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949-1956年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56-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
1978-今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之后)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四个现代化”、“文化大革命”“一月风暴”、“四人帮”、“两弹一星”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
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壹
艰难中探索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良好开端——①中共八大(1956.9)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1956年4月
《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
“双百方针”
(1)背景:①国内: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需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论十大关系》,统一思想认识。
②国际:苏共二十大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思想混乱;中共进一步认识到应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2月
苏共二十大
一、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良好开端——①中共八大(1956.9)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A.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发展生产力)。
(2)内容
主要任务
主要矛盾
实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一、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良好开端——①中共八大(1956.9)
(3)意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
①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一、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良好开端—②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1957)
①时间:1957年春
②内容:
③意义: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A.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B.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
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
D.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一、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出现偏差——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1957)
(3)转向: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到1958年7月运动结时,全国共划右派分子55万多人,与最初估计的4000相比,扩大了130多倍。还有众多未戴帽子的“中右”分子,一些人虽未划为“右派”或“中右”也被处理了,伤及的人数远超于此。在这55万右派中,党外是主体,党内也不少。除了那些被广为关注的高层民主人和著名文化人外,还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小人物”右派群体。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标语赫然出现在国庆群众游行的队伍之中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出现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现象
由整风运动到反右斗争扩大化,使中国的知识精英受到整体伤害,动摇和修改了中共八大提出的政治路线。
一、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重大失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1958)
1.背景: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特点: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设想:组织军事化
行动战斗化
生活集体化
实际:出工自由化
吃饭战斗化
收工集体化
2.评价:
总路线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教训:①片面追求经济速度发展,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②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
③加之自然灾害 →造成[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
一、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4.政策调整——八字方针(1961)、七千人大会(1962)
(2)措施:
①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②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批评与自我批评)。
③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目的:克服困难
(3)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自我批评:“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
贰
动乱中受挫
——
十年 “文化大革命”
一、动乱——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背景
①党内“左”倾错误继续发展,存在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斗争方式),想通过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③国际形势复杂严峻
a.东南方: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有扩大的可能性)并支持国民党“反攻大陆”;
b.西南方:中印边界印军挑衅的威胁;
c.北方: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我国东北、内蒙、新疆边境沿线陈兵几十万。
一、动乱——文化大革命
2、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①民主与法制遭到肆意践踏
②科教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③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叁
曲折中发展
—— 伟大的建设成就
三、成就——伟大的建设成就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1)工业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
知识链接:三线建设
总目标:在西南、西北、中南纵深地区建立起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
三、成就——伟大的建设成就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领域 年份 成就 意义
(2)国防科技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增强国防力量,加入核国家行列)
1967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农业 —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 [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教育医疗 —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三、成就——伟大的建设成就
(5)外交:
①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②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中日正式建交。
※外交新成就的意义: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新高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与田中角荣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
三、成就——伟大的建设成就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铁人”——王进喜
邓稼先
李四光
华罗庚
钱学森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
(1)内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
(2)英雄模范的先进典型: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
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和钱学森、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
在文革时期,国家经济政治受到重创,为何还可以取得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