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基础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对《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部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绰号“豹子头”的是林冲,他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主要事迹: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三打祝家庄。
B.《西游记》中:“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这句描写的是鱼篮观音。
C.《五猖会》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 柯察金是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青年,由于生活的考验、斗争的锻炼,和苏联的共产党的教育培养,使他从一个饭馆小伙计变成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他仇恨反动阶级,对敌人顽强斗争,对革命事业忠诚,在无数次激烈的斗争中,锻炼成为钢铁般的革命战士。
2.名著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虎妞——嫁给了祥子 B.晁盖——三打祝家庄
C.张飞——挑灯战马超 D.孙悟空——大闹黑风山
3.下列加下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嬉戏(xī) 呈报(chéng) 赫赫有名(hè)
B.闪烁(shuò) 澄澈(chēng) 踉踉跄跄(qiàng)
C.妥当(tuō) 炫耀(xuàn) 钦差大臣(qīn)
D.滑稽(jī) 镀金(dù) 莽莽榛榛(máng)
4.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袍子 理智 镀金 狡滑
B.钦差 雕像 凯歌 聘请
C.虚荣 滑稽 头衍 澄澈
D.愚蠢 庇护 爱慕 绵廷
5.走进名著。
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作者是清代的吴承恩。
B.《西游记》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及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主体,讲述师徒四人战胜妖魔、历经磨难、终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C.《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高强,机智勇敢,嫉恶如仇,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权威。他是西天取经的主要执行者和领头人。
D.《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途径火焰山时,铁扇公主最初由于恼恨孙悟空与她的丈夫牛魔王相斗,所以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
6.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甲】我忘了像平时那样拉上帐子,也没有放下窗帘。结果,当又圆又亮的月亮(因为那晚夜色很好)沿着自己的轨迹运行到我窗子对面的那片天空,透过无遮无拦的窗玻璃窥视着我时,她那明亮的目光把我惊醒了。这景象真美,可是太肃mù了。夜——它的寂静,它的安谧——完全被一声传遍桑菲尔德府的狂野、尖厉、刺耳的喊声给撕裂了。
【乙】九齿钯,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昔年曾会在灵xiāo,今日争持赌猛壮。这一个钯去探爪龙,那一个杖架磨牙象。伸开大四平,钻入迎风戗。这个没头没脸抓,那个无乱无空放。一个是久占流沙界吃人精,一个是秉教迦持修行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肃mù( ) 灵xiāo( ) 秉教( )
(2)请你根据原著中的情节和下列小贴士的内容,尝试拟写出【乙】语段回目标题的前半句。
,木叉奉法收悟净。
小贴士: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多为章小说,每一的回标题往往对仗工整、整齐划一的概括性语句。
例如: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3)细细品读这两段文字,请从句式与节奏特点方面对两则语段的语言进赏析。
(4)阅读完以上两则名著语段后,小安打算制作一张读书卡片,他设计好了人物、性格及对青少年的成长启示专栏。请你从【甲】【乙】两段文字中任选一人物结合原著概括其性格最突出的方面以及由此给青少年带来的成长启示,帮他完成表格。
人物 性格 成长启示
7.刘禹锡《秋词(其一)》
(1) ,我言秋日胜春朝。
(2)晴空一鹤排云上, 。
8.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①行者道:“菩萨,虽是这般故事,奈何他玷污了皇后,败俗伤风,坏伦乱法,却是该他死罪。今蒙菩萨亲临,饶得他死因,却饶不得他活罪。让我打他二十棒,与你带去罢。”菩萨道:“悟空,你既知我临凡,就当看我分上,一发都饶了罢;也算你一番降妖之功。若是动了棍子,他也就是死了。”行者不敢违言,只得拜道:“菩萨既收他回海,再不可令他私降人间,贻害不浅!”
②那菩萨才喝了一声:“孽畜!还不还原,待何时也!”只见那怪打个滚,现了原身,将毛衣抖抖,菩萨骑上。菩萨又望项下一看,不见了三个金铃。菩萨道:“悟空,还我铃来。”行者道:“老孙不知。”菩萨喝道:“你这贼猴!若不是你偷了这铃,莫说一个悟空,就是十个,也不敢近身!快拿出来!”行者笑道:“实不曾见。”菩萨道:“既不曾见,等我念念紧箍咒。”那行者慌了,只教:“莫念!莫念!铃儿在这里哩!”。
(1)这两个文段中的“妖怪”指同一妖怪,其真身是 ,他化身妖怪后做了这样一件坏事: 。
(2)读《西游记》这样的大部头著作,要学会把精读与跳读结合起来。如果我们要探究《西游记》中妖怪的下场及其原因,那么,以上两个段落,哪一段应该跳过不读或略读?哪一段应该细读,为什么?
。
9.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
(2)完全一样,没有两样。
(3)眉头舒展,眼露笑意。
(4)指敏捷地临时想出个办法来。
(5)草木丛生的样子。 。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诗中“何当”的意思是“ ”;诗人通过想象回家团聚后的情景,反衬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11.诗歌语言精练,常能以一字传神,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但此诗中“期”“巴山夜雨”却重复出现,请试举一例说说其用意。
12.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完成填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作此诗时已经68岁,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他当时凄凉的境遇。然而,诗人并不感到悲哀,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怀。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 ”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2)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14.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15.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
16.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17.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
18.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说明理由。
三、作文
19.由遮雨的荷叶、温煦的春风联想到母亲,由雪想到柳絮,由大风中的树林想到面团……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你也可以尽情放飞思绪,来一番心灵漫游。下面的这些事物,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
小溪 烈日 椅子 数字“1” 三角形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④能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⑤不少于500字。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A.“三打祝家庄”是宋江的主要事迹;宋江攻打祝家庄,首战失利,乃约李应不助祝家庄。二次进兵,遇扈家庄阻拦,后林冲擒住扈三娘,扈庄求和,不助祝庄。宋江筹思破庄之计,适孙立携眷友来投,随计用里应外合,使孙立等假投庄教师栾廷玉,佯称合御梁山;又差石秀出战,故为孙立擒去,使祝庄不疑。乐和于庄内智除祝氏兄弟,结合庄民钟离老人等内应,宋江外攻,大破祝家庄;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B.三打祝家庄:宋江带兵一打祝家庄,命石秀、杨林去探庄。杨林被擒,石秀遇钟离老人,得知盘陀路走法。祝家庄伏兵齐出,梁山人马迷路,幸亏石秀赶到说出暗记,花荣射落号灯,人马才得安全退出。宋江二打祝家庄,仍然失利,但活捉了祝家庄的同盟军扈家庄的女将扈三娘,剪去了祝家一翼。三打祝家庄,利用新来投寨入伙的孙立与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是师兄弟的关系,骗得祝家相信,孙立和家人亲戚打入祝家庄作内应。梁山人马与他们里应外合,最后攻破祝家庄,得胜回山。主要人物是“宋江”而非晁盖;
故选B。
3.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B.澄澈(chēng)——chéng;
C.妥当(tuō)——tuǒ;
D.莽莽榛榛(máng)——mǎng;
故选A。
4.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滑”改为“猾”;C.“衍”改为“衔”;D.“廷”改为“延”。
5.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A.“作者是清代的吴承恩”表述不正确。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
C.“他是西天取经的主要执行者和领头人”表述不正确。西天取经的主要执行者和领头人是唐僧,不是孙悟空;
D.“铁扇公主最初由于恼恨孙悟空与她的丈夫牛魔王相斗”表述不正确。铁扇公主最初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是因为铁扇公主的孩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后被被观音收走了,失去了自由,她认为孙悟空害了红孩儿,让他们母子不能再见;
故选B。
6.(1) 穆 霄 bǐng
(2)示例:八戒持钯战卷帘
(3)【甲】语段多为散句,不拘一格,长短相间,节奏舒缓;【乙】语段多为整句,对仗工整,短促有力,节奏明快。(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人物:简·爱性格:意志坚强、勇于追求自由成长启示:身处逆境时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坚守独立的人格。
示例二:人物:猪八戒性格:善良憨厚、知错能改成长启示:人生的道路上难免犯错,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及时改正,善莫大焉。
示例三:人物:沙悟净性格:勤勉踏实、意志坚定成长启示:要有远大的目标,更要有勤勉、踏实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性格展开,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肃穆:读音sù mù,指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灵霄:读音líng xiāo,指仙境或指高空。
秉教:读音bǐng jiào,指手持佛教。
(2)本题考查补充语段。
【乙】语段出自《西游记》中第二十二回,讲述了“唐僧师徒三人被阻八百里流沙河,八戒大战沙悟净,欲建首功,最后还是观世音菩萨派木叉去帮唐僧收服了沙悟净”的故事。题干中“九齿钯”为八戒的武器,“木叉奉法收悟净”一二和六七四个字交代了人物,“收”为动词,“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因此,前半句可以是:八戒持耙战卷帘。
(3)本题考查赏析语段。
【甲】语段中“我忘了像平时那样拉上帐子,也没有放下窗帘......完全被一声传遍桑菲尔德府的狂野、尖厉、刺耳的喊声给撕裂了”字数不一,节奏跌宕,句式平缓,为散句。先是描写平静的夜晚月光明亮,然后笔锋一转叫喊声打破了静寂。
【乙】语段中“九齿钯,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一个是久占流沙界吃人精,一个是秉教迦持修行将”结构相同,形体匀称,句式多对仗工整,为整句。将八戒和悟净打斗偶的场景描绘的生动形象。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及启示。
【甲】段中“结果,当又圆又亮的月亮(因为那晚夜色很好)沿着自己的轨迹运行到我窗子对面的那片天空,透过无遮无拦的窗玻璃窥视着我时,她那明亮的目光把我惊醒了”可知,描写的人物是简·爱。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下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感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因此,在她身上可以得到的启示可以是:命运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平等需要自己去争取,要有劳动、有付出、有汗水,有坚定的信念,便会有回报。或者阳光下,我希望鲜花里会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乙】段中“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可知,描写人物分别是八戒和悟净。八戒贪财、好色、斤斤计较,贪图安逸、偷懒散漫,但他也有纯朴天真、灵活处事、不畏艰难、勇敢坚强的一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谈从他身上获得的启示。示例:做事要想成功,一定不能像猪八戒那样偷懒散漫,遇到困难就想放弃。要信念坚定。在与人相处中,要学习猪八戒的机智灵活,善于沟通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沙悟净不像孙悟空那般傲气张扬,不爱听领导的话;也不像猪八戒,毛病太多,贪吃贪睡,还总给领导瞎马骑,干一些脏活累活儿就要抱怨。沙僧沉静而不求回报,淡泊却坚认不拔,以将自己看得轻的智慧和对取经事业的忠诚,维系着取经队伍的和睦,服务着取经团队。
示例:做事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7. 自古逢秋悲寂寥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详解】本题中的“寂寥、碧霄”等字词容易写错。
8. 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 金毛犼到麒麟山化身妖怪占山为王,掠走朱紫国王后金圣宫娘娘,害得国王久病不上朝 第②段应该跳过不读或略读。因为这一段主要讲的是菩萨向悟空讨要金铃,与探究的主题无关,而第①段才是明确交代妖怪的下场——没有被打死而是被菩萨收回南海。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文学常识的判断要注意易错点: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根据文段中的“奈何他玷污了皇后,败俗伤风,坏伦乱法,却是该他死罪”可知,文段选自《西游记》第七十一回,赛太岁原本是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犼,因为听说了朱紫国国王得罪了孔雀大明王菩萨,有三年夫妻之灾,就趁机下界抢走王后金圣宫娘娘。
(2)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对文本的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要探究《西游记》中妖怪的下场及其原因”,结合文段内容,第①段交代了妖怪被菩萨带回了南海,第二段则是讲了悟空偷拿了菩萨的金铃,这一段与妖怪的下场无关,所以跳过或者略读。
9. 兴高采烈; 一般无二; 眉开眼笑; 灵机一动; 莽莽榛榛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理解。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再是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习惯用法等多方面分析作答。(1)可抓住句中的“兴”和“烈”找思路;(2)可抓住“一样、两样”找思路;(3)可抓住“眉、笑”找思路;(4)可抓住“敏捷”找思路;(5)结合平时积累辨析作答。
10.何时,什么时候。反衬了诗人此时郁闷、孤寂的处境,体现了诗人渴望回家与妻子团聚的急切心情,突出了内心的相思之苦。 11.示例一: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回环反复,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示例二: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实写,描写秋雨连绵,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虚写,是想象未来和友人团聚时回忆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实托眼下的孤寂和思念情深。
【分析】10.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解此题,需从诗意去理解。
何当共剪西窗烛: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何当”:什么时候。
11.本题考查炼字。
“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12.①僵卧孤村 ②为国戍轮台 ③爱国(或“报效祖国”)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诗人情感分析。
“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
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
这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13.(1)这里指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2)这里指蒲公英像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14.示例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示例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5.示例: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16.围绕“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回答出两点即可。 17.示例: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18.阐明观点,说出理由。
【解析】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⑴“如约而至”本指按着约定准时到达。结合语境中的“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可知该句中的“如约而至”指的是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⑵“无人问津”本指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结合语境中的“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可知该句中的“无人问津”指的是蒲公英像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14.试题分析:此题主要是赏析语句运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需要结合语句分析出修辞的表达效果以及表现的人物的情感。“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锯齿般细小的叶片”,将蒲公英的叶片比作锯齿,“正朝我微笑呢”,将蒲公英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点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赏析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语等。描写手法主要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语句进行分析,最后明确效果。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比(衬托)手法的理解能力。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文章在写蒲公英的时候,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是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要结合故事情节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此题应从“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等角度概括人物形象,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17.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本文标题是“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表层含义不难理解,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内容,可知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1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主观题。首先,要理解“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的意思。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看法。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19.范文:
小溪的故事
在大森林的深处有一条小溪,它没有一个朋友,孤独地生活着。有一天,它决定去旅行。
一大早,小溪就收拾好东西出发了。它想先绕到附近的山后观赏风景,然后再去草原逛逛,找几个好朋友。小溪流到了山脚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绕过了它。“好美呀!”小溪发出了一声感叹。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山上美丽的野花……它看得入迷了。突然,小溪脚下一滑,从山上掉了下来。它害怕地闭上了眼睛,心想:“完了,这回肯定没命了!”它只觉得身子轻飘飘的,突然一阵凉风迎面而来,感觉舒服极了。小溪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啊!原来它已经变成一个壮观的瀑布了。后来,有许多人都来看它,小溪很高兴。又过了几天,它渐渐开始厌烦这种生活了。于是小溪再次踏上了旅程……
小溪沿着干枯的河床向前走去,它看见前面的河床上有一个小水坑,几条小鱼靠着仅存的一点河水生存,水坑旁边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快干死的小鱼,小溪赶紧流了过去。溪水流进了坑里,又渐渐地漫了出来,周围的小鱼都得救了。它们快乐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感激地对小溪说:“谢谢你,是你救了我们!”小溪说:“这算不了什么,是我应该做的。对了,这里的河流为什么都干枯了呢 ”小鱼们说:“这里有一年没有下雨了,有一部分河水蒸发了,另一部分流到下游去了。听去过下游的鸟儿说,下游有一个村庄,庄稼都旱死了,没有水,人们就要渴死、饿死了……”小鱼的话还没说完,小溪就箭一般冲向了下游,它要去救那些人们。
在去下游村庄的路上,小溪看到了许多悲惨的景象:河流两岸的树木和植物都枯死了,土地裂开了一条条缝,两三只小鸟站在木桩上为失去家园而伤心地鸣叫着,动物们为了寻找水源纷纷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小溪下定决心要拯救这里的生命,就算耗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也不放弃!
正想着,它已来到了下游的小村庄。这里果然像小鱼说的那样,十分荒凉。一个人望着枯死的庄稼,哭倒在地上。他不经意地回头一看,发现了小溪,愣住了,接着又惊愕地揉了揉眼睛,来确认他没有看错。那个人从地上站起,跑过来,弯下腰,贪婪地喝了起来。他真是渴坏了。他喝完后,又抬起头,用沙哑的嗓子朝村子的方向喊道:“有水啦!大家快来呀!“不一会儿很多人从村子里跑了出来。当他们看见小溪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惊奇、激动和喜悦,围着小溪喝起水来。随后,村民们用溪水浇田、洗脸、做饭……小动物们也都来饮水。过了儿天,溪边的小草悄悄地长了出来,这里又恢复了生机。
这一切,小溪都看在眼里。看到自己成功了,它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但它也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经奉献给了这里,它就要枯竭了!
一天清晨,小溪用它最后一股清水滋润了这片她热爱的土地,悄悄地消失了……
【详解】这是一篇想象作文。选定某一个事物后,可以先尽情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用一些关键词语记录下来;然后再去选择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再回过头看一看刚才所联想和想象到的事物哪些可以保留,哪些应该去掉。需要注意的是,联想和想象与事物之间一定要有内在的关联性,切忌脱离了具体事物去空想。同时,想象也必须要有一个“美好”的中心思想。如果只是瞎编一个热闹离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
【点睛】所谓想象作文,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借助想象的翅膀,超越生活实际构思出从未见过的或者根本不曾出现过的生活图景,并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文章。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联想模式。
(一)由现在联想到过去,按现代生活的模式构思故事情节。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曾见过的事情,或者没有生命的东西,例如一块石头、一个玩具,都可以通过想象,让今天的故事在过去的环境里表演,让“死”的东西“活”起来。随着这些故事的演出、“死”物的复“活”,作者想象的双翅也就展开了。
(二)由现在联想到未来,把假设的内容写成真实的情节。假设的内容固然是假的,但它在生活中还是有可能出现的,不过是还没有发生罢了。人类天空翱翔在一百多年前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但今天谁都可以买张飞机票上天一游。所以,根据自己平时观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根据表达的需要,合情合理地展开想象,把假设的内容写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或者正在发生的故事,不失为想象写作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由甲联想到乙,让成语、典故、俗语为我们旧瓶装新酒。将成语、典故或者俗语加以适当的改编扩充,让其成为作文中的故事情节,或者把目前之热门话题灵活地转移到文中人物身上来,以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