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 九年级上册 Module3 Heroes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外研版 九年级上册 Module3 Heroes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外研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3-07-20 06:4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外研版 九年级上册 Module3 Heroes大单元教学设计
模块主题(Topic) Module3 Heroes
模块内容分析(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materials) 模块内容分析(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materials) 单元整体分析(Unit integral analysis): 单元主题:Heroes 该主题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的范畴,涉及“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和“对世界、国家、人民和社会进步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模块内容分析: 本模块内容围绕Heroes这一主题展开,涉及四个语篇,包括一组对话、一篇说明文、一篇课内外语篇重组的说明文和多模态语篇:一部学生表演的情景剧与电影短片。 语篇一是关于英雄的对话。Daming向Ms Li介绍他心中的英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的生平经历与成就。该语篇给学生传递了意志坚定,顽强拼搏,不轻言放弃的英雄精神。 语篇二是一篇说明文。Wang Lingling介绍了她心中的民族英雄—诺曼·白求恩医生,包括他的基本介绍,经历、贡献和评价。该语篇进一步介绍了对世界、国家、人民和社会进步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助于引导学生感悟民族英雄品质,对英雄产生崇敬之情,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语篇三是由本模块第三单元的语篇、高一必修二第六单元Lesson 1: The Medical Pioneer— Tu Youyou 以及课外时文阅读的语篇经过修改、整合而成的说明文。介绍了六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背景、不同行业的英雄人物: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苏联宇航员Yury Gagarin、著名的英国护士Florence Nightingale、美国漫威之父Stan Lee、古希腊英雄Odysseus、中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中越边境扫雷士兵杜富国的基本事迹与社会贡献。该语篇拓展了对世界、国家、人民和社会进步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这一主题内容,有助于进一步使学生感悟各行各业的英雄创造了无限的生命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树立英雄偶像,形成向英雄学习的价值追求。 语篇四是一部学生自己编剧并表演的情景剧与一段电影短片构成的多模态语篇。情景剧主要讲述三位无名英雄的感人事迹:地震中为了救学生,自己被压在废墟下的老师、为了救火缺席了自己的婚礼,却丧身火海的消防员、武汉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过年仍冲锋在一线运送医疗物资的快递小哥;短片Nameless Hero描述了一位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所做的琐碎却不平凡的“小事”。该语篇将英雄拉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将英雄品质具象到生活中“如何做”:从促进人民和社会进步的小事做起。 本单元的四个语篇从不同视角谈论英雄事迹与品质,单元内各语篇与单元主题之间,以及各语篇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三个子主题,即“了解英雄的事迹,用心感悟英雄的人格魅力”,“介绍英雄的故事,用语言描述出英雄的形象”,“学习英雄的品质,用行动呼应新时代的召唤” (见图1)。每课时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各课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学习活动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逐步展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内容有意义地联系起来,构建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形成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追求,实现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的有机融合。 核心语言知识分析:本模块主要语法是because、so、so that引导的原因、结果和目的状语从句,学生通过口语操练、句型运用与模块写作等方式感知理解,并在真实语境中对单元目标语言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知识储备: 1. 学生对 “英雄”话题并不陌生,对体育界名人较为关注。本模块的语篇是谈论英雄的人生经历,学生在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学科也有探讨过类似话题。该模块主题和七下M9 已经学过的介绍有关人物生平时用到的时间线相关联,所以学生对此阅读的时间结构会比较熟悉; 2. 学生在七上M4和M5的文章中学习并且已经熟练掌握because、so引导的原因、结果状语从句的用法;在七、八年级的拓展学习中对于so that引导目的状语从句有所感知和理解; 3. 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 可能面临的问题: 1. 在学完本模块后要实现传播英雄事迹,继承英雄精神的育人目标,但本模块语篇下的人物如邓亚萍、白求恩、南丁格尔所处的时代离学生较远,大部分学生并不熟悉,因此,信息获取,文化知识的内化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2. 学生可能会混淆目的状语从句和结果状语从句,因为二者从表面看都有结果; 3. 学生信息收集整理以及有逻辑的写作输出的能力有待提高。 解决方案: 1. 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篇,构建结构化知识图,帮助学生内化文化知识;重组模块下的语篇,拓展时文阅读材料,并与高中教材衔接,通过多语篇学习,强化学生的阅读策略。 2.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语境的理解形成对结果状语从句和目的状语从句的语境的理解。通过句子翻译,理解动词的先后关系,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名人经历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进行练习并且深刻感知其用法。 3. 教师在课堂中要侧重帮助学生寻找归纳信息,并指导写作模式的构建。
模块教学目标&课时安排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whole module)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模块学习总任务(Module task) 小组合作制作“英雄相册”,排练“英雄剧场”。
各课时教学设计(Teaching plan for lessons)
第一单元(Unit 1) 听说实践 (Listening & speaking practice)
课题 (Lesson title) She trained hard, so she became a great player later. 教材分析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material ) What: 本语篇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三模块第一单元的课文,讲述了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的生平经历与成就。她5岁开始打乒乓球,在她的运动员职业生涯中,赢得了许多世界冠军,其中包括4枚奥运金牌,她同时助力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24岁退役后,她选择到清华大学学习,七年后,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她的生平经历表现了她意志坚定,不轻易放弃的英雄品质。 How: 本语篇是两个人物的访谈对话,主要内容为介绍Daming心中的英雄,对话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人物信息的介绍;由于是人物对话,体现了非正式语体的主要特征。对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邓亚萍职业生涯上的成就;第二部分是介绍她学习上的成就。语篇包含介绍英雄的主题词汇,如:medal、doctor、degree、will、victory等,以及表达原因和结果的语言表达,如:“She’ my hero because she’s one of the best table tennis player in the world.”、“She train hard, so she became a great player later.”等。 Why: 本单元语篇旨在传递运动英雄身上具备的顽强拼搏、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 通过听、说活动,获取和梳理邓亚萍的生平经历、成就等关键信息。 2. 概括与整合邓亚萍的英雄品质,树立“努力拼搏,追求梦想”的正确价值观。 3. 利用所学知识结构图谈论自己心中的英雄。 教学重、难点 (Key & difficult points) 1. 听懂并记录下人物经历等关键又具体的信息; 2. 转换所听信息并归纳品质; 3. 谈论自己的英雄。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情景教学法(the Situational Method)、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教学过程 (Learning procedures)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1. 通过听、说活动,获取和梳理邓亚萍的生平经历、成就等关键信息。(学习理解) 1. 课前听歌曲Hero,进入教师设定的“Hero Album”学习语境,学生观察PPT展示的英雄人物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本课主题Heroes的学习。 2. 学生观看一段学生课余活动打乒乓球的视频,将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 3. 听Activity 2对话,整体感知说话者身份、谈话的背景与主题。 4. 两位学生角色扮演,其余学生再听一次对话,记录下关于邓亚萍的个人信息,如国籍、工作、出生日期、基本职业信息等。 观察学生对主题的预测,把握学生对英雄主题的熟悉与感兴趣程度。 观察学生回答,掌握学生对邓亚萍这一人物的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听力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听取信息的能力及词汇储备。 观察学生模仿朗读的语音、语调及停顿是否准确。 用歌曲Hero及英雄人物图片导入“英雄”这一主题,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认知图式;利用学生生活片段,构建主题人物邓亚萍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联系,创设真实语境,引起学生听并获取更多相关信息的兴趣;介绍语篇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听力活动、整体感知对话内容,培养学生准确获取、梳理和记录关键信息的能力。 (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2. 概括与整合邓亚萍的英雄品质,树立“努力拼搏,追求梦想”的正确价值观。(应用实践) 5.学生观看一段邓亚萍比赛的视频,感悟主题句“She trained hard, so she became a great player later.”的深层含义。 6.学习新词,并根据新词推测邓亚萍的其他生活经历。 7.学生听第二段录音,判断预测是否正确,获取并纪录邓亚萍运动职业生涯与学习经历。 8.重点听对话的时间信息,根据时间线,梳理邓亚萍的生平经历; 9.分小组介绍邓亚萍。 10. 学生阅思考并讨论邓亚萍的成就与品质。 观察并评价学生对英雄品质与主题句的感知能力。 评价学生预测邓亚萍生平的信息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准确,把握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和语言的情况。 根据学生复述内容及讨论结果,判断学生能否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总结人物取得的成就与英雄品质,口头评价其利用听力技能获取、整合、转换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梳理、记录对话的关键内容,深挖听力语篇,设置听力任务,引导学生根据梳理的语篇脉络,内化关键句型、重点语言和文化知识,为进一笔在现实生活中迁移所学做铺垫。 (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3. 利用所学知识结构图谈论自己心中的英雄。(迁移创新) 11. 学习英雄身上的品质后,学生继续思考:如何将英雄品质迁移到自身学习、生活中来,帮助自身更好地成功、成才? 12.学生简单谈论东京奥运会中运动员杨倩、全红婵、苏炳添获奖图片。 13.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采访者,被采访者、记录员、转述者四个角色合作完成任务:采访组员心目中的英雄,并制作英雄人物档案。 14.学生课后讨论课堂留下的问题:Are heroes all famous people Why 观察学生能否说出如何将英雄品质迁移到自身学习、生活中来,把握学生对于语言和文本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概括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心中的英雄,根据需要给出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1.引导学生迁移所学语言、文化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用所学指导实践。 2. 学生在分工明确、任务清晰的小组中完成采访与转述任务,整合运用相关语言来描述心中的英雄,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迁移创新。(想象与创造)
作业设计(Homework):
板书设计(Board Plan):
第二单元(Unit 2) 阅读思考 (Reading & thinking)
I. 课题 (Lesson title) There were few doctors, so he had to work very hard on his own. II. 教材分析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material) What: 本语篇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课文,题为My hero—Dr Norman Bethune,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白求恩医生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影响以及白求恩医生朴实坚韧的一生,文章着重描写了白求恩医生在1936年、1938年、1939年奔赴欧洲和中国抗日战场救援伤兵、支援前线医疗建设的故事,从白求恩医生不顾危险奔赴前线、忘我工作以及无私传授工作经验等细节中可以看出白求恩医生是一个高尚的无产阶级战士。 How: 本篇文章可以依据内容划分为“总-分-总”三个部分。第1段总领全文,介绍了白求恩医生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影响;第2-4段介绍白求恩的生平经历与贡献,第5段总结全文,评价白求恩的一生。其中第二部分介绍白求恩生平可依据文章内容时间线划分为1890年、1916年、1936年和1939年,通过阅读、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训练学生梳理阅读逻辑的能力。另外此语篇包含多个不定式作目的状语以及so that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如“He invented special medical tools to use outside hospitals and close to the fighting areas so that doctors can treat the wounded more quickly”,学生可以通过文章阅读练习对于该结构的认知和使用。 Why: 该语篇进一步介绍了对世界、国家、人民和社会进步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旨在宣扬热爱和平、为民族集体无私奉献的民族英雄精神。本篇文章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并且学习英雄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另外,本篇文章夹叙夹议的内容模板为学生就“我的英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和创作进行铺垫。 III. 教学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 获取和梳理白求恩的事实性信息(包括生平、贡献、主要经历、评价等),并概括和整合形成结构化知识图; 2. 根据知识结构图介绍白求恩,并在介绍生平时能关注时间顺序,在谈论贡献以及介绍主要经历时能关注逻辑关系(原因、结构、目的等); 3. 客观地评判什么样的人是英雄及英雄所具备的品质; 4. 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作技巧和话题语言介绍英雄袁隆平。 IV. 教学重、难点 (Key & difficult points) 1. 通过阅读获取白求恩的事实性信息并概括和整合形成结构化知识图; 2. 根据知识结构图连贯地、有逻辑地介绍白求恩; 3. 评判英雄,介绍心目中的英雄(包括他/她的基本信息、主要事迹与英雄品质)。 V.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KWL教学法(KWL)、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1. 获取和梳理白求恩的事实性信息(包括生平、贡献、主要经历、评价等),并概括和整合形成结构化知识图;(学习理解) 1.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奥运英雄们,并了解医学领域的英雄。根据图片回顾抗疫期间医护人员的事迹,在谈论英雄的语境中学习新词,如invention、treatment、manage to do、die for等,并感知so that的意思与用法。 2. 学生观察白求恩的图片,激活有关白求恩的相关已知,再提出还想了解关于人物的什么信息,利用KWL Chart进行梳理。 3. 快速阅读,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分段、段落大意、写作结构。 4. 分段阅读第1段并获取白求恩的生平、职业等基本信息。 5. 寻读第2至4段,梳理白求恩的生平时间轴。 6. 形成基于全文的知识结构图。 根据学生的互动回答情况,评价学生对涉及医学领域的新词以及so that句型的掌握程度,根据需要给出必要指导和解释。 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根据说出的具体信息了解学生关于白求恩的已知与未知,把握学生想通过学习新知去获取到的文化知识。 观察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情况(是否正确获取关于生平,贡献,主要经历,评价等信息),判断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根据需要给出必要指导与反馈。 1. 联系新旧语篇,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导入新的话题,并创设情境, 利用KWL Chart开启课堂,帮助学生梳理已知,激活关于白求恩的相关词汇与人物信息,学生在信息搜索的过程中,思维更加主动和清晰; 引导学生提出在语篇中想要获取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欲望,有效扩充学生的阅读图示;有助于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建立元认知水平上的认识。 2.引导学生从what、how、why三个层次解析文本,分析文章主题、内容、写作结构、语言特征,培养学生准确获取、梳理和记录关键信息的能力。 (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2. 根据知识结构图介绍白求恩,并在介绍生平时能关注时间顺序,在谈论贡献以及介绍主要经历时能关注逻辑关系(原因、结构、目的等);(应用实践) 7. 学生仔细阅读,获取白求恩在西班牙和中国分别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带来了什么结果,思考并讨论体现了他什么能力与品质。 8. 根据全文知识结构图向同伴介绍白求恩。 观察学生在小组和班级描述白求恩的英雄事迹、品质和原因时是否全面、具体、有逻辑,使用的语言是否连贯(是否使用so、because、so that句型),把握学生对语言和信息的内化情况。 引导学生内化结构化新知和关键语言,并根据语篇表层结构的主线区探究和深入理解人物的能力与品质,启发深度思考,为进一步提炼和概括信息做好铺垫。(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3. 客观地评判什么样的人是英雄及英雄所具备的品质;(迁移创新) 4.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作技巧和话题语言介绍英雄袁隆平。(迁移创新) 9. 总结造就英雄的因素。 10. 利用单词将文章补充完整。 11.完成微写作任务:观看袁隆平的视频片段,了解他的贡献,阅读课本所给出的袁隆平的生平经历时间线,总结介绍英雄的写作结构并完成写作任务。 12.完成写作后将袁隆平的介绍收录至Hero Album。 观察学生在评价英雄时是否能从能力和品质两方面进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能力与品质的区别与关联,以及两者对于英雄人物塑造的作用。 观察学生能否够理解新词含义并根据新词正确填写全文总结。 观察学生在完成写作的过程中能否熟练运用提炼出来的文章结构和脉络,以及文章中是否包含事实性信息和评价性信息,教师根据情况给与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1.通过总结英雄能力与品格,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发展、引领向英雄学习的主流价值,塑造学生品格。 2.通过写作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与运用创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不同学生水平与需求,延后完成写作。 (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
作业设计(Homework):
板书设计(Board Plan):
第三单元(Unit 3) 语言运用 (Extensive reading& writing)
课题 (Lesson title) They are heroes in all walks of life. 教材分析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material ) What: 本单元语篇是由本模块第三单元的语篇、高一必修二第六单元Lesson 1: The Medical Pioneer— Tu Youyou 以及课外时文阅读的语篇经过修改整合而成的说明文。通过“英雄相册”这一语境的导入,介绍了六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背景、不同行业的英雄人物: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苏联宇航员Yury Gagarin、著名的英国护士Florence Nightingale、美国漫威之父Stan Lee、古希腊英雄Odysseus、中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中越边境扫雷士兵杜富国的基本事迹与社会贡献。 How: 本语篇以总-分-总的结构进行人物叙述,共分为六个段落:第一段介绍苏联宇航员Yury Gagarin的贡献;第二段介绍著名的英国护士Florence Nightingale的经历与为战争期间的医疗作出的贡献;第三段介绍美国漫威之父Stan Lee和他创作的英雄人物;第四段介绍古希腊英雄Odysseus的经历与贡献;第五段介绍中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过程;第六段介绍中越边境扫雷士兵杜富国的英雄事迹。每个段落也是以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叙事。 另外,此语篇包含多个由because、so、so that引导的原因、结果和目的状语从句,如“He thought they were heroes because they were brave and didn’t worry about danger. ”、“Gagarin was not tall, so he got the chance to fly the small spaceship…”、“Gagarin trained hard so that he could travel into space. ”、“she went to a British military hospital so that she could help British soldiers.”等,学生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强化对于本模块目标语言的理解,并在读后正确仿写句子。 Why: 该语篇拓展了对世界、国家、人民和社会进步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这一主题内容,有助于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各行各业的英雄创造了无限的生命价值,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树立英雄偶像,形成向英雄学习的价值追求。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搭建写作框架、提供语料来源。 教学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 通过拼图阅读(jigsaw reading)获取拓展阅读语篇中不同英雄的事迹与贡献等信息; 2. 通过小组合作,为英雄拟定一个称号、简要分析英雄品质、描述英雄事迹与贡献; 3. 运用阅读材料中的语言、文化知识及写作结构描写自己心中的英雄及事迹; 4. 理性评价同伴的作文并反馈优缺点。 教学重、难点 (Key & difficult points) 1. 通过拼图阅读(小组合作)获取尽可能多的文本信息(英雄的事迹与贡献等); 2. 归纳并向同伴转述自己所获取的信息; 3. 写作并评价作文。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拼图教学法(the Jigsaw Method)、成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1. 通过拼图阅读(jigsaw reading)获取拓展阅读语篇中不同英雄的事迹与贡献等信息;(学习理解) 1.学生回顾英雄相册中的内容,明确本堂课要学习新的英雄人物并介绍自己的英雄。 2.六位小组成员阅读 Hero Album 语篇中不同的部分,获取语篇中英雄人物的信息,完成阅读任务:①为英雄拟定一个称号,如: Yuan Longping— father of hybrid rice。②思考英雄品质; 观察学生在读写任务的驱动下对于新知的感兴趣程度,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观察学生信息梳理的情况,掌握阅读节奏,评价其对本单元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拼图阅读(jigsaw reading),阅读片段并提取文章信息,完成阅读信息卡、形成结构性知识;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提炼、归纳总结能力;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实现;(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2. 通过小组合作,为英雄拟定一个称号、简要分析英雄品质、描述英雄事迹与贡献;(应用实践) 3. 学生到相应的expert group,积极讨论英雄称号并书写在黑板上;完成对应英雄信息的思维导图(基本信息介绍,包括职业、国籍、主要贡献、品质等)。 4. 学生回到各自的teaching group,为组员介绍自己所获取的有关英雄的信息并记录下六位英雄人物的信息。 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掌握讨论节奏,根据需要给出必要指导。 观察学生的展示情况以及其他学生的反馈,判断学生内化知识、转述信息的能力,并给予必要指导和鼓励。 1.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内讨论,组间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与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交换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复原文章,实现互补信息差; 在转述的过程中,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于语篇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最终完成本模块总任务做好素材积累。(描述与阐释、内化与运用)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3. 运用阅读材料中的语言、文化知识及写作结构描写自己心中的英雄及事迹;(迁移创新) 4. 理性评价同伴的作文并反馈优缺点。(迁移创新) 5. 学生回顾两节阅读课中学习的写作方法(标题、写作结构、英雄简介、连接词because、so、so that等语言知识)。 6. 独立思考自己心中的英雄,参考写作指引,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英雄。 7. 观察并学习作文评价的三个方面(结构、内容、语言),对照评价表,在教师展示评价后,互评同伴作文,并恰当使用修改符号,部分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评价过程。 8. 修正作文并向校报投稿。 观察、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语言的内化情况,根据需要进行必要补充。 观察学生的写作情况,是否拟定标题,使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使用连接词because、so、so that等,是否使用事例支撑人物品质,教师根据需要给出必要指导。 观察并判断学生能否使用评价表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创造新的文本;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价量表等评价方式进行作文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在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模块的核心素养导向,提升主题意义。(想象与创造)
作业设计(Homework):
板书设计(Board Plan):
第四单元(Unit 4) 提升评价 (Promotion & assessment)
课题 (Lesson title) I want to be a hero like him/ her. 教材分析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material ) What: 语篇四是一部学生自己编剧并表演的情景剧与一段电影短片构成的多模态语篇。情景剧主要讲述三位无名英雄的感人事迹:一位地震中为了救学生,自己压在废墟下再也没能生还的人民教师的事迹;一位为了完成救火任务而缺席自己的婚礼,最终丧身于火海的消防员的故事;以及一位在武汉疫情期间,过年仍冲锋在一线运送医疗物资,不顾个人安危的快递小哥的事迹;短片Nameless Hero描述了一位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做的琐碎却不平凡的 “小事”,如:随手为枯萎的花浇水、给流浪狗喂食、为马路边摆摊的老人推车、给街边乞讨的母女捐钱、每天给独居的高龄老奶奶送水果以及公交车上让座等,本不富有的他却一直在倾其所有去给予。这些英雄都被称为“无名英雄”。 How: 语篇四由情景剧和电影短篇构成。其中情景剧语篇由三个场景构成,分别是:地震、火灾和疫情期间的武汉,每个场景表现了一位人物的英雄事迹;电影短篇则以列举的方式展现男主人公的行为,以叙事的方法展现了男主人公的行为给故事中的人物所带来的改变。 Why: 该语篇将英雄拉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表现现实生活中很多平凡的无名英雄的伟大与无私奉献,将英雄品质具象到生活中是“如何做”的:从促进人民和社会进步的小事做起。 教学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 通过看、演情景剧,感知“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概括无名英雄的品质特征; 2. 分析、判断自身已有和欠缺的英雄品质; 3. 内化英雄品质、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我价值追求并规划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英雄行为”(体现真、善、美品质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Key & difficult points) 1. 能正确使用 because、so、so that引导的原因、结果和目的状语从句来表达自身已有和欠缺的英雄品质; 2. 内化英雄品质、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我价值追求并规划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英雄行为”(体现真、善、美品质的行为)。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情景教学法(the Situational Method)、多模态语篇教学法(Multimodal Discourse Teaching Method)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1. 通过看、演情景剧,感知“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概括无名英雄的品质特征;(学习理解) 1. 学生欣赏并评价同伴制作的Hero Album作品。 2. 学生看/ 演三个情景剧:① 地震中老师为了救学生,自己被压在废墟下;② 消防员为了救火缺席了自己的婚礼,结果丧身火海;③ 武汉疫情期间,快递员不顾个人安危,过年仍坚持运送医疗物资,冲锋一线。 3.学生对情景剧从表演和语言两个方面进行打分评价,演员代表对本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4. 学生描述情景剧的情节,总结三个场景中无名英雄的职业、品质。 观察学生能否欣赏作品,客观评价,把握学生的评价情况。 观察学生观看情景剧后能否组织语言对演员的表现和语言进行评价,老师进行即时的补充评价和点评。 1.引导学生观看情景剧这一多模态的语篇,帮助学生感知英雄品格,感悟无名英雄这一延伸主题,激活学生对英雄新的认知图式。 2. 引导学生写、排、演情景剧,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2. 分析、判断自身已有和欠缺的英雄品质;(应用实践) 4. 学生讨论身边的无名英雄,并回答问题:①你是否想成为英雄?②你想成为著名英雄还是无名英雄?给出理由。 5. 学生总结并说出本单元学习到的英雄品质。 6.完成自我评价表,对照罗列出来的英雄品质,在自身已有的英雄品质下打钩,在自己想培养的品质下画圈,并分享。 观察学生能否简要描述自己身边的平民英雄的事迹,关注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英雄品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观察学生是否分析、判断自身已有和欠缺的英雄品质,并分享表述,老师进行即时反馈。 引导学生深入发掘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存在的无名英雄,将英雄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生活中要积极培养自身哪些品质。(描述与阐释、内化与运用)
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习活动(Activities) 效果评价(Assessment) 设计意图(Purpose)
3. 内化英雄品质、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我价值追求并规划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英雄行为”(体现真、善、美品质的行为)。(迁移创新) 7. 观看Nameless Hero短篇,获取影片人物品质、付出与回报等信息,补充思维结构图,对比成为英雄的得失,深度思考并回答要成为英雄应该如何做; 8. 合唱歌曲Lonely Warrior,感悟平凡的力量,提炼主题句“Who said heroes can’t be ordinary souls”。 9. 完成课堂表现自评表并分享。 观察学生总结的关键词,评价学生的关键信息获取能力,关注学生提出的观点与规划,关注学生是否完全按照他人的意志进行转移,是否在互动中有新的想法产生,以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观看电影短篇,细化无名英雄行为,落实到生活有哪些做法,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式,也为学生思考“要成为英雄应该如何做”提供依托;通过歌曲营造氛围,坚定学生信念,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真、善、美的行为。(想象与创造)
作业设计(Homework):
板书设计(Board Plan):
附件1:评价量表
Module3 Heroes
Unit 1
【课堂表现自评表】
【口语表现自评表】
Unit 2
【课堂表现自评表】
Unit 3
【写作互评表】
Unit 4
【情景剧表演评价表】
【学生品质自评表】
【课堂表现自评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