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2.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南海沿岸上升流的发生大都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属季节性上升流。下图示意南海上升流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南海上升流最显著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与周围海域相比,上升流区表层( )
①海水温度偏低②海面高度偏高③营养盐含量高④海水密度偏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当上升流显著时,上升流区( )
①降水增多②鱼类大量聚集③对流旺盛④浮游生物增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读杭州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A.天体引潮力 B.海水盐度差 C.太阳辐射能 D.海水温度差
7.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下图为洋流与等温线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C.甲图洋流为暖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9.下列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不会加剧海洋污染的扩散 B.顺着洋流航行更浪费燃料
C.寒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寒暖流交汇的海域鱼类资源丰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A.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11.M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
A.丁处 B.丙处 C.乙处 D.甲处
波浪能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下图为“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导致该海域南、北部波浪能密度分布特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盛行风向 B.海岸走向 C.海底地形 D.海域面积
13.目前波浪能开发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资金缺乏 B.稳定性差 C.市场需求不足 D.生态破坏严重
位于加拿大东南部的芬迪湾,被认为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区,潮汐发电潜力巨大。芬迪湾长约250千米,宽约92千米,湾口向内收缩。下图示意芬迪湾海区位置和轮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芬迪湾潮差巨大的形成条件包括( )
①天体引潮力作用②潮汐电站的修建③呈喇叭状的海湾形态④海湾长度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与水电站相比,潮汐电站的主要优势是( )
A.可再生,污染小 B.分布广,易开发 C.无库区,淹没少 D.储量大,更稳定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西洋洋流分布图”
材料二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一座石油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每天近5万桶石油排放到海里,漏油时间长达3个月,酿成史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故。
(1)图中①洋流按成因属于 ,使其形成的盛行风是 。
(2)图中②洋流按性质属于 ,其对沿岸的气候有 的作用。
(3)图中P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其形成原因是 。
(4)材料二所述原油泄漏事件中欧洲西海岸也受到污染,泄漏的石油依次通过 和 (填洋流名称)流到该海域的。
17.读世界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域位于 (填南或北)半球,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图中丙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它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 (填洋流名称)的交汇处。
(3)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从甲到乙,再返回甲,写出依次利用的盛行风名称和洋流名称。
18.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洋荒漠化,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及沿海地区)生产力的衰退过程。广义的海洋荒漠化是指由于海洋开发无度、管理无序、酷渔滥捕和海洋污染范围扩大,使渔业资源减少,赤潮等危害不断,海洋出现了类似于荒漠的现象。狭义的海洋荒漠化是指由于海洋石油污染导致海洋失去调节气候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下图示意大西洋北部海区海洋年平均水温分布图。
(1)夏季,甲、乙两海域哪一处漂浮的冰山多,为什么?
(2)从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方面分析,若乙海域发生大面积石油污染会导致哪些后果?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增加淡水来源,新加坡在甲海湾修建了水坝(下图)。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使甲海湾盐度下降,变成了淡水水库。筑坝初期,新加坡利用潮汐周期规律确定开闸排水时机,因为潮汐每月有大潮日期和小潮日期,每日有高潮时间和低潮时间。
(1)指出筑坝前甲海湾与外海相比海水盐度和密度的高低。
(2)分析筑坝后甲海湾盐度下降的原因。
(3)根据潮汐周期规律判断筑坝初期开闸排水的最佳时机。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海水密度大致相同,③曲线两极地区较大,赤道附近低纬地区较小,③表示海水密度;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②曲线表示海水盐度;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①曲线表示海水温度。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更高,密度更小,与南北纬20°相比,盐度较低(赤道附近降水较多,雨水稀释了海水盐度),与更高纬度相比,盐度高,所以赤道地区盐度总体较高,C正确。故选C。
2.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增,故A选项错误;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B正确;由图可知,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故C错误。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3.B 4.C 5.D
【解析】3.据图可知,南海上升流主要位于陆地东侧,主要是夏季西南季风为离岸风,驱动近海海水向外运移至外海,近岸出现上升补偿流,故B正确,ACD错,本题选B。
4.上升流区会导致海水外流,导致海面高度比周围海域的都要低,②错误:底层冷海水及营养盐上泛,海水温度降低,海水营养盐含量增加,海水密度增大,①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5.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群聚集,②④正确,上升流使表层水温低,大气上升运动减弱,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减少,故①③错,本题选D。
【点睛】上升流,又名涌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海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铅直上升的流动。相反,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合,使海水由海面铅直下降的流动,称为下降流。上升流和下降流合称为升降流,是海洋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6.A 7.D
【解析】6.根据材料,该海水运动属于潮汐现象,主要的动力是天体间的引潮力,与太阳辐射、海水盐度和温度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利用潮汐发电,涨潮、落潮时,潮水都能带动水轮机发电,一天之中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故一天能发四次电,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
8.A 9.D
【解析】8.甲图水温由北向南递增,位于北半球,A正确。洋流由较低水温流向较高水温区域,为寒流,C错误。乙图水温由南向北递增,说明是南半球;洋流由较高水温流向较低水温,是暖流,BD错误。故选A。
9.洋流可以使污染物快速扩散,加速净化程度,同时也扩大污染面,A错误。顺着洋流航行节省燃料,B错误。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C错误。寒暖流交汇处搅动海水,引起海底营养物质上升,浮游生物增多,为鱼类提供充足饵料,形成大型渔场,D正确。故选D。
【点睛】世界大型渔场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寒暖流交汇,二是上升补偿流。都是海底营养物质上升,浮游生物增多,为鱼类提供充足饵料,形成大型渔场。
10.C 11.A
【解析】10.图1中等温线的水温值由北向南递减,由此判断该海区位于南半球,排除A、B;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可判断该处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属于暖流,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11.前题分析可知,图1中M洋流为南半球向南流的暖流,位于大陆东岸。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甲处和丙处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此处有向北流的暖流,B、D不符合题意;图2中乙处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此处有向北流的寒流,C不符合题意;图2中丁处位于南半球大陆东岸,此处有向南流的巴西暖流,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流,大洋东侧为寒流,大洋西侧为暖流。赤道附近信风作用形成赤道洋流;中纬度海区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12.C 13.B
【解析】12.读图可知,南部的波浪能密度大部分在9kw/m以上,而北部波浪能密度大部分在9kw/m以下,南部波浪能密度大于北部,其原因受海域水深的影响,从等深线数值及分布分析,北部海域数值小,分布稀疏,表明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波浪运动过程中受到海底摩擦作用较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波浪运动过程中受到受到的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因此C符合题意;盛行风向、海岸走向、海域面积等方面南北部差异不大,不是导致该海域南、北部波浪能密度分布特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ABD。故选C。
13.波浪能主要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它实质上是吸收了风能而形成的,风能属于不稳定的能源,因此波浪能稳定性差,且比较分散,开发成本高,目前还不适宜大规模开发,B符合题意;我国能源开发资金投入较大,我国能源市场需求量大,因此排除AC;波浪能属于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都不大,排除C。故选B。
【点睛】波浪能的大小与波高与周期有关,波浪的波高和周期与该波浪形成地点的地理位置、常年风向、风力、潮汐时间、海水深度、海床形状、海床坡度等因素有关。
14.A 15.C
【解析】14.由所学知识可知,天体引潮力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有时较大,有时较小,会导致芬迪湾潮差巨大,①正确。潮汐电站的修建不会对潮差产生影响,②错误。呈喇叭状的海湾形态会导致海湾内部潮差越来越大,③正确。海湾长度的大小对海湾内部的潮差影响较小,④错误。综上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由所学知识可知,水电站和潮汐电站利用的都是水能,都具有可再生、污染小的特点,A错误。水电站和潮汐电站开发的难度都较大,B错误。与水电站相比,潮汐电站一般没有大型的大坝,不存在库区,土地淹没较少,C正确。与水电站相比,潮汐电站的发电更不稳定,D错误。故选C。
【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得江河下游发生潮汐。
16.(1) 风海流 东北信风
(2) 寒流 降温减湿
(3) 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4) 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分析】本题以“大西洋洋流分布图、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为材料,涉及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洋流的性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渔场的形成、污染的扩散)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运用、知识迁移的能力。
(1)
图中①位于北半球赤道附近,为北赤道暖流,是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之下形成的,因此为风海流。故①为风海流,②为东北信风。
(2)
洋流按性质分寒流与暖流,②洋流是本格拉寒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因此①为寒流。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下降,蒸发减弱,因此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②降温减湿。
(3)
图中P位于北美纽芬兰岛附近,为纽芬兰渔场,因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成,寒暖流交汇使得海水受扰动,底层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鱼群的饵料丰富。故①为纽芬兰渔场,②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4)
洋流可以降低失事地点的污染物浓度,但会使污染范围扩大,泄漏的石油依次通过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流到欧洲西海岸。故①为墨西哥湾暖流,②为北大西洋暖流。
【点睛】
17.(1)北
此大洋环流为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2) 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3)从甲到乙利用的盛行风为东北信风,利用的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从乙到甲利用的盛行风为西风,利用的洋流为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1)
从图中看,该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且环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可判断出该大洋环流可能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
(2)
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则丙处附近海域有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
(3)
如果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则甲位于北美洲西海岸,由甲至乙时,应借助东北信风,从乙返回甲时,应借助盛行西风;由甲至乙时,借助的洋流依次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从乙返回甲时,借助的洋流依次为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
【点睛】
18.(1)甲因为甲靠近格陵兰岛,格陵兰岛冰川广布,岛上冰川容易流入该海域形成冰山,同时从北面南下的寒流容易将北冰洋的冰山,格陵兰岛东面流入海洋的冰山带到该海域;而乙海域远离格陵兰岛,且受北上的暖流影响,所以不容易将北冰洋的冰山带来。
(2)大面积的石油污染会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提高了海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从而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降水减少;同时油膜会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热量交换,使污染区上空大气的年、日温差变大,使海洋失去调节气温的作用,最终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分析】本题以海洋荒漠化相关内容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甲、乙两海域哪一处漂浮的冰山多及其原因、若乙海域发生大面积石油污染的后果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可以从冰山的来源和搬运入手分析。由大西洋北部海区海洋年平均水温分布图可知,甲离格陵兰岛近,格陵兰岛冰川广布,岛上的冰川易流入甲海域,形成冰山,同时东格陵兰寒流从北面南下时会将北冰洋的冰山和格陵兰岛东面流入海洋的冰山带到甲海域;与之相比,乙海域距格陵兰岛较远,且受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很难将北冰洋的冰山带来。故甲海域漂浮的冰山多。
(2)对气候的条件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材料“狭义的海洋荒漠化是指由于海洋石油污染导致海洋失去调节气候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可知,若乙海域发生大面积的石油污染,这些石油会形成油膜浮在海面上,一方面会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热量交换,加大石油污染区上空大气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减弱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最终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另一方面浮在海面上的油膜会增大海面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减少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少降水。
19.(1)盐度低,密度低。
(2)拦蓄淡水,排出咸水。
(3)大潮日,低潮时间。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加坡水资源开发途径以及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
【详解】(1)由材料“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使甲海湾盐度下降,变成了淡水水库。”可知,筑坝前甲海湾与外海相比,有陆地河流流入,海水盐度低,密度低。
(2)由材料“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使甲海湾盐度下降,变成了淡水水库”可知,筑坝后甲海湾河流注入,而海水不能进入,再加上降水量多,水库中积累的淡水丰富,即拦蓄淡水;同时通过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排出咸水,使海湾中淡水逐渐累积,最后变成淡水水库。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筑坝初期开闸排水利用的是落潮流,落潮流速度快,利于排水。在大潮日时形成的潮差高,在低潮时间时,落潮流流速快,利于排水。所以选择最佳排水时机是大潮日的低潮时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