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基础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来到学校,为同学们普及食品安全卫生,强调要购买放心安全的食品。
C.酸奶作为人们的日常饮品,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蛋白质、钙、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组成。
D.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而且是一场体育盛会,世界将对中国有更准确更深入的认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尊君在不(同“否”)
C.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
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给予 严厉 水波粼粼 不茅之地
B.奥秘 冷洌 人声鼎沸 淅淅沥沥
C.干燥 荫蔽 不求甚解 杳无音信
D.殉职 诀别 喜出忘外 鞠躬尽瘁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B.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的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地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C.光明啊,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D.你认为我会像旅鼠那样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吗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到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④①②③⑥⑤ B.③④①②⑥⑤ C.③⑥⑤④①② D.④③①②⑤⑥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逸( ) 藏nì( ) 不屑(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7.默读课文填空。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 , 。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 , 。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 。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 , 。
(5)《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8.阅读名著片段,按要求答题。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节选自《父亲的病》)
(1)语段选自鲁迅的哪一部散文集?陈莲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父亲的病》一文举例分析。
(2)语段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的病对作者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综合性学习
友谊是一泓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首夜空中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主持人李明想在开场白中引用一句有关交友的诗句,使语言更加精彩。根据你的积累,你建议他用 , 这句诗。
(2)活动中,同学们对有关友情的成语颇感兴趣,请你参照示例,根据成语出处猜成语。
示例一:《后汉书》:“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成语:推心置腹
①《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成语:
②《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成语:
③《孙子兵法·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成语:
(3)下面一组材料是某位同学搜集的关于交友的名人名言,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
③内有君子,门外有君子至。——冯梦龙
内容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
散 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0.第④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1.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12.假如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综艺节目,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会怎么做?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三、作文
13.在家里,你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你可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陌生的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你可以感受到社会处处是爱。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真情,爱是人类永恒的美丽。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
B.成分残缺,应在“安全卫生”后面加上“的知识”;
C.句式杂糅,将“组成”去掉,或者将“含有”改为“由”;
D.语序不当,应将“一场文化盛宴”和“一场体育盛会”互换位置;
故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A.句意为:跟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和侄女。
故选A。
3.C
【详解】A 项,“不茅之地”应写为“不毛之地”;B项,“冷洌”应写为“凛冽”;D项,“喜出忘外”应写为“喜出望外”。故选C。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把握。A项没用修辞方法。B项,拟人修辞;C项,拟人修辞;D项,反问修辞。
5.C
【详解】该语段写的是高下的差异。第一空,根据前面句子“高下差异”可知承接③的现象说明,排除AD项。⑥⑤是对③的进一步解释,是承接③的现象,即③⑥⑤连接,至此可判断答案为C。
【点睛】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
6.(1) yì 匿 xiè
(2) 流倘 流淌
(3)C
(4) 拟人 排比
【解析】(1)
考查字音、字形。
安逸(ān yì):安闲舒服。
藏匿(cáng nì):隐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
不屑(bù xiè):认为不值得;形容轻蔑、轻视。
(2)
本题考查字形。
流倘——流淌;其意思是:指液体在流动。
(3)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分析。
诗中说“宣泄着永恒的秘密”,分析语境可知此处“宣泄”是“泄露”的意思,指泄露秘密;
故选C。
(4)
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辨识能力。“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三个“在……”的句式连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歌曲”“唤”“吐露心曲”则赋予小溪人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友人惭 下车引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详解】略
8.(1)《朝花夕拾》 陈莲河是一个医巫不分、故弄玄虚、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的庸医。比如,他曾经给父亲开出“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和“败鼓皮丸”等荒唐药引或药方。
(2)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愧疚、自责之情。
影响:他决心救治像父亲似的被庸医耽误的病人,选择了学医之路,立下了学医救国之志。
【解析】(1)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名著内容的识记。
第一问:《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根据题干提示“鲁迅的哪一部散文集”,且本文节选自《父亲的病》可知,语段选自《朝花夕拾》。
第二问:根据《父亲的病》原文“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等语句可知,陈莲河开出“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荒唐的药方,故弄玄虚,实际上对治病没有用处,还扯上前世之事,表现了陈莲河医巫不分、故弄玄虚、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的庸医形象。
(2)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和把握名著内容的能力。
结合选段内容“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联系原文“‘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可知,在衍太太的教唆下“我”在父亲临终前大声的呼唤,没有安静的离开;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愧疚、自责之情;
影响:陈莲河是医巫不分、故弄玄虚、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的庸医,耽误了对鲁迅父亲的救治,所以鲁迅决心救治像父亲似的被庸医耽误的病人,选择了学医,立下了学医救国之志。
9.(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
(2) 莫逆之交 情同手足(或“手足情深”) 同舟共济(或“风雨同舟”)
(3)交友要慎重,要多交益友。(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名篇识记。引用一句与交友有关的诗句即可。
示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本题考查成语识记。
由“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演变的成语是“莫逆之交”。“莫逆之交”现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由“谁无兄弟,如足如手”演变的成语是“情同手足”或“手足情深”。“情同手足”意思是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手足情深”意思是:兄弟或关系很密切的人之间感情很深。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演变的成语是“同舟共济”或“风雨同舟”。“同舟共济”意思是:本义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风雨同舟”指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强调的是该和有才德人交朋友,远离谄媚、花言巧语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内有君子,门外有君子至”意思是:门内有君子,自然也会招来君子;
三责名言均与交友有关,启发我们要审慎交友,交有才德的朋友,有益的朋友。
10.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地点,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渲染了轻松的气氛。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11.示例:(1)“我”做得好。从文中我陪伴身体不好的母亲散步,我听从母亲的话,决定走小路,我背母亲,可以看出“我”孝顺善良,有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2)母亲做得好。从文中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可以看出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母亲是一个慈祥和蔼,亲切,善解人意,疼爱孙子的人。她的做法,使家庭更和睦幸福。
(3)妻子做得好。文中妻子听从“我”的决定,不发表任何意见,走小路背儿子等,可以看出她温柔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4)“我”儿子做得好。文中“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 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无论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他都不吵闹,可以看出小家伙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12.示例: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我们要尊敬和孝顺老人,一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互理解谦让,才能幸福美满。(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景物描写。
描写方法:根据第④段中“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等语句可知,第④段属于景物描写,交代了散步的时间(春天),散步的地点(田野);内容:“新绿、嫩芽、咕咕、水泡”等词语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命力,是对生命的赞美;联系第③段“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母亲身体健康,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此处的环境描写,渲染轻松愉悦的氛围,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美好的幸福,也是对散步的铺垫;联系第⑦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可知,此段为下文走哪条路做铺垫,表现了亲人间的融洽的氛围。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分析。明确观点,结合文章内容合理表述原因即可。
示例一:“我”做得好。根据第②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第⑤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第⑦段“‘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等语句可知,春天到了,“我”陪伴身体不好的母亲散步,“我”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满足了母亲体贴孙儿的想法,背着母亲走小路,表现了“我”孝顺善良,有责任感;同时联系第⑥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可知,在因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产生分歧时,“我”委屈孩子,打算走大路,体现了“我”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示例二:母亲做得好。根据第⑥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第⑦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可知,母亲与孙儿关于走哪条路产生分歧,母亲不想让“我”左右为难,同时为了满足孙儿的心愿,改变主意走小路;母亲为小辈着想,不想扰了家人一起出游的兴致;可见母亲是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关爱孙儿的人。
示例三:妻子做得好。根据第⑥段“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第⑧段“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知,妻子尊重并听从“我”的意见,不发表任何建议,走小路主动背起儿子,小心翼翼的前行;可见妻子是温柔贤惠、明理、关爱孩子,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示例四:“我”儿子做得好。根据第⑤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第⑥段“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第⑦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可知,“我”的孩子富有童真童趣,天真可爱(聪明智慧),无论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我”的孩子都不吵闹,听从大人的想法,非常听话,又体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幸福。
12.本题考查拓展延伸。选文主要讲了有决定权的“我”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满足了母亲体贴孙儿的想法,同时也让母亲的安全得以保障(“我”背母亲),一家都其乐融融。而本题中写“我”拿着遥控器,有着决定看什么电视节目的权利,此时我们应该顾及到家里的长辈的意愿,合理表述自己的原因即可。
示例:我会将遥控器给爷爷奶奶,将电视节目调到戏曲频道。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尊敬和孝敬老人,一家人才能够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和睦相处,我想爸爸妈妈也会理解、支持我的做法。
13.示例:爱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详解】这是一篇小作文。根据话题“爱”前面的一段提示可以理解“爱”的内涵,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父母之爱的亲情、同学之爱的友情、师生之爱的真情等角度提炼素材,可以拟写一组比喻句子,然后组成一组结构和风格一致的排比句进行表达。注意句子要通顺,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点睛:这是一篇小练笔作文,要求中的提示语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把握写作的方向,然后根据自己有关“爱”的体验,搜集素材,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角度入手,按要求写出句子即可,注意必须是排比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