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基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基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9 23:1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基础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积累与运用
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②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③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④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⑤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⑥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A.⑥①④⑤③② B.③①⑥②⑤④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⑤③⑥①②
2.关于作文中心,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心是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思想。
B.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
C.要根据中心选择合适材料,无关内容可舍弃。
D.文章中心不明确,就会像一盘散沙。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寐(mèi) 意暇(xiá) 眈眈(dān) 苫蔽(shàn)
B.缀行(zhuì) 尻尾(kāo) 顷刻(qīng) 积薪(xīn)
C.大窘(ji ng) 麦场(cháng) 奔倚(y ) 弛担(chí)
D.隧入(suì) 少时(shǎo) 黠矣(xiá) 变诈(zhà)
4.在下面几组词语中选择合乎句子语意要求的词语填空。( )
(1)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    )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2)再令人(    )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3)不过为了(    )真理,也只好忍受这种考验了。
A.度过 触目 探寻
B.消耗 触目 探求
C.消磨 惊心 探寻
D.消耗 惊心 探求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中“隐身”是动词,“绿叶”是名词。
B.“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中“捉捕”是动词。
C.“把它捉了下来”中“它”是名词。
D.“又极快地爬上去了”中“爬”是动词。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感动于牵牛花强韧的生命力,被扯断在草堆里,还能从容地迎接阳光,从容地开花。虽然它被拘在枯草堆中动弹不得,但拘得了一时,岂拘得了一世 它那生命的触须必定会再度伸出来,再抓住泥土,再呼吸空气。原来,这世界对于强韧的生命力是无可奈何的。一地的牵牛花,它哪里忧惧花朵被践踏、藤蔓被截掉 踩得了碎花,可踩不碎潜藏于大地腹部那双儒动的巨掌。只要巨掌动,自有花朵迸出来;只要有泥土,花朵便可在天地间自由来去。
(1)文中有错别字的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2)文中加点的“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四个义项,根据语境,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逮捕或拘留 B.拘束 C.不变通 D.限制
(3)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7.默写填空。
(1)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及弟子《论语》)
(2)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
(3)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4)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他(孙行者)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
(《西游记》)
孙行者为什么推倒人参果树?最后又怎样救活了人参果树?请简述。
9.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普法活动我宣传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助人为乐我践行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怎样服药,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证]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毫克/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毫克,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0.对本诗写景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描写景物有声、有声、有形,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B.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C.寒山、秋水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的风景画。
D.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田园诗。
11.对诗中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刻画了诗人的安闲之态和裴迪的狂士之态。
B.刻画了诗人的安闲之态和裴迪的失望之态。
C.刻画了诗人的失望之态和裴迪的安闲之态。
D.刻画了诗人的狂士之态和裴迪的失望之态。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写到了极致。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震荡,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A)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条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客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观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B)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语段A中画横线的句子。
(2)结合语境,品析语段B中加点词所表达效果。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3)本文构思巧妙,作者善于设置伏笔,如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着其生病和死亡;写第二只猫 ,预示它被路人捉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 ,为后来被冤死埋下伏笔。
三、作文
15.作文。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甜,有时苦,有时幸福,有时酸楚……变的是感受,不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和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你以《不变的是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③不少于600字,注意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学生的排序能力。仔细阅读六个句子,可以找到表达的中心“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脾气的,故④是首句;然后开始具体叙述大花猫的古怪,先写大花猫的乖是①③句,⑤“可是”转折写猫的古怪;接着从大花猫的贪玩性格写②句,⑥句“可是”转折再写猫的古怪;据此分析排序,选C项。
2.A
【详解】A.“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选项表述不全面;
故选A。
3.B
【详解】B.顷q ng。故选B。
4.B
【详解】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消耗:(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消磨:指逐渐消耗;磨灭。度过:让时间在工作、生活、娱乐、休息中消失。这里应是“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排除AC两项,探寻:指勘探、找寻。探求:指探索寻求。泛指人们对陌生事物和新鲜事物的探索,并试图找寻到答案的行为。触目:指目光所及,眼睛所看到的。惊心:使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触目”与(2)句语境搭配,排除D项,故选B。
5.C
【详解】“把它捉了下来”中“它”是代词,不是“名词”。故选C。
6. (1)儒动 蠕动 (2)D (3)拟人 反问
【详解】(1)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儒动-蠕动。
(2)语句“它被拘在枯草堆中动弹不得”中的“拘”,根据后面的语句“在枯草堆中动弹不得”可知,D项的“限制”最符合语境。故答案为D。
(3)语句“一地的牵牛花,它哪里忧惧花朵被践踏、藤蔓被截掉 ”赋予牵牛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运用“哪里……?”反问句式,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据此可填写作答。
7. 思而不学则殆 日月之行、 若出其里 夜发清溪向三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详解】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易错字有:殆、清。
8.①偷吃人参果后无法忍受仙童毁骂;②请观音菩萨施法救活。
【详解】考查对名著《西游记》中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相关故事情节的掌握,注意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前因后果即可。
9. 示例:①《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②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 张爷爷,您每天早晨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就可以了。
【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拟写时,一定要围绕活动主题,简洁明了,易懂易记,还要注意使用规定的修辞方法。示例:学习环保法,保护美家园。
(2)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说明书中的“[规格]5毫克/片。[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毫克,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推断说话的要点:需要吃两片,每天一次,早晨服用最好,饭前饭后均可。注意有对张爷爷的称呼。示例:张爷爷,这药您每天早上服用两片,饭前饭后都行,每天都要吃。
10.D 11.A
【解析】10.D项“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对本诗写景特点分析有误。 应改为:落日、孤烟等富有时间特征的景物。
11.A项“刻画了诗人的安闲之态和裴迪的狂士之态”对诗中人物分析正确。颔联“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则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其它几项分析得都不准确。
12.B 13.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12.考查对诗文的鉴赏与分析。“割昏晓”三字运用的夸张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故答案为B。
13.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作者把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14.(1)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花白”“雪球”“滚来滚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小猫的可爱活泼。
(2)“针”在本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得知冤枉了第三只猫后,内心的悔恨和遗憾的程度之深。表现了“我”和正义感同情心和严于律己的精神。
(3) 乱跑至街上 凝望鸟笼
【详解】(1)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理解。
画线句子中“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是对猫的外貌描写,“滚来滚去”是对猫的动作描写。“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从毛色、形态上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活泼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滚来滚去”写出第一只猫生命力的旺盛,将猫活泼的性情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分析理解。
“针”本义指缝衣物用的工具,细长而小,一头尖锐,一头有孔或钩,可以引线,多用金属制成。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我”对猫的暴怒、虐待比作“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痛苦和“我”为棒打第三只猫而产生的极度愧疚自责的心理。同时也表现了“我”的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掌握。
文章写第一只猫病死,第二只猫被路人捉走,第三只猫被冤打死,是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的。由A段“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可知,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由原文“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可知,第二只猫乱跑至街上,预示其被路人捉走;由原文“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可知,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死。
15.例文:
不会变的是信念
我坚信,翻过这座山,那边会有无垠的大海…
——题记
如果说信念是一座巍峨的大山,那么历经沧桑后,它仍是那么坚固;如果说信念是冬日里的飞雪,那么历经融化后,它仍是那么纯洁;如果说信念是一片漂泊的绿叶,那么历经困难后,它仍是那么执着。
有位哲人说过:信念是人生的灵魂。从小,我便为着自己的信念而奋斗--“我坚信,只要我努力,把英语学好,总有一天,有出头之日!”
可这并不是件易事,三年级的我并没有英语天赋,每每下定决心要考100分,而结果却只有及格分;每当我信心满满拿起英语书的课文时,发现里面的单词许多是不会的.沉重的打击开始让我动摇自己的信念:我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我叹了口气,随手翻开一本哲理书,书的简介让我斟酌了几许:相信自己,翻过这座山,那边便是无垠的大海.山那边会有海吗?我抱着从始的信念,认认真真地预习每一课的英语单词;不懂不会地,我都去问;夜晚灯光下的小身影,尽管疲倦,也要把单词的音咬准;早晨,上学路上,也总有一个正背单词的背影.单元测验卷发下来了,不出期望,我进步了,81分,那一刻,我开心地蹦起来……
隔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清楚记得那个分数,那是我的信念换来的成果,不得不承认,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信念”筑起的墙永远屹立在生活、学习中.贝多芬可以为追求永恒信念而用生命谱写出亘古绵长乐章;居里夫人可以为追求科学的信念而放弃名利.我亦可以为从前的理想、信念而坚持。
纵使信念是大山,我也要跨越;纵使信念是风雪,我也要拥抱;纵使信念是行者,我也要追随.因为我坚信,山那边是海……
【详解】作文标题“不变的是 ”。这个文题很新而不奇。要说“不会变”的是什么,可先想想“变”的是什么,拟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时间在变化,一年过去,不会再有这一年,四季轮回,似无变化,其实此生命已非彼生命。总之,变化的是环境,是物质。相对而言,不变的应该是人的精神情感方面的东西,比如亲情,比如友情,想深一些,比如生命规律,从生到死。引导语中到是建议避深就浅,“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就选生活中的人,包括自己,写一些事例,表现“时光如逝”中人们在情感上思想上的一种“坚持”。简单些,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爱”他们的,而“我”现在又深深感受到爸爸妈妈如何的爱“我”的,由此想到“我”的将来,“爸爸妈妈”们都会老去,而这种“爱”是不变的。这是从家庭生活来写,如果从社会方面来写,有人说“雷锋精神过时”了,那么就用一些事例来说明,“雷锋精神”的本质在新时代没有改变,只是表现的方式更丰富了些。可从一个相对较小的素材写起,从中表现较为深刻的道理。
【点睛】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