑语言,取决于建筑师本身的文化修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曹嘉明认为,“千村一面”“千城一面”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缺少丰富的设计语言,没能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建筑之中,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还应依靠建筑师加强自身的文化熏陶。
在中国,与“千城一面”相对应的,是大量山寨建筑及奇特建筑的不断兴起。阜宁的“悉尼歌剧院”、苏州的“大秋裤”、沈阳的“大铜钱”……这些年涌现出的“建筑创新”,不断成为被市民吐槽的热点。
“建筑创新的三大动力是人的审美疲劳、创作环境的改变和创作者的自我批判。中国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去模仿建筑大师的作品,而是去感知他们的精神。”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说。
“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大量的建筑设计还应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以适宜人居为标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认为,“中国的建筑师在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大浪潮里面,总觉得自己像个被雇佣的打工者,这主要源于设计师本身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建筑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背景,更要有人文关怀,特别是关爱弱势群体,维护公共利益。其实设计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的设计会感动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
(摘编自《“千城一面”与山寨建筑遍地,谁来塑造有灵魂的城市》,
“人民网”2013 年 8 月 19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中国建筑中“词汇”的丰富性和“文法”的灵活性。B.中国的古典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亭台水榭,都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着共同的特色。C.我国长城是古典建筑中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完美结合,也是局部和整体和谐统一的典范。 D.随着古建筑群逐渐消失,中国城市建筑便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变得没有了灵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中国的房子多有显著的轴线,主要的房屋一般向南,常在庭院或天井种植树木花草,
这在李泽厚看来都是源于中国人的理性精神。
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布置并联系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就是中国建筑上所说的“文法”。
中国古人淡于宗教而重于现世,具体到建筑内部则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展现出一种与人和生活的亲和力,人是所有建筑的中心。
追求建筑创新,会导致山寨建筑的泛滥和奇特建筑的大量兴起,最终将导致中国传统建筑的“词汇”和“文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材料一以“词汇”和“文法”为喻,从重要的概念入手,目的是为了深入浅出地说明中国建筑的构成原理。
材料二按照总分结构,从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中国古典建筑中所体现出的理性精神, 由表及里,层次清晰。
材料三从现象入手,多次引用权威专家的言论,意在客观地分析现代建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三则材料都使用了“往往”“一般地”“似乎”这类的词语,这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谨性和语言的分寸感。
建筑师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的传统才能塑造出有灵魂的现代城市建筑?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下面一则选文中关于建筑的描写表现出了上述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哪些具体特征?请简要说明。(4 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节选自《阿房宫赋》)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在洪流中洪灵菲
①村中满了洪水,官兵不容易到来。阿进家中的楼上已经有了尺来高的水,但他不敢到屋脊上去。白天他老是坐在一只垫在凳子上的箱子上面,晚上他便睡在一块用绳子悬在梁上的尺来阔的木板上。饭都是由他的母亲从天窗爬到屋脊上面去弄的。碰到风雨便只好挨饿了,但这挨饿的事情在阿进的母亲眼里看起来,算不得什么一回事了。
②晚上在像豆一般大小的洋油灯下,人影巨人似的倒在楼上的水里。这里面除开一些悬在梁上的破布袋,一些零用的杂物,和一些叠在凳子上的衣箱而外,其余的都浸没在水中。藏豆的白铁罐被胀破了,不及拿走的火炉被浸溶了,忘记入水的水缸被撞破了, 一樽洋油被打翻了,满满地浮在水面上。可是这些都不会惹起阿进的母亲的悲哀,她所最关心的,只有她的儿子阿进。差不多是成惯例,每晚她都呆呆地凝视着阿进,眼泪萦着她的眼睫,她会说:“儿呀!那些事情做也是做不了的。你的娘看来不中用了,家庭你是再也离不得的啊。”
③在这样的时候,阿进觉得是最苦的。他一看见她的眼泪,他的说话便滞涩起来了,
虽然他能够在群众大会的会场上演说了一大篇……
④这天晚上,阿进的母亲在翻着衣箱,无意间翻到一两件她的丈夫剩下来的旧衣衫, 呆呆地注视了一会之后,她便发狂似的挽着阿进的耳朵,喘着气说:
⑤“……一家人看看都要这样死完了!……”
⑥阿进咬着他的苍白的、薄薄的嘴唇,摇着他的细小的头颅,张翕着他的稀疏的眉毛,用着哭声说:
⑦“母亲呀!……我是不会这样死的啊!”跟着,他温柔地在捶着他的母亲的腰。
⑧这回,他的母亲却放声地哭出来了。她神志不清地紧抱着她的儿子,好像在抱着一个婴孩似的。“母亲,你要保重点!”阿进抚着他的母亲的灰白的头发。
⑨阿进的母亲哭得更厉害了,她的儿子的温暖的说话使她全身心、全灵魂都融在一种悲哀的快乐里。
⑩看来似乎是专在和这些农民作对似的,洪水不涨不退地一天天老是维持着原状。阿进的家里已经把最后的米都吃光了,他们每餐都在吃着番薯。
这天,阿进家中,番薯也吃光了,早餐和午餐都由阿进的母亲到邻家乞番薯去。情形是再也维持不住了,阿进坚决地向着他的母亲说,无论如何他是不能再停留在家中了。他恳求着他的母亲,允许他即晚坐着“木排”到邻村的一个朋友家中借一两斗米去, 同时他说他不能回来,那一两斗米他会叫他的朋友送来的。
听了他的这些说话,他的母亲凄楚地向着他说:“到外面去?又是去干那一回事吗?……而且不回来啊!”
“我想到外面做短工,赚点钱来帮助家用呢。”阿进咽声说,眼泪来到他的睫毛上,尽管他心里想怎样继续干下去,口里只是说不出来。
看着她的儿子这样伤心,阿进的母亲愈加凄楚起来了,没有牙齿的嘴巴上下地在扭动着。可是这继续着没有多久,她忽而恢复了她的平常的镇定了。她开始用着哄小孩子的声调在抚慰着她的儿子:“外面的世界是险恶不过的呀!过了一年半载,你便可以在乡中领了几亩园田来耕作,安安静静地过了一生了……唉,儿呀!你不要因为我们的家境太穷便烦恼起来啊。穷有什么要紧呢?只要我们的品行好,对得住天地,怕比那些狠心狗行的富人还要来得快乐一些呢……我们家里虽然连番薯也吃光了,但这有什么要紧呢?大水退后,阿妈可以去做乞丐婆养活你啊……儿呀,你不要替你的母亲害羞啊。只要品行好,又不偷人家的东西,做乞丐婆有什么失体面呢?”
在她的这样说话中间,她的态度异常泰然,昏花的老眼也在闪着光。
阿进像死人似的沉默了一个钟头以上,眼泪反而流不出来了。事实上,他是不能够再停留在家中的,但离开他的母亲呢,这在他是多么悲怆的一件事情啊。照着他的母亲所说的那样做去吗?他,年富力强,要待他的六十岁的母亲做乞丐婆来养活他!这是怎样讲呢……
鼓起了比拿起枪在战场上射击还要多千百倍的勇气,阿进嗫嚅地向着他的母亲解释着,穷人们唯一的生路只是向前。那回事是穷人们唯一的希望。没有那,他们永远是没有翻身日子的。没有那,一代又是一代,做父亲的只好让他们随便拿去砍头,做儿子的也只好让他们随便拿去枪毙了。
跟着他又向着她说,坐在家里是比到战场上去还要危险的。日子一长了,小二老爹一定会知道他回家的这个消息,那时候一切都完了……
听了这些说话以后,阿进的母亲始而啼喊着,继而镇定起来了。
“那么,你还是赶快逃走好!我的苦命的儿子呀!”她开始抚慰着她的儿子,用着她的多筋的手掌在抚摩着他的头顶。
这时在阿进的眼中,他的母亲变成了一位半神性的巨人了。这巨人是一切灾难所
不能够磨折的,在她里面有了一种伟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在把人类催进到光明的大
道上去的……
洪水已经退了约莫两尺的光景了。太阳光从天窗口探进来,照燃着在这一切之上, 腾上了一层带虹彩的轻烟,同时,发出来了一种绍兴酒一般的气息。
(有删节)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村中发了洪水,房屋被淹,但是阿进不敢到屋脊上去,因为如果小二老爹发现他回家就会去告发他。
打着到邻村的一个朋友家借米的幌子,阿进决定外出继续革命,母亲知道了儿子的意图,有些不情愿。
阿进坚信革命才是穷人们的唯一希望,但因为外面的世界太险恶,不忍儿子像他父亲那样被砍头,所以母亲坚决不让他离家。
阿进的母亲最终同意阿进离开家,是因为她被儿子说服了,理解了儿子的革命行为, 并且为儿子感到骄傲。
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第②节描写阿进家中被水淹没的情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表现出阿进一家此时水深火热的处境。
文末的“太阳光”“一层带虹彩的轻烟”都是美好的物象,暗示革命可以推动全人类进步的美好前景,令人向往。
从坚决反对儿子离开家到最后镇定支持儿子赶快逃走,阿进母亲经历了艰难的心理抉择,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文中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以阿进一家为代表的农民们的苦难生活,说明改变农民的被压迫的命运是革命的内在要求。
从第 节开始,随着阿进的苦苦哀求,阿进母亲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 分)
简要分析“洪流”在小说中的多重含义。(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
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樊哙曰:“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寿,向尊长敬酒或馈赠礼物,以恭祝其寿辰。
细说,小人的谗言。
杯杓,酒杯和杓子,文中借指饮酒。D.足下,古代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鸿门宴上的座次尊卑有序:项羽坐西面东,最为尊贵;范增坐北面南,次之;刘邦坐南朝北,位次低卑。
范增暗中指示项庄,以为刘邦舞剑为名伺机击杀刘邦,因项伯用身体遮护刘邦,项庄未能成功。
樊哙闯入营帐,怒斥项羽背信弃义,违背自己当初定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约定,项羽对此无言以对。
刘邦不辞而别,张良以其酒醉为由致歉,并敬献白璧、玉斗,范增愤怒击碎玉斗,感叹项羽错失良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4.刘邦能够从暗藏杀机的鸿门宴成功脱身的原因是什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诗歌首联写诗人过去已听说过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心早已向往之,今日登楼绝非唐突行事,而是实现了昔日的心愿,字里行间潜藏着喜悦之情。
诗歌颔联诗人以巨笔从吴、楚两国的幅员辽阔的地理位置着眼,由乾坤宇宙漫无边际的空间落笔,把洞庭湖的开阔宏伟壮观的气象,一览无余地描绘了出来。
颔联是诗人登上洞庭湖所见之景,颈联则是诗人现实处境的真实写照,上下两联,彼此映衬,益发显示出景之雄伟壮阔,情之孤苦伶仃。
这首诗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16.结句作者言己“凭轩涕泗流”,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涕泗流”的原因。(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 ”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竭力搜刮财物却又不珍惜的句子是“ , ?”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演绎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盛况,诞生了
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等故事,成就了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美谈,孕育了
《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考工记》《聊斋志异》等巨著,留下了齐长城、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世界足球起源地等文化遗存。陶琉文化、黄河文化、聊斋文化、渔 洋文化等地域文化交相挥映,悠长的文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陶瓷、琉璃、蚕丝织巾是淄博更具韵味的文化灵魂“三件套”。泱泱齐风,美美齐地。境内齐山、鲁
山、原山、潭溪山嵯峨奇异,马踏湖、文昌湖、五阳湖、天鹅湖一望无垠,开元溶洞、樵岭前溶洞、沂源溶洞绵延不绝,博山菜、周村烧饼、沂源苹果、高青黑牛和清水小龙虾唇齿留香。淄博的五区三县,都有各具特色的美景美食,也都有滋滋作响、念念不忘的烧烤,欢迎大家择时品尝体验。
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三件套”所加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永远地睡着了”,这饱含情感的文字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之间的深厚情谊。
别里科夫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是一只被“套子”箍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
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学习《促织》《变形记》,要深刻理解“变形”中寄寓的社会批判意味。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20.本段介绍文字让人感受到了“诗与远方”的意味,请简要分析。(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家笔下的故事( ),引人入胜。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也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对于故事的发展, ① ,也可能身在局中。比如,铁凝《哦,香雪》的叙述者隐身于故事之外,鲁迅《祝福》中的“我”则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不同的叙述视角,能够带来不同的叙事效果。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注意写出情节的曲折起伏。如《水浒传》里林冲的故事,从“误入白虎堂”到“刺配沧州道”,一波三折,( ),牢牢地抓住了读者。同时, ②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在一步步走向“末路”的过程中,又有着求生的挣扎,这就使得她的故事格外能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那些 ③ 。比如学校篮球赛,上届冠军队竟然被初出茅庐的新生球队打得( )。生活中有许多这一类有趣的事,只要善于发现、留心积累,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2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也有人说:人生不是“起跑线”决定的比赛,任何时候都能创造无限可能。
对于上述观点,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