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9 23: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基础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积累与运用
1.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对联不仅仅可作为春联,还可以作为不同行业和特殊日子的专用联,在下列各项中,对不同对联的使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新春对联
B.荷红莲开并蒂花,朝阳彩凤喜迎门。——新婚喜联
C.遍地蕙兰思化雨,满园桃李谢春风。——花店开业联
D.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对联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yū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舒活舒活筋骨,抖擞(sǒu)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C.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bei)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D.有撑(chēng)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立的。
3.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是对偶句,先写“客路”再写“行舟”,开篇就流露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思。
B.“潮平两岸阔”中“阔”字传神地表现了潮水涨满,江水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C.颈联描写景物、节令,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的哲理。
D.尾联写作者想要借归雁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4.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有力地描绘了大海的壮阔。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实写所见之景。
C.“日月之行”等四句虚写作者的主观感受,即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象出的景象。
D.全诗写景,刻画高山大海景象的同时含蓄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不甘服输的进取精神。
5.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xī,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xī( ) kē( ) 酿( ) 和( )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
(3)从词性的角度上分析,文中“酝酿”“喉咙”分别是 、 。
(4)文中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5)请你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中“卖弄”一词。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水何澹澹,  。
(2) , 小桥流水人家。
(3)潮平两岸阔,
(4)请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名著阅读。
“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因师父误解而被逐回花果山。后来是什么原因促使孙悟空离开花果山,重新保护师父唐僧踏上西天取经的正途?
8.班里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四季”为主题的板报,请你参与。
(1)请你为这期板报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你会唱哪些有关四季的歌曲?请你写出其中一首歌的名字,并简要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3)请分别以“自然的四季”和“人生的四季”为上、下联的话题,写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宿牛群头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9.【甲】散曲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10.上面的散曲和诗歌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这是一首赠别友人的诗歌。首句景中见情,诗人选取落尽的杨花和啼叫的子规这两种景物,既点明了当时是① 时节,又渲染了 的氛围,接着点明事由,最后两句抒情,表达诗歌主旨。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
阅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几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3.第③段写到“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结合上下文揣摩,这一句写出了“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怎样的心理状态?
14.有人认为第④段是按空间顺序写景的,也有人认为是按时间顺序写景的,你的看法呢?请结合选段说说你的理由。
15.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句中加点的两个“卧”字有何妙处?)
(2)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从修辞角度赏析)
16.同学们想要更好地朗读这篇课文,商量了一些朗读意见,下列各句朗读处理你觉得不妥当的一项是( )
A.“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句中,“温晴”重读,能突出济南冬天的鲜明特点。
B.“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句中,“觉得”后停顿,“有了着落”和“有了依靠”连读,这样能读出冬天里济南人的安全感、温暖感。
C.“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一句用欣喜、赞叹的语气来读,节奏轻快些,这样,“妙”的韵味就出来了。
D.“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中,“济南”重读,强调济南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与众不同,更能突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
三、名著阅读
四、综合性学习
五、作文
17.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C.对联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是用来歌颂、赞美教师的对联,不能用作花店行业的开业联。故选C。
2.B
【详解】A.黄晕(yūn)——yǜn;
C.胳膊(bei)——bo;
D. 戴着立——戴着笠。
故选B。
3.D
【详解】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运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淡淡的乡思愁绪。并未写诗人即将回到家乡,故该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D。
4.D
【详解】D.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方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故选D。
5.(1) 息 窠 niàng hè
(2) 浑 混
(3) 动词 名词
(4)比喻(答拟人亦可)
(5)炫耀,贬义词褒用。这里指鸟儿在美好春光中尽情地歌唱。
【详解】(1)气息(xī):气味;味道。窠巢:指动物栖身的地方,喻指房屋、家庭。 酝酿(niàng):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应和(hè):应声唱和。
(2)浑——混。意为:混同,混合。
(3)“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句中,“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做“酝酿”的状语,“酝酿”是句子谓语,动词。“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中,“卖弄喉咙”是主干,“喉咙”是“卖弄”的宾语,名词。
(4)“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中,“像”是比喻的标志词,把春风比喻为“母亲的手”;“抚摸”赋予春风以人的动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5)卖弄:故意夸耀、显摆(自己的能力)。是一个贬义词。用于句中描写鸟儿在春风中的歌唱,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是贬词褒用。
6. 山岛竦峙 枯藤老树昏鸦 风正一帆悬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与默写能力。
本题的四道小题都为直接型默写题。解答默写题首先要牢记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针对易错字要反复书写、牢记,然后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需要填写的句子。本题中的易错字有:竦峙、藤、悬、子规、夜郎等。
7.宝象国唐僧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名著的阅读。孙悟空离开师父唐僧有三次:第一次是有伙山贼抢劫他们,然后被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唐僧责怪悟空杀生,孙悟空于是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后来孙悟空去龙宫玩,看到龙宫墙上有一幅拜师画,又想到自己拜师的经过和唐僧对自己的好,又回到了唐僧身边。刚好这时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第二次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唐僧埋怨他滥杀无辜,孙悟空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后来宝象国唐僧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假悟空冒充真悟空,被唐僧误会,赶走了孙悟空;后来真假悟空在一起打了起来,被如来佛祖分了出来,孙悟空又回到了师傅身边。据此可作答。
8.(1)示例:多彩四季,魅力无限
(2)示例:《春天的常事》。它是一个有关春天的神话,它是一个国家继往开来、走向繁荣昌盛的标志,它是一部记载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史诗。
(3)示例:历经春夏秋冬时 尽览风花雪月事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标题的简洁易懂、琅琅上口、新颖独特以及主题突出的特征,言之有理即可。此题主题为“走进四季”,中心明确,易于拟写。如:精彩四季,无限魅力。(2)写出关于四季的歌曲即可。结合歌曲内容阐述理由。如《大约在冬季》,理由:是一首让人动容的歌曲 。这首歌唱惜别深情,叹相会无期,把恋人离别在即的那份依依难舍的复杂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歌中说不完的别离凄迷,唱不尽的真情之意,让人为之感动。(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上联的主题是“自然的四季”,下联的主题是“人生的四季”。结合对联的特点拟写,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如: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喜怒哀乐充满人生;春夏秋冬岂惧他日有憾,少青壮老唯求今生无悔。
9.通过这些典型意象来描绘秋景,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10.《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的浓重、内心的悲凉。《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9.本题考查景物描写。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展现的画面是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艰难前行的画面,“枯藤”“老树”等是典型的的秋景,是一幅深秋晚景图,满是萧索,渲染了作者漂泊天涯时的悲凉的气氛。
1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是作者漂泊天涯时的所见: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萧索之景,突出旅途的凄苦,表现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愁绪,表现了内心的悲凉。
《宿牛群头》中“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意思是:荞麦花开的时候其他草木都已枯萎了,一场雨后,沙洲边长出了许多的蘑菇。虽然草木枯萎但是雨后的蘑菇生长正旺,衬托出雨后蘑菇的长势喜人,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11. 暮春 伤感 12.诗人想象奇特,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让它把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带到辽远的夜郎
【解析】11.本题考查意象。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子规”是春天独特的景物,首句写“杨花”“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杨花落尽”,写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随风飘扬,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鸟的啼叫声是悲切的,有“不如归去”的意思,古人认为其是悲情之鸟。“杨花”飘落,子规悲啼,给人以画面感,同时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此时正值杨花落尽的暮春时节,作者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偏远一事,不禁担忧起友人的的命运,怀念起友人来,借“杨花”“子规啼”来渲染凄凉悲切的气氛,寓情于景,景中传情。
12.本题考查意象及诗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让其传递“愁心”,想象新奇,风格浪漫;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
13.人们面上含笑,写出了在济南的冬天人们内心的舒适、安逸、满足,以及对春天的憧憬。 14.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本段按空间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也可以看作按从白天到傍晚的时间顺序来写。 15.(1)“卧”,意为躺或趴,运用拟人,把村庄和雪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村庄、矮屋顶上的薄雪的可爱,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气氛。照应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运用比喻,把济南城外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写出了景色的清新淡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D
【解析】13.考查句子理解。结合第③段中的“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可知,在济南的冬天人们内心的舒适、安逸;结合“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可知,写出了他们的满足;结合“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可知,写出了他们对春天的憧憬。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分析能力。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写人、写事、写景时,常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作;按空间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逻辑顺序来写等。如选段中使用了空间顺序来写雪景,即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写作,这种写法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选段先依次写了山上的雪景、山尖雪景、山坡上的雪景、山腰上的雪景,这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进行描写。或前半段描写日光下的小山,后半部分描写“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按照从白天到傍晚的时间顺序来写。
15.考查词句赏析。
(1)要求赏析加点字。“卧”是躺或者趴的意思,把村庄和雪人人格化,运用的是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村庄、矮屋顶上的薄雪的可爱形态(或情态),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气氛。同时,“卧”与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表达作者对济南,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2)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把济南城外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这是比喻的修辞。水墨画具有清新淡雅的特点。以此为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济南雪景的清新淡雅。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冬天济南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考查朗读技巧。
D.如果为了强调济南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与众不同,突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就需要重读“冬天”一词。
故选D。
17.凝聚
无数滴小水珠凝聚起来,欢呼着东流入海;亿万座星辰凝聚起来,撑起夜幕中一片璀璨的星穹.而我的亲人和朋友们则用他们的关怀,为我凝聚了爱的力量.
清晨的一抹阳光仓促地投向墙壁上鲜红的6月24日,而我睁着朦胧的睡眼往笔袋里塞着考试用具.心脏卡在嗓子眼里,窗外焦躁的蝉鸣声合着杂乱的心跳,成为了这幅“兵荒马乱”之画面的配乐.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关隘,我渴望能够顺利通过.
妈妈把昨夜就准备好的早餐推到我面前.“不吃了.”我茫然地摇摇头,大脑一片空白.“吃吧,一定要保证在考场上大脑供血正常.”妈妈微笑着看着我说,又加了一句,“而且,这里面还有我放的幸运剂呢.吃了就能考好.”声音轻巧.我没再拒绝.温热的牛奶顺着咽喉缓缓流下,延伸到心底融化开一片淡淡的温暖.
奶奶不知什么时候也出来了,站在餐桌旁边看着我吃东西,收拾用具,半天没有说话.自始至终奶奶才说了一句:“别忘带东西,好好考.”她的声音里略带着一些沙哑,我记得昨夜很晚我出来的时候奶奶的房里仍然亮着灯…一丝不知名的感动慢慢涌出来.我从中奶奶的声音里听到了莫大的鼓励和信心.我点点头,感到自己冰冷的手掌里又多了一分气力.“我爸呢?”我收拾好书包,问.“你爸到停车场开车去了,他过会儿要直接把车停到楼下.”奶奶回答.
餐厅里是一片沉寂,阳光照到餐桌上,妈妈和奶奶都默默地站在我背后看着我.彼此无言,只有凝聚起来的力量和鼓励慢慢酝酿在空气里,渐渐消除了内心里寒冰一样的紧张和不安.站在门口的我向身后望去,她们安静地对我微笑,带着几分鼓励,几分沉着.“用我送你吗?”妈妈轻声问.“不用了,有我爸呢.”我笑着说.然后餐厅里持续着坚定和沉默,我知道她们正在用这种安静而有力的方式为我凝聚起一片爱的力量,以及走向考场的信心.
爸爸已经将车停在了楼下.手指触到门把手的刹那,我听到背后传来妈妈温暖的声音:“你没问题的,好好考,等着听你的好消息.”那一刻,感动和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涌上了心头,我不禁转过头,对妈妈和奶奶绽开了一个笑容,走出门,同时将餐厅中那凝聚着爱的画面烙在心底,阳光温柔而灿烂.
大海的深沉是因为水滴的凝聚;夜空的璀璨是因为有了星辰的凝聚.而这份凝聚的亲情,则给予我无尽的信心,鼓励着我,感动着我,伴随我勇敢地迈过未来之路,走过那些人生的坎坷.
我走下车,满怀信心地向考场的方向走去,微笑着抬起头.树叶间筛下的金色阳光,照耀着这个充满了爱的世界.而我,则将那份凝聚的亲情,悄悄隽藏在心底.
【详解】这是一篇材料加命题作文。“凝聚“是一种动作,既然是动作就要有动作的发出者,动作涉及的对象,不小心会只写后半段,“主语”被忽略,“凝聚”被疏忽。另外要注意,“家庭的幸福”、“集体的温馨”、“社会的和谐”是“凝聚”之后的结果。其实审题时聪明的做法,抓住一句话既有了写作范围,也有了主题,选材正好是我们平时所强调的“家庭”“集体”“社会”。如果两眼只盯住“凝聚”也许还真要费一番思量,说不定还就“跑了偏”。可以叙写家庭亲情、同窗友情、社会爱心及面对困难、追求理想等,这几方面正好切中了中学生生活的大小圈子:家庭、校园、社会、人生。还可以考虑以下角度:第一,指向自然。一片云、一座山、一道水凝聚成了美丽的大自然。第二,指历史。一次次朝代的更替,凝聚成了成功的秘籍与为人处世的哲学。选材的角度还有许多,只要你打开思路,素材可以说是处处皆是。在写作重点上,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凝聚的事情;二是对凝聚的感受与理解。本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