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拉萨市高中期末联考
高二历史 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20道题,每题 3分,共60分)
1.下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古代文明( )
发源地 文字 建筑(水利工程)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那兰陀佛寺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都江堰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C.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2.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如封臣合掌置于封君双手中,或加上下跪的姿势,还须把手放在《圣经》或圣像上起誓,以表示对封君的臣服和效忠。这表
明该制度下( )
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 B.封君拥有对封臣的生杀权
C.封君和封臣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宗教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
3.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
第 1 页 共 8 页
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
是( )
A.麦哲伦、达·伽马 B.哥伦布、达·伽马
C.哥伦布、迪亚士 D.迪亚士、麦哲伦
4.19世纪初,英国铁路公司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需要雇用18人;到19世纪40年代末,运营
每英里铁路平均只需雇用11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大B.机器大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C.人工成本严重制约了铁路规模化经营D.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5.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
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产生的巨大影响为( )
A.为纪念这些运动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B.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6.20世纪初,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
是其中的代表,它们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其共同点是( )
A.结果均获得成功 B.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C.没有政党的领导 D.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7.一位亲身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记者在其作品中写道:“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这些大国”的主要
目的是( )
A.确保本国的既得利益 B.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C.遏制法西斯侵略扩张 D.协调欧洲国际关系
8.以下是1947年分别在苏联和美国出版的,以“马歇尔计划”为对象创作的两幅漫画。图1 名为《美国最新式战车》,图中袋子上的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图2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意为“欧洲”,绳子上写着“Marshall-Plan”意为“马歇尔计划”。这两幅漫画折
第 2 页 共 8 页
射出( )
A.两极格局下的大国对抗 B.美苏两国的分歧和对立
C.世界经济中心已经转移 D.美苏争夺对西欧控制权
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
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其主要措施是( )
A.实行“以工代赈” B.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C.发展“混合经济”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10.近年来,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方式加强国
际合作,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反映出( )
A.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B.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C.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11.右表为某同学总结商鞅变法的部分内容。若完善此表,在经济方面可添加的措施是( )
A.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B.严刑酷法,轻罪重罚
C.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D.什伍连坐,相互监督
第 3 页 共 8 页
12.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军功授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A.军功——品行——门第族望——考试成绩
B.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D.考试成绩——品行——门第族望——军功
13.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西方选官制度互相借鉴,促进了彼此的发展。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制定了文官制度;现代中国又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制度。下列关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的表述错误
的是( )
A.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B.学堂选官制度在《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设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法等国文官制度最终建立
D.党管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的根本
14.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宣布将
5类干部新加入“问责”行列(下图所示)。该规定的颁布体现了( )
A.干部选用注重实际从政能力 B.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加速
C.干部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加快 D.中共强化党内监督力度
15.《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记载,从东汉到明朝的39件买地券中,使用了如“以为析(律)
令”“有私约者当律令”“民有私约,如律令”等20种套语。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经济生活受契约精神影响 B.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
第 4 页 共 8 页
C.政府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 D.契约的地位高于法律地位
16.罗马遗嘱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他所控制的家族财产,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
这表明罗马法( )
A.坚持平等平权的继承原则 B.遵循遗嘱人的自由支配权
C.在公法领域不断修正完善 D.综合考量权利主体的利益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
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纳入法制化轨道。该法颁布于( )
A.1978年 B.1984 年 C.1997年 D.2020年
18.1971年新闻照片《乔的笑》(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照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重
大外交成就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D.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19.《史记·奴列传》载,汉高祖时已与匈奴“约为昆弟以和亲”。文帝时,匈奴冒顿单于与文帝的来往书信中都说“兄弟之亲”,后二年书中更有“使两国民若一家子”的说法。这反映了
( )
A.民族交往的增强 B.中央集权的发展
C.民族差异的消退 D.华夏认同的增强
20.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1962~1964年完成《民法典草案(试
拟稿)》,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后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
第 5 页 共 8 页
法典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 B.计划经济体制日益成熟
C.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D.适应全球化需要
第Ⅱ卷
二、材料分析(共2道大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20 分)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 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沿革表(部分)
秦、汉 郡、县
隋 郡、县
唐 道、州(郡、府)、县
元 省、路、府、州(军)、县
明 省、府(直隶州)、县
清 省、道、府(直隶厅、州)县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
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 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相关 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和古代中国最稳定的地方行政机构名称。(4分)
(3)材料三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2 分)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并通过自我发展完
第 6 页 共 8 页
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6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
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
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
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
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 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
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 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4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10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6 分)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拉萨市高中期末联考
高二历史 评分标准
第Ⅰ卷(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D C B A B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D A D B D A B
第Ⅱ卷材料分析(共 2 道题,每题 20 分)
21 题,共 20 分:(1) 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 分)
唐朝:三省六部制。(2 分)
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 分)
清朝设军机处。(2 分)
(2)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2 分)
最稳定的地方行政机构:县(2 分)
(3) 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2 分)
确立: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2 分)
发展:形成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 (2 分)
完善:进行 1832 年议会改革。(2 分)
22 题,共 20 分:.(1)关系: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4 分)
(2)原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中国儒家思
想的影响。(一点 2 分,四点 10 分)
(3)共同影响: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民族国家的形成。(一点 2 分,共 6 分)
第 1 页 共 1 页
{#{QQABCIQQAiAoggiAoAhABBAAAABRghCCEEQQGWAwCCkIEQAkQBkEBACAAKAgIOgAOBwAEAoEAoAAiAQCNAFBAB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