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基础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西游记》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其中孙悟空勇闯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灵霄殿、搅乱蟠桃宴、娶亲高老庄等情节,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D.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使用的武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和九齿钉耙降妖宝杖。
2.小林想在图书馆借一本书,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原名《旧事重提》,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比如在《社戏》里,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C.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3.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和蔼 人迹罕至 (h n) 人声鼎沸
B.搓捻(niàn) 奥秘 不求甚解(shèn) 小心冀冀
C.尴尬(jiè) 弹簧 恍然大悟(huǎnɡ) 饥肠鹿鹿
D.枉然(wànɡ) 悔恨 煞有介事(shà) 戳然不同
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五猖会》中。
B.《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动因。
C.《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得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猪八戒骗了回去。
D.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师傅唐僧写下一纸贬书后,径直回到花果山。后来,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5.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塑造了一批正面形象,如勤劳的长妈妈、方正的寿镜吾老先生、严谨的藤野先生、有情有义的无常。
B.《西游记》中,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一副钢筋铁骨,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别一切妖魔鬼怪。
C.《骆驼祥子》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小说中充满了对老北京人情风俗等细致入微的描写。
D.《骆驼祥子》中虎妞大胆泼辣。她和父亲吵翻、骗婚祥子、买卖车行、最后难产而死。
6.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不必说碧绿的(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里去了。①油蛉在这里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②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③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④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材料二】
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有人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社会的印记;有人童年 ,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既是深藏在心中的无尽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
(1)依次填入文本括号中的词语,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菜畦(wā) 桑葚(shèn) 轻捷(jiě) 云霄(xiào)
B.菜畦(qí) 桑葚(shèn) 轻捷(jié) 云霄(xiāo)
C.菜洼(wā) 桑葚(shèn) 轻倢(jié) 云宵(xiào)
D.菜洼(qí) 桑葚(shèn) 轻倢(jiě) 云宵(xiāo)
(2)依次填入文本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长吟 低唱 缠络 远未定型
B.长鸣 歌唱 缠绕 远未定形
C.长鸣 歌唱 缠络 远未定型
D.长吟 低唱 缠绕 远未定形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B.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
D.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既是深藏在心中的无尽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是摘自文本中的一句话,现在请你把它放回原处,你认为哪一处最合适?
A.① B.② C.③ D.④
7.【引经据典析人名】中国人取名讲究文化内涵。下面的名字源自《论语》,请完成探究表格。
名字 出处 寓意
知新 ⑴ ,可以为师矣 。 做人要勤学好问,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省身 吾日三省吾身 ⑵
是知 ⑶ , ,是知也。 做人要实事求是,坦诚面对自我。
8.文中详写“雪地捕鸟”一段有什么特殊用意?
9.综合性学习。
假如你与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设置完成任务。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你遇到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劝说?请写出来。
示例: 。
(2)“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一句中“对课”就是拟对联。请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
(3)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
示例: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①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此时诗人随皇帝行军至凤翔。原诗注:“时未收长安。”
10.诗歌首句“ ”二字呼应题目中的“九日”,点明诗歌写于重阳佳节,而“无人送酒来”一句则传达出军旅途中诗人的 。
1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蕴含着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结合诗句内容及写作背景,简要分析这些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甲】 【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白 李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2.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 ,【乙】诗“沙似雪”运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13.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理解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4.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15.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
写听觉的:
写味觉的:
1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运用这种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
17.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18.请你写出你所知道的鲁迅作品中的任意两个人物。
三、作文
19.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借鉴其他同学的写作经验,进一步补充完善你的片段文字。注意补充一些能体现这个同学个性的事例,在事中写人。
(2)安排好事情的详略。但详写的事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展开叙述,而应该突出重点,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娶亲高老庄”的主人公是猪八戒;而非“孙悟空”;
故选C。
2.B
【详解】B.选项有误,《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故选B。
3.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 正确;B. 应为搓捻(niǎn)、小心翼翼;C. 应为尴尬(gà)、饥肠辘辘;D.应为枉然(wǎng)、截然不同。
4.A
【详解】A.衍太太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并没有出现在《五猖会》中;
故选A。
5.D
【详解】考查名著内容和情节识记。
D.有误,虎妞并没有买卖车行,她和父亲吵翻,离开车行自己租房子、雇花轿,嫁给了祥子;
故选D。
6.(1)B
(2)A
(3)C
(4)A
【分析】(1)
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A.有误,菜畦(wā)——(qí),轻捷(jiě)——(jié),云霄(xiào)——(xiāo);
B.正确;
C.有误,菜洼(wā)——菜畦(qí),倢——捷,云宵(xiào)——云霄(xiāo);
D.有误,洼——畦,轻倢(jiě)——轻捷(jié),宵——霄;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判断。解答此题,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长吟”指虫鸟长声鸣叫,“长鸣”意思是长久地响,“鸣蝉在树叶里”自然是“长吟”,排除BC;“缠络”是纠缠、缠绕的意思,“缠绕”指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何首乌藤和木莲藤”应是“缠络”在一起,排除D;“定型”指事物的特点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用在这里正确,故选A。
(3)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ABD.正确;
C.有误,“尝到”与“色彩”搭配不当,可将“色彩”改为“滋味”;
故选C。
(4)
本题考查表达的连贯。解答此题,要考虑所给语句与文段前后句内容上的联系。文中描写的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等小昆虫都生活在泥墙根一带,“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有领起下文的作用,所以应放在①处。故选A。
7. 温故而知新 做人要自知,时常反思,扬长避短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详解】(1)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温故、知新、知之”等字词容易写错。
(2)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出自《论语·学而》,作者曾子;告诫自己做人要自知,时常反思,扬长避短。
8.详写这一细节,就让人感到百草园一年四季都是我的乐园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雪地捕鸟”一段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表现出冬天的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说明百草园一年四季都是乐趣横生,表明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向往。
9. 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三味书屋读书行礼打手掌枯燥乏味 示例: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的就是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字的大匾,匾下面有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作答语言表达类题目,一定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意清晰,语序合理,还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合适的语气。对于劝说类表达来说,要注意语气的委婉,便于他人接受。(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补全对联这一题型是近年来中考语文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结合了积累运用、综合实践的考查。此题首先应该用“三味书屋”来对“百草园里”,然后选择三味书屋内对应的事件即可,注意格式的整齐统一。(3)为某幅画配上解说词,一般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图画的整体内容和来历,接着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出现在画中的所有元素,有时还要介绍图画特殊的意义。此题在拟写时,要语意清晰,语序合理通顺,不能有病句。
10. 登高 孤单寂寞 11.以“故园菊”这一意象代长安故园,表达军旅途中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以“怜”字传达出对战乱中长安百姓的同情;以菊“傍战场开”的想象寄托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
【分析】10.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及诗句理解。
根据传统习俗,“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故首句中“登高”二字呼应题目中的“九日”。“无人送酒来”的意思是没有人来送酒,表明军旅途中无人照顾与照看,表达了此刻的孤单寂寞。
1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故园”即家园、家乡的意思,表达了军旅途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故园菊”被设想成“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紧紧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表达了对家乡百姓的关切同同情。
12. (七言)绝句 比喻 13.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分析】12.本题考查诗歌体裁和诗句修辞手法。
两首诗都是四句,每句七字,因此都是七言绝句,或答绝句也可。
乙诗中的“回乐烽前沙似雪”是比喻句,“沙似雪”运用比喻,把沙地比作雪地,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1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比较。可结合着关键词的运用和理解来体会。“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14.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15.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16.拟人。续写如:蜈蚣在这里散步,斑蝥在这里聚餐。 17.写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18.闰土、阿长、杨二嫂等。
【解析】14.本题考查详略的理解。
根据“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可知,详写的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根据“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可知,略写的是百草园的总体印象(或整体面貌)。
15.本题考查多角度描写的理解。
根据“写视觉的”提示,找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等,任选一句即可;
根据“写听觉的”提示,找到“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等,任选一句即可;
根据“写味觉的”提示,找到“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可得答案。
1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理解及运用。
第一问
根据“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把“油蛉”“蟋蟀们”人格化,可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问
示例:蜈蚣在断砖下跳舞,斑蝥在一边鼓掌。
17.本题考查写作目的。
根据“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中的“趣味”,结合原文总括句“但那是却是我的乐园”,可知,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18.本题考查阅读积累。
《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有:父亲、长妈妈(阿长)、藤野先生 、范爱农)、衍太太、寿镜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有长妈妈(阿长)、寿镜吾、闰土及闰土的父亲等。从中任选两个即可。如从其他作品中选取也可,如杨二嫂,阿Q、六一公公、双喜等。
19.例文:
我的同学
在我的同学中,有一位人称傻“木瓜”的同学,干什么都傻傻呆呆。其实,傻“木瓜”并不傻,因为他懂得“付出就有回报。”他“隐藏”起自己的聪明,露出自己的傻相,我们无人能读得懂他的“聪明”。
回报的多少,在于人为因素。如果你不相信,那我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傻“木瓜”先生的故事。
那是初一的故事了。在初一的下学期,班上调来了一个“傻呆呆”的“木瓜”同学。这位同学很内向,平常也不和其他人说话聊天,只顾自己埋下头往题海里扎。早上,开门的同学还没来,他已等候多时了。晚上,走得最晚,带回宿舍一大书包的书。晚上在宿舍不学习到12点决不睡觉。每天除了吃饭、去厕所,他根本不离开教室。所以,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傻木瓜”。虽然他这样没日没夜埋头狠学,却不见成绩有多大提高,每次都是一点,一点地往上走。
直到有一天,当初二期中考试后,大家大吃一惊,原来“木瓜”先生已“偷偷”打入班里的前10名。在刚来时,他的成绩一直位于全班的中下游,怎么,怎么会,他怎么会进入前10名呢?大家议论纷纷:“原来‘木瓜’先生的学习成绩这么好呀。”“看来咱们得请教‘木瓜’先生的学习高招。”“你拜人家为师,人家不一定收你为徒呢。”一时间,大家说什么的都有,谁都忘记了他平常的苦学,都以为他找到了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班主任让“木瓜”写了一份演讲稿,星期天班会上介绍介绍学习经验。“木瓜”点点头,没说什么,也没准备什么演讲稿。
在星期天的班会上,班主任让“木瓜”介绍学习经验,只见他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一样缓缓走上讲台。站在讲台上,还没说话,脸就憋地通红。站了半天才说出几句话:“我没什么学习经验,只不过我坚信一句话。我喜欢听井冈山的《步步高》,里面有一句歌词‘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完,就逃下了讲台。班上响起来经久不息的掌声。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相信自己,相信这句话,这虽不是什么名言,但也可称得上伟句。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这就是我的同学给我的启示。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要求写一篇记人为主的记叙文,所以可在题目“我的 ”横线处,填上同学、朋友等。结合写作提示“(1)借鉴其他同学的写作经验,进一步补充完善你的片段文字。注意补充一些能体现这个同学个性的事例,在事中写人”可知,这次作文的写作对象应是“我的同学”,而且要在写作中叙事,以事写人。结合写作提示“(2)安排好事情的详略。但详写的事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展开叙述,而应该突出重点,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可知,写作时,要做到详略得当。
立意方面,通过记叙与我的同学有关的事,表达对“我的同学”的认识,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
第二,选材构思。可先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同学,最要好的一个同学;然后选择与他相关的几件事,可详写其中一件事。还可写他的肖像,写他的一个特点或品德,写他与我的友谊,写他对我的教育或启示等,写作时注意详略的安排。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