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9 23:1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练习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B.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C.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D.我讨厌它身上那条链子的声音和它柔软光滑的肋部周围那一圈被磨损的皮毛。
2.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是(  )
A.《猫》作者郑振铎。郑振铎,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
B.《动物笑谈》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C.《狼》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
D.《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走在大街上,一个黑瘦黑瘦的中年人,跑到我身边,怂恿我加入到他的团伙去偷东西。
B.她早上迟到了,两腮红红的,站在教室门口,显得那么羞怯。
C.他们俩虽然是同胞兄弟,但长相和性格大相径庭。
D.读了《动物笑谈》一文,你是不是会在幽默处忍俊不禁地发出笑声呢?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 虐待(nüè) 惩戒(chéng)
B.污涩(sè) 怅然(chàng) 蜷伏(quán)
C.婢女(bì) 怂恿(sǒng) 驯养(xùn)
D.麝香(shè) 相称(chèn) 羞怯(què)
5.下列对《动物笑谈》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介绍了在观察水鸭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引发的搞笑故事,表现了作者对观察动物行为的专业和投入,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由此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任何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都不能描述生命的真实与感动。
B.《动物笑谈》一文,文章开头的“逗笑”一词是全文的“文眼”,全文在介绍动物时紧扣“逗笑”展开。
C.“动物笑谈”的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作者只是在搞恶作剧,追求喜剧效果,科学价值不高。
D.文章语言诙谐风趣,有时还带有调侃的意味。从幽默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二、基础知识综合
6.在横线上填写关联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 动物, 观察者自己。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 )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guài dàn bù jīng( )。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西游记》(节选)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惧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一朝天气炎热,群猴去那山涧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大字。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众猴欢喜,都道:“你带我们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那些猴也都进去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7.概括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
8.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谁给取的法名?为何姓孙?
9.按要求赏折文中画线的句子。
(1)你看他暝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从描写角度)
(2)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从修辞角度)
10.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结合文段内容,试做分析。
四、句子默写
11.根据提示填空。
(1)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谭嗣同的《潼关》一诗中借景抒怀言志的诗句是: , 。
(5)《狼》一文中表现狼狡诈阴险的句子是: , 。
五、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13.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4.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说理由。
1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六、名著阅读
16.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① ,又如《② 》中的③ 。
七、综合性学习
17.综合实践活动。
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请你根据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下联: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你也在行动】寒假时,妈妈准备让你用“微课”资源自学下学期的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晓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么和妈妈说?
八、作文
18.请以“________的自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本题按照选项中的修改内容一一对应判断即可。A项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2.D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D项蒲松龄是清代的。
3.D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词语,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D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发出笑声”意思重复。
4.D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D“怯”应读“qiè”。
5.C
【详解】A.表述正确; B。表述正确; C。错误。作者笔下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让人“生气”之余也忍俊不禁。D。表述正确。
6. 不是 而是 chēn 怪诞不经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字形、字音,注意平时的积累。①②处空白,“动物”和“观察者自己”是并列关系,结合前面主语“逗笑的主角”分析,这里应填写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不是……而是……”。③“嗔怪”的“嗔”应读“chēn”,不可误读“zhēn”;④“怪dàn”应为“怪诞”,注意“诞”的书写。
7.介绍石猴的出生和他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8.菩提祖师。“猢狲”的“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便教姓“孙”。(答出“猢狲”的“狲”去掉兽旁即可) 9.(1)动作描写,用一系列的动词(蹲、纵、跳、看)写出了石猴的动作连贯,身手高强。或神态描写,写石猴瞑目、睁睛等神态,刻画了石猴的勇敢机敏,本领高强。(2)“大造化,大造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石猴找到了猴儿们安身之处后的那种自得和激动兴奋之情。 10.神性:本是仙石,受日月精华,渐渐通灵。仙胞迸裂,产石卵,化石猴。猴性:有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动作、习性和相貌。人性:有人的动作语言和思想,有担当,为他人考虑,有领导才能,看重信用。
【解析】7.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8.试题分析:考查对名著阅读及常识知识的识记。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作答即可。其故事情节是:美猴王拜师时,其师菩提祖师为其起法名。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 ”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9.试题分析:(1)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注意:在写其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显得内容过于笼统)。
10.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作答时结合小说的介绍和描写,分别从“神”“猴”“人”三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神性”主要体现在是仙石所化。“猴性”体现在其行为、习性方面。“人”体现在具有人的动作、语言和思想。据此理解作答。
11. 自古逢秋悲寂寥 潮平两岸阔 何当共剪西窗烛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默写。
(1)—(4)题,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题中的“寥、岸、烛、犹、嫌、潼”等字词容易写错。
(5)题,只要是《狼》一文中,能够表现狼狡诈阴险的句子就可以,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任选一句即可,但要注意一定是前后连续的两句。
12.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13.人的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解析】12.仔细阅读诗歌,读出其意境,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诗句写出来,意境优美,语言优美。抓住“池塘”“天光云影”的特点描述。
1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诗歌内容与主题的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表明了诗人的一种生活乃至治学态度,沉滞不可取,活动流动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做什么,生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就是要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才能保持自己的进步和富有活力的状态。
14.“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15.表现了诗人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
【解析】14.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要结合诗句来分析。“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形容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情形。“尚”是“还”之意。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此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15.考查对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愿望的把握。读懂诗歌内容并结合知人论世的写法来分析。如“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 等句,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
16. 寿镜吾 藤野先生 藤野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识记。
示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示例2:《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示例3:《范爱农》中的范爱农。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示例4:《琐记》和《父亲的病》中的衍太太。衔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17. 示例:(1)学生认真学习报师恩 (2)期待每一位同学都能参加活动,尤其是平时比较孤单、自卑的同学也要绽放自己的美丽。 (3)妈妈,我想邀请晓华同学来家里和我一起学习微课,一方面,我们一起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一起讨论,另一方面,晓华的父母不在家,他一个人在家,没有人照顾他,您同意吗?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对对联的基础要求:相同位置词性要相同、句式要相同、内容要相关、字数要相等。本题在内容上要求“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据此可拟写出下联。
(2)本题考查宣传语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一句话,要抓住关键词(寂寞的花朵、春风、微笑),联系中心(关爱留守学生)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或双关意义,说出句子所表现的“手法”、“境”及“情”。同桌拟写的这句话很明显是用比喻,将留守的学生比作“寂寞的花”,老师与同学的关爱比作“春风”。意思就是老师与同学的关爱会让孤独的留守学生快乐起来。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本题属于“要求型”说话题,答题格式为“称呼+(‘自我介绍’有时要加,比如打电话时、采访时)+理由(‘理由’最好不少于2个,情感品质方面及事理方面或知识能力方面等)+要求+好吗(你认为呢)?”据此填写内容,注意语句的通顺,理由充分即可。如:妈妈(称呼),我想邀请小华来我家一起学习“泰微课”。(要求)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理由一)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理由二)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我家,好吗?
18.参考例文
电脑的自述
Hi!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电子计算机,小名电脑。1946年2月,体型庞大的我在美国的一所大学中诞生了。那时的我不叫电脑,而是叫“埃尼阿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逐渐更名为电脑,身材也变得苗条了许多。
我体内的部件可多了!它们对我身体的运行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体外的部件也不少,它们对信息的传播和输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对人类的帮助可大了。人们查资料、打印文件都离不开我。我还可以帮助人们收发邮件、聊天,甚至还能完成一些人类不能完成的工作。我还能当作人们消遣娱乐的工具,而且小孩子用我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人类都说我是他们的功臣。
但也有一些孩子的父母说我是祸害,因为他们的孩子沉溺于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不能自拔。但这也不能全怪我呀!其实我也很想和他们交朋友,但是他们来到我的身边,并不是为了和我交朋友,而是通过我和游戏接触。我真苦恼,都活了几十岁了,还没有交到一个知心的朋友。是那些虚幻的游戏,使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掉进网络这个巨大的无底洞中,那些游戏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啊!我真恨它们!
那些沉溺于网络世界中的孩子呀,你们快回到现实世界中来吧!这里才有你们真正的家呀!现实世界中有的亲情、爱情、友情,网络世界里有吗?没有。况且,在网络世界里得到的只是短暂的欢乐,只有在现实世界中得到的才是长久的欢乐啊!孩子们,快回来吧!
【详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或短语,然后再写作。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抓住特点,不论写动物、植物,还是物品、建筑物等,都要对所写的对象进行仔细观察,描述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把它表现出来;其次要有条理,写作时要注意言之有序,要围绕事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将所写的事物的形状、构造等描述清楚,做到思路清晰;再次要突出重点,在表现某种事物特点时,要抓住其形状、构造、用途等重点部分进行细致的描述,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睛】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