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提升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积累与运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骤:急
B.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错
C.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
D.即公大兄无奕女 即:是
2.下列加点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面对公安机关的审问,这个犯罪分子刚毅不屈,拒不承认自己人室抢劫的罪行。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D.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D.“到底去不去呀 我的小祖宗!”妈妈使劲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5.【梳理一】用联想法积累字词、文化知识
当他读到《荷叶·母亲》这段时,他联想到同音同形的现象。
半夜听见fán①杂的雨声,我觉得有些fán②闷。从窗内往外看,那朵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在窗口徘徊了一会,我忽然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根据相同的拼音写汉字。① ②
(2)由相同偏旁的“徘徊”联想到《秋天的怀念》也有一个类似的词[qiáo cuì] ③ ,也是两个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形容人面色差。
(3)关于称呼,由语段中“红莲”联想到莲花的别称“菡萏”,可见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称呼与叫法。例如发表意见,自谦时叫做 ;尊称时叫做 。(A.高见 B.愚见)
6.理解填空。
(1)《咏雪》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
(2)《咏雪》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对父亲的朋友是这样批驳的:
7.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作者是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朱自清先生。
B.《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前者是志怪小说,后者是志人小说。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散文诗有诗的情绪和想象,《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通过描写金色花、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两文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泰戈尔和中国的冰心。
(2)《西游记》阅读。
《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唐王秉诚修大会 观音显圣化金蝉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①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孙悟空→ → →流沙河收沙悟净
②阅读第十四回选段,完成题目。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拍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结合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
③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
8.知音,不需多言,要用心去交流;友谊,不能言表,要用心去品尝。请你参加以“有朋自生活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活动一:笔墨相遇】请你将此次活动的主题“有朋自生活来”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活动二:活动相知】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开展“名人交友”故事会
(3)【活动三:人生相交】请从“曹操、李白、史铁生、鲁迅、海伦·凯勒、孔子、杜甫”中挑选一个做朋友,仿照示例,写出你的理由。
示例:史铁生,我钦佩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激励我们坚强、有所作为地活着。
(4)【活动四:生活感悟】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感悟。请你仿照示例,再写两个句子。
示例:朋友是冲锋的号角,使学习的人受到鼓励;朋友是金秋的硕果,使努力的人满载而归。
二、阅读与理解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10.阅读《散步》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①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②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③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在散步时,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2)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说一说你的理解。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A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写出母亲面对孩子的暴怒无常感到无奈、痛苦。
B.本文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在平静的叙述中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
C.题目“秋天的怀念”既点出叙事时节,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又意味着对生命沉淀后的感悟。
D.文末“好好活儿”与首段末尾相照应,同时,也引发读者珍爱生命、对生命存在的思考。
12.本文的情感波澜起伏,一张一弛,朗读时要注意语速、语气的变化。请参考示例为文章做朗读批注。
第①段:要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激动语气
第②段:要读出语气的陡然低沉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⑥段:要读出沉重、痛心的语气
第⑦段:
1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14.文章AB两处都写到了秋天的景色,请分析这两处景色描写的不同意义。
三、作文
15.写作
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B.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
故选B。
2.B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B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刚毅不屈”意思是刚强坚毅,不肯屈服,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汉字词汇的阐述。首先阅读四个句子可知①④讲的是消失,②③讲的是产生,所以①④在一起,②③在一起,排除A、B;根据句子“大量产生”这一关键词,②句用紧跟上句具体数字说明词汇产生的数量,故②在首位,排除D。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要做到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A.并列词语若带有叹词,不用顿号,要用逗号。
B.“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与“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创意思”为同一层面的并列关系。中间的句号应为分号。
D.倒装问句,全句末尾用问句,句中停顿用逗号。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
故选C。
5.(1) 繁 烦
(2)憔悴
(3) B A
【解析】(1)
繁杂(fán zá):释义为事情多而且杂乱。
烦闷(fán mèn):心里憋闷;心情不畅快。
(2)
根据“qiáo cu씓两个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形容人面色差”可知,应填“憔悴”。憔悴(qiáo cuì):意思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3)
愚见:谦辞,称自己的意见或见解。高见:敬辞,称人高明的见解。
第一空:根据“自谦时”可知,应填“愚见”,故选B。
第二空:根据“尊称时”可知,应填“高见”,故选A。
6.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详解】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此题的难度不大,“奕”“凝”“礼”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7.(1)C
(2)①鹰愁涧收白龙马 云栈洞收猪八戒 ②示例:选段通过“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等语句,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③示例: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详解】(1)A.有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
B. 有误,《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狼》是志怪小说。
C. 正确。
D.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
故选C。
(2)①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名著作者是谁,文中人物是谁,与之相关的有什么故事情节,主旨是什么。
从材料提供的目录可以找到相关信息:“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②本题重在考查对情节的识记与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第一小问关键在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如“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等语句来分析孙悟空的特点。选段通过孙悟空“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等语言,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③首先概述第二次或第三次孙悟空离开取经团队的经历,然后与第一次的离队进行比较,分析出其成长变化。如: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
8.(1)【活动一】有朋自生活来
(2)【活动二】示例:办“遇友,交友”黑板报;举办“交友利弊”辩论赛等。
(3)【活动三】示例:曹操,我钦佩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文韬武略,有军事上的谋略和一统天下的抱负。
(4)【活动四】示例:朋友是雨天的花伞,使漂泊的人得到荫蔽;朋友是黑夜的路灯,使迷途的人找到方向。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书写时要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注意“朋”“活”字的结构。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解答此题需要紧扣主题,活动方式既要丰富多样更要具体可操作。本题的示例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包含活动的主题和形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运用动宾短语的形式,短语中要紧扣住“交友”的主题,形式可采用征文比赛、黑板板、主题班会等。
示例:召开“交友之道”主题班会;举办“交友诗文”朗诵会。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必须要从题目所列举的人物中选择,然后再写出与其交友的具体原因,原因可从人物的人生经历、精神品质等方面表述,原因要注意要写出人物的优点,表述时要采用“我钦佩他(她)……”的句式。
示例一:曹操,我钦佩他慷慨激昂的诗篇,一统天下的抱负,求贤若渴的诚意。
示例二:李白,我钦佩他一生不媚权贵,风流不羁,一身傲骨,一身才华,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示例三:史铁生,我钦佩他惊艳文坛的才华,顽强、向上,勇于同病魔抗争的精神和勇气鼓舞了无数的人。
示例四:鲁迅,我钦佩他爱恨分明,乐于奉献的精神,一盏灯,一支笔,一个人,却撑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
示例五:海伦 凯勒,我钦佩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我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示例六:孔子,我钦佩他视“仁”“礼”为道德的最高准则,创立儒家学说,他的思想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示例七:杜甫,我钦佩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雄心壮志,他的诗句如历史一样诉说他忧国忧民之心、爱国报国之情。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根据例句采用相同的句式和修辞,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仿写。
例句的前一分句“朋友是……”,叙写的对象是“朋友”,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后一分句“使……的人……”,是要写出朋友的作用,并与前一分句的喻体特点相关。据此理解仿写,句式相同即可。
示例:朋友是冬日的阳光,使寒冷的人得到温暖;朋友是和煦的春风,使悲伤的人消去愁云。
9.(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诗人的惜春之情。
(2)这句诗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写出了诗人的感触,透露出诗人惜春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回答本题要抓住一二句内容体会,“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突出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写出了诗人由喜悦到失望的心情,诗人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这句是写诗人的心理,紧承上句写来。诗人看到蜜蜂和蝴蝶纷纷越墙而去,内心忽然产生一线光明,他不禁猜想:莫非春色还保留在邻家吗!不然的话,蜂蝶怎么飞过去了呢?如果是这样该有多好,自己便可以追随蜂蝶,前去欣赏了。本句把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本句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
10.(1)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决定:走大路。原因:作者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而伴母亲的时日已短。
(2)因为“我”是家庭的主导,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间的“分歧”,也会影响和谐,把处理这种分歧视为责任重大,表现了“我”的责任感和对母亲、儿子的浓浓深情。
(3)“慢慢地”是说速度慢,“稳稳地”是说脚步沉重而有分寸,“很仔细”形容走路很留神,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妻子对家人,对生活具有高度的使命感。
【分析】(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
从文章第①段的“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可找到答案。
(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①段的“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可以看出,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否则会影响家庭和谐。我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责任重大,表现了“我”对家人的深情和浓重的责任感。
(3)
本题考查语句含义理解。
作为家庭中坚力量的“我”和妻子,我们在背母亲和儿子时,是缓慢的,小心翼翼的,不能有一丝差错地来完成整个这程。“慢慢地” “稳稳地”“很仔细”体现了我们的重视,具体地写出了“我”和妻子对家庭的高度使命感,表现了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11.A 12.第③段:要读出略有一点儿轻松愉快的语气
第④段:要读出陡然低沉,特别缓慢、沉重
第⑦段:要读出沉重、淡定,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 13.“绝”和“竟”强调绝对没想到,完全出乎意料,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意对即可) 14.A句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暗示着“我”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意对即可)
B句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无论“淡雅”““高洁”,还是“热烈而深沉”,都是“泼泼洒洒”“开得正烂漫”,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和美丽。(意对即可)
【解析】11.A. “写出母亲面对孩子的暴怒无常感到无奈、痛苦”错误,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故选A。
12.考查对文段朗读的设计。第三段,在母亲的央求下,“我”同意和母亲一起去北海看菊花,“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写出母亲的喜出望外,“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写出母亲的欢快欣喜,因此此段要读出轻松愉快语气。第四段作为独句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说明母亲病重的程度,要读出陡然低沉,特别缓慢、沉重。第七段是“我”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要读出沉重、淡定,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
1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绝”和“竟”两字更加强烈地写出作者没有想到竟是永远的诀别,母亲病的如此严重,自己竟然毫无察觉,现在想来,悔恨不已。表达了作者内心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深深的怀念。
14.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A句这个句子描绘了肃杀悲凉的环境,暗示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母亲为此“挡”住,不让我看落叶,是怕我触景生情更难受更绝望;并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
B句描写北海的菊花: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烂漫—组排比,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用菊花的鲜艳、泼洒、烂漫象征母亲的期待,希望我也像这菊花一样“活出坚强洒脱乐观向上的我”。
15.参考例文
因为有你
夜深了,宁静的天空悬着一轮寂寞的月亮,正静静地散发着自己清冷的光芒。“砰!”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划过夜空,打碎了这宁静和谐的夜晚,只见我使劲地把门甩上,留下了一脸惊讶的你,兀自气冲冲地向小区公园走去。
把自己扔在公园的长椅上,然后舒服地坐好,感受着公园的宁静,把怒气放在一边,尽情享受着自由的快乐,但还是对刚才的事难以释怀……
开始回想今天的种种,我是什么时候对你感到厌烦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一种自由感到如此舒心?大概是从十一二岁开始的吧,从那个时候开始,从前温柔的你变得严厉而固执,变得不可理喻。对我的一切事情都严加管束。“哼!你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只不过以前没有发觉而已”!“不对,不对,你从来都没变过,只是我变了,变得叛逆,变得更加贪玩更加不爱学习了”,此时,脑海里两种声音在不断的斗争。
应该是你的不对,一想到刚才你对我的那种神情,脸上写满了责怪与怨恨,我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我打算回家,去看看我走之后你有什么反应。
我悄悄地推开门,把脑袋探进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你并不在客厅,看到我的房间灯还亮着,我快步跑过去,却发现你正在打扫我发怒过后的残局,台面上乱七八糟的书本都归了位,撕碎的纸片都被扫成了堆,我还发现你为我打开了空调,已经调到我最喜欢的温度,好等我回来睡得更加舒适。我的眼睛逐渐模糊,是啊,你总是在我背后默默地支持我,帮助我,为我打点一切,望着你忙碌的身影,我的思绪飘到远方……
那时的我,马虎大意,在一次音乐考级考核中,我居然忘了带乐器,空手来到考试场地,我立刻变得不知所措,心神俱乱。回去时间来不及了,可是不回去……过了一段时间,马上到我了,我不禁更加着急,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汗正顺着发梢一滴一滴往下淌,心也疯狂的跳着,仿佛没有极限。这时,考场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天骥!”,我的心放了下来,是你气喘吁吁地拿着那把小提琴向我走来……
是的,因为有你,我考级时才不至于没有乐器,因为有你,我的生活井井有条,因为有你,我……,因为有你我得到的又何止这些,你的默默付出让我明白一个母亲的慈爱,你的严厉固执让我懂得一个母亲的期望。
“妈妈,我回来了,对不起”,我和母亲相视一笑,“妈妈,有你真好!
【详解】本题是命题作文。从题目“因为有你”来思考,“你”是第二人称,“因为有你”从修辞上来看应是呼告,呼告是指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因为有你,生活充满欢乐;因为有你,人生更有意义。你可以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故事,甚至一棵高大的树木,一轮初生的太阳等。“你”给我什么样的感悟。要写出自己的思考,既是选择材定位的根本,也是文章最终的指向。这篇文章更适合写一篇记叙文,或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当然也可写成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或托物言志的散文。
【点睛】命题作文写作技巧。命题作文写作技巧。第一:抓住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第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第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第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