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万千气象
流动肇新
第11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农业革新
稻麦两作制,这是在南宋发展起来的...大体上说,南方以麦稻两作制或稻稻两作制占优势。即是说一年两收。淮水以北的北方诸路,由于气候条件,很难实行两作制,而是两年三作制...偏北的地方则只能一年一作了。
——漆侠《宋代经济史》
农业有何新发展?
土地利用率提高: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提高了粮食产量;南方生产效率超过北方。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农业革新
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农业显著发展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农业革新
思考:农业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会产生哪些影响?
农业发展
人口增长
商品粮
经济作物
宋朝
元朝
开始在内地种植
大力推广,南方逐渐普遍
黄道婆
改进棉纺织技术,带动纺织业发展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手工业革新
行业 概况 影响
制瓷业 宋朝:五大名窑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的物质象征
元:青花瓷、釉里红 矿冶业 煤开采量大 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推动文化普及
带动造纸业发展
青花瓷
釉里红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手工业革新
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B.活字印刷术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
C.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
D.造纸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D
D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商贸革新
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进行各项贸易活动,只有农业提供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
——漆侠《宋代经济史》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的繁荣
客邸
外卖
修面
茶坊
香料
肉店酒楼
外卖
冷饮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商贸革新
骆驼商人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交通革新
元朝的水陆交通有什么新变化?目的是什么?
改变隋唐大运河迂回曲折的路线,开辟海运
目的:缩短航程,沟通南北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经济重心南移
宋朝时期我国南方与北方,在农业与人口方面,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宋神宗元丰六年在全国4.62亿亩耕地面积中,南方12路中约有耕地3.18亿亩...唐代中后期,北方已由原来占优势而衰退变化为与南方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至南宋时,南方已经跃升为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显著超过了北方。
自唐中后期以来,南方的耕地面积与人口,已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大开发。
②隋唐五代时期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阶层流动
考试公平
地区公平
逐路取人,按区域分配名额。
凭才取人,不拘地域额数,实行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司马光
欧阳修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阶层流动
唐代的士大夫,唐朝人有“率皆全豪子弟”,“悉用势家亲戚”一类说法,这些固然未免言过其实,但可以知道的是,他们绝大多数出身于官僚家庭...而《宋史》中有传的,1593名士大夫当中,出身于非官僚家庭的有1077名之多。
我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士族阶层的衰落,平民家庭的崛起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阶层流动
宋代高门大族榜下捉婿非常流行……为了择一所谓有前途的进士为女婿。宰辅对其不仅不问家世,有的还不顾其人品如何。
——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本朝向敏中号有度量,至作相,却与张齐贤争取一妻,为其有十万囊橐故也。
——(北宋)程颐《二程外书》
“婚 姻 不 问 阀 阅”
“取 士 不 问 家 世”
变化一:传统门第观念减弱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交通革新
【材料】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唐律》
【材料】“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入宋之后,随着门阀世族的瓦解,部曲与贱民都成为自由民。宋代的佃户与地主不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只是结成经济上的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基于双方资源结合,以契约为证。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依据材料思考,宋朝时社会成员身份发生了哪些变化?
贱户减少,成为自由民
地主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变化二:社会成员地位趋于平等
但农民仍然受地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交通革新
唐末...按户籍征收租调税行不通,唐政府只好采用两税法,按土地资产来征收赋税,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北宋。封建国家可以按照土地收到农业税,人变,土地不会变,有土地就会有税源。兼并的土地越多,缴纳的赋税也相应增加。
图12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宋朝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土地兼并坏处:导致土地高度集中,自耕小农衰退,租佃制进一步发展。
但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说,土地兼并有利于土地的大规模开发,生产技术的推广、大型铁农具的利用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
变化三:国家控制相对松弛
探究:此时期社会和经济领域诸多新变化体现怎样的时代特征
政府
对城市商业限制减弱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对土地兼并抑制减弱
租佃关系发展
为长途贩运提供便利
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对社会和人身管控放松
社会流动、经济发展
市井
平民化 世俗化 人文化
——邓小南
商业化城市化货币化
契约化流动化平等化
中观建构·探索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